工業互聯網,是實現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能為制造業以及實體經濟領域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提供重要支撐。近年來,隨著工業自動化、智能化發展的不斷提速,工業互聯網逐漸成為了我國工業領域轉型變革的重要動力。和人工智能一樣,其發展日益受到我國政企雙方的廣泛關注。
從2017年開始,我國政府便相繼頒布了《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8年工作計劃》等政策,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和應用指路、護航。同時,數以百計的企業也加速入局行業之中,通過多樣化的平臺打造為工業界積極賦能,不僅推動了行業發展的提速,也催生出了廣闊市場藍海。
據《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2019)》顯示,截至去年我國現有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已經達到上百家,其中一半以上都具有顯著影響力。包括阿里、騰訊等互聯網企業;海爾、寶信等傳統工業企業;富士康、中聯重科等大型制造企業;以及黑湖科技等創新型企業在內,它們共同打造出了超5000億元的龐大市場,成績非常喜人。
而據業界預測,到2020年也就是今年年底,國內工業互聯網的市場規模還將突破7000億元。同時工信部也表示,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也將初步形成,屆時有望實現培育30萬個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推動30萬家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等業務。發展進一步升級!
不過,盡管國內工業互聯網發展形勢不錯,市場應用也在不斷升溫,但在全球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不小差距。從基礎理論到關鍵技術再到產業鏈,我國基本都只是處于初級階段。行業雖然潛力巨大但成熟度不夠!在此背景下,國內產業市場發展也面臨著不小的阻礙及痛點問題。
基于此,目前業內的普遍觀點是:我國工業互聯網正處于發展階段,政策推動作用大,市場化程度相對不足,未來行業企業需要積累和探索更多產品方案,以及商業模式。而今年以來,突發的肺炎疫情無疑給了企業們加快探索和推動工業互聯網全面應用的機遇。因為受到疫情期企業復工復產的需要,工業互聯網逐漸被推上“風口”。
在疫情期間人員、資金等飽受限制的情況下,企業們的防疫和復工無不面臨著嚴峻挑戰。而工業互聯網的應用,不僅能助力疫情監測、體溫監控、大數據預測預警等防疫工作,同時還能通過遠程實時監控、操作、運維等為企業復工生產提供幫助。正是有了工業互聯網的幫助,制造業企業們才能夠滿足防疫控疫與復工復產的迫切需求。
得益于此,疫情期間不少制造業企業也是開始加速搭建和應用工業互聯網。同時原有的工業互聯網公司也是開始使用各種線上直播,講解宣傳相關知識。總之,整個行業都開始以此為契機“主動探索”工業互聯網。而乘著這一風口,似乎工業互聯網距離完成2020年目標和成熟應用越來越近了。那么現實發展是否真的能如此呢?
專家們表示,疫情催生工業互聯網新的風口不假,但這個風口能否將工業互聯網直接吹“熟”存疑。因為據實際發展反映,很多企業當前屬于跟風應用,它們對于工業互聯網的認知和應用程度都不高,對于工業互聯網的整體發展來說推動不大。同時受限于關鍵技術5G的商用發展,工業互聯網要想向上攀登,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除此之外,一直以來制約工業互聯網發展的“老三樣”難點仍然存在。比如,網絡安全仍是制約我國工業互聯網應用的最大隱患。在高度智能、網聯的情況下,工業互聯網的信息安全倘若得不到保障,將會讓整個工廠、企業甚至國家置于開放環境之中,相關數據、信息和隱私一旦遭受入侵就將帶來致命性打擊,因此安全不得不提。
同時,人才缺乏仍是制約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又一因素。由于工業互聯網融合了工業、信息等多方面技術,應用過程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極高。但目前,我國市場上相關的人才十分稀缺,引進人才成本又過高,人才培養體系也還沒建立健全,解決人才難題不容樂觀。不跨越這一障礙,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很難能取得突破。
最后,標準不足也仍是阻擋我國工業互聯網步入成熟的一道鐵閘。發展工業互聯網數據采集是基礎。但當前由于國內制造業門類多而雜,各種技術與裝備標準有所不同,使得數據采集、整合十分困難。與此同時,平臺提供商在服務、標準上的不統一,也讓行業應用存在一定的銜接問題。標準問題沒有解決,行業發展就必然遭受阻礙。
總而言之,現階段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缺的不是風口,而是翻過“安全、人才、標準”三座大山的能力和毅力。只有翻過了山,才能看到前方的坦途。否則即使乘著風不斷升高,最終也只會摔得很慘!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28瀏覽量
9421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