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機遇雖在,但挑戰也潛藏其中。一家物聯網企業,特別是初創公司,想要在這片藍海中搏殺就必須找到兩個平臺,第一是技術平臺,第二是生態平臺。技術的升級往往可以引領產業生態的發展,同時,產業生態的發展也無時無刻不在倒逼技術進步。
“如果說有什么事情是值得令人激動的,那么在200多家企業中脫穎而出,拔得頭籌一定算是其中一件。”在去年的中國電信首屆“天翼物聯開發者”大賽上,一隊參賽的創客團隊說道。
這家初創公司的項目定位在智慧城市、智慧生活領域,是基于NB-IoT的智慧消防產品。不過,由于大賽每支參賽隊伍都實力不凡,最終這支初創團隊并未能挺進決賽。在接受采訪時,記者曾問道參加此次大賽沒能挺進決賽是否留有些許的遺憾,他們給出答案卻是NO!
團隊的隊長向記者袒露心聲,“其實作為一支初創企業,在市場上能與其他企業競爭的機會并不多,第一是初創企業沒有什么名氣,市場上其實挺認同名氣和實力匹配的。第二是,作為初創企業確實沒有更好的平臺和技術支撐,就算有很好的想法和實力,沒有成套的技術落地和項目推廣的機會,要做起來其實還是蠻難的。而這次大賽正好是一次機會,即便這次未能闖進總決賽,下次還可以再來過嘛!”
確實,近年來在國內物聯網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重點行業應用成果豐碩,產業生態各方不斷匯集、繁榮的背景下,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正迎來飛速發展。對于市場而言,也是又一次格局重塑,創造奇跡的機遇。
在今年9月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上,中國經濟信息社發布的《2018-2019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中顯示,2018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已超過1.2萬億元,物聯網業務較上年增長72.9%,產值超過10億元的骨干企業超過120家。
不過,機遇雖在,挑戰也潛藏其中。就像上述參賽團隊的隊長而言,一家物聯網企業,特別是初創公司,想要在這片藍海中搏殺就必須找到兩個平臺,第一是技術平臺,第二是生態平臺。
技術平臺——承載希望
IDC曾做過一份中國企業物聯網最終用戶認知和應用研究的報告,報告顯示,中國企業對物聯網平臺的重視程度顯著高于全球。這不僅是物聯網平臺作為物聯網應用從研發到落地商用中的核心技術,同樣也因為圍繞物聯網平臺的不斷演進,將為應用開發者、團隊和企業提供更加便捷、低成本的開發環境。
當前,物聯網平臺已從大規模擴張階段到了精細化運營階段,大型物聯網平臺逐步從基礎設施向能力平臺演進,以應用為核心,不斷完善平臺自身的設備管理、連接管理、應用使能、數據分析、網絡安全等能力成為趨勢。我們不妨以最新升級后的“中國電信物聯網開放平臺3.0”為例,探一探怎樣的物聯網平臺才能滿足未來的物聯網市場。
滿足海量接入和終端規模并發
根據IoT Analytics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聯網設備數量已超過170億,全球活躍的物聯網設備已達到70億臺。而預計到2020年,活躍的物聯網設備數量將增加到100億個,到2025年,此數翻番,達到220億個。
面對日益龐大的聯網設備連接量,物聯網平臺必須要能滿足海量接入能力和大規模的終端并發。在終端接入方面,中國電信物聯網開放平臺解決了網絡異構問題,實現多種協議設備接入,平臺支持MQTT、LWM2M、HTTP、TCP、JT/T808以及電信自有協議T-Link,接入方式上實現了WIFI、蜂窩網絡、NB-IoT以及以太網等不同網絡渠道接入。
簡化并方便用戶開發
物聯網平臺市場雖然形成了穩定的市場格局,但市場環境還是動態發展的。眾所周知,物聯網平臺趨同化發展是平臺發展初期最大的特征,但也正是這一時期如果形成自身優勢,則將使自家平臺在市場上形成巨大優勢。比如物聯網平臺廠商正從單純的軟件服務向提供“軟-硬”一體化服務轉型,以便用戶能更好的與平臺進行連接。
以中國電信物聯網平臺為例,中國電信打包平臺和天翼硬件開發板等硬件中間件,方便用戶實現物聯網設備快速接入應用使能(AEP)平臺,便捷管理,同時還支持用戶定制化開發。中國電信物聯網開放平臺3.0還提供最新的“物模型創建工具”,可以幫助用戶快速將物聯網終端映射為開放平臺的物模型。而物模型在開放平臺成功建立后,還可以升級為標準物模型,作為某一類終端在開放平臺的標準實例。目前平臺已推出智能煙感、智能路燈、智慧停車等50余款標準物模型。除此外中國電信還更新了NB-IoT接入網關并推出了兩套入門級開發板(NB StartKit和WIFI StartKit開發板),新的NB-IoT接入網關2.0將支持基礎版、標準版和高級版。
安全問題重中之重
安全是每一代信息技術能否持續為人類生產貢獻價值的硬性標準,2018年工信部出臺了《物聯網安全白皮書》,對物聯網安全現狀、防護策略及發展方向進行了細致入微的闡述;在今年的兩會上,人大代表再次提出完善監管體系、保護用戶隱私,就物聯網安全問題發聲諫言,如此來看,安全已經成為影響物聯網未來是否能規模化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中國電信物聯網平臺3.0在安全上的升級可謂是追隨市場和政策的典范,其在安全認證和安全傳輸上形成了特色的安全體系,可提供SM1、SM2、SM3、SM4、SM9等主流國密級算法,且平臺通過可信云認證。比如在安全認證方面,中國電信以運營商獨特優勢,推出基于SIM卡的物聯網終端可信身份認證服務(SimID),密碼運算與密鑰存儲都在安全的SIM卡內完成,適用于終端改造小、輕量級的物聯網應用場景。在安全傳輸方面,AEP平臺提供TLS以及DTLS加密通道,可自動進行密鑰管理、數據加密、數據完整性保護和消息認證,保證與終端間的數據傳輸過程的安全 。
滿足“物云融合”趨勢
物聯網與云計算的融合是物聯網平臺發展最重要的一個趨勢,眾所周知,物聯網最大的價值來自于“數據原油”,通過物聯網采集和傳輸數據,通過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對“數據原油”進行分層提煉,這樣才能實現數據價值最大化的釋放。
中國電信的優勢在于“天翼云”和“中國電信物聯網開發平臺”的能力對接。2012年中國電信正式推出“天翼云”云服務,依托國內兩個超級大型資源池,以及中國電信在全國31個省的IDC和網絡資源,成為國內首家實現“一省一池”的云服務商,市場份額穩居全國前三。基于天翼云,目前通過物聯網開放平臺可提供云主機、容器等12款云服務,滿足物聯網客戶一站式物和云融合服務。
可以說,更好的技術迭代才能追隨市場的腳步,為物聯網產品研發者提供最前沿的科技、最符合市場潮流的技術。就像花盆與花的關系,兩者的美是需要恰到好處的互相成全。
當然,除了技術平臺的“后花園”提供的承載作用,花的生長還要看土壤質量的優劣。花園的大小決定能裝下多少的沃土,同樣,沃土所培育出的鮮花將決定花園是否能繁榮、燦爛,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在物聯網生態中,就是技術平臺、產業生態和物聯網開發者的關系。
生態平臺——沃土生花
物聯網應用得不到規模化商用的主要問題,歸根結底是來自開發難度和成本上的壓力。這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技術生態上的支持;二是產業生態上的支持。技術上,要滿足高質量、低成本。生態上,要滿足產業上下游形成共識,資本與技術形成良好的循環促進關系。
在技術生態上,除了中國電信物聯網開放平臺3.0,中國電信作為電信運營商,圍繞平臺,在“云網”方面也形成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網絡方面,其有著全球最大的NB-IoT優質網絡,以及包括800M黃金頻段的LTE Cat1、LTE-A,4G等物聯網專網,而隨著今年5G正式商用,5G網絡更將極大地促進物聯網技術的繁榮;
在平臺方面,升級后的平臺能力,滿足用戶一天內掌握平臺開發方法,一周內實現從終端對接到應用部署,極大簡化開發和部署流程,降低成本;
在操作系統方面,中國電信推出“天翼OS”,這是一款適合輕量級物聯網終端采用的操作系統,其預置了開放平臺接入SDK,可與開放平臺無縫對接,并將逐步嵌入開放平臺的多種終端能力組件,有效降低開發者開發成本、縮短開發周期。
而在產業生態上,當前業界最為普遍、最為有效的做法是通過舉辦開發者大賽,從而吸引物聯網相關創新創業群體,來豐富自家生態,同時讓一批初創企業有機會吸收“生態沃土”的養分,茁壯成長。
為此,中國電信在去年舉辦了首屆“天翼物聯開發者”大賽。首屆大賽歷時8個月,以五大賽區輻射全國,吸引了超過1000家物聯網企業的關注,200多家企業和團隊報名參賽,最終12支企業團隊脫穎而出站在了總決賽的舞臺上,杭州拓深科技有限公司力壓群雄,折冠衛冕。
今年,為將中國電信物聯網優質資源和龐大的政企客群更好的賦能給行業,培育良好的物聯網產業生態,豐富中國物聯網產品市場,中國電信以“智聯萬物,添翼未來”為主題正在舉辦第二屆“天翼物聯開發者”大賽,并在賽事規模、活動組織、大賽傳播、大賽權益等各方面全面升級。
與首屆大賽相比,本屆大賽將以“5G”為主題,圍繞“行業應用、創意設計、專業產品”三條賽道進行,在支持參賽隊伍中新增了高校和創客組。為了支持參賽隊伍更好的享受中國電信物聯網資源,降低開發門檻,中國電信特別進行了中國電信物聯網開放平臺3.0升級,尋找“翼能者”通過開放平臺綻放其才華,挖掘有價值的物聯網產品解決方案,豐富和發展強有力的合作伙伴池,同時也扶持一批具有創新力、活力和凝聚力的物聯網創業企業,共同推動物聯網發展。
大賽期間,參賽企業、團隊將享受中國電信物聯網開放平臺能力、物聯網卡、天翼云資源、開發套件及實驗室資源等。
在首屆大賽基礎上,獲獎團隊將得到百萬價值資源禮包、百億級產業投資基金投資機會以及千萬級媒體曝光機會,同時將加入中國電信CTWing認證合作伙伴優選計劃,優秀項目可優先入選中國電信物聯網產品方案庫,以獲得電信合作和推廣機會。目前中國電信擁有業界最大的政企客戶群體,覆蓋全國30多個省的一線營銷隊伍和優質的投資渠道,可快速助力企業“生長”。
此外,大賽同期舉行的技術沙龍上,還將有產業鏈技術專家現場指導并分享前沿技術,讓參賽團隊快速掌握市場動向,挖掘物聯網價值。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2文章
44889瀏覽量
375751 -
萬物互聯
+關注
關注
1文章
224瀏覽量
14147 -
NB-IoT
+關注
關注
412文章
1448瀏覽量
18477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