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的深水港物流園出發,經東海大橋,再到到洋山港碼頭,往返共 72 公里,這是當地一條著名的物流環線。
在這個環線上,已經拿到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牌照的上汽重卡憑借著 AI、5G、V2X 車聯通訊等相關技術正火熱地進行著自動駕駛貨運的示范運營,他們需要面對著普通道路、高速公路、碼頭、堆場、夜間大交通流量等多種復雜場景,還有東海大橋上每年兩個月的 7 級大風。
據了解,上汽自主研發了視覺感知系統、激光雷達系統、毫米波雷達系統以及衛星和慣性導航組合系統,旗下重卡已經具備了多維度、多方位 360 度感知能力,能在前后各約 250 米、左右各約 80 米的范圍內精確感知交通參與者,對行人、車輛、其他障礙物等進行精確識別,規劃路徑。
由于碼頭集裝箱密布,衛星信號容易被遮擋,所以上汽重卡主要還是依靠高精地圖、地面增強定位和視覺激光感知系統等,通過 V2X 技術和輪胎吊、橋吊進行交互,可以實現精確定位以及 15 秒內一次性完成精準停車(±3cm),單點裝卸作業效率進而提升了 10%。
有了 5G 的加持,上汽重卡能可以在 20 毫秒內建立車隊間的實時交互通訊,確保自動跟車、車道保持、繞道換行、緊急制動等隊列行駛功能即時實現,并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將隊列行駛的間距由 150 米縮小到 15-20 米以內。
綜上,官方宣稱自身已經在成功具備在港區特定場景下的 L4 級自動駕駛、厘米級定位、精確停車(±3cm)、與自動化港機設備交互以及東海大橋隊列行駛的能力。
車輛方面,上汽重卡采用天然氣發動機+12 速自動變速箱的動力組成形式,上汽表示在這套動力總成下,車輛相比傳統柴油動力重卡將減少 60% 的氮氧化物(NOx)和顆粒物(PM)污染物排放。
這批重卡還在車身上加入了自動清洗裝置,以避免車輛長時間運行后,環境對感知系統精準度帶來的不利影響。
相比乘用車的自動駕駛,商用車的技術實現難在何處?我們采訪了上汽重卡方面的相關技術負責人:
1、商用車體積更大,高度不一樣,死角更多。因此上汽重卡做了三層 360 度感知系統的全覆蓋。
2、轎車一個鋼體,智能重卡是帶掛車,中間是柔性連接,整車動力學的模型以及運動特征就不一樣,這就需要在控制系統以及整車的執行系統做好模型建設、軟件的開發以及后續的持續迭代。
3、不同場景下,怎么依靠同一套軟件,根據車子當前的載荷情況、自然情況、風速都能夠實現精準的行駛,縱向控制橫向控制。
近些年自動駕駛的概念很熱,但真正落地的很少。乘用車方面,主流水平基本都在 L2.5 級原地踏步,很難實現真正的商業化,然而封閉場景下或者固定線路的的商用車恰好更容易實現這一點。司機招聘難,成本高的現實問題也正在迫使著商用車無人化的步伐快速向前。
-
上汽
+關注
關注
0文章
185瀏覽量
16320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918瀏覽量
16677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