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工智能核心企業突破1000家、泛人工智能企業超過3000家、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700億元,形成了較成熟的產業技術和商業模式,初步建成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領先地區之一。在剛剛落幕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人工智能領域的“上海隊”幾乎全部亮相,展示了最新研發成果,顯示出它們依托上海這方人工智能創新熱土厚積薄發的態勢。
第一梯隊多了“上海面孔”
在本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一條“拼多多市值超過百度”的消息在社交平臺刷屏。就在大會開幕當天,四歲的拼多多市值達到390.67億美元,超越19歲的國內老牌互聯網領軍企業百度。雖然市值會波動變化,但拼多多躋身國內互聯網企業第一陣營已是不爭的事實。
“這個成績與上海的人工智能發展環境不無關系,人工智能為拼多多提供了后來居上的底氣。”拼多多業務發展副總裁曾懷億說,在拼多多的核心競爭力中,“分布式人工智能”技術至關重要。該技術優化了供需信息匹配,有效推動制造業與農業流通領域的效率提升。如果用通俗的話解釋,就是“消費者看到的信息是他想要的產品,從而提高決策效率;制造業和農業生產者得到的信息是市場需要什么的大數據,從而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他表示,得益于分布式人工智能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應用,拼多多成為不同于傳統電商的“新電商”,并迅速發展。根據公司二季度財報,目前平臺年度活躍買家達4.832億,日均訂單量超過4000萬單,占全國快遞包裹單量的1/4。
同樣在今年大會上,依圖科技入選新一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牽頭構建視覺計算開放創新平臺。“新平臺能降低視覺計算領域的研發和應用門檻,支持安防、金融、醫療、自動駕駛等多個行業的特定需求。”依圖科技首席技術官顏水成解釋新平臺的價值。
依圖科技自創立起就立足上海,因為這里聚集著大量的人工智能人才,又有豐富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這些為專注于人工智能基礎研究的依圖科技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今年5月,依圖科技發布自研的云端AI芯片“求索”(QuestCore),并實現芯片從設計到制造全部在國內完成。此舉可助力中國公司擺脫在高端處理器芯片上受制于人的局面,發揮“上海創新”的引領作用。
研發中心“搶占”上海資源
商湯集團中國總部暨全球研發總部、華為鯤鵬產業生態創新中心、京東人工智能(上海)研究中心……本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落幕后,上海又多了不少人工智能重點企業的總部或研發中心。這樣的場景在去年大會中也出現過,亞馬遜、微軟等海外科技巨頭也在上海設立功能型總部或研發中心。不約而同的選擇,來自上海的魅力:擁有一流的人工智能創新生態和豐富的人工智能發展資源。
去年大會期間,騰訊華東總部落地上海,并將國內領先的、專注視覺研究的優圖實驗室,以及專注智能網絡安全研究的科恩實驗室落戶上海。過去的一年時間里,騰訊在上海又新增了醫療AI大數據實驗室、AI醫院等一批人工智能應用項目,華東總部的入駐員工也將近5000人。地區總部、研發中心及實驗室蓬勃發展的背后,是騰訊扎根上海發展的決心,也是上海各行各業為人工智能新技術提供的機遇。與此同時,騰訊正助力上海市數字政府建設,已經打造了“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平臺”“智慧市場監管平臺”等項目。
最新發布的《關于建設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構建一流創新生態行動方案》更是全面展示了上海歡迎海內外人工智能探索者的決心。浦東張江、徐匯濱江、閔行馬橋、臨港新片區等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集聚區,來自不同行業的創新生態空間,創新成果率先試水的“中試場”,人工智能創新產品的“首發首秀”……新名詞、新舉措令人目不暇接,企業更是不愿錯過。
被稱為“遞歸神經網絡之父”的德國計算機科學家尤爾根·施米德胡貝在參加本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時表示,人工好奇心(Artificialcuriosity)將成為下一輪人工智能的核心。他覺得上海充滿“人工好奇心”,正聚焦AI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核心領域,“試水”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這一態度對所有企業都是吸引力,“之后,我們將看到人工智能的突破源于上海”。
初創企業信心滿滿
初創企業也汲取著上海人工智能沃土的養分。有個機器人是上海本土的人工智能創新企業,成立不過四年,卻在本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入選“2019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100強”,并與東浩蘭生等簽約合作,聯合探索自主移動機器人在樓宇中的智慧新可能。
“不論是上海的政府機構還是商業企業,都對新生事物持寬容和歡迎態度。這對初創企業來說,是很大的鼓勵。”有個機器人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趙明說,他們的重點產品是服務機器人,如今不僅跑在創新園區的寫字樓里,還進入很多中高端酒店。
趙明覺得,有個機器人的產品能在上海應用落地,與上海務實的創新氛圍不無關系,“一方面,這里有支持初創企業的政策環境;另一方面,上海強調實干精神,像我們這種‘軟件+硬件’的創新企業投入大、周期長,卻沒有被輕視,每一代產品問世后都能落地運行,再完善迭代。”此次,有個機器人與東浩蘭生合作的已經是第五代產品。
上海的智慧城市進展也為初創企業提供了機會。“我們造的是一個會跑腿的勞動力,輸送給不同的B端客戶以后,發現機器人在配送之外,還可以用‘業余時間’去做不同的工作。”趙明舉例說,將智能機器人與樓宇安防、通訊等各種系統打通,能充分利用服務機器人24小時不休息的特點,為城市提供更加精細化的管理。
曾懷億也覺得,“上海作為人工智能高地,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科研與人才環境。現在又有全球科研機構、領軍企業在此布局,這就讓我們有機會合作,共同推進分布式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3文章
47604瀏覽量
239524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918瀏覽量
166783 -
電商
+關注
關注
1文章
466瀏覽量
2865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