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注意到一款全新的器件 - RT5760,它的應用電路非常簡單:
讓我好奇的不是它的功能而是它的封裝 - SOT-563(FC),我過去沒有見過這個編號,所以就想知道它到底長成什么樣,下面就來看看我的發現是怎樣的。
這是它的引腳布置,看起來和 SOT-23-6 差不多。
看 PCB 布局示范圖的時候感到很驚訝,因為它的寬度竟與旁邊的電阻長度差不多:
再看封裝尺寸圖就知道它的真實尺寸了,其外圍尺寸中間值只有 1.6mmX1.6mm,與普通 SOT-23-6 封裝比起來確實是小多了。
這個封裝雖然小,但在標準室溫條件下的功率耗散能力卻有 1W。
能夠有這樣的散熱能力,應該是拜晶核倒裝的結構所賜,上面的信息中反復出現在括號中的 FC 就表示它是這種結構。
那么這款器件的適用工作溫度范圍是多少呢?規格書提供的下述信息可以說明:
只要結溫處于 -40℃ ~ 125℃,便可確保它能正常工作。
RT5760 的輸入電壓范圍為 2.5V~6V、輸出電壓范圍為 0.6V~VIN、負載能力為 1A,采用 ACOT 控制架構,具有極快的瞬態響應速度和基本恒定的 2.2MHz 工作頻率,可以與低 ESR 的陶瓷輸出電容配合實現穩定的工作而不需要使用外加的補償元件。它分為 A、B 的兩個不同型號,在輕載條件下,RT5760A 自動進入節能模式,RT5760B 則持續使用強制 PWM 模式工作,它們在負載電流很小的時候會表現出明顯的轉換效率差異:
由上圖可見,無論輸入、輸出電壓如何變化,RT5760A 在負載電流為 1mA 時的轉換效率都在 80% 左右,RT5760B 在同樣條件下的轉換效率都低于 10%,這就是由工作模式的差異造成的不同。節能模式提高了效率,但輸出紋波會變大;強制 PWM 模式效率較差,但輸出特性會比較好,負責選型的工程師需要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不同的型號。
上面介紹了關于器件的具體信息,下面來說說 ACOT 控制架構是怎么回事。
ACOT 是 Advanced COT 的縮寫,意為對 COT 的改進,立锜將 ACOT注冊為商標,所以常常這樣表達它:ACOT。
COT 是 Constant On Time 的縮寫,意為固定導通時間。了解基本原理的人都知道,Buck 轉換器基本架構是這樣的:
上橋開關 S1 導通的時候,輸入電壓施加到電感L和輸出電容 COUT 構成的濾波器上,電流經電感流入輸出電容造成輸出電壓上升,同時在電感中積累磁能,流過的電流越來越大。當 S1 截止的時候,電感電流還會繼續流動,下橋開關 S2 里的體二極管首先導通為電流提供續流通道,Buck 控制器會盡快使 S2 導通以降低損耗,經過一段時間以后,S2 截止,S1 重新導通,上述過程再重復進行。S1 和 S2 分別開關一次的這個時間段就是一個周期,S1 導通的時間在這一個周期中所占的比例便是電路工作的占空比。對于 Buck 轉換器來說,占空比就等過于輸出電壓與輸入電壓的比值,通過占空比的調節便可調節輸出電壓,這種調節方式便是脈沖寬度調制即 PWM 所表達的意思。
COT 意為恒定導通時間,它的意思是說 S1 每一次導通的時間是固定不變的,但每一次導通的發生是由反饋信號和參考電壓的比較決定的,控制系統一旦發現反饋信號低于參考電壓便觸發一次導通過程以便為輸出端提供能量,因而 S1 的截止時間是不確定的,它會根據輸入、輸出的狀況而發生變化。
反饋系統一旦發現反饋信號低于參考電壓便會觸發一次導通過程的機制會帶來一個好處,可以把對負載的變化所帶來的對輸出電壓的影響盡快消除,因而具有極快的響應速度。從感覺上看,這是一種非常直觀有效的反應機制,但是它也有自己的不足,由于截止時間不確定,所以周期也不確定,因而工作頻率也是不確定的,這種狀況可能有的應用不在乎,但有的應用就不可以接受。作為改進了的 COT 架構,ACOT 控制架構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在其控制系統中加入了測量實際工作頻率并與預設工作頻率進行比較的機制,比較的結果會用于實現對 S1 導通時間的調整,最終實現工作頻率幾乎不變的效果。這里說的不變是就穩定情形而言的,負載或輸入發生動態變化的時候頻率還是會改變的,否則就不再是 COT 架構了,但改變只在局部發生,不會影響全局。
COT 架構存在的另外一個問題出現在反饋信號上。從全局看,輸出電壓是平穩的,因而反饋信號也是平穩的,但在細節上看它們卻并不平穩,其中包含著大量的紋波,這是由電感電流、輸出電容、輸出電容中含有的等效串聯電阻ESR和負載等共同形成的。由于電容制作技術的進步,現今的陶瓷電容容量大、ESR 低,它們都會帶來輸出電壓紋波變小的結果,因而反饋信號中的交流成分也會變小,這樣就會導致反饋系統不能及時感知到輸出電壓變化的結果,這將導致 COT 控制中的不穩定問題發生。
ACOT 控制架構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在內部加入一個電感電流的模擬裝置,將它產生的信號與反饋信號疊加以后便增大了紋波信號的幅度,相當于可以提前知道后面會發生什么并加以預防,從而解決了這種由于陶瓷電容的 ESR 很低所帶來的問題,因而穩定性能大大提升。
上圖便是對 ACOT 控制架構中所加入的改進措施的一個說明,有興趣者可以慢慢體悟。
本文介紹的產品是 RT5760,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便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它的規格書。缺少經驗者在閱讀規格書并思考其參數的時候可能會看到一些自己不明白的地方,這時候你可以把這樣的問題提出來供我們討論。例如,你在規格書中可能看到這樣的內容:
為了盡快對輸出的變化作出響應,出現負載變化時的響應時間就應該盡可能地短,為什么還要加入一個最短截止時間呢?實際上,無論是 COT 或 ACOT,每一個導通時間之后都會加入一個禁止導通時間,這也被稱為最短截止時間。加入最短截止時間似乎是降低了系統的響應速度,但由于大電流的轉換必然會導致一些噪聲的出現,控制系統在此時做檢測并據此判斷就很容易出錯,經過一段時間等這種變化的影響消除以后再做判斷就穩妥多了,所以這實際上是非常必要的措施。那么問題又來了,80ns 的最短截止時間是否足夠呢?
-
轉換器
+關注
關注
27文章
8741瀏覽量
147706 -
濾波器
+關注
關注
161文章
7857瀏覽量
178646 -
輸出電容
+關注
關注
0文章
62瀏覽量
848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