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2016“對話張江”全媒體訪談活動舉行第十三場,本期對話嘉賓為上海華虹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副總裁徐偉。
上海華虹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副總裁徐偉25日參加2016“對話張江”全媒體訪談時表示,當前全球半導體行業正進入“后摩爾定律”時期,產業逐步從技術驅動轉為應用驅動,而在國內隨著最近兩年國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臺,本土半導體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期。
上海華虹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8英寸純晶圓代工廠,由原上海華虹NEC電子有限公司和上海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新設合并而成。公司在上海張江和金橋共有3條8英寸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月產能超過15萬片。
據徐偉介紹,華虹NEC成立于1997年,這是中國大陸的第一條8英寸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線。華虹NEC的順利建成、投產,以及之后的良好經營狀況,也帶動了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使大家看到國內有能力、有條件來發展集成電路產業。
在國內集成電路行業,華虹宏力始終致力于先進差異化工藝技術的持續創新,已經形成廣泛深入的制造工藝平臺,目前華虹宏力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的智能卡IC代工廠,功率分立器件技術與出貨量居全球8英寸代工企業的首位。2015年,華虹宏力智能卡芯片出貨量達到26億顆,占全球40%,國內市占率更是高達80%以上。
作為上海本地的兩家半導體代工企業,華虹NEC和宏力當初合并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實現1+1>2的效果。自合并以來,從2014年起,新公司銷售額即超過了沒有合并前的銷售額總和,并保持著持續增長。2015年公司又擴充產能,預計到2016年底,每月產能將增至16萬片。
在國內,半導體芯片的進口額多年來遠超石油,國產芯片的占比則只有約10%左右。“缺芯之痛”一直是制約國內電子信息產業健康發展的一大瓶頸。特別是一些高端芯片,如存儲器、中央處理器等,更是幾乎完全要依賴進口。
正是為提升半導體芯片國產化率,擺脫產業嚴重受制于人的局面,國家最近兩年來先后出臺《集成電路發展規劃綱要》,并成立逾千億規模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這些政策都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信心。
華虹宏力目前主要聚焦于8英寸生產線。在徐偉看來,8英寸有8英寸的特點,華虹宏力也將立足于特色工藝,當前流行的“云物大智”概念都為8英寸平臺、特色工藝平臺創造了非常大的市場空間,包括很多傳感器、物聯網、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高鐵等領域,都將是未來非常好的市場熱點。
半導體產業鏈通常包括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環節。華虹宏力作為芯片代工企業,伴隨其自身發展的同時,也有效帶動了上下游企業的發展。
據徐偉介紹,隨著華虹宏力本身技術平臺的進步,也造就和培育了國內很多設計公司發展起來,甚至帶出了不少明星設計企業。比如與他們合作的一家IC設計企業,起初從十幾個人起步,后來銷售額達到數十億并成功上市。
半導體行業往往有著高技術門檻,對企業的技術研發有著較高要求。為了在半導體代工領域占據一席之地,華虹宏力多年來也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公司每年把營收的10%用于科研投入,目前企業共擁有國內專利約5000項,國外專利近百項。
近年來中國半導體市場日益成為全球關注焦點,許多并購案都和中國資本有關,國內集成電路生產線的布局也是遍地開花,特別是今年以來,國內多個城市相繼宣布要投資建設12英寸半導體生產線。
對此,徐偉表示,全球主要的集成電路制造商都已經來到了中國,紛紛在國內投資建廠,但是各自在發展方向上還是有所區別。國內集成電路需求量巨大,國產芯片只占到10-20%,市場蛋糕足夠大,企業關鍵是要各自選擇自己所長。華虹宏力所專注于8英寸特色工藝平臺,和近期相繼開工建設的一些12英寸生產線項目在工藝上幾乎沒有沖突。
同時,徐偉還指出,過去三十多年全球集成電路行業一直遵循著著名的“摩爾定律”,而近年來全球產業逐漸進入“后摩爾定律”時期,集成電路的發展不再是摩爾定律在引領,而是市場應用的需求在引領。比如說智能手機和物聯網的應用,都在驅動著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55瀏覽量
426412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91文章
11617瀏覽量
362855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690瀏覽量
22163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