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9年第一臺黑白誕生以來,迄今為止全球電視行業的發展史,實質性的技術革命只有兩次:“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和“CRT(彩色顯像管)電視到平板電視”。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作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載體之一電視同樣面臨著又一次技術革新浪潮,人們要求電視不再僅僅只具備被動的顯示功能,而是要能夠參與互動的“伙伴”。于是,智能電視應運而生。其名的市場調研公司DisplaySearch 公司將智能電視定義為:能從網絡上獲取節目內容,能智能搜索,自動更新,并可與家中其他有關電子設備連接和交換信息,關鍵則在于“互動”。
從上面的定義我們不難看出,相比于前兩次的電視在顯示器件上的革新,智能電視的革新將對整個電視工業產生的影響將是更為深刻的。
電視技術更新速度加快
CRT電視一直用到20世紀末,前后經歷了70多年, 2001年出售LCD電視(翌年PDP電視)踏入平板電視時代,經過2年LCD電視便從CCFL(冷陰極熒光管)背光革新為LED背光,到新世紀第一個十年末,便又相繼出了現聯網電視和3D電視。相比CRT電視,從黑白到彩色經歷了20年,又經近50年才從球形顯示器革新而成平面顯示器。CRT一次革新要經歷幾十年,而平板的僅為為幾年,可見其速度之快。
世界開始電視廣播開始進入商用化后,電視機的普及率非常迅速,市場保有量也處于高位,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了電視。據DisplaySearch公司的報告顯示,2010世界電視的出貨量比上年增長16%,達2.43億臺,預測2011年將續增4.9%,達2.55億臺。展望2014年可達2.88億臺,2009~2014年的年均增長率為7%,一個成熟的產品能有這樣的增長速度,不能不令人驚奇。
仔細分析不難看出,現今電視銷售主要已是“替代”而不是“新購”,而消費者“替代”的動力源就在于電視機增加了智能化處理以及交互功能的漸進式革新。
不斷演進的電視機智能化功能
當電視機開始全面邁進智能化時代之時,即“智能電視”全面普及的時候,一系列的功能研發和技術革新定然在此之前已經悄然進行了。
筆者仔細研究了近10年來電視機產品的功能變化和技術變化,電視機的全面智能化將經歷數字電視、聯網電視和智能電視三個階段,而根據個性化需求智能電視時代這一革新仍將不會停歇。
數字電視 從模擬電視過度到數字電視,是電視工業的一次重要機遇。數字機頂盒(Digital STB)是推動數字電視不可或缺的裝置,未來10年間它仍將是全球付費電視節目與服務供應商(Pay-TV Service Provider)的主要設備。
據In-Stat公司的報告指出,2010年世界機頂盒市場受挫,竟比上年下降了7%,為1.95億臺,2011年還將微降2.6%,到1.9億臺。其中衛星機頂盒據有最大市場,20l0年占半壁江山,有線機頂盒其次,占24%,另有互聯網機頂盒(IP Set-Top-Box)等。兩年機頂盒的銷售值都約在205億美元左右,所耗用半導體約48億美元。在各種數字機頂盒中,成長最受矚目的當屬地面數字廣播機頂盒(Terrestrial STB), 2011年需求為3570萬臺,預計到2015年可望達到4500萬臺。
機頂盒未來將向互聯網機頂盒(IP STB)發展,歐洲則大多將向多功能混合型(Hybrid STB),眼下面臨的最大挑戰來自虛擬(Virtual)機頂盒,即指已整合了機頂盒功能的消費性電子產品、軟件平臺或網絡基本架構等,從而取代實體機頂盒。不過,該公司預計,3~5年內數字機頂盒依然是主流產品,虛擬機頂盒的取代速度尚待觀察。
聯網電視 據DisplaySearch公司統計,2010年世界電視總出貨量中,具有聯網功能的將近20%,達約4100萬臺。DisplaySearch預測,到2014年聯網電視出貨量將達1.23億萬臺,2010~14年間的年均增長率高達30%。聯網電視是繼數字電視后掀起的又一波熱潮,市場主要在歐美,預期2014年歐洲的市場份額將占到34%,美國占26%,盡管中國、東歐市場增長更快,但屆時也不過分別占17%和9%,日本更僅占6%而已。
世界聯網電視出貨量(單位:千臺)
資料來源:DisplaySearch
智能電視 及至電視行業全面進入智能電視時代,這個時候的電視機亦可稱之為“泛電視化”時代。
因為這個時代,電視產品已不再是傳統電視機廠商的專利。光明的市場前景從而誘導什么公司都來搞電視,什么電子產品都可用來看電視。現如今,包括谷歌、蘋果、微軟相繼侵入電視領域,電腦、平板電腦、手機都能用于看電視。邊上網邊看電視,上過網看電視,看過電視又上網成為生活。產品多功能化,隨時隨地看電視,3C(Computer,Communication和Consummer)真要融合,平板電腦便是其代表產品。泛電視化時代的到來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泛電視化要求每一臺電視(移動終端或電腦)建立互聯互通功能。
泛電視化還將改變電視產業的核心競爭要素,除了制造與渠道銷售能力外,還要拼服務、軟件、芯片、面板等產業鏈的整合能力。
目前,,智能電視產業鏈已趨成熟,處理器架構被X86、ARM及MIPS三分天下,硬件部分則由電視業者和數字機頂盒業者分擔,軟件平臺更是成功關鍵,參與者甚多,包括Yahoo Widget、Google TV、MeeGo、Win7、Android、Boxee、Apple iOS等,競爭十分激烈。
Yahoo Widget爭得先機,早在2009年1月就推出產品,累計出貨量已超過350萬,Apple的Apple TV去年10月推出,至今分銷量已超百萬。三星、LG、Sony、VIZIO等電視業者均已鐵定參與,D-Link、Iomega、Apple等則以機頂合為手段進攻。***資策會(MIC)估計,2010至2014年間世界智能電視/機頂合的出貨量將以每年64%的速度迅猛發展,并將以Google TV、Android與iOS等3大平臺系統發展最為迅速。
中國電視機廠商面臨被淘汰命運?
受制于中國半導體工業落后以及移動互聯網生態環境缺失的不利于局面,在即將到來的智能電視時代,中國傳統電視機廠商如果不加快技術升級和轉型,將面臨著被淘汰的命運。
1、智能電視不應只是宣傳噱頭
過去一直在高速增長的平板電視市場,今年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迷。為謀繼續發展,電視業面臨兩大選擇:進軍3D電視還是智能電視。
一般認為,二者相輔相成,只有融合了3D與智能電視,才能代表產業發展的主流方向。但是,3D源于日本索尼,智能源于美國谷歌、微軟,中國彩電業怎么辦? 善于制造市場話題和新概念的國產彩電廠商,包括TCL、創維、海信、海爾等6大國產彩電品牌不約而同轉戰“云電視”,提出了云電視新概念。
2011年8月,海爾發布了全球首款“云電視”,隨之,創維、海信、TCL、康佳等品牌紛紛跟進。
什么是云電視?某電視廠商代表表示,云電視是云設備的一種,是云生活的載體,是未來家庭最核心的云端,是未來家庭云生活的中心。云電視時代,廠商將為消費者提供龐大的云端服務,用戶使用時只需從云端調用所需資源,而不再需要通過電視機本身升級和安裝程序。“換句話說,云電視的技術重點從目前的硬件轉向后臺和內容服務。”
然而,當前并不具備滿足消費需求的內容服務,因此智能電視大多被看作是市場宣傳的噱頭罷了。
2、抱團取暖還是被個個擊破
在傳統電視時代,只要在外觀、音視頻顯示功能、清晰度、對比度等的差異化,特別是中國的電視運營商并沒有切入到終端市場,終端市場的話語權就在電視機生產商手中,使得眾多電視機廠商都能夠擁有一席之地。
然而在智能電視時代,“內容服務”將會成為主導力量,傳統電視機廠商如果不加以積極變革和應對,它將會淪為“代工”的命運。
就目前而言,TCL、康佳、創維、長虹等等老牌電視機廠商,都在智能電視“內容服務”進行積極探索,但是他們并未聯手而分別找到一家內容提供商單獨合作。
大家都知道,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只能融入某一生態圈才能夠找到生存的空間,以目前的智能手機市場為例,蘋果、谷歌和微軟正是依靠強大的生態圈的力量,紛紛建立了新的王朝,從而推翻了諾基亞、摩托羅拉、索愛等老牌手機終端制造商。
因此,如果此時中國的電視機制造商必須要聯合在一起,掌控電視終端的大權則必然會旁落,諾基亞就是前車之鑒。
3、中國本土電視制造商需突破幾道關
軟件與操作系統是中國本土電視廠商面臨的第一道關。選擇什么樣的操作系統,這一操作系統會不會在將來被收取專利費用,它的市場空間能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
核心處理芯片是第二道關。目前包括MAVELL、MTK、晨星等國際半導體廠商都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電視核心處理芯片,中國本土的IC設計企業雖然也有跟進,但是應用環境方面還與前者有差距。
構建“內容服務”是第三道關。很顯然,以智能手機市場為例,僅憑一家電視機制造商的力量是很難建立“內容服務”平臺,而“內容服務”又是決定著未來的重要因素。因此,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共同建立“內容服務”平臺,共同使用“內容服務”平臺,應該是中國本土電視機制造商惟一可行的道路。
品牌大展 行業精英大集合
不得不提一下由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主辦的“2012中國智能云電視產業發展峰會”,該論壇值此“2012中國(深圳)消費電子展(CCEF)(www.chinacef.com.cn )”期間舉辦。在中國電子視像協會和消費電子展組委會的組織下,中國電視產業各個環節形成良性互動,共同打造一條適應中國智能電視產業發展的康莊大道。
據了解,本屆展會四展合璧,展示共計8萬平方米,近2000家參展廠商,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電子第一大展。展覽下設6個展館,17個專業展區,包括電子元器件、半導體、LED、激光、線束加工設備、光電、儀器儀表,其中更有搶眼的LED照明、鋰電新能源、3D立體視像、智能電視、平板電腦、移動終端等熱門展區。
展會同期將舉辦3D立體視像、智能云電視、消費電子渠道、智能手機、安卓移動互聯、城市信息化、微波與射頻、高速傳輸、LED、鋰電新能源、電磁兼容、節能技術、通信安規與測試、買家采購洽談等二十個專題研討活動,同時展會三天還有消費電子新品秀、創新方案大講臺等全天活動。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