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硅薄膜電池成資本新寵
在2日、17日和經濟導報記者的兩次通話中,山東瑞陽硅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燦華先后講述了他的一喜一憂。
喜的是,一份提高多晶硅產業準入門檻的國家標準即將出臺,必然能為瑞陽硅業“砍掉”一批潛在競爭對手。憂的是,正因為國家調控多晶硅行業態度堅決 ,不少光伏投資者已經開始轉向非晶硅太陽能電池。
多晶硅:尚未翻身已遭棄
意在提高準入門檻的《多晶硅行業準入標準》(簡稱《標準》)出臺已經進入讀秒倒計時。《標準》 涉及布局、能耗、環保、監督等諸多方面,其中,“新建多晶硅項目單線規模必須大于3000噸/年” 的規定無異于一道禁令,將不少待上馬的多晶硅項目關在門外。
作為太陽能光伏產業的重要原料,多晶硅產能過剩遭詬病已久(本報2009年9月9日A1版曾予報道)。產能過剩很快就傳導至產品價格 ,據張燦華介紹,多晶硅價格從2008年的300萬美元/噸急跌至目前30萬美元/噸。
“行業洗牌不可避免。對現有企業是利好,早該大整改了。”張燦華說。
位于新泰市的瑞陽硅業是省內為數不多生產多晶硅的企業,年產500余噸。但正準備打個“翻身仗”的張燦華沒能高興太久,因為還未等多晶硅行業“自律”,就已被投資者遺棄。
據悉,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非晶硅薄膜電池) 的投資盛宴已悄然開席。在日照市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引進的12個高新項目中,投資近2億元的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赫然在列;***聯電則劍指終端,繼之前關系企業聯相百億元在魯投建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后,近日再加碼,宣布將投資20億元在濟寧興建亞洲最大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發電廠。
非晶硅電池:拉鋸戰中后來居上
作為光伏發電領域里的兩大主將,晶體硅電池和非晶硅薄膜電池一直進行著拉鋸戰,而隨著多晶硅生產漸受冷落,非晶硅薄膜電池成為投資的新寵兒。
據了解,薄膜太陽能電池分為非晶硅和晶硅兩種,但即便是晶硅薄膜電池,用硅量也極少 。不僅制作工藝簡單、能耗低,而且更易與建筑完美結合。
非晶硅薄膜電池雖然早已出現,但由于光電轉換效率低(不足20%)、衰減率較高,前些年未引起足夠關注,市場占有率很低。合肥陽光電源公司山東分公司總經理王克嶺17日對導報記者表示,“兩種電池各有優勢,生產企業一般是‘兩手抓’,但兩利相權取其重,以前當然都以晶體硅電池為主。不過現在,我們已把重點轉移到非晶硅薄膜電池上來了。”
同時,據王克嶺介紹,隨著技術不斷進步,非晶硅薄膜電池目前的光電轉換效率可達30%-40%,“雖然與晶硅電池還有一定差距,但毋庸置疑,以多晶硅為原料的晶硅電池正逐漸淡出市場,非晶硅薄膜電池已成為光伏市場的制高點。”不僅山東省內投資開始傾向薄膜太陽能電池,包括Sharp、Q-Cells、無錫尚德等在內的諸多國內外大型企業,也正大規模進入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領域。誰能在新一輪的光伏產業投資盛宴中狂歡,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