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企業,一般指創辦時間相對較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業企業。如今,全球每5家獨角獸企業里,就有2家出生在中國;全球十大獨角獸企業中,一半來自中國。當“獨角獸”成為各種榜單、論壇、文章的熱詞,許多人贊嘆中國新動能的蓬勃,但也有人認為獨角獸熱只是資本炒作的噱頭。
為何我國涌現出這么多的“獨角獸”?獨角獸熱,是真火嗎?這是不是轉型期的新動能蓄勢?獨角獸企業究竟是被“炒”起來的虛胖,還是高質量需求下應運而生的少壯?讓我們一起透過熱潮,冷靜思考,實事求是地看待這一現象。
獨角獸企業長什么樣?
數量位居全球第二,不少企業質量具有世界水準,展現了國內科技創新能力
“沒錯,‘拼多多’剛剛完成新一輪融資,金額高達30億美元左右,估值接近150億美元,投資方包括騰訊、紅杉,騰訊為領投方。”
這一消息在投資圈炸開了鍋,媒體紛紛稱拼多多“開掛了”。要知道,拼多多2015年9月才首次上線,不到3年時間,以火箭般的成長速度成為獨角獸企業榜單里一顆耀眼的明星。
根據德勤發布的《中美獨角獸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球有252家獨角獸企業,美國106家,占總數的42.1%,全球第一;中國有98家,占38.9%,全球第二,而排名第三的印度只有10家。
“中國獨角獸企業迎來了數量增長最快的時期,企業規模也是前所未有。更重要的是,從質量上看,不少獨角獸企業是具有世界水準的。”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說。
《報告》中的超級獨角獸企業(即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榜單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球估值前10名的獨角獸企業里,中國占5家,分別是螞蟻金服、滴滴出行、小米、陸金所、美團大眾點評。螞蟻金服旗下囊括支付寶、余額寶、芝麻信用等板塊,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創造了無現金生活新方式,芝麻信用開啟了個人征信新維度;小米手機牢牢占據全球銷售前五的位置;陸金所打造了便捷的互聯網一站式理財平臺……此外,剛完成首次公開募股(IPO)的寧德時代也是獨角獸企業,它是全球動力電池領軍企業,2017年銷量居全球第一。
根據《報告》,中國共有16個大行業有獨角獸企業,排名前三的電子商務、金融、文化娛樂行業的獨角獸企業數量占總數的46%。從估值角度看,金融、汽車交通、硬件行業的平均估值水平較高。尤其是金融行業,不僅獨角獸企業數量多,而且估值高,該行業獨角獸企業估值占中國全行業獨角獸企業總估值的30%。
獨角獸企業的快速增長,不僅展現了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也讓普通老百姓可以更快享受到科技創新帶來的實惠。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整合租車市場的滴滴、摩拜、ofo,讓人們出行更便捷;開創消費無人機市場的大疆,已經成為航拍界“一哥”;深耕智能芯片領域的寒武紀科技,研發了全球第一款商用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并已大規模應用于華為手機等智能終端……
“獨角獸企業的存在,提升了企業的整體創新能力,也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中國夢。它讓普通人相信,只要努力,只要堅持創新,只要踏實肯干,自己也有機會成功,從而推動全社會形成越來越濃厚的創新氛圍。”優信創始人戴琨說。
獨角獸企業的中國故事或許才剛剛開始。“在各種新經濟領域,還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獨角獸企業,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大,預計不久的將來,中國的獨角獸企業在全球占比會更高。”找鋼網創始人王東對記者說。
“百獸奔騰”的動力何在?
經濟新常態賦予創新型公司和風險投資界一次難得的發展機會
獨角獸企業熱的迸發,為何在中國?為何是現在?
——時機到了。
“經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現了從解決‘有沒有’到著力于‘好不好’的轉變,居民消費全面升級。現在也是科技大變革的時代,材料、醫學、信息技術競相出新。這樣的時代呼喚多樣化的企業蓬勃發展,呼喚各種新技術、新產業、新商業模式相互加速融合,以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SK中國區總裁吳作義說。
仔細觀察,目前的獨角獸企業大多成立于2011年、2012年前后,在2013年、2014年快速發育成長。這也是中國經濟遭遇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特殊歷史階段。傳統增長方式的舉步維艱,恰恰為新技術、新產業、新商業模式破繭而出以及傳統產業浴火重生提供了歷史機遇。
“從2012年開始,中國經濟增速換擋,傳統的投資拉動型增長模式開始慢慢轉向創新驅動。經濟新常態賦予創新型公司和風險投資界一次難得的發展機會。如果中國經濟還是投資驅動型,不會有今天這種‘百獸奔騰’的景象。”王東說,像找鋼網這樣的獨角獸企業,多數誕生于經濟新常態中,崛起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之時。
——“飼料”足了。
創新需要資金,特別是科技型企業,其核心競爭力離不開大筆資金投入。對于獨角獸企業而言,資金多了,無異于“飼料”多了。接受采訪的創業者與投資人均表示,現在創業者能找到的錢比過去充足了,可供選擇的投資者也多了,創業融資更容易了。
“目前,我國僅在基金協會備案的風投基金就有2.8萬多家,而10年前,國內的風險投資機構屈指可數。”吳作義說,這給創業者提供了足夠多的融資渠道。另一方面,我國資本市場的逐漸完善及多元化、多層次化發展,也為促進行業良性進步創造了基礎條件。
——環境好了。
戴琨至今都記得,2005年自己透露要創業的想法,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你是不是找不到工作了?”他說:“那時候作為小公司,到有關部門辦事都能跑斷腿。現在創業變成了很體面的事情,各地各級政府都很支持,包容的創業環境增強了我們創業信心。”
創業創新政策落地,尤其是引導基金、眾創空間等配套措施出臺,讓創業者挺直了腰板。“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政府監管漸次轉向負面清單制、后置監管和綜合監管,也有利于獨角獸企業的有序快速生長。”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程實說。
“創新創業正成為一種時尚的、充滿吸引力的生活方式,倡導創新的社會風氣正在形成。”王強說。
——人才多了。
人才是創新創業的第一資源,獨角獸企業的培育更離不開一支強大的創業團隊。
“中國的創業人才紅利正逐步釋放。”吳作義說,無論是大量留學歸國人員還是本土人才,加入創業大軍的越來越多。
王強對此持相同觀點:“中國的連續創業者逐漸增多,從大企業離職的高管級別創業者也在增加,這批創業者往往具有較高的創業素質及豐富的創業經驗。”
獨角獸企業究竟算不算多?
總體看還不夠多,核心技術、清晰的商業模式、專業化團隊是成功的關鍵三要素
“用獨角獸來形容創新企業,本身就說明這類企業比較稀缺。中國獨角獸企業兩三萬億元的總市值,相對中國經濟總量或資產規模而言,是很小的比例。獨角獸企業如此受到資本熱捧,也恰恰說明它的稀缺。”吳作義說。
受訪的創業者和專家都認為,中國的獨角獸企業不是太多了,而是不夠多。2017年中國風險投資募資達到500億美元,接近美國水平。資本的蜂擁而至,造成市場供求關系失衡。懂得辨別真偽,培育出真正有國際競爭力的獨角獸企業才是關鍵。
“獨角獸企業估值具有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市場盲目樂觀的時候會有泡沫風險。主要是因為人們對獨角獸企業的認知度不高,判定標準不統一,因此在估值上分歧比較大。如果過度炒作,很可能導致投資跟風,泡沫化程度升高。”武漢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說。
那么,如何辨別真正的獨角獸企業和“偽獨角獸企業”呢?
商業模式代表未來——
在平安好醫生董事長王濤看來,獨角獸企業拓展的業務和產品多數會改變甚至顛覆大眾或行業的日常行為方式,但同時又符合未來的發展趨勢,具備不可替代性。
“一家獨角獸企業,至少能連續2年將估值維持在10億美元以上,否則就是曇花一現。”戴琨告訴記者,獨角獸企業還需有自己獨具的新技術和新模式。“所謂新模式,即對傳統的生意形態、業務形態通過模式層面的改造,帶來業務效率及用戶體驗的革命性提升。”
專業團隊高人一籌——
“我們現在判定獨角獸企業,更在乎該創業團隊可以停留并延續其高估值的能力。”王強說,這個能力取決于企業提供的服務是否符合商業邏輯,是否滿足終端用戶的剛性需求,其用戶體驗是否符合個性化、多層次的市場期待。“否則,無論一家企業概念有多炫、按資本邏輯估值有多高,這種獨角獸企業最終都是虛胖的、競爭力不強的。”
真格基金7年投了14家獨角獸企業,作為這些企業的早期投資者,他們主要看創業團隊第一領導者的決策力與團隊的執行力。“如果說我們是伯樂,那么,我們不相馬,只相騎手。好騎手會培育并駕馭良馬,讓它跑得快、跑得遠。投資是投人,你得相信他對創業項目所在行業的理解和判斷。”王強說。
核心技術人無我有——
蔚來資本管理合伙人張君毅認為,國外很多獨角獸企業的影響力涉及科學、技術、商業模式等各領域,比如谷歌、特斯拉、太空技術探索;而國內獨角獸企業真正從事科技研發的偏少,側重商業模式創新的占多數。
“市場普遍認為服務模式的創新講究‘唯快不破’,而技術創新沒有一蹴而就的,投資人或創業者在科技領域的創新創業難度會比較大。”張君毅認為,目前很多資金是短線投資,有的甚至只投兩三年,與整個產業的生命周期并不匹配,“投資人不要都盯著‘獨角獸’,也可以看看‘丑小鴨’。有的企業看起來沒有那些光鮮亮麗的概念,但如果能有一個健康的發展環境,投資人和創業者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丑小鴨’會成長為‘白天鵝’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