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布線(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將建筑群內的若干種線路系統,包括電話系統、數據通信系統、報警系統、監控系統合為一種布線系統。
實體安全(Physical Security):保護計算機設備、設施(含網絡)以及其他媒體免遭地震、水災、火災、有害氣體和其他環境事故(如電磁污染等)破壞的措施、過程。
綜合布線部件
建筑群配線架(CD);建筑群干線電纜、建筑群干線光纜;建筑物配線架(BD);建筑物干線電纜、建筑物干線光纜;樓層配線架(FD);水平電纜、水平光纜;轉接點(選用)(TP);信息插座(IO);通信引出端(TO)。
綜合布線系統設計的一般原則
⑴ 兼容性; ⑵ 開放性; ⑶ 靈活性; ⑷ 可靠性; ⑸ 先進性; ⑹ 可擴展性; ⑺ 經濟性; ⑻ 標準化和規范化
設計要點
⑴ 盡量滿足用戶的通信要求;
⑵ 了解建筑物、樓宇間的通信環境;
⑶ 確定合適的通信網絡拓撲結構;
⑷ 選取適用的介質;
⑸ 以開放式為基準,盡量與大多數廠家產品和設備兼容;
⑹ 將初步的系統設計和建設費用預算告知用戶
系統設計時的對象不同原則
1) 對于使用功能比較明確的專業性建筑物,信息插座的布置可按實際需要確定。
2) 對于機關或企事業單位的普通辦公樓,信息插座的配置可結合單位實際,按照設計等級中規定的原則進行設計。
3) 對于房地產部門開發的寫字樓、綜合樓等商用建筑物,宜采用開放辦公環境綜合布線結構。
4) 采用多用戶信息插座時,多用戶插座宜安裝在墻面或柱子等固定結構上 ,每一多用戶插座包括適當的備用量在內,最多包含12個信息插座。
綜合布線設計的一般步驟
⑴ 分析用戶需求; ⑵ 獲取建筑物平面圖; ⑶ 系統結構設計; ⑷ 布線路由設計; ⑸ 可行性論證; ⑹ 繪制綜合布線施工圖; ⑺ 編制綜合布線用料清單。
一個完善而合理的綜合布線的目標:
在既定時間以內,允許在集成過程中提出新的需求時,不必再去進行水平布線,以免損壞建筑結構或裝飾而影響美觀。
不去進行水平布線的原因:
水平布線是在建筑物的吊頂、地面線槽或管道內,施工費比初始投資的材料費高。若更換水平布線,要損壞建筑結構,影響整體美觀。
綜合布線總體規劃的設計原則: 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水平布線盡量到位。
信息插座的數量和類型確定的原則為:
1.根據已掌握的客戶需要,確定信息插座的類別;
2.根據建筑平面圖計算實際可用的空間,依據空間的大小來確定信息插座的數量。
RJ45 頭的需求量一般用下述方式計算:
m = n × 4 + n × 4 × 15 %
m :表示 RJ45 的總需求量。 n :表示信息點的總量。 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量。
信息模塊的需求量一般為:
m = n + n × 3 %
m :表示信息模塊的總需求量。 n :表示信息點的總量。 n×3%:表示富余量。
工作區設計要點
⑴ 工作區內線槽的敷設要合理、美觀;
⑵ 信息插座設計在距離地面30cm以上;
⑶ 信息插座與計算機設備的距離保持在5m范圍內;
⑷ 網卡接口類型要與線纜接口類型保持一致;
⑸ 所有工作區所需的信息模塊、信息插座、面板的數量要準確;
⑹ RJ45水晶頭所需的數量。
工作區設計時,具體操作可按以下三步進行:
⑴ 根據樓層平面圖計算每層樓布線面積。
⑵ 估算信息引出插座數量,一般設計兩種平面圖供用戶選擇:為基本型設計出每9平方米 一個信息引出插座的平面圖;為增強型或綜合型設計出兩個信息引出插座的平面圖。
⑶ 確定信息引出插座的類型。
配線子系統:由工作區的信息插座、信息插座至樓層配線設備(FD)的配線電纜或光纜、樓層配線設備和跳線等組成。
配線子系統與干線子系統的區別:配線子系統總是處在一個樓層上,并端接在信息插座或區域布線的中轉點上。
水平干線子系統設計涉及到水平子系統的傳輸介質和部件集成,主要有6點:
1) 確定線路走向; 2) 確定線纜、槽、管的數量和類型;
3) 確定電纜的類型和長度; 4) 訂購電纜和線槽;
5) 如果打吊桿走線槽,則需要用多少根吊桿; 6) 如果不用吊桿走線槽,則需要用多少根托架。
確定線路走向一般要由用戶、設計人員、施工人員到現場根據建筑物的物理位置和施工難易度來確立。
水平子系統設計要求
⑴根據用戶對工程提出的近期和遠期的終端設備要求。
⑵每層需要安裝的信息插座數量及其位置。
⑶終端設備將來可能要增加、移動和重新安排的詳細情況。
⑷一次性建設和分期建設的方案比較。
線纜選擇的一般原則:
⑴ 產品選型必須與工程實際相結合。
⑵ 選用的產品應符合我國國情和有關技術標準(包括國際標準、我國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⑶ 近期和遠期相結合
⑷ 符合技術先進和經濟合理相統一的原則。
電纜的計算公式有3種, 3種方法為:
1) 訂貨總量(總長度m)=所需總長+所需總長×10%+n×6
其中:所需總長:指n條布線電纜所需的理論長度; 所需總長×10%為備用部分; n×6 為端接容差。
2) 整幢樓的用線量=Σ N C
N:樓層數; C:每層樓用線量;
C =[0.55×(L+S)+6]×n;
L:本樓層離水平間最遠的信息點距離; S:本樓層離水平間最近的信息點距離;
n:本樓層的信息插座總數; 0.55:備用系數; 6:端接容差。
3) 總長度=A+B/2×N×3.3×1.2
A:最短信息點長度; B:最長信息點長度; N :樓內需要安裝的信息點數;
3.3:系數 3.3 ,將米(m)換成英尺(ft); 1.2:余量參數(富余量)。
用線箱數=總長度/1000+1
雙絞線一般以箱為單位訂購,每箱雙絞線長度為305m。
設計人員可用這3>種算法之一來確定所需線纜長度。
打吊桿走線槽時,一般是間距1m左右一對吊桿。吊桿的總量應為水平干線的長度(m)×2(根)。
使用托架走線槽時,一般是1~1.5m安裝一個托架,托架的需求量應根據水平干線的實際長度去計算。
托架應根據線槽走向的實際情況來選定。一般有2種情況:
1) 水平線槽不貼墻,則需要定購托架; 2) 水平線貼墻走,則可購買角鋼的自做托架。
配線架
作用: 使所有信息點的數據線纜均集中到配線架上。
常見的配線架有RJ45配線架、電話配線架、光纖配線箱等。
水平子系統布線距離
1、水平電纜、水平光纜最大長度為90米 。
2、工作區接插線、設備接插線和樓層配線架上的跳線總長度一般≤10米。
3、雙絞電纜水平布線模型。
4、在能保證鏈路性能時,水平光纜距離允許適當加長,超過90米 。
5、在一些較大的房間,可以在樓層配線架與信息插座之間設置轉接點(最多轉接一次)。
水平子系統布線方案
設計者要根據建筑物的結構特點,從路由(線)最短、造價最低、施工方便、布線規范等幾個方面考慮。
水平子系統布線一般可采用以下3種類型:
1) 直接埋管式;
2) 先走吊頂內線槽,再走支管到信息出口的方式;
3) 適合大開間及后打隔斷的地面線槽方式。
其余都是這3種方式的改良型和綜合型。
地面線槽方式優點:
1) 用地面線槽方式,信息出口離弱電井的距離不限。地面線槽每4~8m接一個分線盒或出線盒,布線時拉線非常容易,因此距離不限。
2) 強、弱電可以同路由。強、弱電可以走同路由相鄰的地面線槽,而且可接到同一線盒內的各自插座。當然地面線槽必須接地屏蔽,產品質量也要過關。
地面線槽方式的缺點:
1) 地面線槽做在地面墊層中,需要至少6.5cm以上的墊層厚度,這對于盡量減少檔板及墊層厚度是不利的。
2) 地面線槽由于做在地面墊層中,如果樓板較薄,有可能在裝潢吊頂過程中,被吊桿打中,影響使用。
3) 不適合樓層中信息點特別多的場合。
因此 建議超過300個信息點,應同時用地面線槽與吊頂內線槽兩種方式,以減輕地面線槽的壓力。
4) 不適合石質地面。
5) 造價昂貴。
目前地面線槽方式大多數用在高檔會議室等建筑物中。
在選型與設計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 選型時,應選擇那些實力雄厚的廠家,其產品要通過國家電氣屏蔽檢驗,避免強、弱電同路對數據產生影響;敷設地面線槽時,廠家應派技術人員現場指導,避免打上墊層后再發現問題而影響工期。
2) 應盡量根據業主提供的辦公家具布置圖進行設計,避免地面線槽出口被辦公家具擋住,無辦公家具圖時,地面線槽應均勻地布放在地面出口;對有防靜電地板的房間,只需布放一個分線盒即可,出線走敷設靜電地板下。
3) 地面線槽的主干部分盡量打在走廊的墊層中。樓層信息點較多,應同時采用地面管道與吊頂內線槽兩種相結合的方式。
干線子系統
干線子系統的概念: 由設備間的建筑物配線設備、跳線以及設備間至各樓層交接間的干線電纜組成。它必須滿足當前的需要,又要適應今后的發展。
干線子系統包括:
1) 供各條干線接線間之間的電纜走線用的豎向或橫向通道;
2) 主設備間與計算機中心間的電纜。
設計時要考慮以下幾點:
1) 確定每層樓的干線要求; 2) 確定整座樓的干線要求;
3) 確定從樓層到設備間的干線電纜路由; 4) 確定干線接線間的接合方法;
5) 選定干線電纜的長度; 6) 確定敷設附加橫向電纜時的支撐結構。
干線子系統設計的一般原則:
⑴ 在確定干線子系統所需要的電纜總對數之前,必須確定電纜中話音和數據信號的共享原則。
⑵ 應選擇干線電纜最短,最安全、最經濟的路由。
⑶ 干線電纜可采用點對點端接,也可采用分支遞減端接以及電纜直接連接的方法。
⑷ 如果設備間與計算機房處于不同的地點,而且需要把話音電纜連至設備間,把數據電纜連至計算機房,則宜在設計中選干線電纜的不同部分來分別滿足話音和數據的需要。
垂直干線子系統的結構 是一個星型結構;垂直干線子系統負責把各個管理間的干線連接到設備間。
垂直干線子系統設計方法:
確定從管理間到設備間的干線路由,應選擇 干線段最短、最安全和最經濟的路由 ,在大樓內通常有如下兩種方法: 1) 電纜孔方法; 2) 電纜井方法
干線中的雙絞線電纜
1) 線要平直,走線槽,不要扭曲; 2) 兩端點要標號;
3) 室外部要加套管,嚴禁搭接在樹干上; 4) 雙絞線不要拐硬彎。
同軸細纜
同軸細纜的敷設與同軸粗纜有以下幾點不同:
1) 細纜彎曲半徑不應小于20cm ;
2) 細纜上各站點距離不小于0.5m ;
3) 一般細纜長度為183m ,粗纜為500m 。
干線子系統布線設計的步驟
1.確定每層樓的干線電纜要求 根據不同的需要和經濟因素選擇干線電纜類別。
2.確定干線電纜路由 選擇原則, 應是最短、最安全、最經濟。
3.繪制干線路由圖 采用標準中規定的圖形與符號繪制垂直子系統的線纜路由圖,圖紙應清晰、整潔。
4.確定干線電纜尺寸 干線電纜的長度可用比例尺在圖紙上實際量得, 也可用等差數列計算。每段干線電纜長度要有備用部分 (約10%) 和端接容差。
光纖電纜敷設
1) 敷設時不應該絞結;
2) 在室內布線時要走線槽;
3) 在地下管道中穿過時要用PVC管;
4) 需要拐彎時,其曲率半徑不能小于30cm ;
5) 室外裸露部分要加鐵管保護,鐵管要固定牢固;
6) 不要拉得太緊或太松,并要有一定的膨脹收縮余量;
7) 埋地時,要加鐵管保護。
一、設備間的概念
設備間子系統由設備室的電纜、連接器和相關支撐硬件組成,通過電纜把各種公用系統設備互連起來。它是一個公用設備存放的場所,也是設備日常管理的地方。設備間可與計算機機房合用,也可單獨設置。
二、 設備間的設計原則
1、設計設備間時注意事項:
1) 設備間應設在位于干線綜合體的中間位置;
2) 應可能靠近建筑物電纜引入區和網絡接口;
3) 設備間應在服務電梯附近,便于裝運笨重設備;
4) 設備間內要注意:
? 室內無塵土,通風良好,要有較好的照明亮度;
? 要安裝符合機房規范的消防系統;
? 使用防火門,墻壁使用阻燃漆;
? 提供合適的門鎖,至少要有一個安全通道。
5) 防止可能的水害(如暴雨成災、自來水管爆裂等)帶來的災害;
6) 盡量遠離有害氣體源、腐蝕、易燃、易爆物和電磁場的干擾;
7) 設備間空間(從地面到天花板)應保持(2.5-3.2m) 高度的無障礙空間,門高≥2.1m,寬≥90m ,地板承重壓力不能低于500kg/m2 。
2、設備間設計時,必須把握下述要素:
1) 最低高度; 2) 房間大小;
3) 照明設施; 4) 地板負重;
5) 電氣插座; 6) 配電中心;
7) 管道位置; 8) 樓內氣溫控制;
9) 門的大小、方向與位置;
10) 端接空間; 11) 接地要求;
12) 備用電源; 13) 保護設施;
14) 消防設施。
3、結論:設備間設計中應該把握以下的原則:
1. 最近與方便原則 2. 主交接間面積、凈高選取原則 3. 接地原則
4. 色標原則 5. 操作便利性原則
三、設備間的設計步驟
實施設計時可分為兩步走。
1.選擇和確定主布線場的硬件規模 2.選擇和確定中繼場/輔助場
四、 設備間內的主要設備
設備間子系統的硬件大致同管理子系統的硬件相同,基本由光纖、銅線電纜、跳線架、引線架、跳線構成,只不過是規模比管理子系統大得多。
五、設備間的使用面積
設備間的主要設備有數字程控交換機、計算機等,對于它的使用面積,必須有一個通盤的考慮。目前,對設備間的使用面積有兩種方法來確定。
方法一:面積 S=K∑Si i=1,2 ,… ,n
S :設備間使用的總面積,m2 ;
K :系數,每一個設備預占的面積,一般K選擇5、6、7三種(根據設備大小來選擇);
∑:求和; Si :代表設備件; i :變量 n :代表設備間內共有設備總數。
方法二:面積S= KA
S :設備間使用的總面積,m2 ; K :系數,(4.5-5.5)m2/ 臺(架); A :設備間所有設備的總數。
六、設備間子系統設計的環境條件
1. 溫度和濕度
網絡設備間一般將溫度和濕度分為A、B、C3級,設備間可按某一級執行,也可按某級綜合執行。
2. 塵埃
設備對設備間內的塵埃量是有要求的。一般可分為A、B2級。
結論:在設計設備間時,除了按GB/T2887—2000《電子計算機場地通用規范》執行外,還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空調系統。
空調設備選擇的依據:
產生熱量的幾個方面:
1) 設備發熱量;
2) 設備間外圍結構發熱量;
3) 室內工作人員發熱量;
4) 照明燈具發熱量;
5) 室外補充新鮮空氣帶入的熱量。
計算出上列總發熱量再乘以系數1.1,就可以作為空調負荷,據此選擇空調設備。
3. 照明
設備間內在距地面0.8m處,照度不應低于200lx 。
還應設事故照明,在距地面0.8m處,照度不應低于5lx 。
4. 噪聲
設備間的噪聲應小于65dB 。
如果長時間在65~80dB 噪聲的環境下工作,不但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還可能造成人為的噪聲事故。
5. 電磁場干擾
設備間內無線電干擾場強,在頻率為0.15~1000MHz 范圍內不大于120dB 。
設備間內磁場干擾場強不大于800A /m(相當于10Oe )。
6. 供電
設備間供電電源應滿足下列要求:
頻率:50Hz ; 電壓:380V/220V ; 相數:三相五線制或三相四線制/單相三線制。
設備間的供電容量:
將設備間內存放的每臺設備用電量的標稱值相加后,再乘以系數(根號3)。從電源室(房)到設備間使用的電纜,除應符合GB50303-2002《建筑電氣工程質量驗收規范》中配線工程規定外,載流量應減少50%。設備間內設備用的配電柜應設置在設備間內,并應采取防觸電措施。
設備間內的各種電力電纜應為耐燃銅芯屏蔽的電纜。各電力電纜(如空調設備、電源設備所用的電纜等),供電電纜不得與雙絞線走向平行。交叉時,應盡量以接近于垂直的角度交叉,并采取防延燃措施。各設備應選用銅芯電纜,嚴禁銅、鋁混用。
7. 安全
按照GB9361-1988《計算機場地安全要求》的規定,設備間的安全可分為A類、B類、C類3個基本類別: A 類:對設備間的安全有嚴格的要求,設備間有完善的安全措施; B 類:對設備間的安全有較嚴格的要求,設備間有較完善的安全措施; C 類:對設備間有基本的要求,設備間有基本的安全措施。
8. 建筑物防火與內部裝修
A類,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必須符合GB50045-2001《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的一級耐火等級。
B類,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必須符合GB50045-2001《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的二級耐火等級。
與A、B類安全設備間相關的其余工作房間及輔助房間,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2001中規定的二級耐火等級。
C類,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級應符合GBJ16-2001《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的二級耐火等級。
與C類設備間相關的其余基本工作房間及輔助房間,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 GBJ16 中規定的三級耐火等級。
內部裝修:根據A、B、C3 類等級要求,設備間進行裝修時,裝飾材料應符合GBJ16-1987(2001年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的難燃材料或非燃材料,應能防潮、吸音、不起塵、抗靜電等。
9. 地面
為了方便表面敷設電纜線和電源線,設備間地面最好采用抗靜電活動地板,其系統電阻應在1*105~1*1010Ω之間。具體要求應符合SJ/T10796-2001《防靜電活動地板通用規范》標準。
帶有走線口的活動地板稱為異形地板。其走線應做到光滑,防止損傷電線、電纜。設備間地面所需異形地板的塊數可根據設備間所需引線的數量來確定。
設備間地面切忌鋪地毯。其原因:一是容易產生靜電;二是容易積灰。
放置活動地板的設備間的建筑地面應平整、光潔、防潮、防塵。
10. 墻面
墻面應選擇不易產生塵埃,也不易吸附塵埃的材料。目前大多數是在平滑的墻壁涂阻燃漆,或在平滑的墻壁覆蓋耐火的膠合板。
11. 頂棚
為了吸噪及布置照明燈具,設備頂棚一般有建筑物梁下加一層吊頂。吊頂材料應滿足防火要求。目前,我國大多數采用鋁合金或輕鋼作龍骨,安裝吸音微孔鋁合金板、阻燃鋁塑板、噴塑石英板等。
12. 隔斷
根據設備間放置的設備及工作需要,采用高強度金屬方管做支架,用玻璃將設備間隔成若干個房間。隔斷可以選用防火的鋁合金或輕鋼作龍骨,安裝10mm厚玻璃。或從地板面至1.2m安裝阻燃雙塑板,1.2m以上安裝10mm厚玻璃。
13. 火災報警及滅火設施
按照 GB50116-1998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執行。
A、B 類設備間應設置火災報警裝置。在機房內、基本工作房間、活動地板下、吊頂上方、主要空調管道中及易燃物附近部位都應設置煙感和溫感探測器。
A類設備間內設置二氧化碳自動滅火系統,并備有手提式二氧化碳滅火器。
B類設備間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設置二氧化碳自動滅火系統,并備有手提式二氧化碳滅火器。
C類設備間應備置手提式二氧化碳滅火器。
A、B、C類設備間除紙介質等易燃物質外,禁止使用水、干粉或泡沫等易產生二次破壞的滅火劑。
4.7 管理子系統
管理子系統交連的幾種形式:在不同類型的建筑物中管理子系統常采用 單點管理單交連、單點管理雙交連和雙點管理雙交連3種方式。
四、 管理子系統的設計原則
1.干線配線管理宜采用雙點管理雙交接。
2.樓層配線管理應采用單點管理。
3.配線架的結構取決于信息點的數量、綜合布線系統網絡性質和選用的硬件。
4.端接線路模塊化系數合理。
5.設備跳接線連接方式要符合下列規定:
對配線架上相對穩定一般不經常進行修改、移位或重組的線路,宜采用卡接式接線方法; 對配線架上經常需要調整或重新組合的線路,宜使用快接式插接線方法;
6.列管理接線間墻面材料清單應全面,并畫出詳細的墻面結構圖。
五、管理間子系統的設計步驟
1) 確認線路模塊化系數是2對線還是3對線。每個線路模塊當做一條線路處理,線路模塊化系數視具體系統而定。例如, System 85的線路模塊化系數是3對線。
2) 確定話音和數據線路要端接的電纜對總數,并分配好話音或數據數線路所需的墻場或終端條帶。
3) 決定采用何種110交連硬件:
? 如果線對總數超過6000(即2000條線路),則使用110A交連硬件;
? 如果線對總數少于6000,則可使用110A或110P交連硬件;
?110A交連硬件點用較少的墻空間或框架空間,但需要一名技術人員負責線路管理;
?決定每個接線塊可供使用的線對總數,主布線交連硬件的白場接線數目取決于3個因素:硬件類型,每個接線塊可供使用的線對總數和需要端接的線對總數。
?由于每個接線塊端接行的第25對線通常不用,故一個接線塊極少能容納全部線對;
?決定白場的接線塊數目。為此,首先把每種應用(話音或數據)所需的輸入線對總數除以每個接線塊的可用線對總數,然后取更高的整數作為白場接線塊數目;
?選擇和確定交連硬件的規模—中繼線/輔助場;
?確定設備間交連硬件的位置;
?繪制整個布線系統即所有子系統的詳細施工圖。
4) 管理間的信息點連接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的連接要盡可能簡單,主要工作是跳線。
4.8 建筑群子系統
連接各建筑物之間的傳輸介質和各種支持設備(硬件)組成一個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連接各建筑物之間的纜線及相應設備組成了建筑群子系統。
二、 AT&T推薦的建筑群子系統設計
建筑群子系統布線時,AT&TPDS推薦的設計步驟:
1) 確定敷設現場的特點; 2) 確定電纜系統的一般參數; 3) 確定建筑物的電纜入口; 4) 確定明顯障礙物的位置; 5) 確定主電纜路由和備用電纜路由; 6) 選擇所需電纜類型和規格; 7) 確定每種選擇方案所需的勞務成本; 8) 確定每種選擇方案的材料成本; 9) 選擇最經濟、最實用的設計方案。
1. 確定敷設現場的特點
1) 確定整個施工工地的大小; 2) 確定施工工地的地界; 3) 確定共有多少座建筑物。
2. 確定電纜系統的一般參數
1) 確認起點位置; 2) 確認端接點位置; 3) 確認涉及的建筑物和每座建筑物的層數;
4) 確定每個端接點所需的雙絞線對數; 5) 確定有多個端接點的每座建筑物所需的雙絞線總對數。
3. 確定建筑物的電纜入口
1) 對于現有建筑物:
要確定各個入口管道的位置; 每座建筑物有多少入口管道可供使用; 入口管道數目是否滿足系統的需要。
2) 如果入口管道不夠用:
要確定在移走或重新布置某些電纜時是否能騰出某些入口管道;在不夠用的情況下應另裝多少入口管道;
3) 如果建筑物尚未建起來,則
要根據選定的電纜路由完善電纜系統設計,并標出入口管道的位置;選定入口管理的規格、長度和材料;在建筑物施工過程中安裝好入口管道。
4. 確定明顯障礙物的位置
1) 確定土壤類型:砂質土、粘土、礫土等;
2) 確定電纜的布線方法;
3) 確定地下公用設施的位置;
4) 查清擬定的電纜路由中沿線各個障礙物位置或地理條件:
? 鋪路區; ? 橋梁; ? 鐵路; ? 樹林; ? 池塘; ? 河流; ? 山丘; ? 礫石土; ? 截留井; ? 人孔(人字形孔道); ? 其他。
5) 確定對管道的要求。
5. 確定主電纜路由和備用電纜路由
1) 對于每一種待定的路由,確定可能的電纜結構;
2) 所有建筑物共用一根電纜;
3) 對所有建筑物進行分組,每組單獨分配一根電纜;
4) 每座建筑物單用一根電纜;
5) 查清在電纜路由中哪些地方需要獲準后才能通過;
6) 比較每個路由的優缺點,從而選定最佳路由方案。
6. 選擇所需電纜類型和規格
1) 確定電纜長度;
2) 畫出最終的結構圖;
3) 畫出所選定路由的位置和挖溝詳圖,包括公用道路圖或任何需要經審批才能動用的地區草圖;
4) 確定入口管道的規格;
5) 選擇每種設計方案所需的專用電纜;
6) 參考《AT&T SYSTIMAX PDS 部件指南》有關電纜部分中線號、雙絞線對數和長度應符合的有關要求;
7) 應保證電纜可進入口管道;
8) 如果需用管道,應選擇其規格和材料;
9) 如果需用鋼管,應選擇其規格、長度和類型。
7. 確定每種方案所需的勞務成本
1) 確定布線時間:
? 包括遷移或改變道路、草坪、樹木等所花的時間; ? 如果使用管道區,應包括敷設管道和穿電纜時間;
2) 確定電纜接合時間;
3) 確定其他時間,例如拿掉舊電纜、避開障礙物所需的時間;
4) 計算總時間(1) 項 +2) 項 +3) 項);
5) 計算每種設計方案的成本;
6) 總時間乘以當地的工時費;
8. 確定每種方案所需的材料成本
1) 確定電纜成本:
? 確定每英尺(米)的成本;? 參考有關布線材料價格表; ? 針對每根電纜查清每100英尺的成本;? 將上述成本除以100; ? 將每米(英尺)的成本乘以米(英尺)數;
2) 確定所有支持結構的成本
? 查清并列出所有的支持結構; ? 根據價格表查明每項用品的單價;? 將單價乘以所需的數量。
3) 確定所有支撐硬件的成本
對于所有的支撐硬件,重復(2)項所列的3個步驟。
9. 選擇最經濟、最實用的設計方案
1) 把每種選擇方案的勞務費成本加在一起,得到每種方案的總成本;
2) 比較各種方案的總成本,選擇成本較低者;
3) 確定該比較經濟的方案是否有重大缺點,以致抵消了經濟上的優點。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應取消此方案,考慮經濟性較好的設計方案。
注:如果牽涉到干線電纜,應把有關的成本和設計規范也列進來。
三、 建筑群子系統的設計要點
1. 建筑群數據網主干線纜一般應選用多模或單模室外光纜。
2. 建筑群數據網主干線纜需使用光纜與電信公用網連接時,應采用單模光纜,芯數應根據綜合通信業務的需要確定。
3. 建筑群主干線纜宜采用地下管道方式進行敷設,設計時應預留備用管孔,以便為擴充使用。
4. 當采用直埋方式時,電纜通常離地面60.96cm以下的地方或按當地法規。
四、建筑群子系統中電纜敷設方法
方法 |
優點 |
缺點 |
架空電纜布線 |
如果本來就有電線桿,則成本最低 |
沒有提供任何機械保護; |
直埋電纜布線 |
提供某種程度的機構保護; |
挖溝成本高; |
管道內電纜布線 |
提供最佳的機構保護; |
挖溝、開管道和入孔的成本很高; |
隧道內電纜布線 |
保護建筑物的外貌,如果本來就有隧道,則成本最低、安全; |
供氣、供水或供暖管道散發的熱量或漏泄的熱水會損壞電纜, |
有關直埋電纜所需的各種許可證書應妥善保存,以便在施工過程中可立即取用。
需要申請許可證書的事項如下:
1) 挖開街道路面;(城建) 2) 關閉通行道路;(交通) 3) 把材料堆放在街道上;(城管) 4) 使用炸藥;(公安) 5) 在街道和鐵路下面推進鋼管;(城建) 6) 電纜穿越河流。(河務)
4.9 電氣防護、接地及防火
一、 接地設計
綜合布線系統接地的組成:包括接地線、接地母線(層接地端子)、接地干線、主接地母線(總接地端子)、接地引入線、接地體六部分 , 在進行系統接地的設計時,可按上述6個要素分層次地進行設計。
三、電氣保護
電氣保護的目的:盡量減少電氣故障對綜合布線的線纜和相關連接件的損壞;避免電氣故障對綜合布線所連接的終端設備或器件的損壞。
電氣保護的類型:過壓保護、過流保護。
現代通信系統的通信設備,一般都采用過壓和過流雙重保護。
室外電纜進入室內時,通常在建筑物入口經過一次轉接進入室內。在轉接處應加電氣保護裝置,這些裝置通常安裝在電纜引入建筑物入口的墻面上。在大型建筑物(群)中,也可設專用房間。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