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條龍只能有一個頭。”
文/華商韜略 畢亞軍
全世界第一個把軟件公司做到10億美元年營收;20年收購200多家科技公司;20年前,就給自己開出6億多美元的天價年薪;
與老布什總統聯合成立全球性慈善基金;美國四大職業聯盟歷史上,第一個全資擁有職業球隊的華人老板……
當地時間10月21日,締造了這一切的王嘉廉在美國逝世,享年74歲。有人在紀念中稱他為:一個偉大的人。
【1】
今年7月,路透社消息稱:
剛剛兵敗千億美元收購高通公司的華裔企業家陳福陽,又讓博通公司以190億美元發起了對商業軟件公司CA(Computer Associates,中文名:冠群)的收購。
博通的收購理由包括,CA擁有全球領先的客戶結構,每年產生百億美元級別的現金流,正在云端展現出光明前景……而對陳福陽來說,CA或許還有另外一個意義。
20多年前,正是CA的王嘉廉開創了美國科技業的整合大潮。而且,王嘉廉不但比陳福陽更雄心勃勃,也和陳福陽一樣在美國人眼中有著特殊的身份:中國人。
牛頓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對陳福陽們來說——
王嘉廉就是那個巨人。
1944年生于上海的王嘉廉,8歲隨父母從***移民美國。這讓他常開玩笑說,自己無法當美國總統,因為不是在美國本土出生;也更當不了中國的主席,因為說不好中文。
王嘉廉的父親王健是那個年代極其稀少的高材生,他從東吳大學(現蘇州大學)畢業后又在哈佛大學獲國際法碩士學位,回國出任過上海震旦女大校長和最高法院法官。
但王嘉廉在學業上卻乏善可陳,他畢業于普通大學——紐約皇后學院,成績常常是C,但這并非因為他不愛學習或者不夠聰明。
剛到美國時,王家的生活相當艱辛,從中學開始,王嘉廉就要在上學的同時兼做郵遞員、餐館侍應生、貨車裝卸工、收銀員等等工作,經常連32美分一頓的午飯都吃不上。
更重要的是,他討厭傳統教育,尤其是強制灌輸的教育方法。他說:“背誦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得到那個答案。也就是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不喜歡背誦答案的王嘉廉,花更多心思到尋找答案之上。“我通過做事來學習,而且,我如果著手去做這件事情,它就會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會努力去做并鉆研它。”
王嘉廉說:“生活的內容遠遠超過課本。是的,我成績不好,但這些工作讓我看到了生活是什么樣子,懂得如何去生活與工作,這比成績好更重要。”
這也讓王嘉廉與那些來自麻省、斯坦福的硅谷大腕有很大的不同,他不是為了遠大理想而踏上創業道路的,賺更多錢去改善生活,才是他年輕時的原動力。
告別皇后學院時,王嘉廉看到《紐約時報》整整兩頁半都在招聘電腦程序員,認為這個行業會大有前途,進入哥倫比亞大學電子研究實驗室,邊工作,邊學程序開發。
再之后,他進入一家電腦公司工作,并在不久后發現了可以賺更多錢的機會:瑞士CA軟件公司希望在美國尋找一家銷售代理商。王嘉廉認為自己可以做好這件事。
他沒有本錢,但幾個夜不能寐之后,就想出了妙招:透支信用卡。
當時,他的信用額度是400美元,就用這400美元,1976年,王嘉廉和3個合伙人在紐約時代廣場旁一個20平米的房間里成立了CA國際公司。
兩個伙伴做產品開發,王嘉廉負責銷售。“我們都把信用卡拿出來透支,這張卡快要到期時就再申請一張新卡,用新卡還掉舊卡,然后再從舊卡繼續透支。”
?
王嘉廉還特意找了一個特別的房東,以業余時間幫他打工沖抵公司房租。因為這樣的經歷,后來有人問王嘉廉,你與比爾·蓋茨有什么不同時,他回答說:
“我知道什么是饑餓的滋味,而比爾沒有。”
在王嘉廉看來,不知道饑餓的滋味是種損失。“這會讓你不知道不安與失敗到底是什么感覺,也認識不到什么是真正的生意。”
因此,他總是對拿著大把風險投資的創業者抱有警惕:“你的錢來得有多輕松,你的賺錢能力,就可能有多弱。”
【2】
饑餓的滋味,讓王嘉廉非常注重實效,并因此改變了軟件業的潮水方向。
當時,軟件業普遍強調我有什么技術,而不是客戶更需要什么,如何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務實的王嘉廉把目光聚焦到客戶需求上,提出了“技術必須服務于商業”的理念。
他說:“電腦界最大的弊端就是僅靠技術為驅動力,但科技人員卻從不聆聽客戶的需求。如果有人愿意聽取客戶的意見,必定有很大的發展機會!”
務實的策略,帶著饑餓感的加倍努力,再加上美國計算機產業的蓬勃,讓王嘉廉幾年間,就把美國發展成了CA最大的市場。
有此基礎后,王嘉廉開始盤算如何壯大規模,擺脫代理商角色,自己主導公司命運。
而且,他看到了機會:商業軟件需求與日俱增,有廣闊前景,而軟件業還沒有真正的大公司。他決定自己做出一個大公司來——
獨立開發新產品力量不足,市場上幾乎每天都有軟件公司誕生,但大多有產品無市場,如果能將他們整合起來賦予市場活力,就有望建立一家獨領風騷的巨頭企業。
認準此道后,王嘉廉快速前進。
但他面臨兩個重大挑戰:一是,資金有限;二是,沒有專業的人去處理整合中必不可少的各種專業事務,尤其金融和法律。
錢是人找來的,有人就會有錢,王嘉廉決定先找人。他剛好有個現成優勢:
跟隨父親學了法律的哥哥托尼(Tony),已是曼哈頓一著名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托尼對軟件業毫無興趣,但王嘉廉決定說服他。
“我一點也不懂股市和并購,你到我們公司來吧,干上兩三年,你可以獲得許多股票,到時你也可以退休。”在王嘉廉的執著下,1979年,托尼從律所辭職出任了CA總裁。
兄弟二人的首個目標是,把瑞士CA公司買下來。1980年4月,他們以280萬美元完成了目標,從CA代理商成為了CA主人。
1981年12月,他們再進一步——將CA上市,一次性籌資1200萬美元。
打好這個大底后,CA開始沿著王嘉廉早就胸有成竹的整合之路迅猛進擊。
上市的第二年,CA就收購了比自己還大,在IBM MVS大型機操作系統方面有強大產品線的Capex公司,之后直至王嘉廉退休,其快速的并購擴張便再也沒有停止過。
他揮舞著CA不斷升值的股票四處出擊,通過換股的方式獲得一家又一家公司的控制權。美國媒體因此評價說,在信息科技時代,沒有人比王嘉廉更懂得如何使公司迅速成長。
1989年,全世界第一個年營收10億美元的獨立軟件廠商誕生了,它就是CA。王嘉廉也一舉成為全球軟件業的巔峰人物,比爾·蓋茨都只能仰慕其不可思議的發展速度。
當時,微軟才上市3年,還在努力推銷剛剛發明出的Word for Windows。
但這只是更大更快的開始。
1989年并購Cullient,1991年并購Online,1992年是Pansophic和Nantacket,1994年并購ASK集團,1996年并購Legent……
1999年,王嘉廉決定收購全球第八大軟件獨立商Platinum,其高級主管一開始對CA懷有敵意,發誓情愿破產清債也不愿被購買,甚至還拒絕為王嘉廉派去的談判代表開門。
但王嘉廉看準其經營管理不善,陷入財務困境的痛處,強勢挺進,最終讓其接受了35億美元的收購交易,Platinum也一改敵對態度,公開贊揚王嘉廉“做了十分出色的工作”。
2000年情人節當天,CA又以40億美元收購了華爾街著名的“Sterling”。
至此,不到20年里,王嘉廉已并購200多家軟件科技公司,平均下來,每個月都吞掉一個同行。中間有挫折,但絕無停頓。
以至于那一時期的軟件業界都談王嘉廉色變:只要是他想要的,就沒有得不到的。
一系列凌厲的動作和勢不可擋的姿態,再加上王嘉廉的華裔身份,也讓他成為備受美國政經界關注的人物,朝野上下,都有他的影響和威力彌漫。
1999年,既是大股東,同時也是CEO的王嘉廉,還以6.65億美元的年薪,成為全球收入最高的CEO。將近20年過去,這依然是全球華人CEO的最高薪酬紀錄。
為何要如此兇猛?王嘉廉卻說得很溫和:“這些舉動均與野心無關,而是生存的必要條件。假使我們僅僅維持穩定成長的話,我們很快就會被淘汰,或被其他公司吃掉。”
?
【3】
在引領CA的20多年里,王嘉廉既是攻城掠地的先鋒,更是企業整并的高手。善于將并購來的公司整合出更大競爭力,也是他不斷將CA推到新境界的關鍵。
“竅門在于改造這些軟件,使之與我們已有的配比,如果你僅僅是買一大堆軟件,你就成了軟件超市了,我們所做的是綜合不同軟件的長處,使其發揮更大效用。”王嘉廉說。
推動整合的另一邊,王嘉廉一直在讓CA求新求變。他說:“如果我們不改變,不追趕,很快就會被淘汰。所以CA必須緊跟最新動向,確保我們能夠持續地替客戶展望未來。”
王嘉廉要的未來,并不是高精尖的技術和概念,而是更有實效的產品。
他經常提醒屬下:“我們的工作是使用技術來創造有價值的應用軟件,而不是擺弄技術本身。企業一旦忘記自己所要達到的目標,不但會損失金錢,而且可能會失掉整個戰場。”
CA以經營商業應用程序為主,和微軟走的路線完全不同,其服務對象幾乎全是大型計算機系統,其所有購并都可歸于三類:數據庫、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
早在1985年,CA就推出了CA-Unicenter這一集成化、跨平臺的企業系統管理軟件。后來,Unicenter TNG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單項軟件產品。
但這并不意味著王嘉廉不重視創新。早在20年前,他就將CA基于神經元技術的Jasmine電子商務平臺,發展成了電子商務領域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應用軟件產品。不僅能提供各種電子商務應用的全面解決方案,也為電子商務帶來了智能化的革命。
為了不被淘汰,王嘉廉要求自己和CA人:“不要相信公關公司的人對你說‘你有多么多么的成功’等這一類話,你必須永遠有一種饑餓感和危機感,必須永遠進取。”
王嘉廉最討厭也最怕官僚主義和不溫不火的做法,將其視為腐蝕人心、摧毀企業的罪魁禍首。CA也一直在努力防止這些發生,在持續擴張中保持著相當扁平的溝通結構。
每年四月,CA都有一次“大地震”——組織人事的變動。你今年在某一部門工作,明年就會被調到另一個部門工作,今年在這個國家任職,明年就會被換到另一個國家。
能夠高效無礙地推動好這些大跨度變革,得益于王嘉廉始終奉行的小公司文化。
他說:“不要因CA的規模而以大公司自居,我從來沒說過要做最大的軟件公司,我一直要的都是高效的公司,無論多大,我們在思想上都把自己當作一家小公司。”
關于此,王嘉廉還有一句名言:“如果有人問你,你將來的規劃和遠見是什么?你就回答:‘我正設法使自己活到下個星期。’”
【4】
強勢、彪悍、霸道,而不是中國人慣有的中庸,甚至逆來順受、委曲求全,是王嘉廉在華爾街和美國科技界曾經深入人心的標簽。這讓他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不怎么受歡迎。
CA曾因解雇很多跟不上步伐的職員惹上不少官司,備受業界乃至社會爭議,但追求高效的王嘉廉絕不妥協,并在訪問中向全美國撂下狠話:“我這條龍只能有一個頭。”
那個頭,毫無疑問,就是他自己。
包括對客戶,也都態度強硬。如果你不是不折不扣地執行合同,就會面臨被送上法庭的危險。1993年的一份調查中,CA還曾被評為業內最令人憤怒的供應商。
第二年再調查,80%的調查對象認為:他們毫無改變。
應接不暇的官司和訴訟,有時是被告,有時是原告,雖然勝多負少,但官司不斷還是給公司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以至于對手們都說,訴訟大概是CA最重要的市場手段。
美國《商業周刊》在其第1000期特刊中將王嘉廉列入全球最具潛力25位企業領袖的名單,并選為封面人物,但封面文章的標題卻是——《軟件界的愣小子王嘉廉,他自己爬上了頂峰,現在要求你的尊重》。
“中國人”的身份,也給王嘉廉帶來一些現實的干擾。1998年,他決定以90億美金收購美國計算機科學公司(CSC),《華盛頓郵報》等卻宣稱他是“幫助中國企業發展軟件業”,美國不能讓同中央情報局等有業務往來的CSC被CA收購。最終,案子只能放棄。
?
王嘉廉在公司管理上也相當強勢,但卻身段柔軟很多,是恩威并濟的典型。
他一直深信:眾人的力量勝過自己。殺伐決斷的強勢管理,高效且目標一致的團隊,也是他又好又快擴張的關鍵。
他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也毫無顧忌地解雇“異己”;他會因業務上的差錯大聲訓斥員工,也會轉身對員工說:歡迎你參加我們隔壁的圣誕晚會。
他十分討厭抽煙,曾因看到員工在會場外抽煙,氣得沖出門外一把抓住了對方的衣領……但每年年會,和幾萬名員工聚在一起時,他又溫情似水。
他將接觸到的員工名字一一輸入自己的電子詞簿,要求員工直呼其名“Charles”(他的英文名),他推動人人平等,但也強調:
“Don’t pass bad apple.”(不好的,不要丟給別人)。
王嘉廉的強勢管理,首先是對自己狠。
1982年,王嘉廉問詢CA剛剛并購的一家公司,最少要用多少人,最快要多少時間才能迅速編制某個新軟件,對方回答,需要9個程序員、6個月時間。得到答案后一聲不吭的他,苦戰一個通宵,就拿出了雖然粗糙但是能用的軟件。
此后,每當有人試圖就工作效率和目標與王嘉廉討價還價,這個故事就會被反復提及。
王嘉廉說話辦事都是直來直去,對人對事都是愛憎分明,工作上始終就事論事,而且直擊根本。這讓他治下的CA沒有等級觀念,追求高效而不拘于形式。
他讓每個部門都有自主權,并且可以直通最高主管,而無需去一層一層地寫報告。他鼓勵獨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
CA因此有聲嘶力竭地爭論,毫無忌憚地交換意見,王嘉廉的話不會被奉為圣旨。而且,他還經常告誡員工:
“如果我們兩個的意見總是一致,肯定有一個人是多余的,而那個人不是我。”
王嘉廉讓“人人都有失敗的權利”成為CA的文化,同時強調要坦誠自己的不足,然后努力改進。他說,誰都不是圣人,但誰都沒有權利掩飾過失,犯了錯,可以不追究責任,但必須坦白及誠實面對,必須為正確答案繼續努力。
這讓CA一直保持著向前沖的特質,這也是王嘉廉的一個驕傲。他說:“我們并不比其他公司的人聰明,不同的是,我們省下許多相互指責的時間,而且從錯誤中學到教訓,不斷成長。”
人才招募上,王嘉廉不看重學位,看重對工作的熱誠與能力,對有自發精神、不畏挑戰又善于靈活制宜的人厚愛有加。
找到合適的人,他注重以高回報激賞。在王嘉廉執掌CA期間,CA員工的薪金比當時的頭號公司IBM還高出三分之一,工作環境也更好。
“你必須給予他們報償,而且重重地報償他們。當你找到一個全心投入的工作者時,付他兩倍的代價,因為他可以頂三個人的工作。”王嘉廉說:“如果你對投資何處猶疑不定,那么就把錢投到人身上吧,他們是最好的軟件。”
王嘉廉還曾為什么是好工作開出過條件:
第一,雇主必須讓你意識到,無論是做什么,你的工作都是重要的;第二,應該有很好的收入;第三,大多數公司缺少一點,要從工作中找到樂趣。
內部的高度團結和緊密,讓CA在爭議之外,以不得不服的業績,贏得業界的肯定。比如,1995年被《Computer world》列為最好的公司之一,而《工業周刊》則連續三年將CA評為“全球企業管理100佳”。
【5】
2002年11月,王嘉廉辭去CA主席和董事長職務。
當年,CA在《商業周刊》全球1000大公司中列全球第182位、美國第97位,市值超過300億美元,年銷售額52億美元,利潤13億美元,資產80億美元。
從CA退休后,王嘉廉創辦麒麟電視(kylintv)、Neulion,進軍體育產業,收購紐約長島人冰球俱樂部等多個體育俱樂部或公司,并在美國投資地產。
其中的“麒麟電視”(kylintv.com)是一個面向全球海外華人的OTT華語高清電視播出平臺,如今,已是海外最大中文電視頻道運營商。Neulion則是全球領先的高端職業體育聯賽新媒體運營平臺,也是奧運賽事的播出服務方之一。
王嘉廉喜歡體育事業,也因此寫下歷史性篇章。
他2000年成為紐約長島人冰球俱樂部大股東,2004年在NHL(北美職業冰球聯賽)瀕臨崩潰之際,再投入近2億美元買斷長島人剩余股權,成為NHL歷史上,也是美國四大職業聯盟歷史上,第一個全資擁有職業球隊的華人老板。
事業上的成功帶給王嘉廉巨大的物質財富,但他說自己并不是一個以追求金錢為使命的人,他認為生活中最不幸的事莫過于成功但無趣,富有而不仁。
告別CA后,王嘉廉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慈善事業。
早在1998年,王嘉廉就出巨資和美國前總統老布什等一起創立了,在全球提供100%免費唇腭裂修復手術的國際慈善組織“微笑列車”,并親任董事長。
?
到他離世時,“微笑列車”已是全球最大的唇腭裂醫療慈善機構,累計在近90個國家資助了過百萬例免費唇腭裂修復手術。
王嘉廉還捐款數億美金在美國捐建設立“全國失蹤和受虐兒童中心”“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世界兒童救助基金”“長島平原中文學校”“亞美文化中心”,大力推動慈善事業。
這位在企業經營上鐵腕的領袖,發展慈善事業時同樣強調效率和效益。
他說:“對我而言,寫支票是很容易的,但我要了解這個項目到底是怎么運營的,是否有效率,是否真正幫助到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所以,他會把一些工作不力的慈善項目經理人換掉,并且特別重視以技術優化項目運營。一個例子是,他給美國“全國失蹤和受虐兒童中心”建立一套先進的信息發布和跟蹤系統,讓走失兒童的尋回率從60%提高到了94%。
與那些自己做慈善,但鄙視他人不做慈善的人不同,王嘉廉尊重每個人的選擇。“慈善不應該是被要求的,所有人掙錢都很不容易,他們努力工作賺來的錢,要怎么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你不應該要求別人,一定要怎么樣。”
【6】
1995年,王嘉廉回到闊別40年的“老家”。在上海,他一眼就認出了當地老鄉都已不認識的,他小時候住的大房子。在北京,他登上長城做了好漢。
此后,中國成為他日程表上的關鍵詞,甚至成為他教育下一代的關鍵詞。他對孩子們說:“我們是美國人,這毫無疑問。但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與中國息息相關,這一點對我們很重要。”
1998年,王嘉廉帶領CA投資中國,先后在中國創辦了冠群京辰、聯想冠群和東信冠群3家合資企業,其中的東信冠群是他在海外的最大投資項目。
所有慈善捐助中,王嘉廉也有意把重心向中國側重。
?
1999年,王嘉廉就在中國啟動了“微笑列車”項目。至今,該項目已累計捐款超過15億元,在中國成功完成超過38萬例手術,也是造福了38萬個家庭。
這些來自貧困家庭的唇腭裂患者,不限戶藉,不需任何證明,只需在合作醫院填寫《貧困聲明》和《病人記錄同意書》,就可以獲得100%免費修復手術。
“唇腭裂在中國不算殘疾,沒有生命危險,但卻給孩子的心理蒙上嚴重的陰影,他們沒有任何過錯。所以我們能多救一個就多救一個,救得越多越好。”
1999年在中國6所高等美術院校設立“王嘉廉美術獎學金”;2000年在父親的母校捐資1000萬美金……包括在美國做慈善,王嘉廉也總是盡量將其與中國結合,比如,為了推動中文和中國文化,斥資2300萬美元購置興建長島平原中文學校,捐資4000萬美元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創建“亞美文化中心”。
?
收購紐約長島人冰球俱樂部的第二年,王嘉廉就在中國設立了代表處,每年投入過百萬美元,以公益的方式在中國開展冰球希望工程。
目前,他已在國內建立35所冰球希望學校,累計投入超過5000萬元,讓近百萬孩子接觸、學習冰球,培訓冰球運動員超過4000余人。在冰球項目上,中國國家隊、國家青年隊,90%的隊員都是出自王嘉廉冰球希望學校。
2015年的北美職業冰球聯盟(NHL)選秀中,王嘉廉還推動中國球員宋安東,成為了該聯盟歷史上的第一位被選中的中國球員。
得到王嘉廉去世的消息后,中國冰球界不少人士都發表了緬懷文章,并總結評價:沒有王嘉廉,就沒有中國冰球的今天,甚至沒有中國冰球。
【7】
退休后,王嘉廉的生活輕松了很多,但直到去世前,他都還在工作。
他曾在接受華商韜略專訪時說:“我雖然70多歲了,但還是那種開車不看后視鏡的人。工作就是我的人生,我喜歡每天都思考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
?
論及人生成敗,王嘉廉說,追求成功的人都應該具有一些優秀品質,而他認為最重要的成功要素是:自我學習,自我激勵,敢于嘗試,不怕失敗。
“不要等別人來告訴你,應該學什么,做什么,也不要等別人來激勵你,要自己給自己目標,竭盡所能去實現,遇到困難,認識不足,挫折中學習。”
外界眼中,王嘉廉總是充滿斗志,忙個不停,奮斗不停,他自己也評價:“我就是喜歡做別人認為做不到的事,這最能引發我的興趣與雄心。”
但他并不認同人們說他是工作狂,也不會抱怨自己太辛苦。他說:
“工作對我來說并不只是謀生的一種手段,而是一種難得的享受。雖然我非常努力地工作,但卻不像別人想象的那樣辛苦。工作就是游戲,為了快樂才工作。我是在努力地玩一個快樂的游戲。”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