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作為我國的薄弱產業,近幾年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帶領下,正全力追趕。行業預判,28納米將是100%國產芯片的新起點,和國產14納米芯片將分別有望在今年和明年實現量產。
相關專家認為,14nm芯片的發展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題:刻蝕機、薄膜沉積等關鍵裝備實現了從無到有,批量應用在大生產線上;14納米工藝研發取得突破;后道封裝集成技術成果全面實現量產;拋光劑和濺射靶材等上百種關鍵材料通過大生產線考核進入批量銷售。而這些成果基本覆蓋了我國集成電路全產業鏈體系,扭轉了之前工藝技術全套引進的被動局面。
14nm甚至28nm芯片國產化快速發展意味著,我們采用退回策略,用成熟工藝滿足一般性的芯片需要,不一味追求高制程,更加重視設計、封裝優化,以時間來換取半導體應用和全產業鏈自主的空間。
14-12nm這一代的生產線,在目前半導體中非常的關鍵,14nm制程及以上能夠滿足目前70%半導體制造工藝的需要,定位中端的5G芯片均采用了12nm工藝。另外,14nm基本能滿足我國國產臺式CPU需要的制程的需要。
對于全球大型芯片制造廠商而言,28nm芯片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產能已有些過剩。而在另一端,10nm以下制程技術則非常尖端,行業玩家只剩下金字塔尖的臺積電、三星和英特爾。居于兩者中間位置的14nm顯然成為了中堅力量,成為絕大多數中高端芯片的主要制程。
數據統計,在2019年上半年,整個半導體銷售市場規模約為2000億美元,其中,65%芯片采用14nm制程工藝,僅10%左右的芯片采用7nm,25%左右采用10nm和12nm。可以看出,14nm已成為當下應用最廣泛、最具市場價值的制程工藝,在AI芯片、高端處理器以及汽車等領域都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主要應用包含高端消費電子產品、高速運算,低階功率放大器和基頻、AI、汽車等。
我國14nm技術蓬勃發展,并交出了不俗的成績,但是想要后發制人,實現追趕,也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業內領先廠商在14nm上已經有多年的生產經驗,產線折舊已經完成,我國企業在成本上與其他廠商競爭并沒有優勢。因此,在技術追趕上我們和世界第一流的代工企業存在著代差,想要后發趕超則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財力與時間成本。
目前國產芯片雖然離芯片大廠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已看到希望。
fqj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