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D 算法可以用于溫度控制、水位控制、飛行姿態控制等領域。
后面我們通過PID 控制電機進行說明。
自動控制系統
在直流有刷電機的基礎驅動中,如果電機負載不變,我們只要設置固定的占空比(電壓),電機的速度就會穩定在目標范圍。
然而,在實際的應用中,負載可能會發生變化,此時如果還是輸出固定的電壓,電機的速度就偏離目標范圍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引入自動控制系統中的閉環控制。接下來我們開始學習自動控制系統的內容。
概念:用自動控制裝置,對關鍵參數進行自動控制,使它在受到外界干擾而偏離正常狀態時,能夠被自動地調節回到目標范圍內。
應用場景:電水壺保溫系統?、大棚溫控系統、水位控制系統,等等。
分類:自動控制系統分為開環控制系統和閉環控制系統?。
① 開環控制系統
在開環控制系統中,系統輸出只受輸入的控制,沒有反饋回路,控制精度和抑制干擾的特性都比較差。
電風扇風力控制系統就是一個開環控制的系統,我們設置好目標風力之后,控制電路就輸出相應的電壓(假設是電壓控制),此時電機的扇葉轉速就被控制在目標范圍了。
理想狀態下,風扇的輸出風力確實可以穩定在目標值附近,然而,在實際的使用中,電機會逐漸老化,扇葉上的灰塵也會讓負載增大,此時我們所設定目標風力和實際風力可能就存在偏差了。
②閉環控制系統
在閉環控制系統中,引入了反饋回路,利用輸出(實際值)和輸入(目標值)的偏差,對系統進行控制,避免偏離預定目標。
大棚溫控系統就是一個閉環控制的系統,我們設置好目標溫度之后,溫度傳感器會采集棚內的實際溫度,然后將目標溫度和實際溫度進行偏差的計算,計算后的結果輸入到控制電路中,控制電路進一步控制溫控設備進行升溫和降溫,此時棚內的實際溫度就被控制在目標范圍了。
當實際溫度因外部影響偏離目標值時,溫度傳感器(反饋電路)就能及時的反饋偏差,讓系統自動調節溫控設備,使得實際溫度逐漸回到目標范圍。
PID 算法
PID 算法是閉環控制系統中常用的算法,PID 分別是 Proportion(比例)、Integral(積分)、Differential(微分)的首字母縮寫。它是一種結合比例、積分和微分三個環節于一體的閉環控制算法。
我們將輸入目標值和實際輸出值進行偏差的計算,然后把計算結果輸入到 PID控制算法中,經過比例、積分和微分三個環節的運算,運算后的輸出作用于執行器,從而讓系統的實際值逐漸靠近目標值。
以大棚溫控系統為例,來理解 PID 算法中三個環節的作用。
比例環節( Proportion)
比例環節可以成比例地反應控制系統的偏差信號,即輸出與輸入偏差成正比,可以用來減小系統的偏差。公式如下:
u —輸出
Kp—比例系數
e —偏差
我們可以通過大棚溫控去理解PID公式。例如需要調節棚內溫度為 30℃,而實際溫度為 10℃,此時的偏差 e=20,由比例環節的公式可知
當 e 確定時,Kp 越大則輸出u 越大,也就是溫控系統的調節力度越大,這樣就可以更快地達到目標溫度;而當 Kp 確定時,偏差 e 越大則輸出 u 越大。
由此可見,在比例環節中,比例系數 Kp 和偏差 e 越大則系統消除偏差的時間越短
當 Kp 的值越大時,其對應的橙色曲線達到目標值的時間就越短,與此同時,橙色曲線出現了一定幅度的超調和振蕩,這會使得系統的穩定性下降。
所以我們在設置比例系數的時候,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兼顧消除偏差的時間以及整個系統的穩定性。
在實際的應用中,如果僅有比例環節的控制,可能會給系統帶來一個問題:靜態誤差。
靜態誤差是指系統控制過程趨于穩定時,目標值與實測值之間的偏差。
如果我們在需要調節棚內溫度為 30℃,而實際溫度為 25℃,此時偏差 e=5,Kp 為固定值,那么此時的輸出可以讓大棚在半個小時之內升溫 5℃,而外部的溫差可以讓大棚在半個小時之內降溫 5℃,也就是說,輸出 u 的作用剛好被外部影響抵消了,這就使得偏差會一直存在。
我們可以通過增大 Kp 來增大輸出,以此消除偏差。在實際應用中,此方法的局限性很大,因為我們不能確定偏差的大小,它是在實時變化的,如果我們把 Kp 設置得太大,就會引入超調和振蕩,讓整個系統的穩定性變差。因此,為了消除靜態誤差,我們引入了積分環節。
積分環節(Integral)
積分環節可以對偏差 e 進行積分,只要存在偏差,積分環節就會不斷起作用,主要用于消除靜態誤差,提高系統的無差度。
引入積分環節后,比例+積分環節的公式如下:
u —輸出
e —?偏差
∑e—累計偏差
Kp—?比例系數
Ki—積分系數
通過以大棚溫控分析可以知道,如果溫控系統的比例環節作用被抵消,存在靜態誤差 5℃,此時偏差存在,積分環節會一直累計偏差,以此增大輸出,從而消除靜態誤差。
從上述公式中可以得知,當積分系數 Ki 或者累計偏差越大時,輸出就越大,系統消除靜態誤差的時間就越短。
當?Ki?的值越大時,其對應的橙色曲線達到目標值的時間就越短,與此同時,橙色曲線出現了一定幅度的超調和振蕩,這會使得系統的穩定性下降
因此,我們在設置積分系數的時候,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兼顧消除靜態誤差的時間以及整個系統的穩定性。
只要系統還存在偏差,積分環節就會不斷地累計偏差。當系統偏差為 0的時候,說明已經達到目標值,此時的累計偏差不再變化,但是積分環節依舊在發揮作用(此時往往作用最大),這就很容易產生超調的現象了。
因此,我們需要引入微分環節,提前減弱輸出,抑制超調的發生。
微分環節(Differential)
微分環節可以反應偏差量的變化趨勢,根據偏差的變化量提前作出相應控制,減小超調,克服振蕩。引入微分環節后,比例+積分+微分環節的公式如下:
?
我們繼續使用大棚溫控去分析微分環節的作用。如果溫控系統目標溫度為 30℃,在上午八點的時候存在偏差15℃,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節,到了上午九點,此時偏差已經縮小到5℃,偏差的變化量= 九點的偏差(第 k 次)-八點的偏差(第 k-1 次)= -10,結合上述公式可知,此時微分環節會削弱比例和積分環節的作用,減小輸出以抑制超調。
最終得到了一個 PID算法公式:
這個公式是 PID 離散公式之一,除了離散公式之外,PID 還有連續的公式,但是因為連續的公式不利于機器計算,我們一般不研究。每一個系統的 PID 系數并不是通用的,這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去設置。
PID 算法離散公式
位置式 PID 公式
?
這個公式的計算需要全部控制量參與,它的每一次輸出都和過去的狀態有關。
增量式 PID 公式
通過位置式的 PID 公式,可推導出增量式 PID 公式
將 k = k-1 代入位置式 PID 公式
由
增量式 PID 可以看出,增量式 PID 的計算并不需要一直累計偏差,它的輸出與近三次的偏差有很大關系。
注意:增量式 PID 公式輸出的只是控制量的增量。假設電機實際轉速為 50RPM,現在我們要讓它加速到 60RPM,如果采用的是位置式 PID,系統將直接輸出 60RPM 對應的控制量(占空比);
如果采用的是增量式 PID,系統將輸出提速 10RPM對應的控制量(占空比),此時我們還需要加上上次(50RPM)的輸出。
兩個 PID 公式的不同點
兩種?PID?公式的優缺點
① 位置式:
優點:位置式 PID 是一種非遞推式算法,帶有積分作用,適用于不帶積分部件的對象。
缺點:全量計算,計算錯誤影響很大;需要對偏差進行累加,運算量大。
② 增量式:
優點:只輸出增量,計算錯誤影響小;不需要累計偏差,運算量少,實時性相對較好。
缺點:積分截斷效應大,有穩態誤差。
積分飽和問題
在位置式 PID 中,如果系統長時間無法達到目標值,累計偏差(積分)就會變得很大,此時系統的響應就很慢了。
例如某個電機能達到的最大速度為 300RPM,而我們設置了目標速度為 350RPM,這明顯是一個不合理的目
由于系統長時間無法達到目標值,累計偏差(積分)會變得越來越大,逐漸達到深度飽和的狀態,此時我們再設置一個合理范圍的目標速度(例如 200RPM),系統就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響應了。
為了避免位置式 PID 中可能出現的積分飽和問題,可以考慮下面解決方法:
①?優化 PID 曲線,系統越快達到目標值,累計的偏差就越小;
②?限制目標值調節范圍,規避可以預見的偏差;
③?進行積分限幅,在調整好 PID 系數之后,根據實際系統來選擇限幅范圍。
PID?算法代碼實現
控制量相關的結構體
我們知道PID 的離散化公式后,實現 PID 算法的代碼是非常簡單。
定義結構體來管理這些控制量
typedef struct { __IO float SetPoint; /* 目標值 */ __IO float ActualValue; /* 期望輸出值 */ __IO float SumError; /* 偏差累計 */ __IO float Proportion; /* 比例系數 P */ __IO float Integral; /* 積分系數 I */ __IO float Derivative; /* 微分系數 D */ __IO float Error; /* Error[1],第 k 次偏差 */ __IO float LastError; /* Error[-1],第 k-1 次偏差 */ __IO float PrevError; /* Error[-2],第 k-2 次偏差 */ } PID_TypeDef;
PID 算法代碼
位置式 PID 代碼
/* * @brief pid 閉環控制 * @param *PID:PID 結構體變量地址 * @param Feedback_value:當前實際值 * @retval 期望輸出值 */ int32_t own_pid_ctrl(PID_TypeDef *PID,float Feedback_value) { ? ?PID->Error = (float)(PID->SetPoint - Feedback_value); /* 計算偏差 */ ? ?PID->SumError += PID->Error; /* 累計偏差 */ ? ?PID->ActualValue = (PID->Proportion * PID->Error) /* 比例環節 */ ? ?+ (PID->Integral * PID->SumError) /* 積分環節 */ ? ?+ (PID->Derivative * (PID->Error - PID->LastError)); /* 微分環節 */ ? ?PID->LastError = PID->Error; /* 存儲偏差,用于下次計算 */ ? ?return ((int32_t)(PID->ActualValue)); /* 返回計算后輸出的數值 */ }
own_pid_ctrl 函數用來進行位置式 PID 的控制,該函數的 2 個形參:PID 傳入 PID控制量相關的結構體地址;Feedback_value 傳入當前系統的實際值,用于計算偏差。
在函數中,我們先計算本次偏差 Error,然后把偏差累計,存入 SumError 成員當中,接著根據位置式的公式進行三個環節的計算,計算后的期望輸出存入 ActualValue 成員當中,然后存儲本次偏差,最后返回期望輸出值。
增量式 PID 代碼
/* * @brief pid 閉環控制 * @param *PID:PID 結構體變量地址 * @param Feedback_value:當前實際值 * @retval 期望輸出值 */ int32_t own_pid_ctrl(PID_TypeDef *PID,float Feedback_value) { PID->Error = (float)(PID->SetPoint - Feedback_value); /* 計算偏差 */ PID->ActualValue += /* 比例環節 */ (PID->Proportion * (PID->Error - PID->LastError)) /* 積分環節 */ + (PID->Integral * PID->Error) /* 微分環節 */ + (PID->Derivative * (PID->Error - 2 * PID->LastError + PID->PrevError)); PID->PrevError = PID->LastError; /* 存儲偏差,用于下次計算 */ PID->LastError = PID->Error; return ((int32_t)(PID->ActualValue)); /* 返回計算后輸出的數值 */ }
增量式 PID 的代碼實現和位置式是非常類似的,所以我們在實際的代碼實現中,可以通過一個宏定義來切換這兩種不同的算法,值得注意的是,增量式 PID 輸出的是調節量,所以計算期望輸出值 ActualValue 的時候是自增運算,這一點和位置式 PID 是不一樣的。
編輯:黃飛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