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介電核殼復合粒子的性質
這種復合粒子雖然有許多光、電、磁等特性,但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如濃度和存在的狀態等,目前對此體系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光學性質上,即通過改變復合顆粒的核2殼之間的相對尺寸來實現光學性質的人工控制。
1 表面等離子共振效應
將一束平面單色偏振光在一定的角度范圍內照射到金屬銀或金的薄膜表面上,當入射光的波向量與金屬膜內表面電子(稱為等離子體) 的振蕩頻率相匹配時,光線即被耦合進金屬膜,引起電子發生共振,即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此時光線提供的能量導致金屬膜表面電子發生共振,電子吸收該能量使被反射光的強度達到最小。在反射光譜上出現反射強度最低值,此即為共振峰。緊靠在金屬薄膜表面的介質折射率不同時,共振峰位置將不同。當金屬納米粒子和生物分子作用時,會將吸收的能量傳給生物分子。
對于金屬殼2介電核的復合納米顆粒,由于金屬殼層中電子的自由程度受殼層厚度的限制,從而使其光學性質隨著殼層厚度不同而變化。Halas 等[37 ]在對SiO2PAu 復合顆粒光學性質的研究中發現,保持核的粒徑不變,改變殼層的厚度,等離子體共振吸收峰可在很大范圍內移動,并且發現殼層越薄紅移量越大,如圖4 所示。而如果保持SiO2 顆粒作為殼,改變Au 顆粒的尺寸,共振吸收峰最大移動量不超過20nm。
一般情況下,金屬核殼復合粒子的等離子共振吸收峰都要比水中制得的純金屬納米粒子的等離子共振吸收峰紅移。這是由于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對金屬表面電介質的折射率非常敏感,不同電介質其表面等離子體共振角不同。同種電介質,其吸附在金屬表面的量不同,則表面等離子體共振的響應強度不同。蔣仲杰等[24 ] 在對SiO2PAg 核殼粒子光學性質的研究中發現支撐在SiO2 小顆粒( < 10nm) 上的Ag顆粒的紫外吸收峰出現在420 —450nm ,比在水中制得的Ag 溶膠顆粒的紫外吸收紅移了30 —60nm。還發現Ag 粒子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例如在水溶液中,Ag 粒子表面吸附Cd2 + 、Pb2 + 、Zn2 + 等離子后膠體粒子的吸收峰會發生紅移[43 ,44 ] 。Henglein 等[45 ] 認為,等離子體共振吸收帶的紅移是由于電子從金屬粒子轉移到表面吸附的離子上,導致金屬粒子表面電子密度下降引起的。SiO2 粒子表面上Ag 的共振吸收帶的紅移可能也是由于金屬與SiO2 相互作用,電子從金屬轉移到了SiO2 上,引起了等離子體共振吸收帶紅移。
尺寸效應也是影響金屬膠粒等離子體共振吸收的一個重要因素,等離子體共振吸收峰的位置一般隨著金屬顆粒尺寸的增大逐漸紅移。隨著SiO2 表面聚集的Ag 粒子數目逐漸增大,粒子的尺寸也逐漸增大,因此在反應初期共振吸收峰逐漸紅移。當粒子的尺寸達到一定值時,粒子的生長過程基本穩定,尺寸變化不大,紫外吸收峰的位置不再發生移動(如圖5 所示) 。此外金屬粒子的等離子體共振吸收峰可能還受到粒子所處環境的介電常數以及折光指數的影響。
圖4 (a) 不同核殼尺寸比例的金屬納米殼(二氧化硅核,金殼) 的理論計算光學共振圖; (b) 金屬納米殼(二氧化硅核,金殼) 的核殼比與光學共振波長的關系圖[37 ]
Fig.4 (a) Theoretically calculated optical resonances of metal
nanoshell ( silica core , gold shell) over a range of core
radiusPshell thickness ratios ; ( b) Calculation of optical resonance wavelength vs. core radiusPshell thickness ratio for metal nanoshells (silica core ,gold shell) [37 ]
2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 是當分子吸附在某
圖5 Ag/SiO2 體系隨反應時間變化的吸收光譜圖[24 ]
Fig. 5 Evolution of the absorption spetra ofAgPSiO2 system with the reaction time[24 ]
些金屬的粗糙表面或者這些金屬的膠體粒子上時,拉曼散射光增強的過程。其增強倍數同普通拉曼相比最大可達104 —106 。在電介質或半導體顆粒表面沉積金屬小顆粒而形成的核殼復合粒子,由于金屬小顆粒自身具有較大的比表面使得復合顆粒的比表面積增大數百cm2Pml ,而吸附分子的某一振動模式的強度是隨金屬表面有效面積的增加而增加的。美國萊斯大學利用以金為殼的核殼結構納米材料,使某些分子的拉曼散射強度增強了十幾倍。用組裝的銀納米粒子作為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的基體,其SERS信號比單分散的銀溶膠要強很多,因此可提高被檢測生物分子上百倍的靈敏度[46 ] 。用銀納米粒子增敏和金納米粒子標記的方法聯用檢測DNA 序列,比熒光團標記表現出更高的選擇性和靈敏度。
3 三階非線性效應
納米金屬粒子摻雜在絕緣介質、半導體中的三階非線性是目前人們感興趣的課題之一。有報道將金溶膠及銀溶膠以及Au、Ag 納米粒子摻雜在玻璃中的皮秒光學非線性。目前為了解釋納米金屬顆粒內三階非線性提出了幾種模型,如局域場增強、量子尺寸效應,即認為與尺寸相關的金屬納米顆粒的較大三階非線性是由于金屬粒子表面極大的局域場增強。關于三階非線性,目前人們關心的是如何提高金屬粒子(Ag、Au、Cu) 的摻雜濃度,從而獲得較大的三階非線性極化率。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