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 SPY 年度機皇小組賽第十一場的對戰現場,我是王自如。今天的這場對決,是我們的壓軸大戲,分量十足。在我的左手邊,是有著 21:9、4K 屏的索尼 Xperia 1;在我的右手邊,則是蘋果最強綜合實力的代表iPhone XS Max。
今天的對決,屬于師徒間的對話。早年的索尼教會了蘋果如何做好產品,而自立門戶的蘋果,在對索尼進行揚棄的同時,也成為了智能手機真正的定義者。當過去的徒弟變成眾人矚目的燈塔時,師傅還有沒有實力與之一戰?不要走開,精彩馬上開始。
曾經為人詬病的索尼拍照體驗現在如何?
今天我們先從相機說起,有人可能好奇了,講索尼的帶魚屏,不應該從屏幕講起來么?其實不然,當我們嘗試理解這款手機的時候,你會發現,屏幕的選型,其實只是一個附加結果,真正揭開 Xperia 1 這個謎題的線頭,其實要從相機開始。
索尼公司有一個非常核心的理念:Lens to Living Room,直譯過來是從鏡頭到客廳,背后的意義是,打通從影像捕捉到影像呈現的全鏈條。
當然索尼也確實做到了,從鏡頭,相機,視頻編輯,傳輸,顯示,索尼可以說是一個不落。而 Xperia 1 這個產品,就是緊密的圍繞著這個思路去開發的,從影響捕捉到影像展示,各個環節從自身的技術儲備上去做文章,所以要想對這款產品理解到位,必須從這個策略入手。
按理說,能做單反的企業,手機拍照功能應該是小菜一碟。可 Xperia 歷代的相機呢,卻是眾多手機里最爛的,算了給他點面子,最爛之一吧。原因是什么呢?引用索尼營銷官的原話:“影像部門不肯給手機部門相機技術,是擔心手機和微單有一樣的拍照體驗。這句話一說,就可以看出,索尼和蘋果的思路完全不同,我們后邊再詳細拆解。
但是,這些都是過去式了,今天的 Xperia 1 帶來了一大串的相機升級:人眼對焦功能、最高 10fps 高速連拍、暗光拍攝、手動快門、最高 30 秒曝光。這功能一羅列,聽起來根本不像是手機相機,更像是一部小單反。
沒錯,這一系列改變的推動者,是前索尼 α 相機部門的負責人,當他被調到索尼的移動業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過去索尼手機的影像技術全部推翻。還得指著原來的人鼻子,說你們都特么弱爆了。
這是一種什么感覺?就像潘通跟你談色彩,可口可樂跟你談配方,今天,索尼一拍桌子,對不起,老子認真了,這一局我要贏。
這要是在 2018 年之前,蘋果任誰拍桌子,都有淡定的資本,但是今天蘋果面對索尼的叫板,頂多只能算是故作鎮定,這幾年蘋果相機進步的速度,可能只比珠峰高度的變化快一點。
蘋果的套路大家想必很熟悉了,我們先從索尼的講起,我們仔細研究發現,這里邊大多數的功能都跟一個核心部件有關系,那就是 ISP。Bionz X 可以說,是索尼專業級相機上的撒手锏,從不外傳,但是面對索尼手機的困境,這也是唯一一個有可能下沉到手機上的組件。
其實要論處理器,蘋果這邊也不遜色。iPhone 的 A12 仿生芯片,被蘋果稱為上最智能、最強大的芯片。智能 HDR、高保真度和色顯精準度、焦外成像、景深控制等等,看上去兩邊是旗鼓相當,一邊是用專業級下沉打消費級,有點降維打擊的意思,另一邊,是消費級深度定制,歷經 10 年迭代的重量級拳王。
這場對決毫不夸張地說,應該算的上是兩個頂級 ISP 之間的 PK,我們馬上進入樣張環節。
這次做樣張對比與以往不同,基于Xperia 1 的特殊背景,我們將 Sony A7M3 加入了對照組,這樣更方便我們從兩個不同的維度來對比兩臺手機的相機情況:一是通過 Xperia 1 和 α 相機的對照,看看 α 相機技術在手機上應用后,相機上的那些特性是否可以真正延續,實現程度如何。
二是我們可以把 α 相機的照片當做相對更接近人眼的樣張,讓相機更出色的那臺手機與和真正的相機再較量一下,看看到底還有多大差距。
第一組,白天室外樣張。
首先,從動態范圍上看兩款手機,相差不大,甚至跟 A7M3 相比起來,還要更好一些,這是什么情況?這點其實體現出了手機 ISP 和真正的相機 ISP 在圖形優化的取向差異。相機擁有更大傳感器,更好的光學鏡頭,所以天然可以捕捉到更多的細節,不依賴 HDR 算法來提升暗部細節,而且有更加豐富的色彩和圖像信息,有更強大的后期空間。
而手機則不同,不提升根本沒細節,而且索尼和蘋果都是只能用 HDR 算法,自適應場景,所以造成了所謂的直出動態范圍看起來反而比 A7M3 更好。
但是細看,兩款手機更大的差異體現在白平衡方面:Xperia 1 在建筑物墻壁方面白平衡相對更準確,iPhone 的照片明顯偏冷。
但是,在天空這部分,iPhone 捕捉到了一片湛藍明亮的天空,明顯蘋果對于天空部分補充了更多的飽和度,跟相機一比較你會發現,索尼的相機真的是非常非常誠實,墻上部分的白平衡不像 iPhone 一樣過多修正,天空顏色也不做過多的補充,而且尺度拿捏更加老練,不像索尼的手機一樣天空肉眼可見地偏紅。
總體來說,室外場景下,索尼在局部跟蘋果有一些差距,但是總體上來說差距不大,主要是白平衡。
好,我們沿著白平衡的差異,再來到室內樣張,進一步對比。
從白平衡的角度來說,蘋果和索尼的修正傾向非常不同。蘋果從過往多年的經驗我們知道,它的白平衡是不管你什么樣,我都按照中性灰的邏輯給你修正,因為他默認手機照片,極大概率是不會放到電腦上進行后期的,所以它會在 ISP 端多幫你修正一些。
比如我們用色溫燈箱復現一下蘋果的邏輯,大家就能看出,不管我們調成什么色溫,蘋果都會迅速幫你修正,而且準得不要不要的。
而索尼手機的樣張,明顯是偏暖的,其實不然,它更加忠實的還原了人眼觀察到的視覺效果,這個時候我們再把 A7M3 的樣張放出來,大家就看出來了索尼的手機和相機的白平衡傾向可以說是非常接近的,明顯看出來這是索尼專業相機 ISP 下沉到手機上的直接影響,因為專業相機的最高使命不是幫你省事,而是對攝影是絕對的忠誠,再給你后期的空間。
在技術下沉的影響下,索尼的手機自然也是完整的繼承了這樣的傾向,那么問題就出來了,在手機的場景下,你到底是認同蘋果的這個替你多想一步,幫你省事兒的邏輯,還是認同索尼的忠實還原 ,給你空間的邏輯呢?大家心里得出你自己的答案,再來投出關鍵的一票。
在更多的室內樣張對比中,我們發現了更多的差異,那就是Xperia 1 出現了嚴重的曝光不準確現象,而蘋果就是一如既往的穩,非常穩。
比如這組,明顯索尼嚴重過曝,畫面左 1/3 處已經沒有細節了,多看幾組,發現這個問題反復的出現。
那么,我們找了一個兩臺手機發揮差不多的照片再來看差異,你會發現,Xperia 1 的中央解析度更高,邊緣的解析度是 iPhone 更好,證明索尼在解析力均勻度上,不如蘋果。
雖然兩款手機都有銳化的痕跡,但 iPhone 的銳化更為自然,肉眼很難察覺,而普遍存在的過度曝光問題,讓 Xperia 1 總會在局部丟失大量細節。
最后我們來看多攝像頭統一性問題,很多手機都敗在這點上,iPhone 的雙攝方案使得白平衡幾乎沒有差異,而 Xperia 1 的長焦和主攝比較統一,但超廣角差異巨大。
在摳像方面, 發現索尼跟蘋果的差距很大,iPhone的人像邊緣清晰自然,散景畫面十分漂亮,Xperia 1 的人像邊緣質量不盡人意,人物邊緣位置非常模糊,這個問題又顯現出了蘋果在手機影像上深耕的優勢了,因為索尼其實沒有辦法從專業相機上集成摳像算法,因為專業相機不需要啊,人家天然就能有很好的焦外虛化,這塊實際上反倒是專業相機的空白。
室內這我們再補充兩個小點,顯色性,兩款手機的色彩表現都相當不錯。暗部細節,兩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噪點。這兩點差異不大,總體來說,在室內場景下,iPhone 完勝 Xperia。
講完了白天,接下來我們看看夜景照片。
第一眼看上去,兩款手機的動態范圍幾乎沒有大的差異。但是夜景下非常重要的純凈度方面,我這里要說一句我們非常非常少講的話,Xperia 1 的完成度,特!別!高!
Xperia 1 的夜空,純凈無噪點,iPhone 在它降噪能力面前,毫無還手之力,就連解析度也稍遜一籌,我們知道 iPhone 在夜拍時是重度依賴 Smart HDR 算法的,提升畫質的能力是不錯,但跟索尼的黑科技相比,小巫見大巫。
而蘋果的夜景也正式我們所說的,現在令蘋果底虛的重要原因。其實夜景這部分的戰斗剛一開始就結束了,因為我們多次反復對比,希望能給 iPhone 一個找回顏面的機會,但是發現,并不能。我們怎么也找不到顛覆我們之前結論的證據。
所以講到現在,大家其實已經能夠明顯的感受到,蘋果和索尼這兩款產品在相機這部分的取向差異了,蘋果其實是在非常專注的在想,用手機去拍照,應該是什么樣,并且經過多年的迭代和沉淀,也確實走出了不一樣的路徑。
而索尼給我們的感覺,更多是在想,如果把手機當做專業相機去用,這個手機應該是什么樣。出發點和思路,最終的結果,都差異巨大。
過去我們對索尼手機的影像質量一直是頗有微詞的,甚至長期認為根本進不了第一梯隊,這個早年被索粉噴的夠嗆,但是作為理智索粉,這次我們看到索尼手機在影像上的進步,還是感到非常欣慰的,通過索尼內部前所未有的整合,在影像這里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至少可以進入第一梯隊了。
讓我由衷的感謝平井一夫在幾年前提出的One Sony 戰略,在他卸任之后,也算得上是給索尼留下的寶貴遺產了。
索尼的手機做的一直不太成功,究其原因,確實是跟索尼的經營模式有著非常大的關系,索尼在管理制度上,采用的是稻盛和夫在京瓷發明的阿米巴經營法,簡單來說就是事業部模式,索尼旗下的各個業務都是以事業部方式存在,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那大家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相機部門不愿意把技術給手機部門,因為怕手機跟相機有一樣的成像質量之后,影響相機業務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上,我們去理解平井一夫提出的 One Sony,索尼一體化戰略,是多么的切中要害。
這個時候我們來看蘋果你會發現,蘋果從來沒有提過,我們是 One Apple。但是蘋果從成立那天起,就一直是 One Apple。
首先蘋果的產品線,非常聚焦,只做幾款產品,這點上天然容易比其他公司,包括索尼,來的更容易集中資源,其次,蘋果做產品的策略更加像一張網,也就是說,不管我做幾個產品,都只有一個人負責所有產品的硬件,一個人負責所有產品的軟件,一個人管所有產品上的服務。
也就是說,這幾個核心團隊的 SVP,不僅僅要做 iPhone,它還要負責 Mac,負責 iPad,負責 iPod,從績效考核的側重點上,考核的是你這條分支下的所有產品,而不是某一個,所以你怎么敢推諉,也更容易做到不同設備之間的整合。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當你看產品看到一定的深度,分析的已經不是產品,而是這家公司。
如果說 40 年前,索尼是蘋果在做產品這條道路上的領路人,那么 40 年之后,蘋果又在同樣的命題下,給自己的師傅上課了。在 One Sony 戰略提出 7 年后,我們看到了在這個策略影響之下的第一款索尼手機,可以說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但是我們也明顯的感受到,索尼的整合還比較稚嫩。而且這樣戰術層面的整合,到底有多少后勁兒,仍然需要我們更多的觀察。
當然,索尼圍繞自身影像技術在手機上的整合,不單單是在相機 App 這一個維度上,Xperia 1 最特別的賣點,是大師模式。它是由來自來自索尼的數字電影團隊 CineAlta 團隊操刀,打造出來的產品。參數設定、色彩設定,電影風格等功能也是由電影技術工程師專門開發,屏幕監視器技術源于 Master Monitor 這又是索尼在專業監視器領域的成就,還開發了 10bit 色深的色彩重塑技術。
所以當索尼去談從鏡頭到客廳的全鏈條的時候,其他人,包括蘋果在內可能都得悄悄的聽著,所以,這兩個品牌在做手機的邏輯上,可能都是體驗出發,蘋果是給你更加輕松的體驗,索尼是給你更加專業的體驗。隨手都是體驗,但是維度不同,只不過在今天的命題下,一個衍生問題是,更專業的體驗,到底能否幫助索尼手機走出當下的困局。
說了這么多,但是 從鏡頭到客廳的策略,我們其實才講了一半,另一半是如何將專業的影像體驗展現出來,這就 21:9 屏幕選型的背后原因,所以接下來我們進入到屏幕部分。
21:9 帶魚屏,索尼能把它用好嗎?
如果說,Lens to Living Room 前半部分,索尼是靠專業相機技術下沉來完成手機改造的,那么在屏幕這部分,索尼該下沉誰呢?索尼電視啊!Bionz X 是索尼的相機芯片,索尼的電視看家芯片,則叫做 X1。
這個芯片可以說是非常強大,彩電銷量這幾年可以說,整個行業都不太景氣,但是索尼在高端彩電的市場里這幾年卻逆勢上漲,X1 芯片功不可沒。
在電視上,它主要做幾件事,第一,插值,把 4K 變 8K,第二動態調光,局部變‘暗,增強對比度,第三,改善響應時間,第四優化色彩,最后,很關鍵,負責視頻文件的解碼。可以說功能是非常強大了。
那怎么下沉到手機上呢,芯片照搬,不可能,因為電視有外接電源,手機內置電源,這事兒不靠譜 ,但是算法總可以拿過來吧。所以,你看到手機上它不叫 X1 芯片,而叫 X1 引擎。
具體來說,這個引擎,是在普通模式下可以被部分調用,對畫質有一些提升,如果你想充分發揮,就要使用大師模式,然而大師模式國內并沒什么軟件支持,所以這就很索尼了,技術牛逼,功能我有,但是你用不用得到,這事兒不歸我管。
蘋果呢?沒有那么多花哨的模式,全局統一色彩管理,有自己的編碼,解碼系統。在顯示這個維度上,索尼和蘋果的區別就在大師模式,然而大師模式在國內基本用不了,刨除這個因素之外,除了形狀不一樣之外,索尼這個屏跟蘋果相比起來并沒有什么獨特之處。
那么我們就可以通過測試數據來看看具體性能了,結果發現,就只有色域覆蓋比蘋果稍微好一點點,其他部分,比如亮度,色準都比蘋果都差一丟丟。
那么問題,就只有一個了,21:9 到底是干嘛的呢?
答案也很索尼,通過給你一個跟專業影像創作強關聯的屏幕比例,來完成你專業影像創作的夢想。比如,給你一個 21:9 的取景器,還有一堆眼花繚亂的影像參數,再比如,給你一個 21:9 沒有上下黑邊的屏幕,讓你看電影。
那么其實又回到了,上一部分的問題,索尼想的是,我有這么多技術怎么塞到手機里,重要的是塞這個動作,至于最后手機長什么樣,或者塞進去對不對,其實不是他考慮的重點。蘋果的邏輯是,我想手機上干這件事兒應該是什么樣,我再通過技術整合把它做出來,一個是把技術作為核心驅動,一個是把技術作為實現手段。
所以,索尼的大師模式,對于用戶的使用門檻是非常高的,應該在你開始拍攝后,你的 所有參數都無法調整,要求你必須提前打光,對環境要求非常高,專業知識要求也非常高。所以索尼給了你一個大師,蘋果給了你一個助手。你可能愿意跟大師進行心靈的對話,但是說實話,你可能不太愿意跟大師每天生活在一起,因為真的挺累的。
那么蘋果是給你一個好朋友,給你一個助手,在觸控采樣率上做優化,在動畫幀率上做優化,讓你在 99.9% 的場景下覺得舒適,但是你別跟我談人生,別跟我談專業影像的理想。
所以在本質上,從功能上對比來看,雖然蘋果沒有大師模式,但有沒有其實不是評判重點,而是這兩種不同的思路到底哪個更得你心,你要大師就選擇索尼,要伴侶就選蘋果。
曾經的徒弟成為全世界的老師
講完了前兩部分,再來看工業設計,你就會發現,索尼可能長成這個樣子,幾乎是一定的,因為屏幕作為核心交互介質,它的形態決定了手機的形態。然而大家可能對這個比例都有一些誤解,單看它確實很長,但跟 iPhone 比起來也就是多了一個額頭的位置,而且窄了一些,重量上也輕了 30 克。
要說工業設計,最近 20 年,蘋果是全世界的老師,雖然這幾年這個老師有點腦子不清楚吧,但是仍然在設計上擁有絕對的壟斷性權威。
但是再往前捯飭幾十年,索尼就是全世界的老師,所以今天很多人見了索尼,都得叫一聲師爺。然而各自發展幾十年,可以說,兩家今天已經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設計風格。
一言以蔽之,蘋果是在用做奢侈品的思路,工業化的手段來去做產品。什么是奢侈品?就是功能性和美觀相比,更傾向于滿足審美,并且在材料,制作工藝上追求極致。所以蘋果的產品總有一種特點,就是看渲染圖,你覺得丑,但是真機上手,感覺完全不一樣,這就是材料和工藝極致帶來的貴氣感。
上市大半年,大家對 iPhone 很熟悉了,我們在這就不多贅述,今年 iPhone Xs Max 古銅金配色,真的是把以上這種奢侈品般的貴氣發揮得淋漓盡致。
再看索尼,跟蘋果不同,它是功能主義的思路貫穿始終。在美觀和實用性上,明顯向實用性傾斜:右側的邊框集中了大量的功能鍵,包括音量、電源、指紋識別和相機快門,看上去略有些繁瑣,但是調用快捷,另外整體采用了祖傳的方形設計,顏色上幾乎是祖傳配色,黑白灰紫。
但是除此之外,我們再沒有看到更多的有日本企業過去優良傳統的特質了,比如細節處理上,金屬包邊,雙面玻璃,過渡處也沒有任何細膩的處理,表面工藝也是普通的噴漆,玻璃上是普通的鍍膜,一眼看穿,沒有玄妙的細節可言。
更重要的是當觀察手機內部的時候,Xperia 1 的細節處理也跟我們傳統認知上的日本工匠精神,相去甚遠:布局凌亂,手法粗暴。當年喬布斯正是在索尼的影響之下,才執意要求連電路板都要設計得美觀,幾十年后,再看索尼,心中不免生出廉頗老矣的唏噓。
如果追本溯源,蘋果和索尼的設計,都受現代主義設計風格影響,但是歷史背景的不同,導致兩個文化對于現代主義的取舍和解讀也有了差異。
日本的工業設計源自明治維新時期,并且受到德意志工作聯盟的影響,這個非常重要,因為它幾乎定義了當時的現代主義風格,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當年的現代主義非常強調實用性,加上,經過多年的戰爭,日本的國內物資匱乏,所以在二戰之后,對于現代主義設計的實用性的強調,在日本特別根深蒂固。
如我手上的這支筆,是今年在日本得了文具設計大獎的作品,筆尖上有配重銅,書寫手感非常好,而且頂部有二級彈簧,一般的筆按下去上邊就變得松垮,它就不會,你會發現這都是從實用主義功能出發的設計改良,但是唯獨有一點,它不好看。而索尼,是日本公司當中對審美和功能性取舍很好的公司了,所以過去索尼不乏經典的工業設計產品。
蘋果則是早年受到受到博朗影響,后來受到索尼的影響,博朗作為德國現代主義風格的發揚者,在當時有一個非常神圣的使命,那就是對經歷過獨裁統治的德國人,進行審美的再教育。所以蘋果的很多產品,能夠很好的運用幾何圖形,特別是圓角矩形,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博朗的產品設計。再中和了美國多種族的社會背景,強調中立性設計,逐漸演化為了今天的蘋果設計元素和理念。
當然就像我們之前說的,蘋果這個現代的工業設計大師,現在腦袋有點不好使了,我們也搞不清楚他到底還知不知道什么是美,所以最近它不是換了設計師嗎?我覺得不是壞事。
回到索尼這款手機上來說,如果說我們剛才的分析還都是遠觀的話,近瞧起來,最大的問題,或者說最大的退化,就是在內部堆疊上沒有合理利用好機身的長度,以及機身內部的空間,來達到最優的效果。這一點在續航方面也體現得非常明顯。
半斤八兩的續航表現
在續航上,兩位的水平,可真就只能算菜雞互啄了。
別看索尼 21:9 的手機設計又長又大,但電池容量只有3330mAh。要知道這可是 9102 年的安卓旗艦,電池沒個 4000mAh 上下的,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更何況 4K HDR 屏幕也不是省油的燈。要想滿足用戶日常使用,怕是有些力不從心的。
iPhone XS Max 也沒有好到哪里去,作為迄今為止電池容量最大的 iPhone 手機,也只有 3174mAh,這樣的成績跟去年的安卓旗艦機比也討不著便宜。
那么實際測試結果怎么樣呢,從五小時的續航測試成績來看,索尼 Xperia 1 標準模式電量剩余 41%,大師模式剩余 39%,都只達到了今年旗艦機的及格水平。蘋果的成績也不怎么樣,最終剩余 32%,比索尼大師模式還差了 7 個百分點。兩者都屬于今年旗艦機的中下游水準。
而在快充技術的使用方面,兩家的反射弧都意外的長。索尼是近兩年才開始支持 PD 協議,最高只有 18W,而這邊蘋果還在用祖傳的 5V/1A 的充電器。Xperia 1 在 18W 的加持下可以在 101 分鐘內充滿 3330mAh 的電池,而蘋果充滿 3174mAh 的電池則需要 210 分鐘。
八小時待機測試方面,從剩余電量看 iPhone XS Max 是 100%,高于電量 98% 的索尼 Xperia 1。這一點,蘋果這么多年就沒輸過。
系統性能:本場差距最大的地方
兩軍對壘,越是兇險才越是精彩。之前雙方打很干脆,都有斬立決的精彩擊殺,比如夜景部分,索尼斬蘋果,比如內部堆疊,蘋果秒索尼,但這都是局部特寫,整個戰局上,仿佛誰也不能真正做到全殲對手。而只有系統性能這部分,才是真正考驗雙方對于兵法融會貫通的造詣。
對于索尼來說,One Sony 的戰略下,給手機強勢注入了非常多的全新元素,到底能不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真的全看系統優化。既要把各個點連成線,還要解決交互上的 bug 問題。這對于一個日本企業來說,其實挺難的。
帶魚屏誕生的原因我們已經清楚了,但是屏是帶魚屏,可我的手可不是帶魚,怎么解決我的單手操作呢?首先下拉菜單,全局下拉都可以完成。
但是怎么返回呢?首先你習慣的滑動是不行的,你必須回到幾年前的交互方式,必須點擊左下角,或者你可以高級一點,雙擊底部的藥丸鍵,進入單手模式,這是以前 vivo 做過的古老方案,已經被時間淘汰了。
至少我覺得索尼的這些找補手段肯定是糊弄不了中國的消費者的。稍微炫酷一點的是,雙擊屏幕邊框呼出常用菜單,但是基本這些套路,是既古老又繁瑣,都屬于在軟件層面為硬件設計的偏激找補而存在的。
我們還是把最精彩的留到了后邊,那就是主頁上赫然在目的 21:9 分屏功能,它是一個類似日本忍者的分身術,你可以在帶魚屏上一邊打王者榮耀,一邊看視頻,甚至可以同時跑兩個跑分軟件。
可以看出來 21:9 這個屏幕比例確實是給索尼挖了很大一個坑,可惜填坑的時候并沒有填好,而是不小心把自己給埋了,更重要的是,索尼好像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還特別高興的向你推薦這個大坑埋自己的功能,放在首頁上旁邊應該放一句話,這把扎心的刀,很鋒利,哥們快來試一試。
說完了索尼的 bug 呢,我們陷入了沉思,要對比 iOS 一不小心,就變成了 iOS 和安卓的對比,最重要的是索尼也并不能代表安卓的交互最高水準,所以我們就從全面屏的手勢操控的設計,來看看兩家公司對于交互理解上的差異。
首先 iOS 的全局手勢操作已經應用很多年了,交互上有一些問題,但是宏觀邏輯上沒有互相捅刀子的 bug,比如 iOS 在下拉菜單的處理上對于單手是不太友好的,必須要在最頂部,如果在屏幕之間設置呼出通知欄,會跟全局搜索相沖突。
所以蘋果選擇的方式,是弱化通知欄的作用和調用頻率,比如負一屏的小工具可以通過左滑右滑的方式分解一部分頂部下滑的需求,降低呼出通知欄和工具欄的頻率,鑒于大家對 iOS 的熟知程度我們就不贅述了,總體來看索尼其實對系統全局性思考很缺乏,基本都在單點的位置打補丁,這點上甚至三星在這幾年取得的進步都會比索尼更加顯著。
所以如果我們歷數一下索尼和蘋果過去 10 年的對比話,最開始,在軟件,硬件,內容,服務的這四個維度上,索尼和蘋果,應該是 4:2,索尼各個多有,但是經過 10 年的搬運和整合的過程之后,今年的比分,翻到是 1:4,索尼除了硬件好像各個都缺。
其實這已經從很大層面上解釋了索尼在系統、資源整合上的能力了。這樣宏觀的分析之后,我們可能對這次的相機和屏幕的技術下沉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那就是即便在這兩個優勢資源上發力,在手機這樣一個高集成度的,全維度的站上上來看,這樣的整合依然是點狀的,而不是全局的。在 One Sony 這個戰略道路上,索尼還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總結
今天的對決,不禁讓人想起《蝙蝠俠前傳》里的橋段:在 Bruce 蝙蝠俠時刻,是忍者大師教會了他一身本領,幫他克服內心的恐懼,一步步成為蝙蝠俠。但蝙蝠俠的終極對手,卻恰恰是自己曾經的導師。索尼在蘋果還是個毛頭小子的時候,教會了他關于企業經營產品、經營驗,就像忍者大師幫助 Bruce Wayne 一樣。當然,除只不過,在幾十年的成長過程中,蘋果逐漸豐滿了自己的思想信條,也最終成長為一名更加強大的武士。
當然,我們都不相信英雄不老的傳說,隨著時間的推移,蘋果的傳奇一定會有其他人繼續書寫,但是這并不能改變索尼和蘋果這兩家公司在不同的時代給我們留下的獨特印記。
對于我們這代人來說,站在講臺上給自己的 Walkman 換磁帶,和第一次打開 iPhone 4 的包裝一樣激動、熱血沸騰。
隨著 2019 年小組賽接近尾聲,到底誰是用戶心中可以代表行業最高水平,能夠進入八強的選手,還是那句話,一切由你決定!
如果你數碼科技內容感興趣,歡迎點擊「閱讀原文」加入十萬人測評俱樂部。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43瀏覽量
180809 -
索尼
+關注
關注
18文章
3218瀏覽量
105028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65瀏覽量
199590
原文標題:索尼 Xperia 1 和蘋果 iPhone XS Max 角逐的背后,是兩家企業的互搏
文章出處:【微信號:zealertech,微信公眾號:ZEALER】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