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7月14日,2019第四屆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 2019)于深圳正式召開。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協辦,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指導,是國內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學術界、工業界及投資界三大領域的頂級交流博覽盛會,旨在打造國內人工智能領域極具實力的跨界交流合作平臺。
7月13日,在「5G+AIoT專場」論壇上,就5G、AI、IoT當下最熱的三大核心技術,來自學術界、企業界的學者、專家也到場分享了相關觀點,并就當下核心技術點和技術趨勢進行了講解。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黃鎧:SMACT的技術融合之路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中心主任,IEEE Fellow黃鎧教授在《智能云、人工智能及物聯網的融合之路》的主題報告中表示,現在講AIoT不再只是單體智能,而需要講“群智”,相對而言,控制也更為艱難。
目前整個行業基本上涉及到五項技術,我們科研的人員稱之為SMACT,SMACT代表Social 、Mobile、Analytics、Cloud、IoT。既然決定要做這一行,只懂其中一點技術是不夠的。人工智能已經有六十年的歷史,從來沒有把這五個技術融合起來,這五項技術融合也將成為現在最需要做的事情。
據黃鎧教授介紹,SMACT的融合,講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例如,在社會網絡中,各類數據開始數字化并被進行網上存儲,諸如高鐵票的收據、購物的收據、網上購物的收據,這些收據此前都是紙收據,拿來就丟掉了,現在這些都實現了數字化,并都被存儲、應用。
“我們在造云,”黃鎧教授介紹其團隊現在進行的工作時表示,“我們目前采用的是浪潮的服務器,應用了浪潮的AI芯片,并將邊緣計算、消費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整個系統的能力涵蓋深度學習、云計算、大數據等,整個系統結構包括傳感層、網絡層、應用層,我們主要工作是在應用層,主要應用于支持大灣區的智能制造。”
關于智能云與AIoT的融合,關于SMACT的技術融合,在「5G+AIoT專場」論壇現場,黃鎧教授也與到場產業人士、行業專家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智能云、AI、IoT能為產業帶來哪些賦能,2019又將碰撞出怎樣的創新點備受業內人士關注。
華為5G產品線副總裁杜葉青:5G商用,帶來產業新機遇
相對AIoT而言,5G是今年一個熱度更高的詞,在今年6月6日5G牌照正式發放后,國內5G相關產業落地熱度進一步上升,早早在路上的5G也終于要有名有分地進行落地了。盡管5G針對專網相關標準定義的R16版本要到2020年6月左右才能完成制定,但是在產業推動下,技術落地熱潮也進入狂熱化。
華為5G產品線副總裁杜葉青在《5G is ON》演講中表示,未來萬物互聯的連接數將達到千億級別,5G+AIoT是未來智能社會發展的核心引擎,未來是“萬物聯云、萬務上云、多云互聯”。“數據在未來智能社會是一種生產原料,產生各種各樣的智能產品。數據從哪里來?數據的上傳必須靠連接,如果沒有連接就沒有數據。為什么5G這么重要?因為5G是下一個十年、二十年所有連接的代表,連接是智能社會的基礎。”
過去十年中,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2015年我們開始步入連接的下一個階段,開始推出NB-IoT技術。其中,第一階段是產業互聯網,例如工廠、能源等大的產業先實現互聯,因為他們付得起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認為連接數可以達到160億左右。未來,如果把身邊所有東西連接上網,這個數字可能達到1000億左右。
5G服務社會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增強型的移動互聯網。我們現在用的是移動互聯網,5G時代是增強型移動互聯網,會比以前快很多,實時性更好。第二個階段,連物。連上人以后,整個網絡和終端的成本都會大幅度的下滑,成本降下來以后再連物,這個商業邏輯就可以真正實現,行業發展需要有節奏的進行。
今年6月MWC 上海展期間,華為官方表示,華為已獲取了50個5G商用合同,發貨超過15萬站;5G商用全球加速,上半年來韓國、英國、瑞士、意大利、科威特等多個國家完成5G網絡商用發布,其中有2/3是由華為協助其構建的;千行百業正在擁抱5G,而5G也在快速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轉型及社會效率的提升;華為模塊化、全系列產品解決方案,為運營商構建了綠色、融合、極簡的5G商用網絡,使能新增長。
小米集團副總裁崔寶秋:AIoT+5G帶來智能生活
無論是在智能場景,還是在智能生活的布局中,AIoT都是現在不可或缺的一個點,也代表著一個時代。而從2018年AIoT爆火后,現在再次加入5G,“5G+AI+IoT”進一步成為2019年的技術融合變革和迭代重點。
小米集團副總裁、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崔寶秋在《AIoT+5G引領未來智能生活》主題演講中表示,5G是一個時代,小米在做AIoT時,必然會將5G包含進去。“AIoT這個詞是2017年出自中國。當時阿里、小米都在談AIoT,為什么AIoT首先出現在中國?我覺得有兩個原因:第一,中國的AI非常火,中國是兩大AI超級大國之一;第二,IoT是另外一個大家都非常關注的技術,中國現在面臨消費升級,讓很多AI巨頭、互聯網公司、智能設備公司非常關注。因此,AIoT出現在中國毫不為奇。”
為什么我們在大力推動“AI+IoT+5G”?只看“AI+IoT”,相信小米從2014年到現在五年多來的IoT布局已經真正融為一體。如果說之前的IoT布局還是偏散的話,AI讓IoT變得有神了,AI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智能;而5G的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帶來更多的應用場景,這一點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未知場景有待于我們這個時代發現。從這個緯度來看,小米在做的超級互聯網代表未來的互聯網3.0,甚至4.0。
具體在5G+AIoT布局方面,崔寶秋博士介紹了小米就手機、AIoT兩大版塊進行的布局:
5G+手機。未來的“5G+手機”會徹底革命性地改變在手機上的體驗,包括實時、高清的視頻內容的傳輸,包括通過手機帶來的AR/VR設備的極致用戶體驗。也包括以手機為端的計算、邊緣計算,以及端到端之間的內容與服務的互動。
AIoT+5G。在最初的AIoT設想中,手機將變成AIoT中的一個“T”,之所以把手機單獨拿出來,是因為手機是非常獨特的設備。AIoT是指非手機的其他智能設備,其他智能設備加上5G的想象空間更加廣闊。而有了5G以后,我們可以連入大量的設備,可以覆蓋到車載、可穿戴設備,甚至各類工業、農業等場景,可以大大促進萬物互聯的能力。
京東物聯總經理周炯:5G時代的IoT平臺,及京東的IoT產業布局邏輯
5G將對當下“AIoT+產業”產生哪些影響,5G時代又需要怎樣的IoT平臺?
京東物聯總經理周炯在《京聯萬物·開啟5G產業下的全智能場景》主題演講中表示,“在京東這樣一個全鏈條、多場景服務里,5G產業下物聯網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認為,未來物聯網智能平臺的發展方向是提供:更加廣泛的連接能力,更有價值的數據應用和更開放的產業服務 。”
在5G產業發展下,如果物聯網平臺僅做簡單的連接是無法滿足未來需求的。未來,一定是平臺和整個場景創新應用融合,這也就催生了邊緣計算和場景融合,這將成為5G未來非常重要的技術支撐點和發展趨勢。5G一定會先在產業互聯網的行業場景中應用落地。
針對產業布局邏輯,周炯博士也表示,“當你擁有基礎能力和平臺時,怎么決定這個場景或領域適不適合你進入?京東的邏輯可以簡單歸為以下三點:第一,場景是否存在;第二,技術是否達標;第三,供應鏈能力是否滿足需求。”
其中,周炯博士特別強調了供應鏈能力。
在供應能力上,主要考量的一件事情是你提供的供應鏈能力,也就是成本效率的能力能否讓你的技術在一個合適的、可持續的環境下持續發展,在場景中為用戶提供能力。如果這個答案是不可持續的,如果這個答案是猶豫的,可能在這個領域就意味這是初期萌芽階段,還發展得不夠成熟。
基于這樣的邏輯,京東目前在智能人居、智慧車聯網、智慧城市、智慧物流四個行業進行了布局。
京東的兩大強勢領域是電商和物流,針對物流領域,也早早開始嘗試無人機的應用。京東物流無人機應用現況如何?這也是黃鎧教授關注的一個問題。對此,周炯博士也給出了答案。
無人機送貨我們京東在三四年前就開始做了,整體業務屬于京東X事業部,京東無人機業務的總部設在西安,無人機送貨在更大程度上是為了解決在偏遠地區,很多不方便到達的地方,正因為有了京東的無人機,才能讓那些地方的用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感受在一線、二線城市今日達、次日達的服務。未來我們希望我們物流無人機網絡可以覆蓋到諸如四、五線城市。
思必馳CTO周偉達:IoT時代,智能語音面臨的技術挑戰和創新思路
智能語音技術成為下一代人機交互新模式已經得到了業界的認可,智能交互、就近喚醒、全雙工成為當下語音技術中前沿技術探討點。
思必馳CTO周偉達在其《語音交互技術在IoT方向的應用與挑戰》主題演講中表示,智能語音當下面臨的挑戰有三點,即低功耗、遠場交互和高噪聲、全場景智能交互。其中解決智能語音在全場景智能交互中的挑戰,思必馳提出多設備聯動機制,通過正面喚醒、就近喚醒、語義選擇、多模態直視喚醒等,以解決家居場景中的多設備智能喚醒難題。
“此外,現在我們絕大部分的機器雖然在語音識別上做得越來越好,支持的技能越來越多,但是大家總感覺我們與機器的交互和與人的交互還一定有差距,”具體表現在:
交互的自然度。主要變現在,人和機器交互的時候,機器無法預測人的意圖是否表達完整,有時會因短暫停頓提前結束語音信號的采集,有時又由于有噪聲,非人機對話導致設備誤喚醒,一直在監聽;
錯誤預判停頓時間。無法正確理解人類語言,不該停的時候反而停了。
針對此類場景,周偉達介紹稱,即使單點的技術都好做,但從人的VAD檢測,以及語音識別判斷句子的完整性、意圖的完整性,最大的難點在于整體系統架構:從前端采集的信號處理到意圖判斷,整個閉環系統需要在500毫秒內完成判斷,否則延遲到1秒、1.5秒,機器的響應就跟不上人的節奏。
思必馳DUI平臺上用戶可以實現語義、對話、內容的定制,識別、語義理解、合成、內容服務。整個工作在后臺真正要開發一個好的技能,都涉及到模塊的優化,曾經我們剛開始服務于IoT,配合客戶做下來的時間是一年半。對于這樣的技術,可以在實驗室實現,即可以實現Demo,而真正產業化、市場化的時候,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能不能做成可定制、快速客戶可開發、可定制的,我們做DUI平臺,如果客戶優選我們的標準功能+簡單定制,7分鐘可以完成客戶全定制,一天可以完成一個技能。隨著方案的成熟與規劃化定制,現在我們對接客戶實現產品快速應用落地僅需要1個月左右的時間便可以開始交付。
云圣智能CEO陳方平:無人機全自動機場成工業無人機新趨勢
在AIoT時代的智能硬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無人機,相對于此前需要飛手(無人機操作員)控制的消費類無人機,在應用到工業領域后,無人機對“無人”的需求也更為迫切,無人機自動機場這一新生物種也在近兩年應運而生。
云圣智能CEO陳方平博士在《超低空·天地一體物聯體系》主題演講中表示,首先介紹了消費級無人機和工業級無人機的區別。
消費級無人機需要有一個飛手,例如出現火災時,首先需要派一個飛手帶著無人機,開上車跑到離事故地點較近的地方,如果由于交通擁擠發生堵車,飛手就過不去,無人機就飛不起來,無人機就喪失了應該有的精準性、即時性和無人化。
此外,數據反饋流程為:飛手把無人機中的視頻拷貝下來,發送給專家調閱,行業專家進行分析,這個流程非常緩慢。而云圣智能的解決方案是希望人員足不出戶,坐在中控室,無人機從我們的虎穴全自動機場起飛,數據從無人機端傳到處理中心,通過AI邊緣計算和云端的深度學習計算,能夠出各行各業所需要的行業報告,中控室下達指令去解決問題。
“云圣智能是以無人機+無人機全自動機場+5G+AIoT為平臺,把整個體系串聯成一個基于四維地表的數字化運作的天地一體化運營系統,實現低空域的數字孿生,通過數字世界管理和運營低空域的物理世界。”
云圣智能作為低空域的數據入口,也需要擁有強大的計算能力,部署了云計算、霧計算(智能機庫)和邊緣計算(無人機),把海量數據通過AI等各種算法體系的建立,實現電力缺陷識別、車輛的識別和跟蹤、人流密度統計和車流流量的統計等實際應用。結合5G通信網絡,很多實時交互也就得以實現,例如VR眼鏡、仿生手套、外骨骼設備等。而5G+無人機也可以讓用戶體驗到低空飛行的快感、實時交互的快感,同時大容量、低時延和大聯接的5G網絡也讓無人機的應用更加豐富、更加智能,為傳統行業的智能化、數字化產業升級貢獻更大力量。
無人機全自動機場其實也屬于自動駕駛的應用場景之一,雷鋒網認為,之所以自動駕駛無法在汽車上快速落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城市道路環境復雜,對自動駕駛技術能力要求更高;在無人機領域落地更為快速則是因為無人機的自然工作環境相對簡單,部分場景應用是在封閉場景下。
作為無人機領域新興品類,無人機全自動機場究竟有多火?在「5G+AIoT專場」論壇后,無人機全自動場引起與會觀眾熱議,陳方平博士也與與會行業人士進行了深度交流,并就當下行業的技術、產品需求進行了深度對接,CCF-GAIR 2019大會也進一步促進產業對接,推進行業變革。
在今天CCF-GAIR 2019的「5G+AIoT專場」論壇上,各位行業專家、頂尖學者就「5G+AI+IoT」進行了技術解讀和行業預測,并與與會企業及行業觀眾進行了深度交流。總體而言,「5G+AI+IoT」的技術融合將成為2019年的重點,在這樣的道路上又將有怎樣的格局調整和技術演進?未來也將值得期待。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632瀏覽量
207986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4文章
47642瀏覽量
239642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3瀏覽量
565508
原文標題:“5G+AI+IoT”的技術融合,重新定義2019年戰局 | CCF-GAIR 2019
文章出處:【微信號:youuav,微信公眾號:無人機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