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媒體行業本身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改變的不僅是信息載體,更是一種新的邏輯,無論是內容本身、內容生產方式還是經營方式,都要圍繞著這一趨勢和變化進行變革。
——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主任劉曉鵬
事實上,AI技術應用于內容行業已經不是一件新奇的事,如 2017 年,美國第一大通訊社美聯社的大多數稿件已經由人工智能完成,今日頭條的 xiaomingbot 在2016 年里約奧運會的 16 天中共生產了 450 多篇奧運新聞稿,閱讀數總計超過百萬。在突發信息類新聞方面,寫稿機器人的效率超過人類,并可以解放編輯人員時間,讓他們可以投入更有價值的深度稿件寫作之中。
以上只是 AI 在內容行業內容生產這一層面應用現狀的一隅,實際上,AI 在該領域的應用不止于此,包括個性化智能推薦、智能分發、商業變現等各個維度。那么,AI 在這一行業的應用現狀究竟如何呢?
近日,第四范式先薦還聯合多家媒體發布的《人工智能技術在內容行業的應用》調研報告,可以比較全面地回答這一問題。這份報告主要分析了人工智能技術在頭部內容平臺的應用現狀、具體應用案例,針對包括資訊、視頻、音頻、數字閱讀四類平臺,采用樣本調研、問卷調查、深度訪談、資料整理等方法,分析了人工智能技術在頭中部平臺的應用場景、技術投入、價值收益等。
調研結果顯示,雖然 AI 技術已經在頭部媒體及內容平臺中發揮了顯著競爭優勢,但對于眾多中長尾內容平臺來說,人工智能還是奢侈品,其中智能推薦是中長尾內容平臺 ROI 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人工智能技術。
內容產業置身于大移動互聯網浪潮中,面臨著巨大的產業變革,眾多頭部內容平臺憑借人工智能技術獲得更多用戶青睞,取得更大商業效益。以短視頻巨頭快手為例,其憑借計算機視覺與深度學習能力,通過人、內容及二者互動數據的理解,形成眾多模型;通過算法匹配,推薦給用戶他們可能感興趣的內容,實現人與內容、人與人的精準連接。截至2019年5月,快手DAU超過2億。每日上傳短視頻超過1500萬條,庫存短視頻數量超過100億條。人工智能技術在頭部內容平臺有了較全面的覆蓋。
截至2019年3月,資訊、視頻、音頻、數字閱讀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為202.7分鐘,而中國網民人均單日上網時長為210分鐘,網民將大量時間用于內容消費。
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成為內容行業的中臺力量,AI 已經滲透到內容生產、內容審核、內容分發、用戶互動、商業化變現等各個環節。其中,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是在內容行業應用較為廣泛的三項技術。
人工智能技術在內容行業的應用,大大提升了內容生產、內容審核、內容分發的效率,有效助力了內容行業的長期發展。一些案例,如 3 秒可以生成一篇快訊、1 秒可以審核 100 篇稿件、用智能分發之前平臺每天曝光內容 5000 條,用 AI 之后曝光內容超過 120 萬條的對比、使用智能推薦后人均時長提升 45%、點擊率提升 19 倍,這些都是 AI 賦能內容帶來的具體的價值和收益。
雖然人工智能已是頭部內容平臺的競爭利器,但在中長尾(MAU在100萬-1000萬之間)內容平臺中的應用情況卻不太樂觀。 技術人才匱乏是影響這些平臺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主要因素,團隊中AI技術人員不足 10 人占到所有問卷調研對象的 85.5%,鑒于此,78.5% 的調研對象選擇與第三方合作。
在中長尾內容平臺中,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最廣泛的場景是智能推薦,占比 51.10%,其次為圖像處理,占比 25.9%。
對于中長尾內容平臺來說,早日實現人工智能在商業化變現場景中的落地最為期待,占比 66.10%,其次為內容審核,占比 62.90%。
此外,報告還提到了內容行業商業化變現的重要途徑,廣告仍是變現的主要方式。
正如第四范式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研究科學家陳雨強在論壇所說:“目前內容平臺的壟斷不是流量壟斷,而是技術壟斷?!睙o論是頭部還是中長尾內容平臺,技術都在其發展運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對內容參與者來說,保持對技術的敏感度并探索駕馭技術為己所用,是從來不會過時的提醒。如今,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技術正在持續為內容產業革新注入新動能,適合未來的“新內容”具體將會以什么方式呈現,還有很大的發展及想象空間。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4文章
47641瀏覽量
239612 -
深度學習
+關注
關注
73文章
5512瀏覽量
121408 -
ai技術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89瀏覽量
24401
原文標題:人工智能技術在內容行業的應用:AI對中長尾內容平臺還是奢侈品
文章出處:【微信號:rgznai100,微信公眾號:rgznai100】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