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塊,一臺中配飛度的價格,現在能買到什么相機?
如果你選的是哈蘇,十萬塊的預算也就只能買一臺 X1D。
但現在,這筆預算除了能讓你擁有 X1D II 之外,還能再買一個鏡頭。
哈蘇在 6 月 19 日晚上正式發布了新一代中畫幅無反相機 X1D II 50c,在為新機帶來小幅度更新的同時,官方也下調了新機的價格。X1D II 50c 的定價為 39900 元,和之前定價接近 69800 元的初代 X1D-50c 還要便宜 3 萬塊。
省下來的 3 萬塊能干什么?你能到日本旅游 5 天拍照,然后買一臺最新的 MacBook 修圖。
這次愛范兒在評測 X1D II 的同時,也拿到了 XCD 65mm F2.8 和 XCD 30mm F3.5 兩款新鏡頭。
而經過一周體驗后,我們發現 X1D II 50c 還是把重點放在了畫質上。雖然 X1D II 50c 的性能未必能讓所有 135 全畫幅老用戶都滿意,但中畫幅出色的畫質表演絕對是值得你體驗和購買的理由。
外觀變化真的不大
造型方面,X1D II 50c 的設計可以說和上一代幾乎一樣。
▲ 舊款 X1D-50c 和 H6D-50c 的體積對比
跟和傳統中畫幅機身 H6D 系列比起來,X1D II 50c 的造型更加小巧,一般的單肩攝影包能夠隨意塞下一機兩鏡。面對經常外出拍攝的攝影愛好者,X1D II 50c 攜帶起來也是很方便。
哈蘇減輕了 X1D II 50c 的重量,新機裝上電池和一張 SD 卡之后也是 766 克,單機身則重 650 克。和 750 克的舊款機身比起來,X1D II 50c 大概是減少了一顆電池的重量。
不過,盡管 X1D II 50c 在機身重量上減輕了 100g,實際手持感覺并沒有太明顯的變化。
X1D II 50c 的手柄足夠大,初上手的時候會給人一種很穩的握持印象。如果你是習慣了索尼 α7 或 α7 II 這兩代機身的用戶,那你能從 X1D II 50c 身上獲得明顯的握持感提升。
手柄內側連接機身的部分有一個坑槽,用戶握持時有更大空間調整姿勢。手柄背部也有自然凸起的設計,方便用戶將一部分支持力轉移到拇指上,提升手持穩定性。手柄上的前后撥盤很容易觸及,調整參數的時候也比較方便。
不過即便有著人體工學設計的加成,裝上了鏡頭的 X1D II 50c 還是太重了,手柄也不能舒緩手持帶來的壓力。
所以接下來我要開始挑刺了。
X1D II 50c 握持手柄給中指預留的坑槽不夠大,食指想要在快門和「ISO 控制」、「AF/MF」兩個按鈕之前切換的話,也要跨越一定的空間,切換按鍵時手柄也會對手掌造成阻礙。用戶在切換不同按鍵的時候,握持壓力就會變大,自然也就拿不穩機器了。
雖然比上一代輕了 100g,但跟其他全畫幅無反相機比起來, X1D II 50c 并不算輕便。它搭配 XCD 60mm F2.8 鏡頭之后重量就達到 1.4 千克,比目前在售的 MacBook Air 還要重 150 克。
但這也是可以原諒的,畢竟為了照顧中畫幅用戶的畫質需求,XCD 系列的鏡頭都不可能做得很小或很輕。雖然比 HCD 系列鏡頭要輕便,但差距不大。要是談輕便的話,XCD 跟 135 全畫幅系統下的鏡頭還是有差距。
加上,哈蘇為了保證機身本身的質感,要舍棄全金屬機身似乎也是不那么現實的事。所以即便變成了主打輕便的 X1D 系列,X1D II 50c 在手持拍攝體驗上也沒有太大變化。
不過作為這臺相機的一周用戶,我建議日常還是常備肩帶,因為在沒有肩帶的前提下手持 1.4 千克的相機街拍,那可是不光考驗拍攝,還要考驗肌肉的事。
取景方面,哈蘇這次換上了 3.6 英寸 236 萬像素的觸控顯示屏,尺寸比上一代用的 3.0 英寸屏幕要大一點。X1D II 50c 也換上了刷新率為 60fps 的 369 萬像素 OLED 電子取景器,取景器尺寸變大的同時,刷新率也提高了一些。
X1D II 50c 的雙 SD 卡槽和接口都放在了機身左側,也有防塵蓋遮擋。哈蘇這次提供了兩個 3.5mm 接口,一個用來外接麥克風,另一個則是用來監聽,方便用 X1D II 50c 來拍視頻的用戶。
3.5mm 接口旁的 USB-C 接口則是用來負責資料傳輸和充電,用戶可以通過 USB-C to USB-C 線材將電腦、iPad 和 X1D II 50c 連接起來,然后借助哈蘇推出的 Phocus 或 Phocus Mobile 傳輸和處理圖片。
電池倉放在握持手柄的底部,哈蘇在這里加入了雙重保險的設計。用戶打開撥桿之后還需要輕輕按一下,才能將電池取出。
不過這雖然能夠減少電池倉的損耗,也能避免電池掉落遺失,但多重鎖的設計顯得累贅,用戶要是不注意,想要強行取下電池的話,反而會損壞結構。
就外觀而言,X1D II 50c 對比前輩的變化幾乎可以忽略不計,100 克的減重雖然也算是進步,但其實也沒有改變實質性的操縱體驗。
它在中畫幅設備里面算是輕便的一款,但如果跟全畫幅設備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愛范兒編輯文俊在上手 X1D II 50c 后,就對它的便攜性做了一個很直觀的比喻:
要談便攜性的話,可以把現有的全畫幅無反相機比喻手機,呆在攝影棚里面工作的傳統哈蘇就是座機電話。
那夾在它們之間的 X1D II-50c,更像是一臺「分離式座機」。它的機動性確實比傳統座機更強,但和手機比起來,還是有挺大的差距。
跟手機一樣簡單的操控
跟我們常接觸的 135 全畫幅相機不同,X1D II 50c 的操控主要是以觸屏為主。
▲ X1D II 50c 與 A77M2、A7M2 的鍵位對比
哈蘇將大部分的攝影功能整合到幾個簡單的實體按鍵上,用戶只需要靠這幾個鍵的組合,搭配觸屏就能夠完成拍照。所以你也能從上圖的對比看到,X1D II 50c 屏幕周圍的功能鍵只有 7 個。
按鍵更少的話,操作就更容易上手。即便你之前沒有用過哈蘇系列的相機,簡單幾個按鍵和直觀的觸控 UI 也不難使用。
而且 X1D II 50c 的觸控界面也跟手機很相似,如果讓我來比喻,我認為這是相機中的傻瓜式操控。
它除了有直觀說明功能的圖標,UI 也能進行自定設置。用戶能像操控手機桌面那樣,長按拖動圖標就能夠移動它的位置,方便自己操作。
自定義菜單和支持觸控對焦,搭配簡單的按鍵操控模式,的確能讓 X1D II 50c 擁有更強的用戶適應力,不管你是之前沒有用過相機,還是沒有用過 X1D 系列的產品,它都能讓你快速適應,這也是哈蘇這套操作系統的優勢。
只是,這種優勢只能體現在用戶用屏幕來取景的時候。
當你用取景器取景的時候,面部就會將整塊觸摸屏遮蓋,那就不能再用觸摸屏進行操作了。但是,X1D II 50c 的實體按鍵比較少,也只能覆蓋幾個獨立的操作功能,如果想要調整其他參數和功能模式的話還是要回到觸屏上。當用戶想從大屏幕切換到取景器拍攝時,就顯得「觸屏+按鍵」這套觸控模式就不那么方便了。
性能方面,哈蘇在 X1D II 50c 發布時并沒有提到新變化。由此可見,X1D II 50c 的性能表現還是跟上一代 X1D-50c 保持一致。
X1D II 50c 的對焦效率不算太高,但在中畫幅機身里面已經表現得很好了。拍攝靜態物體時,X1D II 50c 也能夠快速對準目標并進行拍攝。雖然 XCD 65mm F2.8 這支鏡頭的對焦動作有點大,但只要適應一下就可以了,問題也不大。
但如果拍攝的是運動物體,那 X1D II 50c 的自動對焦就有點吃力了。
雖然 X1D II 50c 的對焦、響應和性能都要比自家其他中畫幅機身要好,但面對相同定位的全畫幅畫質機,X1D II 50c 還是有著明顯的差距。
除了對焦,響應和其他性能相關的東西,X1D II 50c 其實表現也不算太突出。
X1D II 50c 的開機速度大約是 5 秒左右,雖然已經是哈蘇體系里面開機最快的機身,但和其他主流相機比起來還有一定差距。
如果要用 X1D II 50c 完成快速抓拍的話,事前就要做好很多準備,包括與固定對焦點等等。
只看操控和性能的話,X1D II 50c 是很容易就能上手的機器。
哈蘇把很大的精力都放在觸控系統的設計和交互上,滿足基礎拍攝需求的同時也可以降低了學習成本,方便不同系統的用戶快速上手。
但對于這款充滿著「棚拍機基因」的 X1D II 50c,性能、響應等環節都未能讓我這個習慣了高速機的人滿意,和前兩代的 135 畫幅畫質其比起來也有一點差距。
這個也不能怪哈蘇,畢竟傳統中畫幅機身已經是這樣了,X1D II 50c 已經做了一定的突破。只是跟其他陣營比起來,這個突破還不夠而已。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手上的這臺 X1D II 50c 是工程機,功能、機身調試都可能跟量產版有差異。要是哈蘇在量產版的機身上再提升一下優化效果,相信 X1D II 50c 的使用體驗應該會更好。
畫質,才是吸引我們升級的真正理由
畫質方面,X1D II 50c 還是搭載那塊經典的 5000 萬像素、尺寸為 43.8 × 32.9 mm 的中畫幅傳感器,同樣具備 16bit 色彩深度以及 14 檔動態范圍,也支持哈蘇自家的 HNCS 哈蘇自然色彩解決方案。
從樣張中能看到,X1D II 50c 的畫面都有不錯的質感。照片中的明暗過度很自然,高光、暗部細節也能夠保留下來,而且也有足夠的后期空間。
用戶可以通過 Lightroom 和哈蘇 Phocus 等后期軟件,讓照片還原出那些隱藏在高光、暗部處的細節。
色彩也是 X1D II 50c 成像的一大優勢。在哈蘇 HNCS 的加持下,X1D II 50c 拍攝的圖片都有不錯的色彩效果,這種顏色突出、鮮艷的同時,也能保證自然成色的效果,色彩過渡自然。
當然,5000 萬像素傳感器的重點依然放在了圖像解析力上。
▲ 原圖 100% 放大
從這張拍攝高樓的照片可以看到,照片的細節很突出,經過 100% 放大后,房間窗戶、空調外機以及防護網的細節也能夠清晰保留下來。
除了高像素優勢,X1D II 50c 這塊大底要拍淺景深效果也很容易。即便距離不算太近,X1D II 50c 搭配 XCD 65mm F2.8 和 XCD 30mm F3.5 這兩只鏡頭也能得到非常自然的虛化效果。
X1D II 50c 的畫質確實很不錯,但要駕馭著畫質也不太容易。如果你是習慣了 135 系統的用戶,那在改用 X1D II 50c 之后還要適應一些變化。
最主要的還是視角和取景比例,X1D II 50c 和其他采用「4433」中畫幅傳感器的相機一樣,取景比例也是 4:3,跟全畫幅的 3:2 比例不相同。
計算等效視覺的時候,傳感器比全畫幅大的中畫幅相機,它的等效系數是小于 1。這樣的計算方式也跟我們平時用畫幅比全畫幅小的機器時,也不一樣。
例如,X1D II 50c 和索尼 A7M2、索尼 A77M2 都接上一支 50mm 的鏡頭,那按照各自的等效系數,計算出等效焦段:
A77M2 用的是 APS-C 傳感器,等效系數為 1.5,等效 35mm 畫幅后的焦段約為 75mm
A7M2 用的是全畫幅傳感器,等效系數為 1,等效 35mm 畫幅后的焦段 50mm
X1D II 50c 用的是 44×33 規格的中畫幅傳感器,等效系數約為 0.76,等效 35mm 畫幅后的焦段約為 38mm
等效之后,X1D II 50c 的視角其實還是要比鏡頭的焦段要短,視角、畫面畸變等元素也會有變化。用戶在拍攝時要調整拍攝的距離,也需要根據焦段調整好其他參數,才能拍攝出合適的照片。這個過程,用戶也需要時間去適應。
如果要就畫質這一部分來做總結的話,那這應該是 X1D II 50c 表現得最好的部分。
哈蘇在這款 5000 萬像素的中畫幅傳感器上已經非常成熟的經驗,16bit 色彩深度搭配 14 檔動態范圍能以及 HNCS 色彩科學為 X1D II 50c 優秀的畫質表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以上圖片均由 X1D II 50c 搭配 XCD 65mm F2.8 和 XCD 30mm F3.5 拍攝,圖片經過處理
不管是棚拍還是外出拍攝,X1D II 50c 的表現都不會令你失望。
只是如果你要用這臺機來拍出好照片的話,那還需要熟悉這臺機的工作模式。不管是操作上的特性,還是中畫幅帶來的變化,要是不能熟悉運用好這些變化和特性的話,還要用好 X1D II 50c 就還是有些難度。
不到四萬的中畫幅,買不買
經過一周的詳細體驗后發現,X1D II 50c 確實是一款表現不錯的機器。
作為一個好久沒有更新過相機的畫質機用戶,我也能很直觀地從樣張中明顯地感受到畫質上的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哈蘇自然色彩科學 HNCS、高像素帶來的解析力提升,以及中畫幅成像中的明暗自然過渡效果等等,這些都是吸引我更新的理由。
雖然,X1D II 50c 未能擁有 1 億像素相機帶來的視覺沖擊力,但面對想從 135 全畫幅機身中過渡到中畫幅陣營的用戶,X1D II 50c 在成像上也有足夠的吸引力。
不過 X1D II 50c 的操作模式和響應確實有點尷尬。要是哈蘇官方還能夠進一步提升相機的性能表現,那 X1D II 50c 體驗起來也會再舒服一點。
對于哈蘇來說,本次更新的重點其實還是為了降價。只有把價格調整到更適合 135 畫幅進階用戶,才能把這些人吸引到自己的 X 系統當中。
要是,已經玩膩了全畫幅的你想再添置一款相機,同時也想體驗中畫幅的效果,那 X1D II 50c 確實一個非常值得推薦的選擇。
畢竟,不到 4 萬塊就能擁有一臺中畫幅機身,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
相機
+關注
關注
4文章
1365瀏覽量
53809 -
哈蘇
+關注
關注
0文章
19瀏覽量
476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