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是《銀翼殺手2049》的劇照,下圖是上周四天貓精靈2019春季發布會上,嘉賓在體驗“智能語音美妝鏡”天貓精靈QUEEN。
此時此刻,我們在觸碰AI;而在科幻對未來的想象中,AI在觸碰人類。
2200萬,會是通向那個未來的開始嗎?
2018年1月,科大訊飛研究院副院長王海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這一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的預判是“肯定有幾百萬臺”。
“大幾百萬。”這是當時樂觀派心中共同的數字。
年底結果出來時,從業者都驚了——2190萬。
這比2017年的150萬銷量足足增長了1360%。
到今年第一季度,智能音箱市場又有好消息。
1月11日,阿里天貓精靈銷量突破1000萬臺大關。從2017年8月正式發售以來,天貓精靈突破這個數字只用了18個月。
4月2日,小米宣布小米AI音箱銷量已突破1000萬臺。
市場份額目前排名第三的百度“強行不甘示弱”,傳出2019年的智能音箱銷量KPI是1000萬臺。
銷量突破的同時,頭部玩家寡頭格局初現。
2018年,阿里(890萬)、小米(710萬)、百度(360萬)三玩家共賣出1960萬臺智能音箱,占全年中國智能音箱總銷量的89.5%;包括叮咚(京東與訊飛合資的公司)、騰訊在內的其他玩家的總市占率只略微超過10%。
一邊是爆發的總銷量,一邊是向頭部的快速集中。
智能音箱的機會有如春天的雷暴,壯麗短促。
在2018上半年,還是一片質疑:這到底是不是個“能起量”的真賽道?
僅僅十多個月后的今天,言論又轉換成:C端硬件終端的機會已趨于關閉。
在這個銷量亮眼、頭部單品牌已過1000萬的時刻,是時候重新審視一下“智能音箱”這個市場了。
2200萬,智能音箱到了“tipping point”嗎?
2200萬,這個數字意味著什么?
是否足以證明賽道成立、智能音箱能擔起下一代信息終端或交互入口的厚望?
不妨先看看歷史上那些最終“跑出來”的王道爆品的增長規律。
1962年,一位叫埃弗雷特·羅杰斯(E.M.Rogers)的美國學者,對60多個創新案例總結歸納后,發現了一個規律,即日后眾所周知的“創新擴散理論”。
他發現了一個關鍵節點——“臨界大多數”,即當接受某種新產品、新觀念的人在目標人群里達到一定比例后,它就會加速地被大多數人接受,并逐步滲透進全市場。
這個“臨界大多數”出現的點被稱作“tipping point”(引爆點),它大概位于總體目標人數的16%左右。
換句話說,當你將目標市場占據16%后,就仿佛啟動了一個引擎,它將開足馬達,快速而強大地占領大多數市場。
以這種理論來看半個多世紀后iPhone智能手機的擴散,完美契合。
蘋果在2007年推出iPhone后,歷年銷量如下:
其持續的快速增長期出現在2010年之后。
在第一代發售時,iPhone的主要市場是美國,其目標受眾是幾乎“everyone”,以美國的3億人口來測算,這個“tipping point”需要達到4800萬左右。
而蘋果前3年的累計銷量是3375萬,在2010年某時突破了tipping point,當年結束時累計銷量已達7374萬,此后啟動了2010到2012年的高速增長。
再以創新擴散理論來看目前的中國智能音箱市場。
如果以最保守的算法,只考慮智能音箱的家庭使用場景,并以智能音箱會成為“下一代信息終端或交互入口”為假設,則中國的4.3億家庭對應的tipping point為6900萬個家庭。
目前智能音箱2200萬的總銷售臺數中,還存在單人/家庭購買多臺的情況,則實際的接受家庭離6500萬的tipping point還有一定距離。如果進一步考慮到個人和家庭之外的場景(如車載),則這個缺口就更大了。
所以,如今的智能音箱市場還未到tipping point。
這意味著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是,智能音箱銷量還將繼續增長,一路沖破tipping point,開啟新時代的大門。
第二種可能是,也許增長會逐漸乏力,止步在tipping point之前,最終落得一個“曇花一現”。
就像那個著名段子:
當一位造鞋匠偶然發現一座孤島,島上所有人都沒穿鞋——這到底是一個巨大的商機,還是一個天坑?
現在的智能音箱,十年前的iPhone?
銷量本身不足以說明問題,我們需要看更深入的肌理。
在上周剛舉行的“天貓精靈2019春季新品發布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A.I.Labs總經理淺雪將天貓精靈和iPhone做了一個類比:
2007年喬布斯發布第一款iPhone的時候,當時科技界的評論非常的尖銳,但隨后的10年,蘋果開創了移動互聯網的新紀元。和剛剛誕生的iPhone一樣,這一年半,我們也備受質疑。
淺雪告訴「甲子光年」,她認為智能音箱和iPhone的相似性在于它們都可以同時被視為過去產品的升級或一種全新的品類,而那些看到了機會的人,是理解了其“新品類”本質的人。
比如初代iPhone并不是“能上網的手機”,而是“能打電話的PDA(掌上電腦)”。相似的,在淺雪看來,智能音箱也不是“能上網、能和人說話的音箱”,而是“能播放歌曲的機器人”,它是更廣闊的“智能機器人”的形態之一或過渡階段。
這種對比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考視角,問題是,如何讓消費者在后知后覺中接納、適應一個全新品類?
回到2007年,看看iPhone為何有爆發式的增長和持久的生命力——四個要素很關鍵,兩個在供給端、兩個在需求端;前者解決了“能提供什么”,后者解釋了“消費者為什么買”。
從以上表格的簡單對比來看,iPhone成功的一個關鍵是供給端的完善,以及在使用習慣上,有前輩功能機為它鋪路;而智能音箱則在向消費者普及新概念、改善生態和提供更極致的交互體驗上,面臨更多挑戰。
下文,將結合我們從芯片廠商、終端廠商、生態合作伙伴處獲得的一手資料,從這四個維度展開對智能音箱市場的觀察。
產品和生態:“大家都下水了”
現在看來“一鳴驚人”的iPhone在剛推出時,也經歷了產品性能的迭代和生態培育過程。其中,iPhone誕生一年后推出的第二代產品iPhone 3G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2007年,第一代iPhone用了74天、2個半月,才達到100萬臺銷量;而iPhone 3G在2008年8月發售后的一周內就突破了百萬銷量大關;全年更是實現了736%的增長。
引起爆發性變化的是iPhone 3G對3G網絡的支持,和App Store的推出:
3G對應的是產品性能問題,它使iPhone網絡功能大大提升,打開了移動互聯網的潛力;
而App Store則真正激活了生態:在最初上線的兩個月內,就突破了應用下載1億次的關口,1年后,下載量達到15億次,開發者和消費者都真的玩了起來。
如今的智能音箱自然也繞不開這個產品性能爬坡和生態生長的過程。
其產品和生態發展關鍵就是看圍繞智能音箱終端,上下游有多少人愿意一起認真投入。
以「甲子光年」獲得的一手信息來看,各環節玩家正越來越看好這個賽道。
首先是關系著產品性能的上游供應鏈正逐步成熟,且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公司。
此前幾乎不碰硬件產品的阿里,之所以在天貓精靈上一戰成名,就與阿里和供應鏈的深度合作有關。
目前,聯發科是中國智能音箱市場最大的主控芯片供應商,聯發科家庭智能裝置事業部總監熊健告訴「甲子光年」,他們在2016年已開始給全球市占率第一的智能音箱,亞馬遜的Echo供應芯片。
Echo的成功讓國內廠商聞風而動,2016年前后,僅在深圳南山區,就有200多家公司開發智能音箱。但有意發掘中國市場的聯發科以此前的經驗判斷,中小廠商很難有戲。
聯發科在等一個中國市場引領者,他必須具備以下特質:有錢、有決心、有內容和運營能力。
“我們在想,誰會成為中國的亞馬遜?”熊健說。
可選范圍所剩無幾,就那幾家:BATJX。
最終,阿里和聯發科因為都敢all in的“惺惺相惜”走到了一起。
熊健記得,那會兒他曾接到過現阿里A.I.Labs硬件終端總經理茹憶的一個電話:“我不做魔盒了,我就要做智能音箱。”
此前茹憶在阿里負責天貓魔盒(一款機頂盒)項目,手下帶著180多號人,項目在內部也比較受重視,但在看到人工智能加語音交互的方向后,茹憶帶了3個人從文娛線轉崗加入阿里A.I.Labs,開始all in智能音箱產品,熊健此前就和茹憶有過合作,他認為茹憶的決心值得信任。
聯發科隨即做出了兩個有魄力的決定:
1. All in與阿里的合作,投入重兵打造智能音箱的標桿項目;
2. 把本來考慮供給Echo的新芯片供給天貓精靈X1,且將量產時間提前3個月排到2017年5月左右,以趕上2017年7月天貓精靈的預計發布日期,和當年下半年的促銷季(芯片的產能爬坡需要一定時間周期)。
回頭看,熊健覺得這個決策十分正確。
他認為在中國智能音箱市場,聯發科基本沒走彎路,通過前瞻判斷成了目前最主流的主控芯片供應商,現在幾乎包攬了阿里、小米、百度、京東、華為等各大客戶。
熊健判斷,未來智能音箱芯片領域一定會進入十分激烈的競爭,雖然聯發科占到了先機,但接下來得發掘新的價值點:比如大力投入集成Camera視覺功能的主控芯片,以支持方興未艾的“帶屏音箱”趨勢。
在智能音箱代工廠方面,今年也有新變化:一線手機代工廠開始入局。
2017年以來,阿里、百度、小米等的代工廠主要是以前做中高品質出口音箱的OEM、OBM,如奮達科技、三諾科技等。
但現在,許多一線智能手機代工廠也開始和阿里、小米、百度等接觸,欲加入智能音箱產業鏈,這一方面和手機銷量下滑有關,同時也反映了這些廠商對智能音箱市場的逐步認可。
供給端的第二個重要因素是生態發展。
智能音箱相關的生態有兩個:一是物聯網生態,智能音箱是物聯網連接的眾多智能設備中的一個;二是智能音箱平臺上的內容和服務生態,目前的主要表現是各類技能,類似于智能手機上的各類應用。
在物聯網生態上,主要的參與方是智能音箱之外,生產其他智能設備的終端商。
在目前與智能音箱互聯的各種設備中,被調用最多的是電燈。
「甲子光年」采訪了中國照明行業頭部公司雷士照明集團旗下的智能照明子公司雷云光電。
其總經理饒清林告訴「甲子光年」,從2017年,雷士就開始布局智能照明,在經過前期藍牙模組等連網模塊的開發后,于2018年第4季度推出產品,一舉成為去年雙十一天貓平臺的“智能燈具”銷量冠軍,整季度的銷量達到50萬套件。
雷士未來的規劃是,在3到5年內,讓30%至50%的燈具產品實現智能化;2019年,雷士智能燈具的預計銷量在300到400萬套件。
燈具、掃地機、空調、洗衣機等家電廠商和不同智能音箱廠家的合作關系,反應了目前物聯網生態的兩套打法。
以燈具為例,雷士等的智能燈具和國內外主流智能音箱廠商都有合作。如果你現在買了天貓精靈、百度小度、京東叮咚、亞馬遜Echo或Google Home,都可以對雷士的相應產品進行開關、亮度和色溫調整等控制。
相似的,科沃斯的掃地機器人也可以和天貓精靈綁定,實現語音控制。
但在一眾智能音箱廠家中,小米是個例外,小米目前仍只能控制自有的或其生態鏈中孵化的家電品牌,如石頭掃地機器人、米家智能臺燈等。
這背后是小米的AIoT閉環生態與阿里、百度等開放生態的路徑差異。
從目前的市場階段來看,更開放的生態可能更有利于多元玩家加入,一起把蛋糕做大;而封閉的生態,如果不能持續保證多種終端的迭代、供給,或者欠缺豐富內容和服務,則面臨用戶體驗不佳、購買選擇受限的問題。
開放的生態,還能進一步促進一個利好行業的因素:統一的標準和協議。
因為開放戰略會逼迫生態營造者去推廣各廠家之間的“共通語言”,以方便你的設備、我的設備都能互連互通;而每出現一種新標準、新協議,又會進一步給供應鏈各環節帶來新機會。
這兩年,在智能家居領域的一個重要標準是藍牙技術聯盟(SIG)和阿里巴巴在2018年初聯合推出的藍牙Mesh技術。
2018年1月的CES上,阿里A.I.Labs又進一步聯合老朋友聯發科推出了采用了藍牙Mesh技術的智聯網開放連接協議IoTConnect,并推出了內置IoTConnect協議的藍牙芯片。藍牙Mesh也在當時正式向全行業放開。
在現在的物聯網中,主要有兩種設備聯網方案:Wi-Fi連接和藍牙連接。前者距離長、帶寬高,但功耗大、連接設備數相對少;后者距離短、帶寬低,但功耗小、連接設備數量大。因此,在連接功能相對簡單但數量大的智能家居設備時,藍牙很有潛力。
藍牙Mesh技術進一步優化了此前藍牙聯網的一些弊端,實現了無需網關的直接配對,傳輸距離從9米延長到40米,功耗更低,同時具有強大的組網能力(雙向可組250個節點,單向可組1000個節點,單節點可連60000多個設備)。
在天貓精靈、小米小愛系列的1000萬臺銷量之外,阿里A.I.Labs的茹憶給出了另一個數據:僅從去年年中到現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里,藍牙Mesh標準下的藍牙模組銷量也已超過了1000萬,出貨方是加入了Mesh標準的6、7家模組廠商;而開發模組又需要模組廠商購買藍牙芯片,這進一步帶動了聯發科、上海泰凌等廠商的藍牙芯片銷量。
標準、協議的完善和統一,將大大降低更多設備進入物聯網的門檻。以燈具等小家電來說,此前的ZigBee方案成本高,一套燈得多貼幾十元,對中低檔產品來說相當于成本翻倍,市場很難接受,廠家也不愿意跟進;而現在藍牙模組的價格已到了7元左右,藍牙Mesh技術在量上的爆發,很可能是大量設備“入網”的前兆。
和智能音箱相關的第二個生態是智能音箱上的內容與服務。
這方面,目前內容不少,但驚喜并不多。
天貓精靈在上周四的發布會上公布了6個用戶數(用戶至少使用過一次)超千萬的功能,占比最高的是內容,其次是定鬧鐘、天氣預報、音調調整等小工具。
在2015年就開始玩“技能”的Alexa語音平臺上目前已積累了70000多個技能。但總體來說,除了智能音箱剛一登場就有的音樂、故事、天氣查詢、資訊頭條等服務和后來逐漸普及的IoT設備控制,目前未誕生令人眼前一亮的“殺手級應用”,更沒有出現引人矚目的開發者。
而下游內容、服務生態相對于上游供應商和橫向其他智能終端商的“乏善可陳”,正好又反映了目前智能音箱市場的一種局面:
降價、補貼、大型廣告,供給端給出了強大的決心和推力;但,需求端的拉力呢?
習慣和體驗:場景比終端更重要
從需求端來說,如果類比iPhone,智能音箱,特別是中國的智能音箱有一個明顯差別——用戶沒有積累使用習慣。
在iPhone發售前,諾基亞、摩托羅拉托起的功能機時代早已讓手機普及。
雖然從更長時間維度看,后來開啟移動互聯網的iPhone是一個新物種,和它之前的任何手機都完全不同;但至少蘋果不需要給用戶種一個“買手機”的念頭。
而中國的智能音箱玩家卻需要給用戶種下一個“買音箱”的新想法。
因為相比手機,音箱的普及情況絕不到人手一個的程度。
傳統的家庭組合音箱,在中國城鎮市場的滲透率最高在30%左右,在2007年之后還經歷了大幅下滑。
而在2012年后新上位的“互聯網音箱/藍牙音箱”也未成大氣候。
這也是智能音箱最初在中國起步時面臨的最大質疑:中國人真的有買個音箱放家里聽歌的習慣嗎?
即使在銷量增速已十分驚人的今天,從全國累計2300多萬的總銷量,和許多人的使用方式看,智能音箱和它背后的智能語音系統都還未到爆發的時刻。
但如果從硬件終端退后一步,智能音箱對應的使用習慣其實一直存在——存在于場景之中。
從場景再往后退一步,就是人的底層需求了。一塊是工具性的:更方便地找到人、信息、物;一塊是情感、精神性的:陪伴、娛樂、學習。這么多年也沒什么大變化。
智能音箱之所以可能成為一個新機會,首先就在于它能用智能語音系統帶來的新交互體驗,在這些本就存在的場景里,更好地滿足本就存在的需求;至于在與人們的生活融合后會產生哪些“新玩法”,是下一步的事。
圍繞場景的競爭現在已成了主要玩家的新焦點,而場景里對應的終端形態還是不是智能音箱反而不那么重要。
在上周四天貓精靈舉行的2019春季新品發布會上,主打的概念就是“場景升級”。
在發布的4款產品——天貓精靈CC(帶屏音箱)、天貓精靈方糖R(無屏)、天貓精靈Queen(智能美妝鏡)、天貓精靈智能車盒(與高德合作)中,CC、Queen和車盒分別對應著新的場景:客廳、梳妝臺、汽車。
從左至右:天貓精靈智能車盒、天貓精靈CC、天貓精靈QUEEN
Queen這個產品很有意思,乍一看有些奇怪,受眾目標相對窄(特定年齡段女性),而且場景局限,天花板看起來不高。
但跳出“以銷量定成敗”的評判標準,這個產品其實最能反映“場景升級”的邏輯。
茹憶告訴「甲子光年」,阿里A.I.Labs在尋找智能設備的新形態時,會看是否有以下三個因素同時在場:
1. 交互:這個設備本身和人有交互,有交互才可能成為服務的入口。
2. 已有的設備:這個設備本身出現在場景里。
3. 智能有用武之地:智能化系統能讓設備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
美妝鏡三者全中:每天和女性有30分鐘到1小時的晨昏之約;本身就在梳妝臺上;智能化系統能帶來護膚咨詢、娛樂內容、購物入口等新的體驗和服務。
本周二,小米發布會上著重推出的“壁畫電視”其實也挺符合阿里的這3個標準。
在當天發布的《小米為什么做大家電》一文中,雷軍也在強調電視作為智能終端的潛力:
電視作為家庭中屏幕最大、交互性最強的電器,自然成為AIoT的一個樞紐產品。今天,小米電視已經具備了控制AIoT電器,顯示智能設備通知,和遠場語音交互的功能,既是家里的AIoT智能控制中心,也是AIoT消息通知中心。
按雷軍的說法,電視把現在客廳場景里的音箱該干的事都包圓了,但這也對人們使用電視機的舊有習慣有挑戰,因為AIoT樞紐需要隨時待機,但對電視,人們習慣看時才開。
汽車同樣是個公認的好場景。已婚有車男子的一大特點就是:開車回家后,會先在車里待一會兒再上樓,有交互、有停留、有情感訴求。
除了這次推出的車盒,天貓精靈、百度等廠家也在積極和整車廠合作,讓語音助手內嵌到汽車里,汽車本身既是空間、場景,也是終端。
所以仔細梳理一下,場景和需求都不缺,一抓一大把。至于每個細分場景是不是高頻剛需其實不重要,因為智能語音系統由云和端兩部分構成,在云上,有一個統一AI系統,在終端則有不同的化身,智能音箱、車載盒子、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甚至窗簾都可以是這個系統的“化身”,所謂“上帝與你同在”。
需求端目前“拉力不足”的癥結,主要還是在體驗上:
即語音交互和各種其他配套的智能技術與服務,如支付、核身、安全等,是否到了能很好地實現陪伴、娛樂、消遣、購物等價值與功能的階段?
從目前的行業發展看,突出的瓶頸有兩個。
一是語義技術仍不完善,建立在深度學習基礎上的AI仍不能很好地理解人類語言,實現認知層的智能,這導致“智能音箱”常常智障。
靠帶屏音箱結合視覺、觸屏乃至手勢交互,可以一定程度彌補語音交互本身的問題;但未來智能語音系統能否真的成為入口級的大機會,很大程度上還是看語義技術本身的進展。
試想一下,如果現在的語音系統能做到像《她》里那樣聰明靈動、風情萬種,起碼能先斬下大幾億單身宅男。
二是倫理的困境和安全風險,就在近幾個月,智能音箱市場先行者亞馬遜先后爆出了“監聽事故”和地理位置可被部分員工查詢的爭議性事件。亞馬遜的解釋是,收集部分信息是為了更好、更個性化地服務用戶,但對普通人來說,為了更便捷、方便的家居環境暴露在私密信息泄露的風險中太不值得。更令人擔心的還有隨之而來的黑客攻擊、灰產等問題,你能想象手機上的“騷擾電話”夢魘在智能音箱上再來一遍嗎?
不管是從絕對銷售數據來看,還是從供給、需求各要素的分析來看,單品牌站上1000萬銷量的今天,我們仍然不能簡單認為智能音箱往后能一路高歌,智能系統照進生活每一個角落時的完整圖景仍隔著一層迷霧,迷霧里不僅有技術,也有倫理風險。
撥開迷霧通往未來的路徑,可能是阿里說的“場景升級”;是小米強調的AIoT生態;也可能是一種完全不需要主控設備的,人與多元信息、設備的直接交流,在這種設備分散的圖景中,并不存在作為重量級入口的單品類硬件終端。
但我們確實快到了臨門一腳的時刻,就像丘吉爾說的:“Now this is not the end. It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But it is, perhap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490瀏覽量
269911 -
科大訊飛
+關注
關注
19文章
818瀏覽量
61427 -
智能音箱
+關注
關注
31文章
1784瀏覽量
78714
原文標題:智能音箱2200萬:是開始還是結束? | 甲子光年
文章出處:【微信號:jazzyear,微信公眾號:甲子光年】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