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曾說,“如果沒有像京東方這樣的企業,華為、聯想、小米、魅族們得給牢牢掌握面板行業話語權的三星、LG、夏普這些日韓企業多貢獻多少營收?“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很多行業誕生了很多世界級的巨頭企業,比如在能源領域的中石油、中石化,在金融領域的工農中建,在房地產領域的恒大、萬科、碧桂園,在建筑領域的中建、中鐵、中國鐵建,在合資汽車領域的上汽、一汽、廣汽,在礦業領域的五礦、寶鋼、河鋼……但在技術密集型的高科技行業,中國卻鮮有世界級的巨頭,似乎除了華為,很難找出第二家世界級的科技公司。其實,除了華為之外,顯示屏面板企業京東方也算一家。
一個企業擁有的專利數量往往反映一個企業的科技實力,從2011年開始至今,中國企業的專利申請量就一直位居全球第一,但專利的申請量并不等同于專利授權量,只有授權量才能反應一個企業的真實技術研發水平。
根據美國專利服務機構IFIClaims發布的2018年度美國專利授權量報告顯示,在全球專利授權數量TOP50榜單中,中國大陸僅有華為和京東方兩家企業位列其中。而在前20名中僅有福特、華為、京東方三家實現兩位數同比增長,其中京東方同比增長16%,排名第一。而這已不是京東方第一次排名第一,在2016年、2017年的這份榜單中,京東方的專利授權量增速都是第一。京東方的創新及科研實力可見一斑。
從技術以及研發的實力來看,京東方似乎是一家優秀的企業,但很長時間以來,在公眾的眼里,京東方卻是一個吞金獸般存在的企業,這不僅體現在其不斷從政府拿到巨額補貼,以及在股市中不斷“圈錢”的行為,還體現在其低迷的股價,羸弱的盈利能力。京東方也因此被視為扶不起的阿斗,背負著“圈錢王”的罵名。
1
“圈錢王”京東方
京東方的前身是北京電子管廠,這是國家“一五計劃”期間,由蘇聯援建的重點企業。北京電子管廠曾經非常輝煌,在很多關乎國計民生的行業里,扮演過重要角色。但發展到80年代,隨著電子管技術被半導體所取代,北京電子管廠也陷入了困境,從1986年到1992年,企業連續七年虧損,瀕臨破產。
危難之時,年僅35歲,時任電子管廠總會計師的王東升臨危受命,出任廠長。1993年,在國際管理學理論的啟發下,王東升開始發起對京東方全面改制的“企業再造工程”,另外通過與日本松下合作生產彩色顯像管,一舉讓企業扭虧為盈。但王東升對京東方的改造,還有一點極為重要,就是登陸資本市場。
1997年,京東方在中國深交所成功發行境內上市外資股(B股),募資3.5億元,成為北京市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2001年1月,京東方又成功在A股上市,并在此后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募資狂潮。統計顯示,從2001年到2012年的12年里,京東方在股市中5次募集資金,超過了250億。
一方面是不斷的巨額融資,一方面是持續的虧損,2005年、2006年京東方分別虧損15.9億元、17.7億元,一度戴上ST帽。2007年,在政府的巨額補貼下,京東方才實現了盈利,不過此后又連續陷入巨虧,2008年,京東方虧損10.19億元。2009年,公司在政府補助6.995億元巨款后實現凈利潤4968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公司實際凈利潤為巨虧11.89億元。2010年,京東方繼續大虧,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虧損達20.75億元……
巨額的虧損,不斷大額的融資,鮮有分紅的歷史,讓京東方在資本市場聲名狼藉,也因此被股民稱為“無節操”的“鐵公雞”上市公司。
但罵聲沒有阻止京東方融資的步伐,2013年,京東方又提出非公開融資的計劃,擬發行股票95億-224億股,募集資金凈額不超過460億元。巨額融資的消息傳出后,中國股市為之震動。當時有評論指出,非公開增發,雖然表面看是從特定的戰略投資者手中籌錢,但低價增發后,股本擴大,將損害原有股東利益,另外,作為實業型公司,京東方已拿走真金白銀的258億元,還準備再拿460億元,加起來718億元,經營業績虧損累累,回報股東約等于零,這樣獅子大張口的公司,為什么還要繼續讓它存在?
業績上的巨額虧損,融資上卻毫不手軟,京東方也由此成了公眾眼中貪婪公司的典型。但事實的真相,并非外界看到的那么簡單。
2
燒錢機器
京東方之所以如此“貪錢”,很重要的一點是與京東方掌舵人王東升選擇的發展之路有關。在彩管銷售火爆的年代,很多國內企業還在上馬CRT生產線時,王東升就意識到顯示器市場將面臨“升級換代”的技術趨勢,1998年,他確定了以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屏)為京東方的發展方向。
確定了發展方向之后,京東方又面臨新的戰略選擇:是延續與外資企業合資的道路,還是走自己獨立研發的道路?
作為中國最早的彩色顯像管(CRT)中外合資企業,京東方有過深刻的教訓:京東方自從與松下開始合作生產顯像管,一直到松下顯像管退出歷史舞臺,京東方都沒有掌握CRT的核心技術。王東升明白,用市場是換不來技術的,沒有產業鏈上的核心技術,一定避免不了“看人臉色”,但走自主研發的道路,在更高端的TFT-LCD顯示屏領域,京東方顯然又缺乏科技實力。
最終,京東方選擇了一條新的發展之路:通過購買國外的生產線,然后引進全套技術體系,在此基礎上進行自主技術研發和產業體系建設。
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給了京東方機會。當時韓國現代集團出現資金困難,不得已出售自己的顯示器業務子公司HYDIS。京東方果斷抓住機遇,2003年以3.8億美元成功收購HYDIS,由此突破了技術、專利壁壘,進入了液晶顯示器行業。
液晶面板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產業,日韓企業在面板產業上的成功,背后是政府的推動、以及企業聯手大財團砸下千億的結果。三星的面板曾連續12年虧損,***的廠商也經歷了近10年的努力才扭虧。而京東方作為后來者,從一入局,在資金上就顯得捉襟見肘。
2004年時,京東方準備通過海外上市的方式,籌措12億美元,以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一切進行的很順利,當時公司連安置生產線的廠房都已經封頂,結果卻因為媒體對面板行業的曲解和誤讀,讓京東方上市計劃擱淺。
京東方很快陷入資金鏈斷裂的危機之中,王東升不得已關掉韓國生產線,賣掉***冠捷股權以籌集資金,但資金缺口依然巨大。“這是我們最困難的經歷之一”,王東升后來回憶說。
關鍵時刻,國開行和北京市政府向京東方伸出援助之手,2005年,京東方自主研發建設的第5代面板生產線投入量產,國內企業“無自主液晶屏時代”正式結束。
不過京東方的國產液晶屏一問世,韓國、日本、***等液晶巨頭就聯手大幅降價,讓剛渡過資金危局的京東方再次陷入巨虧。京東方不得已再次向北京市政府申請,通過非公開發行A股方式,將北京市政府以“債轉股”的方式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并剝離出售一系列非核心資產,以維系公司的運營現金流。
而北京市政府也認識到,液晶面板產業在中國新興產業體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所以出資數十億成為京東方的股東。另外,由于京東方的出現,康寧、冠捷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紛紛進行配套投資,總投資額高達700億元,形成了一個年產值近千億、繳稅四十多億的龐大產業體系。這也讓京東方受到了更多地方政府的青睞,并打開了一條“銀團貸款+政府投資”、與企業合作建設運營的新型產業投融資模式。
這種模式,讓京東方走上了一條全新的產能擴張之路,例如在2007年底,京東方建設的成都4.5代線項目中,22億元定增融資額就被北京經濟技術投資開發總公司、成都工業投資集團和成都高新投資集團三家投資者全額認購。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為京東方的發展再次帶來機遇,在全行業利潤下滑和產能收縮的背景下,已經近五年沒有投資新產品線的京東方,在政府的支持下,通過在股市中定向增發,募集到200多億資金,大膽進行逆周期擴張。
有了資金支持的京東方,2009年先在合肥投資了中國第一條6代面板生產線,同年8月又在北京啟動8.5代線,正式開建高世代線,到2013年時,京東方又連續建成了三條生產線,生產能力很快攀升至全球前五。
3
“燒錢”背后的邏輯
密集的投資以及常年高額的研發費用,讓不了解京東方的大眾難以理解,在他們眼中,金融風暴后的京東方就像一臺“燒錢機器”:一方面連年虧損;另一方面卻以巨額增發不斷融資投入新的生產線建設。
2013年,京東方460億的再融資計劃傳出后,在市場中引起軒然大波,投資者斥其為“吸血鬼”“燒錢機器”“兩市圈錢王”。不少人也質疑,面板行業正在成為第二個光伏產業,已建成的產能超出實際需求數倍,而京東方在一個嚴重產能過剩的行業,投入巨資,不知目的何在。
實際上,京東方持續激進的巨額投資背后,是王東升本人對面板產業的專業以及遠見。王東升一直很注重對行業技術規律的探索,在2010年他提出顯示產業“生存定律”——若保持價格不變,顯示產品性能每36個月須提升一倍以上。而只有足夠多的資金,才能確保在研發上的投入,也才能確保在更新速度極快的產業領域中,投產新的生產線,并且生產出市場需求旺盛的最新高端產品。
王東升說:“做不到首發產品,你的毛利率肯定排不到第一。別人出來的時候你再去賣,價格已經下來了。那時候別人吃肉,你只能喝點湯。”
而想要做到新產品首發,自然離不開技術的支持。而這也是京東方最終生存下來的根本法寶:對技術的尊重和對創新的堅持。
京東方最困難的時候,一年虧損幾十億,但依然堅持在研發上投入重金。王東升說:“我們是上市公司,虧損就會被別人罵,但我們還是一年投了30多個億。如果不投研發,我們當年可能維持不虧,但是就沒有現在的京東方了。”
而隨著京東方在研發上的投入,以及激進的投資,發展到2017年,無論是在智能手機LCD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還是顯示器顯示屏、電視顯示屏領域,京東方的全球市場份額均位居第一。
進入行業頭部的京東方盈利能力也開始顯現,2013年至2016年,其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23.53億元、25.62億元、16.36億元、18.83億元,2017年的凈利潤更是創記錄的達到了75.68億元。
液晶顯示器行業,是個競爭異常殘酷的行業,美國的廠商雖然很早就進入,但卻也消失的最早;日本一度執行業技術之牛耳,卻由于投資不足,有的被收購,沒被收購的也面臨技術升級的困局;***廠商則從行業領先者變成了如今的追趕者角色;而韓國的三星和LG則在政府和財團的支持下,保持顯示屏高端行業統治者的角色。
在這場全球巨頭的角逐之中,正是“燒錢”和在研發上的巨額投入,支撐著京東方在這場競爭之中,穿過行業的低谷,跨越資金鏈斷裂的險境,最終獲得了與韓國巨頭掰手腕的資格。如今,在高端的OLED顯示屏領域,韓國企業依然占有壟斷性的優勢,不過京東方也正在發起新的沖擊。2018年,華為發布的Mate20Pro中,京東方提供的OLED顯示屏,質量表現超過了LG提供的顯示屏。有消息稱,京東方的OLED顯示屏,目前也進入了蘋果手機采購名單之中。
4
京東方的價值
企業存在的一大價值就是要賺錢,就像日本四大經營之神之一的松下幸之助所講的:企業不賺錢,就是犯罪。但京東方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此,更重要的是對中國整個電子工業的支持和拉升。
很長時間以來,中國整個電子工業都處在“缺芯少屏”的焦慮中。中國的彩電企業早年也曾經興旺一時,但在CRT顯像管向液晶屏升級的過程中,因為不掌握核心的顯示技術,中國彩電廠家只能從日、韓、臺進口,高額的價格,讓中國彩電行業效益大跌。
為了從中國市場攫取高額利潤,在2001年至2006年的6年時間里,三星、LG、奇美、友達、中華映管、瀚宇彩晶六家日韓面板企業,以平均每月一次的會議,總共召開了53次“晶體會議”。會議中的重要一項就是,針對大陸彩電企業的采購,聯合操縱市場價格。
這也直接導致中國的液晶彩電價格高居不下,2003年時,一款32寸的液晶電視,價格竟然高達上萬元,其中液晶面板成本可以占到彩電成本的60%,中國彩電行業完全仰人鼻息。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日韓臺的面板廠商進入寒冬期,但大陸因為成功抵御金融風暴,對面板的需求不減反增。出于善意,國家相關部門兩次組織大陸9家彩電企業赴臺采購液晶面板,此舉被稱為“將中國***面板企業拉出了金融危機泥沼”。但結果卻是,***聯合韓國、日本企業哄抬面板價格,半年之內,面板價格飆升60%。
2010年,中國進口液晶面板金額高達470億美元,僅次于集成電路、石油和鐵礦石。直到近幾年,以京東方為代表的一批液晶面板生產商崛起,才讓中國在半導體顯示領域站穩了腳跟。有統計稱,京東方這樣的中國企業平均每塊面板虧損1塊錢,國內液晶顯示器和電視機企業的成本就會下降10-20塊錢。
面對海外巨頭的圍攻,在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面板行業,京東方曾長期虧損,但也正因為有京東方這樣的企業存在,中國的消費者今天才能不被國外產品勒索和綁架,以低廉的價格,購買到優質的電視、電腦、手機產品,也正是有了京東方的存在,中國的電視機、筆記本電腦、手機品牌才能以物美價廉的特性,攻占全球市場。
王東升曾用三個反問,描述過京東方的價值:
“如果沒有像京東方這樣的企業,華為、聯想、小米、魅族們得給牢牢掌握面板行業話語權的三星、LG、夏普這些日韓企業多貢獻多少營收?”
“想象一下,我們的戰斗機、航空母艦上,所有的顯示屏幕、儀表面板都只能用別國生產的顯示器件,老百姓會覺得這個國家有能力捍衛自己的國土安全嗎?”
“在液晶面板技術的發展上,過去的確是日韓企業主導了潮流和市場,但未來萬物互聯的時代,這塊屏仍將會是各種信息流的必經入口,難道還要將我們的大市場拱手相讓嗎?”
-
三星電子
+關注
關注
34文章
15873瀏覽量
181189 -
京東方
+關注
關注
25文章
1484瀏覽量
60168 -
面板
+關注
關注
13文章
1684瀏覽量
53986
原文標題:京東方:從“圈錢王”到產業巨人 | 礪石
文章出處:【微信號:libusiness,微信公眾號:礪石商業評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