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術突破此起彼伏的今天,如何解決AI技術的產業落地問題,真正讓AI為企業實現“降本、增效、創新”的目標,最終實現AI和產業 互聯網的融合?騰訊云副總裁王龍結合自身經歷和產業實際,對這一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近年來,AI技術已經深深滲透進越來越多的行業。從金融、醫療、交通運輸到娛樂領域,AI已經無處不在。
但隨之而來就是AI技術“落地難”的問題,如何讓AI新技術從人們口中的“熱詞”真正成為身邊的“熱應用”,真正為企業實現“降本、增效、創新”的目標,最終實現AI與產業互聯網的融合?
在2019年3月27日舉辦的新智元 “智能云·芯世界“AI技術峰會上,騰訊云副總裁王龍先生發表了題為《人工智能:產業互聯網的”芯“動力》的演講,對這一話題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以下為新智元整理的演講內容:
騰訊云副總裁 王龍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早上好!感謝新智元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AI與產業互聯網的一些想法。
過去的二十年,我在中國、德國、美國的IT行業中歷煉,經歷過很多新技術從孵化、熱炒再到成熟的整個周期。從最早的ERP到MES,再到后來的云計算、移動支付和AI??梢钥吹揭粋€共同的現象,就是很多時候一項新技術作為當時熱詞很流行,真正進入實體經濟之后卻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同樣的,AI顯然也遇到了相同的情況。
過去的兩年中,騰訊云與IT界各企業服務公司開展了很多合作,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我們也在不斷思考,AI到底如何才能走向成熟?如何才能讓這些熱詞、這些技術為實體產業帶來真正的動力?
我們先來看看已經被證實的,AI確實能夠有效服務產業互聯網的場景。
AI已經解鎖的一些產業互聯“芯”場景
降低成本:智能客服、智能核保
基于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AI技術的智能客服解決方案,已經可以為金融客戶節省90%以上的客服人員和質檢人員,實現7*24小時的在線客服問答,并提供更加高效和客觀的客服質量管理。
與之類似,AI文字識別和自研語音處理技術在保險理賠和核保領域,也可以實現提高審核效率、節約人工成本的效用。通過自動化技術能夠在幾小時、甚至幾分鐘之內給出保單的核保結論。
提升效率:實人實名、地鐵安檢
現在很多人會使用手機做一些和金融相關的操作,去政府部門辦事的時候,不管是提取公積金,還是處理醫療保險,都可以使用AI實人實名服務來登錄和驗證身份,平均業務辦理時間減少70%。而過去使用傳統認證方式,涉及到身份認證可能80%需要去現場辦理。
北京的上班族對地鐵安檢一定不陌生。尤其在早晚高峰時段,進站安檢的時候排隊往往很長。但是在人流密度極大、安檢人員配備接近飽和的情況下,一臺安檢機能否起到維護安全的作用?安檢機制的有效性如何保證?會不會成為一個擺設?
利用AI算法可以有效解決這些疑問。再敬業的安檢員也免不了偶爾有所倦怠,AI則完全不存在這個問題,在算法的輔助下,地鐵安檢會更高效,同時節省大量人力和成本。
快速創新:內容增強、人臉融合
AI無論是在P圖、掛件還是人臉融合方面都有眾多應用場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和樂趣。騰訊云也推出了人臉融合技術,開發了一些小程序能夠將人臉與歷史人物進行融合。
同樣的技術也用在了電影攝制中,比如《速度與激情7》男主角保羅·沃克在拍攝過程中去世,通過AI技術,他的弟弟拍了剩余的動作,然后再“換臉”,最終讓電影如期上映,《猩球崛起》也使用了這樣的技術。
總體而言,任何新技術應用到企業和行業的時候,其爆發點可能永遠只有三條:為企業降低成本、為企業增加效益、為企業尋找創新的機會。
當然,我們也看到,以目前的AI技術水平,很多時候還只能在產業的某一個環節、某一個步驟實現“降本、增效、創新”,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AI技術才可能完全替代人類。
然而,在經過數百個場景和項目的驗證中,我們也逐漸看到了AI技術落地的一些挑戰和邊界。
三類場景、五大要素: AI與產業互聯網融合的“芯”挑戰
AI落地的最大挑戰到底是什么?要想解答這個問題,利用AI技術真正實現“降本、增效、創新”的目標,必須從技術上來回答一個問題,AI能夠做到什么事情?目前來看,AI在產業中應用的主要場景可以分為三大類:
首先是智能感知。原來有些事情必須通過人和很復雜的設備感知物理世界,把物理世界映射到數字世界中,現在這個過程可以通過AI實現。例如基于視頻/圖像識別的人流檢測、基于視頻/圖像識別的行為檢測等。
其次是智能交互。以前,在完成感知環節后,需要將大量數據傳輸到云端服務器上才能進行交互,現在通過AI技術,很多時候在邊緣節點上就能夠實現人機交互。例如智能音箱和其他能夠實現語音控制的硬件設備等。
最后是智能決策。以前我們的很多決策都基于邏輯判斷和專家系統?,F在通過AI技術和深度學習,可以在某些領域基于大量數據和算法獲得更優的決策質量。例如信用卡支付交易欺詐識別、工業設備預測性維保等。
這三類場景的應用,AI如果真正落地,也面臨巨大的挑戰。幾年前,我們一直說AI要有強大的算力、優秀的算法、足夠好的數據框架,最后要有落地的場景?,F在,隨著AI技術逐步從線上走到線下,人們逐步發現正是這些要素的缺乏,形成了對產業很大的挑戰。
換句話說,如果算力成本不夠低,算法和框架的性能不夠高,AI落地的時候就會因為成本過高而失去商業價值,這種情況下,即使實現了商業化,也沒法實現規?;?/p>
AI技術真正落地障礙重重
AI落地難:線上線下,兩個世界
對于AI在線下場景的應用,企業第一位考慮的往往是投資回報。對于算法和模型而言,如果是線上應用,數據質量往往較好,數據分布收斂度較高,算法和模型性能只要稍微提升一點,就會產生很好的效果。
線下的情況則大不一樣,以最常見的攝像頭為例,光照條件、拍攝角度、抖動、傳輸延時等因素都是優化算法必須考慮的因素。對于音箱,距離不同,算法和模型上的挑戰都可能截然不同。另外,對于智能設備而言,模型、算法和軟件的版本更新,也會隨時導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AI落地難:場景、資源、模型、設備、數據,牽一發而動全身
應用場景、資源與基礎設施、算法和模型、智能設備、數據構成了AI技術落地的五要素。如何將這五大要素在落地場景中實現協調,是AI技術在產業界落地中另一個關鍵點。在實現智能感知、智能決策、智能交互的時候,往往任何一個要素的變化都會導致其他要素的變化。比如算法模型發生變化,設備資源調度都要跟著改變。結果就是,真正落地實施的時候就會需要算法專家、設備專家、資源專家,以及應用開發的合作伙伴都在場。最終結果就是AI落地的成本太高,沒有辦法真正在產業應用中大規模鋪開。
如何解決?標準化、模塊化、自服務化
怎么辦?首先我們需要讓這五個要素并行發展,讓我們不再需要在任何時候都要顧及所有要素。也就是說,算法專家不用關心應用是什么情況,設備供應商也不用關心算法問題,把這五個要素進行解耦,讓一個要素相對其它幾個要素變得更加透明。例如,對于一個已經落地的應用,換了攝像頭,負責優化算法其他幾個人不需要在場,可以遠程自適應進行算法的調整,這樣才可能讓整個AI落地的成本快速降到有商業價值的水平。
這個思路看上去有點像PC操作系統的誕生,為什么大家都愿意用操作系統?就是因為操作系統把鼠標、鍵盤等所有這些設備之間的復雜度,都通過一個標準化的協議屏蔽掉,它們之間能夠互相解耦,各自專注自己擅長的方向。只有這樣才能降低各個方面的成本,AI才能真正規?;?,實現商業上的成功。
騰訊云AI產品“芯”引擎:“解耦”促進AI與產業互聯網融合
騰訊云AI大數據產品矩陣共分為三層。
最下面的一層是基礎服務產品層,過去幾年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了,目前騰訊云已經建立了專業大數據平臺、數據倉庫和數據湖,積累的數據通過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能力,形成各種AI引擎能力。
最上面的一層是行業解決方案,也就是AI技術成功落地的案例。今天上面介紹的四個典型場景就屬于這一層的內容,包括基于AI語音識別、人臉識別、內容增強等方面的行業應用,這一層主要面對具體業務管理者。
基于實際需要,為了更好的落地,我們在這兩層中間進一步提供應用服務產品層,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把AI落地的成本降低,并讓各個部件之間形成解耦,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到這個生態環境中。這一層主要面對的是開發者。開發者可以完全不理會計算模型,也不需要理會什么設備能夠解決AI落地的問題。
騰訊云AI目前對外也提供三大技術平臺:騰訊人工智能服務平臺、騰訊智能對話平臺和騰訊數據資產管理平臺。
智能對話平臺可以讓語音語義技術通過音箱、麥克風和傳感器連接線下場景,像智能門鎖和生產設備控制,智能家居的語音助手都適用這樣的場景。
人工智能服務平臺可以把數據科學家、智能設備提供商、應用開發者更好的解耦,讓這些人更專注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從而使得生態中的所有角色都能健康、高效的發展。
我們希望能夠為業界提供最好的技術和平臺,讓更多的合作伙伴能夠以更簡單、更方便、更低成本的方式來使用騰訊的技術和服務。我們也歡迎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我們,參與到AI技術落地的浪潮中來,一起更好地服務產業互聯網,為中國的產業數字化轉型做出貢獻。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55瀏覽量
137698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84瀏覽量
103668 -
ai技術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89瀏覽量
24401
原文標題:騰訊云副總裁王龍:解決AI技術落地難題,“解耦”是關鍵
文章出處:【微信號:AI_era,微信公眾號:新智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