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動駕駛領域,總里程數和MPI(人工干涉介入前的里程數),是兩項重要的技術評價指標,而DMV的報告,也一度成為該領域最為權威的報告之一。但如果從投資層面考慮,個人認為,DMV對于投資者的可參考價值卻可圈可點。
最近,美國加州車輛管理所(DMV),公布了2018年度全世界范圍內的自動駕駛路測數據。其中,引領中國自動駕駛的百度Apollo,在2018年總里程數達到了18093英里,同比增長818%;而年度MPI方面,同比增幅也達到了401%。自2016年以來,百度Apollo的這兩項數據連續維持著高增長。
在自動駕駛領域,總里程數和MPI(人工干涉介入前的里程數),是兩項重要的技術評價指標,而DMV的報告,也一度成為該領域最為權威的報告之一。但如果從投資層面考慮,個人認為,DMV對于投資者的可參考價值卻可圈可點。
1、DMV報告明顯偏狹,百度自動駕駛技術被低估
當然,DMV的報告也并非沒有bug,比如,DMV報告納入考核的僅包括加州公共道路的里程數據,不含國內、封閉場景等路測結果,這對于谷歌等大本營本身就在加州的諸多互聯網公司沒有問題,但用來評價百度Apollo等主戰場不在加州的自動駕駛企業的真正實力,可能就不夠客觀了。
相比美國加州一地,中國路況的復雜多樣,全球各地的路況,基本上都可以在中國尋找到參照城市,所以,百度自動駕駛在中國的全場景測試,更具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代表性。百度如果真的想在DMV跑出高分、拿下好名次,相信只是分分鐘的事,只不過,加州和MPI恐怕都不是百度努力的方向。要知道,百度在國內獲得的自動駕駛牌照已經超過50張。相比加州的測試,牌照的稀缺性對于Apollo而言則意義更為重大。
此外,考慮到自動駕駛已經成為國家的戰略性領域,百度自動駕駛在加州的“客場”位置,或多或少都會系統性地影響到對其評價的客觀性。
況且,相比美國本土企業的項目,外國自動駕駛項目在加州測試,所受到的限制明顯更多,由于最終會涉及在行業標準制定方面的話語權,評價上的主觀傾向也在所難免,畢竟,這樣的案例在科技行業并不鮮見,諸如大疆等我國企業,都曾遭遇欠缺公正的待遇,在所有這些案例中,評價上帶有主觀傾向,還屬于較為隱性的。
不過,百度自動駕駛到底被低估了多少,重點其實還不在技術上——自動駕駛領域的幾個頭部玩家,技術差距并不大,在同一個級別上,拿著放大鏡“找不同”,意義不大。這也是DMV報告僅具有參考價值的一個重要原因。
更何況,自動駕駛的價值體現最終在商業化,用一份技術報告綜合評價自動駕駛實力,也難言客觀。
對自動駕駛最嚴謹的評價,應該是以結果、前景為導向的綜合性評價。因此,對于那些需要嚴謹評價以支持重要決策的,比如投資人,DMV的報告無論是在評價的客觀性上,還是范疇上,都難以擔起權威之名。相比之下,更值得關注的、但卻被廣泛忽視的是商業化!
2、商業化是王道,百度自動駕駛商業化或成行業分水嶺
更多場景的測試,更高頻的數據生成,是包括自動駕駛在內的AI全面商業落地的核心前提之一。而商業化進度不僅是技術的驗證,同時更是綜合實力的最好體現。
只有商業化,才能支持對自動駕駛的持續投入,才是技術持續進化的根本驅動力和最為確定的加速器。而自動駕駛最為確定的商業化前景,是公共交通、各種封閉場景、企業員工日常通勤等這些路徑相對固定的交通場景,很顯然,滿足這方面的應用需求,除了過硬的技術,對具體的商業化路徑、生態開放、市場容量的要求可能更高。
背靠龐大的中國市場,以及超過西方企業的生態開放意識,百度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跑得很快——此前,Apollo為業界所關注的核心是兩點,一是技術覆蓋非常全面,然后就是擁有陣容龐大的生態伙伴。今年1月,百度攜最新版本Apollo3.5亮相2019CES,該版本支持復雜道路上的自動駕駛,技術進化之外,全球首個最全面智能駕駛商業化解決方案Apollo企業版也正式問世,車聯網產品小度OS、高速自動駕駛產品、小巴自動駕駛產品、地圖數據服務平臺均囊括其中,這標志著全球自動駕駛進入商業化元年。
不僅如此,在今年的美國CES上,百度還推出了全球首個最全面智能駕駛商業化解決方案Apollo Enterprise,這是一套提供給全球汽車企業、供應商和出行服務商的,加速實現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量產、定制、安全的智能駕駛商業化解決方案。Apollo的“中國速度”直接將自動駕駛的商業化帶上“高速”。
Apollo清晰的商業化路徑也在百度的財報中體現了出來。就在2月22日,百度公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本次財報超出華爾街預期,Q4百度營收272億元人民幣(約合39.6億美元),同比增長22%,凈利潤21億元(約合3.03億美元)。2018全年總營收1,023億人民幣(約合148.8億美元)。財報公布后,百度盤后大漲5%,這些無不說明百度Apollo在實現自動駕駛商業化路徑上,已經得到了投資人的認可。
事實上,百度自動駕駛離全球性的商業化落地,目前已僅有咫尺之遙。在國內,去年,基于Apolllo L4級園區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阿波龍巴士已經正式量產下線,且在多個城市的運營里程過萬,今年年內,就將有百臺基于Apollo車路協同方案無人出租車隊跑上長沙街頭,實現道路測試與試運營,基于L3高速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威馬汽車,也將在2021年實現量產;甚至,搭載了Apollo 3.5版本的福特Transit城市箱式貨運車將于2019年在硅谷投入運營,實現自動駕駛送貨服務。
從園區、高速到貨運,從國內到海外,百度自動駕駛緊鑼密鼓的商業化落地,正在全面覆蓋各種場景,且明顯有繼續加速之勢。值得注意的是,百度自動駕駛在越來越多的場景和領域成功切入商業化軌道,意味著可能產生價值裂變的規模效應、生態效能都會越來越強……
為什么首先將自動駕駛帶入商業化的是中國、是百度?拋開技術因素(當然也很重要),注重開放、且開放前景確定也是重要的原因!比如,在電商領域,以亞馬遜為代表的電商技術取向鮮明、但更講求封閉,而最成功的中國電商阿里巴巴,卻是以生態開放取勝的。
電商領域的場景在自動駕駛領域再現,也并不意外。百度的技術沒有短板,這只是其一,市場對商業生態的驅動,可能更加重要——麥肯錫未來出行研究中心曾發布報告預測,中國未來很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至2030年,自動駕駛相關的新車銷售及出行服務創收將超過5000億美元。這個機會是屬于誰的,不言自明。
越是自動駕駛這種強技術領域,越需要商業化的激發,需要開放的商業化姿態。百度能夠把清晰商業化路徑率先擺在全球自動駕駛領域的棋盤上,不僅是當下技術實力的驗證,考慮到國內市場商業激活之后難以比擬的加速效應,未來十年可能足以徹底定格“王者之爭”。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924瀏覽量
166860
原文標題:自動駕駛的“王者之爭”,投資人最不應忽視商業化!
文章出處:【微信號:IV_Technology,微信公眾號:智車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