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到《揭秘農村免費移動寬帶“內幕”》,行業外的人看到后必然義憤填膺,但行業內有些人卻“心知肚明”。因為,這些內幕,就是我們行業內的人制造出來的,他們為了所謂的業績,創造了各種所謂的套餐,他們讓用戶買的是“套餐”,自己提供的卻是“套路”!
追溯歷史,手機套餐應該說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市場競爭的產物,也是提升服務,尤其提升個性化服務的市場化需要,套餐本身沒“原罪”。然而,套餐盛行之后,變得越“套”越多,越“套”越復雜。不僅用戶不明白,甚至有時運營商自己也搞不明白。也難怪,這些隱含“套路”的“套餐”,凝結的是發明者的“聰明”和“才智”,豈是一般人能看得懂、弄得明白的。
8元保底消費,夠意思吧?但你可知道,套餐內只給100MB流量,套餐外1GB卻需要296.96元,只要把卡裝進智能手機,“偷跑流量”的APP,就足夠讓你的錢包成功“瘦身”。預充點話費免費送你個手機,夠有誠意吧?但隱含的條件是現有套餐模式幾年內不許變,其實是想讓你幾年內保持高消費。想降消費套餐?可以!補交設備費再說。于是,免費手機立馬變成高價手機。
優惠天天有,只是沒誠意!很多套餐都裝滿了“套路”:套餐內假裝優惠,套餐外“天價”收費;吆喝“不限量”,實則限速又限量;說是免費贈送的體驗服務,卻神不知鬼不覺地開啟了自動收費續訂;號稱免費贈送,實則捆綁了許多隱形消費和不合理條件……這樣的套路,讓人防不勝防。
對于廣大用戶來說,想少進幾個“套”得“燒腦”;被“套”選擇隱忍得“燒錢”;發現被“套”想維權,又得“燒心”。套餐里面的“套路”問題讓民眾苦不堪言,難怪政府大力推“提速降費”,公眾的獲得感卻并不強,也難怪運營商近些年的“名聲”不怎么樣了。
講到這,有人估計會說:這么多年都過來了,沒毛病啊!民眾再不樂意,也沒人會因為每個月多個十幾、幾十塊錢告我呀,而且這些套餐都是精心設計的,打得都是法律的“擦邊球”。大不了用戶投訴得“兇”了,就退給他唄,不會出什么問題!這或許是很多玩“套路”者玩的“小心思”。
可能還會有些企業自認為跟行業監管機構關系不一般,大家在行業內“抬頭不見、低頭見”,不會為了這點“小事”傷了和氣。而事實是,套餐里的“套路”問題,豈是行業監管機構一家監管的范疇?涉及消費者利益的問題,政府很多職能部門都有相應的處置權限。去年,工商、消協同時關注到了“不限量”套餐中的“貓膩”,并要求整改,這才使興起不到一年的套餐,從此“絕跡”。
套餐里面的“套路”問題,針對個別用戶確實顯得危害不大,但是套餐往往“套住”的是一大群人,表面看危害不大,實則影響面廣,容易引起輿論關注,容易“沸騰”民心、引起民怨。熟悉國家司法體制改革的人應該知道,反貪反瀆職能從檢察機關剝離后,強化了檢察機關公益訴訟的職能。
不難看出,影響面這么廣的“套餐”類問題,很容易引起公益訴訟。一旦走入司法程序,司法機關屆時將以“人民的名義”把相關企業甚至政府機構送上被告席。最終,所有的“套路”套住的將是自己!企業也將深陷“塔西佗陷阱”,今后無論說什么、做什么,總被認為是在耍花招、忽悠人。
客觀來講,“提速降費”提出后,電信運營商在提升服務質量、降低資費水平等方面不是沒有努力,不是沒有成績,但壟斷習氣滋生的傲慢情緒依然存在、耍小聰明的“套路思維”仍未扭轉。
“說話要言行一致,行為要表里如一。”清末商人胡雪巖的這句經驗總結,至今讀來仍有分量。在這以消費者的名義,提醒“套路君”:少一點算計,多一些真誠;少一點傲慢,多一些擔當,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與青睞。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小心“套路”套住了自己!
-
中國移動
+關注
關注
22文章
5556瀏覽量
71650 -
中國電信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460瀏覽量
62721 -
中國聯通
+關注
關注
12文章
3648瀏覽量
61918
原文標題:提醒:套餐里面玩“套路”,小心套住了自己!
文章出處:【微信號:tongxinquan_168,微信公眾號:通信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