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機器人工業會會長、川崎重工業董事橋本康彥在一次會議上表示,2018年日本工業機器人的訂單金額比2017年增長7%,首次突破1萬億日元(約100億美元)大關,并預期2019年將比上年增長4%,達到1.05萬億日元。
成績可喜的背后,也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雖然在自動化投資熱潮的推動下,工業機器人需求一直保持強勁勢頭,但日本工業機器人總出貨額開始下降,在2018年7-9月總出貨額同比減少了5%,時隔9個季度的下滑,主要是出口主力的對華出口減少近2成,對整體產生了影響。其實,早在去年6月份,日本工業機器人單月訂單額就減少0.6%,時隔24月同比下滑,盡管訂單額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不過觸頂下滑跡象明顯。
可能對華出口下滑也有受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的需求減弱以及汽車行業轉型下需求變化的影響,這種變化是否也受中國的機器人企業正在崛起的影響?此前,日本一直是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輸出國,主導著整個傳統工業機器人領域,在我國,以發那科、安川為首的日本機器人占據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的比例長期高達30%以上。
中國目前依舊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升級下的我國對機器人的需求增長還在繼續,這種背景下國產機器人企業還有機會爆發么?
近幾年,為了有機會在未來競奪機器人市場,中國政府出臺一系列發展機器人產業的政策導向,鼓舞了大批機器人企業和互聯網巨頭對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發的大量投資,同時中國作為工業機器人最大消費國下的廣闊應用市場也吸引著國內機器人廠商的爭相布局。
前期國產機器人擴張一路高歌猛進,但在2017年的國內工業機器人持續銷量上升、國產機器人產量上升下,國產工業機器人的市場份額卻出現反轉,國產機器人市場占有率五年以來首次下降,同比降低6個百分點,只剩下不到27%的市場份額。據工信部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國產機器人前10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速持續放緩,過去一年里,國外機器人企業加快加布以合資企業、獨立建廠等多種方式積極擴充產能。
除了競爭加劇,在內的原因也不少,我國雖然已有800多家涉及機器人生產的企業,但由于起步較晚,大多數公司主要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缺少核心零部件的技術能力,產品只能應用在對機器人性能要求較低的領域,且利潤微薄。但是,憑借政府各種形式的補貼,很多機器人廠商依然在市場中生存下來。
大量的扶持和補貼,讓許多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紛紛涌入。在沒有技術和人才的情況下,只能發展底端產能,國內機器人產業走向了低質量的重復建設。
此外,工業機器人成本近年來也在大幅下降,據預測,工業機器人的成本預計在2015~2025年間下降65%。因此,對于國內工業機器人廠商而言,前幾年靠著性價比以及渠道壓貨模式占據市場份額的方法也會失靈。
中國式補貼也總有告一段落的時候,“打鐵還需自身硬”,結合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國產機器人挑戰與機會并存。
工業升級的復雜性需要緩慢的技術積累,工業機器人也是如此,落后別人的技術差距與硬件實力,需要長時間的錘煉和經驗積累。但是工業機器人市場機會是被所有人看好的:
一是,人力成本的增長導致機器人換人的投資回收期越來越短,機器人的價格也在逐漸下調,所以未來會有更多的企業采購工業機器人來代替人工,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會只增不降,
二是,目前工業4.0的熱潮日漸增強,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3D打印、物聯網、云計算等前沿技術的突破發展,工業機器人也將更好的集成到工廠自動化的系統網絡中。
從2012年工業機器人爆發以來,才持續了不到5年時間,日本有著長達10年高速增長的經驗走勢,我國正在使機器人行業往更深度,更全面的領域發展。相信在多種因素的引誘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速度將再次提速,步入歷史上的第二個繁榮發展期,或將比第一次浪潮還要熱烈。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4文章
47642瀏覽量
239682 -
工業機器人
+關注
關注
91文章
3374瀏覽量
92803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08瀏覽量
137657
原文標題:日本工業機器人訂單破1萬億 國產爆發還有機會么?
文章出處:【微信號:ofweekgongkong,微信公眾號:OFweek工控】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