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廠商在今年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上似乎比去年低調些,但以參展廠商家數來看依舊是主力,并不乏首次征戰賭城的公司,其中美團首度展示了包括無人配送全場景產品的眾多技術,同時美團無人配送開放平臺引入海外戰略伙伴,包括法國 Valeo 集團供應發動機、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英偉達(Nvidia)提供 AI 計算解決方案,意柯那設計集團則是負責外觀設計。美團高級副總裁王莆中接受 DT 君專訪時表示,美團對于無人配送產品的商業模式有兩種,首先是自用,在美團體系里運作好,后續會將解決方案和技術對外開放,一是幫有需求的企業送貨,二是技術輸出。
美團外賣日訂單量高達 2400 萬單
無人配送車、配送機器人可說是目前自動駕駛領域最熱門的項目之一,除了外賣、電商、物流等服務型業者,還有許多的初創公司也切進此領域,在 CES 期間,位于硅谷的外送機器人公司 Robby 就宣布與百事可樂合作,在大學為學生送食物和飲料。對于送貨/送餐機器人或無人配送車的市場是否將陷入高度競爭這個問題,王莆中倒是認為“實際上,無人配送比無人駕駛汽車的競爭要舒緩很多”,主要原因在于真正擁有場景的公司并不多,而且傳統的車商對于這種低速的小車相對不太感興趣。更具體地說,無人配送車聚焦在末端的 3 公里,小型的配送機器人甚至是最后的 200 米。
圖 | 美團高級副總裁王莆中( 來源:DT君)
回到上述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場景,現在美團外賣日訂單量高達 2400 萬單,“可能占到全世界外賣市場的 50~60%”,龐大的用戶數據就是美團發展這種新型態無人配送載具的最大優勢。DT 君也詢問,是否能預估在多少年之內無人配送載具可占整體配送的比例?王莆中很誠實地說,“其實很難預判”,不過從趨勢發展來看,當美團的解決方案相對成熟,只要達到解決 1% 的訂單時,進展到 10%的速度就會大幅加速,所以美團的目標是在數年之內先解決 1%,也就是先解決幾十萬單。
圖 | 美團研發的 Magic-Pod 在 CES 2019 首度亮相( 來源:DT君)
自動配送工具的優勢,穩定度更勝于成本
為什么很難預估出這種新型無人配送工具的比重,因為影響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政策法規的制定需要時間,先前美國就有不少民眾抗議小型的送貨機器人占用人行道,侵犯了行人的路權,因此研擬限制送貨機器人上路的數量,在國內則比較沒有這個問題,國內絕大多數道路有 3 種車道: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送貨機器人是在非機動車道上跑,跟自行車和電動摩托車一樣擁有合理的路權。
但無人機和配送車的要求就較高,無人機方面,可以在北京的六環外測試,美團在昌平就設有一基地,進行無人機配送的測試。無人配送車部分,需要領有配送證,目前政策還在研擬討論階段,尚未發證,相關標準應有機會在今年定下來。
王莆中指出,當這種新型無人配送工具發展成熟,樂觀來看一筆訂單會提升 20~30% 的人力效率,不過,目前在實驗階段的成本是高于人類配送的,主要原因在于無人配送載具的關鍵零部件成本依舊很高,像是眾所皆知的激光雷達。但除了長期成本將會下降,更穩定,其實才是美團追求的方向,比如刮風下雨、酷暑嚴寒的時候,人的工作狀態會受影響,但是對車的影響還好,只要機器設計良好、測試足夠,就沒問題,“所以它跟人比最大的優勢是更穩定”,不過“長期來看,配送服務仍會是人與機器一起合作的模式,”他說。
無人配送產品今年的目標:適應不同場景,處理異常流程
目前 AI 的主流除了機器學習之外,還有知識圖譜,大致又可分為常識知識圖譜(Common Sense Knowledge Graph),以及百科全書知識圖譜(Encyclopedia Knowledge Graph)兩大類。去年 5 月,美團 AI 平臺部自然語言處理(NLP)中心開始建構以百科全書知識圖譜為核心的美團大腦(Meituan Brain),使用 AI 技術讓機器“閱讀”用戶評論數據,理解用戶在菜品、價格、服務、環境等方面的喜好,挖掘人、店、商品、標簽之間的知識關聯,從而構建出一個“知識大腦”,現階段美團大腦已在多個業務中初步落地,像是智能搜索推薦,幫助用戶做決策,以及智能金融、智能商戶運營等。
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研究除了 NLP 之外,研究語音技術,例如騎手可通過語音來操控各種訂單的回復,利用機器學習打造的美團“超腦”配送系統,當然也研究機器視覺,就應用在無人配送全線產品中。
日前美國知名的外賣平臺 DoorDash 與通用汽車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 Cruise 結盟,在加州灣區測試自動駕駛車的食品配送服務。美團的無人配送產品包括無人配送車和無人機,則由美團針對外賣特定場景進行設計并聯合研發。
在無人機部分,美團無人配送總經理夏華夏表示,內部做了大量的機械和氣動的研究,“因為我們需要無人機的載重足夠大,不斷調整飛機槳片的弧度,才能讓效率達到最高,這次新亮相的無人機可以乘載 3 公斤,不過內部已經展開可乘載 7 公斤的機型的開發。
圖 | 同樣是首度亮相的送貨無人機(來源:DT君)
無人機送貨話題性十足,實際執行起來難度卻很高,“對基礎設施及安全性有很多的要求”,希望能夠比較好的送到用戶手上,但是又在保證安全的,飛機運行時,槳片每秒就幾千轉,而且非常鋒利,因此我們必須在百分之百安全的前提下,讓用戶拿到貨物。
但怎么做呢?國外一些無人機公司做配送時,比如亞馬遜的做法之一是讓客戶在院子里草地上鋪一張印有 A 字母的紙,當無人機飛到客戶的院子里,看到那個 A 字之后,就從高空把箱子投遞下來,但是在國內大多數人居住在公寓,很少家里有院子,所以在這種場景下,怎么把貨物送到用戶的手上,目前美團正在做大量的工作及測試,但具體是什么模式,他表示目前還不方便透露,今年內會對外發表。
此外,目前美團的送貨機器人Nimo-Pod大約有數十臺,今年是否會持續增加?王莆中直言:“我們現在并不是需要增加跑的數量,而是在整個過程中讓它做得更好”。現實世界的環境真的很復雜,無人配送肯定會碰到各種異常流程的處理,沒有干擾因素時,表現很好,但說白了,遇到各種異常條件下能讓它穩定嗎?這是很難的。
圖 | 美團送貨機器人 Nimo-Pod( 來源:DT君)
因此,美團目前的重心不在于有多少機器人在路上跑,第一是要讓它適應不同的場景、道路、天氣狀況等,“讓它真正能大規模的使用,就要克服很多的異常的問題”,第二件事則是將它跟現有的配送的流程和運營有更多的融合。“無人配送載具要做到工業化,它就必須去做這兩件事情,”他說,而這將是美團無人配送今年最重要的目標。
圖 | 新版的送貨機器人 Space-Pod,增加了餐箱偵測溫度功能,以及更多的人機交互設計,主要針對寫字樓、飯店的遞送應用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632瀏覽量
208000 -
無人機
+關注
關注
230文章
10515瀏覽量
181812 -
機器學習
+關注
關注
66文章
8438瀏覽量
132928
原文標題:美團首戰CES,無人送貨車及無人機初登場,兩種商業模式:先自用,再對外
文章出處:【微信號:deeptechchina,微信公眾號:deeptechchina】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