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全球工業理念和管理標桿,德國的工業理念及經營文化被公認為是最嚴謹、最高效和最誠信的。
筆者20多年來受“德國制造”理念影響,所引領的咨詢機構能成為華南地區一只“不死鳥”,皆得益于講究實效、敢于承諾、勇于創新,20多載職業理念始終遵循德式精神:全心成就他人,苦心完善自己。
邱建衛博士在德國大眾汽車總部辦公大廳考察
中國制造老板的苦痛及始亂終棄
幾乎全都敗于經營理念的紊亂
我在德國海德堡大學做“德國百年企業制造”專題研究時,與德國學者專家不斷深入交流,最深刻的感受是:制造強、中國強,理念改變中國。
這個理念的內涵指的是中國工業強國,制造業對中國國力的支撐。近300年工業時代,有哪個國家的強盛經濟是靠國民全體炒房炒股投機金融炒出一個強大的國家的?反倒是工業制造后期,以上種種成為強大的金融國家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事實證明,中國取得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地位,正是黨和政府改革開放40年一直支持并布署“中國制造”國家大計,并點燃了“中國制造2025”戰略布局,以此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從“中國民工制造”轉向“中國技工制造”,從“中國加工”轉為“中國創造”……
從政商產官學研的多維角度,中國制造業指導理念上的幾個傾向必須要引起警惕:首先,行業選擇講得多,產業升級做得少。
有一種極其錯誤的思潮,一直在社會上長期蔓延,即把“傳統制造”等同于“落后產業”。
地方政府好大喜功,一心熱衷推崇的新興產業成活率低,短命項目過半,反而傳統產業能連活幾十年。
如此一來,搞得人心惶惶,害得急出一種毛?。鹤约菏煜さ模粩啾环穸?、被嫌棄;自己不擅長的,“高新科技”新玩意又去亂搞。
關聯是餡餅,不關聯是陷阱,經營理念出問題,年年在創業,天天想創新,狗熊掰玉米,結果,別人的地未耕好,自己的田卻荒蕪一片。
升級要急,一轉型基本不行,這是近年來制造業老板經營理念錯亂鬧出來的病因。
苦海是自己造的,互聯網嚇死了多少傳統行業老板,廣東人講不熟不做,少轉行、多升級,通過練內功抓管理,鞏固經營理念,把企業各環節(銷量、研發、制造、供應鏈、品牌、人才)牢牢升級,提高競爭力,慢慢用升級換代,熬死對手,你定能一統江山。
有人說,蘋果很賺錢,但也養不活3億美國人,阿里很賺錢,同樣也養不活十幾億中國人,何況阿里本來就是日本人和美國人的。
中國之出路,中國之國強民富,還得靠扎扎實實的制造業,尤其是傳統升級的制造業。
“成本控制”“執行能力”“預期效果”“監控得法”,中國制造老板越干越窮、越累、越沒勁,問題就出在這幾個詞上,敗在控制、未富先闊、粗放管理,到處跑冒滴漏,執行效能差,未經職業訓練的員工幾乎可以進入所有崗位,預期結果達標率極少上下滿意,并回避從老板本人開始的問責與追究。
上市公司因有監管,“總統型”老板還有所顧忌,非上市中小制造企業幾乎處處把自己當皇帝,毫無自我約束機制。
大多時的經營理念出發點都是“貪欲”,自私利己,結果連二代接班都無望,這種報應式的苦痛能怪別人嗎?始亂終棄,正是暴利時代大多數老板們的結局。
從德國百年制造企業老板理念
對標中國制造老板之苦
德國家族企業上百萬家,平均壽命92年,位居全球首位。
我旅德做訪問學者近十年時間,師從隱形冠軍與德國一代工業經營研究導師,探究出其長壽基業的六大基因,值得我們處于病態中的中國制造老板借鑒。
1、創業經營必須有充分時間和事實論證,如果論證不充分不統一,寧愿不創業。
像德國波恩一家專注針筒103年的制造企業,看其企業創業記載,當年5個創始人為了磨合彼此經營理念,足足用了23年時間,才共同定下“為人類醫學界提供最好的醫療器具”的制造理念;
2、永遠與客戶一起,董事會和高管必須每年拜訪百位自己的產品用戶,并做詳細記錄;
3、員工的生活工作要求,必須當大事去關注,把事當事,把人當人;
4、每個人都必須有動手能力,特別是嫻熟的實操能力;
5、把事情一次性做對,才是一個合格的員工;
6、不要把追求利潤作為初始經營動機,而要把“為客戶服務”視為永不休止的職業追求。
暴利時代已遠去,微利服務時代已到來。我建議,想從病態中走出來的制造業老板,應該從上述德國百年企業的經營理念中,逐條對照并應用到自己的實踐中去,如此定能熬過這段痛苦期,重新取信于民、脫胎換骨、正本清源、重振雄風。
中國本來就是一個能工巧匠、人才輩出的古老國度,如秦時的磚、漢時的瓦、宋代的瓷器、明清的茶。
正是全民脫貧致富的時代,讓我們失去了原本善良真誠的心,理念上失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一旦重拾信仰理念,未來將爆發出驚人的中國力量、中國智慧,并向世界呈現出中國制造新篇章。
-
中國制造
+關注
關注
11文章
465瀏覽量
26621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53瀏覽量
53691
原文標題:制造業老板應如何從“病態”中走出來?
文章出處:【微信號:WW_CGQJS,微信公眾號:傳感器技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