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推出飛龍工業互聯網平臺、supET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騰訊提出產業互聯網;富士康旗下工業富聯登陸A股;徐工、三一紛紛孵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前者掛牌新三板,后者完成數億元融資, 圍繞工業互聯網,巨頭動作連連。?
萬億元規模的國內市場,也吸引了更多玩家入局。數據顯示,國內目前有269個工業互聯網平臺類產品,已超其他國家數量的總和;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成員已由之前400家增至942家。
記者對部分工業互聯網公司、從業人員等進行了走訪調研,結合工業互聯網的背景、政策等,得出一些核心信息,包括:
中國2017年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約5700億元。國家推動是2018年工業互聯網火熱的直接原因,市場需求是長期驅動力。工業互聯網3大應用場景是:設備資產管理、業務運營優化、產業生態創新。工程機械、能源、電力、機加工、冶金等行業最落地。通過“行業+場景+模式”的框架,可以將市面玩家定位。目前國內行業領先公司,設備連接數約50萬,營收過億元。提供不了明確的投入回報預期、工業自動化、信息化基礎薄弱等是當前主要問題。大多數資本仍在觀望,投資標的稀缺。我們試圖通過以下九部曲,初步呈現出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基本面貌:
1
什么是工業互聯網?市場空間有多大?
1
什么是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的概念最早由GE(美國通用電氣)于2012年提出,根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給出的描述,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以機器、原材料、控制系統、信息系統、產品以及人之間的網絡互聯為基礎,通過對工業數據的全面深度感知、實時傳輸交換、快速計算處理和高級建模分析,實現智能控制、運營優化和生產組織方式變革。
簡單點去理解,工業發展從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一路走來,一直是由蒸汽機、電力、IT等大的技術變革來升級工業效率和能力,隨著新一代物聯網、大數據、AI等技術的發展,也就有了新的一波工業升級機會,也就是所謂的工業4.0、工業互聯網等。
新一波升級的核心思路是什么呢?就是將工業環節的各類數據采集上來,包括設備的、工藝的、原材料的、人員的等等,然后基于這些數據,結合工業經驗和新技術,形成分析計算預測模型,去做企業內部的生產過程、設備使用過程的優化;形成企業數字畫像,去做企業外部的生產協同、金融服務等創新。
2
工業互聯網市場空間有多大?
市場空間方面,我們來看如果工業互聯網為工業帶來1%增值,價值有多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我國 2017 年工業增加值總量達到 28 萬億元,占 GDP 的比重的 33.9%。按照 2017工業增加值 6.6%的增速預測,我國 2018 年工業增加值總量將達到 29.8 萬億元, 1%相當于工業互聯網給我國帶來 2980 億元的經濟增值。(數據來源于安信證券)
根據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測算,2017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規模約為5700億元,按照2017-2020年18%的年平均復合增長率,預計2020年將達到萬億元規模。
2
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驅動力是什么?為什么在2018年火熱起來?
我們的強烈感受:國家推動是工業互聯網2018年火熱的直接原因,市場需求是工業互聯網長遠持續發展的驅動力。
1
國家推動是工業互聯網2018年火熱的直接原因?
國家和政府層面的推動可以分為4塊:政策引導、資金補貼、規范標準、政府行動。
政策方面,從2017年底,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到2018年2月,工信部成立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工信部長苗圩擔任組長,后續又推出一系列政策,啟動實施工業互聯網的三年(2018~2012)行動計劃。
中國近年工業互聯網重要政策
資金補貼方面,多個省市出臺了相關政策,真金白銀的砸了下去。補貼和優惠項目包括公有云資源購買、應用服務費、設備接入費、網絡改造費、網絡使用費等。
例如,廣東省為支持企業“上云上平臺”,對購買公有云服務以及網絡費用,給予不低于30%的整體優惠,通過“服務券”對企業應用服務、設備接入等費用進行獎補。江蘇省為推進“企業上云”,對審批通過的項目按照年化合同額的15%進行補助支持,對優秀云服務商獎勵不超過100萬元的資金。
標準規范方面,國家正在建立包括開發通用需求、體系架構、測試評估等總體性標準;開發網絡與數字化互聯接口、標識解析、工業互聯網平臺、安全等基礎共性標準等。
另外,各地政府還各自采取相關行動,制定“企業上云”計劃,建設產業示范基地、區域工業云平臺等。
綜上可以看出,國家對于發展工業互聯網絕非只是喊句口號,而是從長期規劃,到3年短期規劃,到具體落地執行的,有量化目標的強力推動。
2
市場需求是工業互聯網長遠持續發展的驅動力
除了國家層面,市場層面還要有足夠的動力,這件事情才能長久。
中國工業企業普遍面臨人力成本高、訂單不穩定、設備閑置率高、同質化競爭激烈等問題,消費端對產品定制化、更高質量、更低價格等一系列需求,也反向施壓給工業供給側,其他還有減排環保要求等等。這些因素都驅使著工業企業的改造升級。
另一面是技術服務商,他們掌握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AI等技術,急需尋找合適的落地場景,產生變現。工業體量足夠大,有掘金的想象空間。
同時,傳感器、帶寬、云服務等基礎設施的成本不斷降低,也促進了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3
工業互聯網怎么落地?風口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APP是什么?
隨著工業互聯網熱起來的,還有2個概念: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APP。
1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什么?
第一小節描述了工業互聯網的核心思路,那怎么把構想落地到實處呢,核心是——工業互聯網平臺。
根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的定義,工業互聯網平臺是面向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需求,構建基于海量數據采集、匯聚、分析的服務體系,支撐制造資源泛在連接、彈性供給、高效配置的工業云平臺,包括邊緣、平臺(工業 PaaS)、應用三大核心層級。
工業互聯網平臺功能架構圖。來源: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2017)
其實參照上圖就非常好理解了,工業互聯網要干的事情核心是“數據+應用”,那工業互聯網平臺,首先要把工業物理世界的數據采集起來,這就是“邊緣層”干的事情,通常做法是用一個“硬件盒子”,接到設備內部,采集設備的各類狀態、運轉數據,再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傳輸出去。
采集的數據要傳輸到一個地方進行匯聚、清洗、分類等處理,這個地方就是“PaaS層”,當然,PaaS層的功能遠不止這些,下面會繼續說。
有了數據池,就可以結合場景做應用了,例如基于工廠設備實時參數,開發出一套APP,廠長就能遠程掌控實時生產進度等。這一應用層級就叫做“SaaS”層。
說到應用,由于工業場景極其豐富復雜,如果每遇到一個場景就單獨開發一個應用,那就會面臨無窮無盡的定制化開發。如果能盡可能把其中通用性較強的部分、容易標準化的部分做成模塊,做應用開發時能直接調用,就能節約很多開發周期和成本。實際在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就是PaaS層在承載這一任務。
另外,工業是一個重經驗的行業,例如一臺機械加工設備,要怎么設置參數,用什么工藝,才能讓加工效率盡量高,同時還能保持高良品率,往往需要老師傅長期實踐總結出來的。而這些趟了大量的坑,總結出來的經驗,往往很難有效傳遞下去。PaaS層承載的另一重要任務,就是把這些技術、知識、經驗,以算法模型等形式,沉淀成可移植、復用的組件庫,供上層應用調用。
以上所說的PaaS層、SaaS層,都需要服務器設備、云服務等承載其全部的計算、存儲需求,這個承載體就是IAAS層。
另外,原本封閉的設備一下子聯網了,必然會面臨很多網絡安全問題,所以還需要工業安全防護層來貫穿整個平臺架構。
這樣,就簡單地把工業互聯網平臺的5個核心層級說完了,即:邊緣層、PaaS層、SaaS層、IAAS層、安全層。
對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公司來說,尤其是要覆蓋多個行業領域的平臺,PaaS層的能力是基本功,作為承上啟下的關鍵層級,PaaS層決定了整個平臺的連接、計算、應用的性能,以及進入一個新場景的通用性和快速開發能力。
但是如果只是想做項目解決方案的話,直接根據定制化需求去開發一套系統,很多時候反而更簡單。所以行業內評判一家公司是不是真的在做工業互聯網平臺,有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看他到底有沒有做PaaS層。
2
工業APP是什么?
工業APP是基于工業互聯網,承載工業知識和經驗,滿足特定需求的工業應用軟件。
傳統工業軟件,存在體系龐大、架構復雜、價格昂貴、功能高度耦合、開發周期長、更新維護不易等問題。工業APP則非常輕量化,關注于解決一個細分場景問題。這樣客戶能夠按需購買應用軟件,靈活高效,同時顯著降低成本。
另外,傳統工業軟件往往由大型專業公司開發,門檻很高,要求開發方同時擅長IT和OT(工業技術經驗)能力,導致應用落地緩慢。而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底層的數據接入和處理問題已經解決好了,工業APP只需要基于PaaS層的標準接口,即可進行應用快速開發。
這里的意義在于,降低了應用開發門檻,讓最了解工業技術的組織、甚至個體,能將自己的技術、經驗等,固化為APP,并傳遞給更多同類用戶,同時產生回報。
總結來看,工業APP從供給側(開發方)和需求側(使用方),都進行了優化,從而激發工業應用的豐富度和落地程度。
4
工業互聯網具體能提供哪些價值?應用場景是?
前面說了工業互聯網的理念和落地模式,基于此,很多公司在大量的工業場景中,探索應用價值。
先簡單說下常規的工業產業鏈角色:設備制造商制造、銷售設備,并提供售后服務;代理商或集成商從設備制造商采購設備,進行銷售、售后等;工廠購買設備,進行日常作業、生產、運維等。
總結來看,目前工業互聯網提供的價值可以歸為3大類場景:
設備資產管理。以設備為對象,將設備聯網后,能提供的價值包括:實時監測設備運行狀態和異常報警;設備商、代理商遠程診斷設備故障,提高售后時效性,減少差旅成本;根據實時數據特征,進行預測性維護,預判設備故障,并及時響應,防止故障停機帶來的損失,同時降低備件庫存成本等。
業務運營優化。主要針對生產和作業過程,將作業環節涉及的設備、人員、原料、工藝等信息聯網后,能提供的價值包括:實時遠程監控生產進度,保證訂單按時交付;掌控每臺設備生產效率、閑置率、良品率,每個人員的效率等,提高整體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建立高耗能設備的使用方式和能耗間的關系,降低能耗等。
產業生態創新。上面2類說的更多還是針對企業內部的價值,如果把企業內的設備、作業等信息上云后,從產業鏈層面,可以進行上下游的協同研發設計和制造、按需定制等;把中小微企業的產能情況數字化,形成生產資源池,統一向外提供,獲取更多訂單,降低訂單和產能錯配;基于工業企業真實數據,聯合金融機構提供貸款等。
我們在調研過程中,發現設備資產管理是目前落地最廣泛的場景,原因包括模式相對容易復制,且很多工業互聯網平臺,本身就孵化于裝備制造企業,如三一、徐工等。業務運營優化整體做的還很淺,需要深入場景,有較強的工業knowhow能力與技術結合。產業生態創新落地最少,因為很重要的前提——企業數字化上云還非常早期。
近日,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對國內62家工業互聯網平臺展開調研,搜集、分析了229個平臺應用案例和成效,也印證了我們的調研結論:
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場景案例分布及應用案例成效(資料來源: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白皮書)
而在落地行業方面,我們發現工程機械、能源、電力、機加工、冶金等行業落地最為廣泛,這些行業的特征包括:產值高、設備價值高、能耗高等。
5
工業互聯網的玩家有哪些?如何歸類?各自的打法、路徑、優劣勢是?
1
如何給一家工業互聯網公司定位?
看市面上不斷涌現的工業互聯網公司時,我們會發現他們的業務、產品介紹又多又雜,甚至乍一看覺得都差不多。我們認為可以通過“行業+場景+模式”的方法,快速將一家工業互聯網公司定位。
上一節我們說了工業互聯網在行業和場景的落地情況,對應的,我們可以用行業、場景這個坐標軸(下圖),確定這家公司核心從事的1到多個行業,以及在每個行業,解決的是什么場景問題(三大場景下還可以進一步細分)。
「行業-場景」坐標軸
知道了這家公司在什么行業分別做哪些場景,我們還要知道他在用什么模式去做,通常可以分為5類模式:通用型平臺、垂直行業平臺、平臺解決方案、工業細分應用/APP、IAAS。
通用型平臺通常是跨多個行業和場景,自身核心是做PaaS層,目標是盡可能覆蓋的廣。所以邊緣層的設備接入、SaaS層的應用解決方案等,更多會和生態伙伴合作的模式去推進。
2018年6月,工信部發布了《2018 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擬支持項目名單》,其中就包括8家典型的通用性平臺,包括:阿里云、東方國信、浪潮、海爾、航天云網、用友、徐工集團、三一集團。
相對通用性平臺而言,垂直行業平臺即是只聚焦于某一個行業做平臺。例如智能云科、錙云物聯就是聚焦在機加工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相較于平臺模式,平臺解決方案模式則更加“重”,會以自己為主做更多的集成、項目、解決方案。例如寄云科技、昆侖數據、普奧等。
前面三種模式都能向客戶提供端到端的整體解決方案,另外還有一類公司能針對客戶某一塊痛點,提供相對較細分的解決方案、或工業APP等。例如語禎物聯、做云MES的、以及其他細分場景的企業等。
最后一種IAAS層是最簡單的,基本就是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AWS等玩家,提供私有云或公有云資源。
通過以上“行業+場景+模式”的方法,我們能知道一家工業互聯網公司現在的定位。
2
工業互聯網玩家的典型背景、打法路徑、優劣勢?
這里主要說下典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玩家。
一類是工業背景,如樹根互聯、徐工信息、海爾、航天云網等;另一大類是IT背景,如用友、東方國信、浪潮等。
為什么是這兩類背景的公司成為了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核心玩家呢?原因是做工業互聯網平臺,需要對工業設備、生產、產業鏈、行業需求、痛點等非常了解,同時也要具備信息化、大數據等能力。這就是業內經常說的OT和IT的結合。
下面說下這兩類公司的典型打法路徑和優劣勢。
工業背景的公司,往往自帶應用場景,例如樹根互聯和徐工信息,背后的三一集團和徐工集團,都是工程機械龍頭企業,本身就需要對設備聯網進行實時監控、遠程運維等。于是他們的典型的路徑是:先解決自身問題,再延伸到同類場景和產業鏈,然后不斷進入新的行業。
工業背景的公司,優勢在于OT能力、工業knowhow豐富、且自身就是第一塊試驗田,劣勢在于大型IT能力、新技術并不擅長,且自身作為工業玩家,一些工業客戶可能存在同業異業競爭的擔心。
IT背景的公司,在過去服務過大量的工業企業客戶,具備豐富工業企業服務經驗和大量客戶基礎優勢,IT優勢更不必說。但是劣勢也很明顯,缺乏硬件、IoT等技術經驗,以及工業設備、生產加工等OT層面的經驗。
當然,既然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情,雖然背景、路徑不同,但也有類似的打法。
首先,既然各有短板,且精力有限,那就拉來生態伙伴一起做,包括邊緣層、IAAS、SaaS層等。另外,重點和各行業龍頭合作,打造標桿案例;和各地政府合作,成為企業上云或區域工業云平臺的服務商,借助補貼推廣獲客等。
6
行業發展階段是?領先的公司做到了什么程度?營收有多少?
工業互聯網整體處于非常早期的模式摸索階段,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發展情況差別也很大。我們從行業內的領先公司進展,可以大致看到整個行業最前的進展。
樹根互聯資料顯示,旗下平臺“根云”,已經接入超47萬臺高價值設備,覆蓋61個行業,連接數千億資產,支持45個國家和地區的設備接入,客戶及合作伙伴數量超過200家。
徐工信息資料顯示,旗下Xrea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客戶400余家,覆蓋海內外20多個國家,幫助客戶管理的設備資產總數超過61萬臺、設備資產總額超過4000億元,涵蓋裝備制造、新能源、軍工、農牧業、風電、光纜、核心零部件制造等60多個細分行業。
用友官方資料顯示,用友精智工業互聯網平臺,目前已入駐工業企業44萬家,覆蓋20多個工業細分行業,生態伙伴超過600家。平臺包含云化工業軟件279個,連接工業設備38.8萬臺,支持80多種工業協議,發展工業APP1247個。
營收方面,領先的公司大概在1億多元的級別,例如徐工信息2017年營收1.2億元,2018年上半年營收1億元。樹根互聯的年營收也在億元以上。而大量的創業公司,普遍年營收都在數百萬元、千萬元級別。
當然,以上數據也要辯證的看待,例如工業背景的企業,體系內部就會貢獻大量的聯網設備、營收量級等。IT背景的企業,本身就有很多應用軟件的企業基數。
7
工業互聯網的問題和困境有哪些?
我們通過走訪、調研,認為工業互聯網目前的核心問題困境可以從3個方面來看:服務側、需求側、行業層面。
服務側:
1、不能給客戶明確的投入回報預期。B端客戶花錢一定是要算賬的:我花錢做了設備上云、裝了平臺,到底能帶來哪些量化的效果?什么時候能回本?這些問題基本心里都是沒底的,那付費意愿就要畫問號。
2、商業模式不明確。賣整體解決方案?收年服務費?硬件免費平臺收費?具體該收多少錢?等等,目前并沒有清晰模式。
3、邊緣層連接成本高。工業場景非常復雜,設備廠家、類型復雜,接口協議復雜,通信協議復雜,有些國外的設備還需要購買授權才能開放接口,有些設備太老舊等等。
4、模式重,推進慢。工業互聯網的項目,往往重實施、周期長、定制化程度高、賬期長(很多在半年、一年以上)。大多數能落地的基本都在走重解決方案的模式。
需求側:
1、自動化、信息化基礎薄弱。中國工業企業普遍處于工業2.0和工業3.0之間的狀態,很多連自動化都還沒有實現,工業互聯網對他們來說還很超前。
2、資金緊張。大量的中小微工業企業,生存狀況堪憂,本身就沒賺到多少錢,付費能力弱。
3、難以選擇服務方。面對大量的工業互聯網服務商,客戶難以分辨服務差異,可參考的案例也很少,難以選擇。
行業層面:
1、缺乏復合型人才。工業互聯網融合了OT、IT、IoT、AI、大數據、云計算等一系列技術,同時要求對工業有較深理解。多家公司向我們表示,招不到合適人才。
2、缺乏統一標準。國家層面的行業標準、規范需要盡快制定實施,以規范市場,減少兼容問題,防止重大安全漏洞等。
8
工業互聯網有哪些創業和投資機會?
我們先來看下投融資數據,2018年,有40多家工業互聯網公司獲得了融資,相較于2017年增長了一倍多。其中有10家獲得了千萬元以上的融資(見下圖)。大額融資有4起:樹根互聯的數億元融資、威努特的數億元融資、上海慧程的近億元融資、寄云科技的近億元融資。
2018年獲得千萬元以上融資的工業互聯網公司。(數據來源:企名片)
由此可見,資本對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關注和實際投資力度,在顯著上升。
不過根據我們與投資人交流的情況來看,資本大多還處于觀望狀態,認為工業互聯網當前的商業模式不清晰、營收困難、模式太重等。
投資機會方面,工業互聯網通用平臺方面,能投資的標的并不多,基本都是一線資本的機會,典型的標的包括樹根互聯、徐工信息,且二者都在進行市場化融資。而工業互聯網垂直平臺、解決方案公司等,則有大量的從業企業需要融資,且估值并不高。
另外,產業資本、政府引導基金等,在這一波工業互聯網浪潮中,必然會成為重要力量。一方面是大量市場資本已經缺乏彈藥,另一方面是能為工業互聯網公司帶來大量的資源、場景等,這些對于創業公司來說是非常寶貴的。
對于創業公司來說,當前最重要的還是找準落地領域:自己最有優勢、客戶痛點最強、價值最大、且有一定技術或行業knowhow壁壘的領域。然后扎根下去建立自己在領域內的典型案例和品牌。同時也能借助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力量,觸達更多客戶。
9
總結和展望
工業互聯網在中國經過幾年的醞釀,到2018年熱度大增,最重要的因素是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推動,2018年也因而成為中國全面建設工業互聯網的開局之年。
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目前正在從概念到落地的探索中,工業龍頭企業、大型IT公司、通信巨頭、互聯網巨頭、創業公司等,都在按照各自的模式,參與到這種高舉高打的變革中。
現在還不好說,也不必說哪種模式最終能跑出來,工業互聯網的市場足夠大,各家跑馬圈地,基本還沒到競爭的地步。
整體來看,工業互聯網發展已經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在通用平臺、垂直行業平臺、平臺解決方案、工業細分應用/APP、IAAS、安全等位置,都各自形成了初步的企業生態。領先的平臺企業,設備連接數已經達到數十萬量級,并積累了第一波標桿案例。探索出了工程機械、能源、電力、機加工、冶金等高價值落地行業,以及設備資產管理、業務運營優化、產業生態創新3大類工業互聯網核心落地場景。當然,問題、困難、泡沫也大量存在,甚至是工業互聯網當前階段的主旋律。
對2019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的趨勢做了一些預測:
從繼續狂熱,到冷靜下來。該破的泡沫會破,經歷了2~3年時間,靠著追熱度、講概念、拿補貼,提供不了真實落地價值的平臺、公司,會被市場、資本拋棄。
工業互聯網通用型平臺,會初步形成10家左右的穩定格局,其他企業不會再有通用型平臺的機會。
垂直行業平臺、解決方案商會有更多玩家冒出,在各自行業內做深做專,和通用型平臺形成有力競爭和合作。國家會出臺針對工業互聯網平臺,通用接口、測試評估等出臺標準,規范市場。工業互聯網安全會被重視起來。
隨著模式進一步清晰,一直在關注工業互聯網賽道的資本,會扣動扳機。更多新資本、產業資本會進入工業互聯網賽道。由于市場缺乏好的標的,所以一旦有探索出良性商業模式的創業公司,必然會受到資本爭搶,駛入發展快車道,與競爭對手迅速拉開身位。
工業互聯網作為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核心途徑之一,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探討,例如是否會類似PC時代的Windows、智能手機時代的Android,出現工業甚至更大產業范圍的操作系統級平臺機會?跨行業的平臺能否真正通過數據的流通,產生行業間的整體效能提升?否則跨行業意義不大?除了做解決方案的重模式,是否有更好的商業模式?行業未來的集中度如何?跑出來的公司能做到什么體量?國外的公司做到什么程度?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等等。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27瀏覽量
94207 -
阿里
+關注
關注
6文章
441瀏覽量
32871
原文標題:靜心聆聽:工業互聯網九部曲
文章出處:【微信號:IndustryIOT,微信公眾號:工業互聯網前線】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