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經濟時報》11月30日報道,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vivo在印度的負責人Nipun Marya稱,擬在其“印度制造”的第二階段繼續投資400億盧比(約合39.8億人民幣),主要用手機整機制造和零售品牌企業建設。
在李星的上一篇《印度取代中國成華為、小米手機業務重心,撒錢上億美元學OPPO、vivo成開店狂魔!》文中曾提到,在本月19日,有媒體報道成為了全球第二大手機制造商華為,將從明年開始將向印度投資超過1億美元,同時擴大當地制造業,在印度生產手機,并計劃開設1000家品牌門店,以通過其華為、榮耀雙品牌戰略贏得印度市場,以確保公司能在印度市場立足。
同時據隔日彭博社就報道稱,小米集團截至10月底已在印度開設500多家門店,并計劃到明年底將其在印度的門店數增至5000多家,拓展農村線下銷售。也就是說,小米將在印度市場一年內擴張10倍的門店。
這是李星認為當中國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一片被慘烈的寒冬蹂躪之下,銷售數量年跌兩位數的時候,隔壁印度市場成了接替中國國內本土市場,迅速站上了全球出貨量增長數據最大的市場地位。作為在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制造基地里成長起來的中國智能手機品牌,也全部蜂擁進入印度市場,經過不到兩年的短暫市場推廣,就也已經到了貼身肉搏戰的階段。
針對這次投資,報道稱vivo在印度的智能手機制造基地規模將接近其在中國兩個工廠的規模,并在印度亦名列前茅。也就是說,不出意外,vivo下一步的業務重心,也開始往印度市場傾斜。
vivo在印度的負責人Nipun Marya對記者表示,vivo印度目前已在其現有工廠附近獲得近169英畝土地以建造第二個工廠,預期新工廠將在12-18個月后建成投入使用,屆時第一期建成的工廠將帶來5000份新的就業機會。
vivo現有的工廠位于印度北方省的大諾伊達地區,占地50英畝多,已完全實現本地化生產,比如印刷電路板也在當地生產,該工廠的投資為30億盧比。此次vivo投建的新工廠投資額為80億盧比,接近原來工廠的三倍。
另了解vivo內情的人透露,在華為與小米加大了印度的銷售業務后,vivo也重啟了印度的零售業務擴張計劃,vivo還在印度投資了單一品牌零售業企業。Nipun Marya也稱,vivo已經在印度獲得了一家在線商店所有權,并正計劃以此品牌為標識開設線下零售店,但拒絕透露零售投資計劃。
OPPO和vivo最開始在印度市場的銷售上基本上完全復制其在中國國內的營銷模式,其線下手機店覆蓋到連最小城鎮也不漏掉的地步,僅僅幾年間,OPPO和vivo在印度就開了上萬家的線下手機店,并通過密集的廣告營銷來打開知名度。
不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受印度市場銷售利潤回報壓力過大的影響,OPPO和vivo兩大品牌開始調整了戰略,除了也推出相應的低價機型外,同時也不再強調市場覆蓋,開始考核盈利并縮減經銷商利潤。雖然這一舉措導致印度一些實體店停止銷售兩大品牌的手機,但也讓OPPO和vivo的利潤損失速度有所降低。不過僅管如此,OPPO和vivo在印度仍有超過8000多家的線下手機實體店。
除此之外,雖然兩家的手機銷量仍在保持增長,但OPPO、vivo還是從去年開始削減了在中國國內的工廠建設投資。從李星在行業中了解的信息顯示,OPPO、vivo也開始學習紅米、榮耀手機的運營模式,把大量的標準機型訂單給了中國國內的ODM廠商,然后自己貼牌出貨。
而隨著印度市場的4G網絡建設速加快,當地的上網費用也越來越便宜,印度也開始出現了類似中國國內三年前3G網絡升級4G網絡的情形,大量的消費群體跳過PC上網階段,直接成為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手機用戶,導致智能手機銷售增長速度也達到與當年中國國內市場一樣,從李星粗略統計的數據顯示,印度的智能手機用戶增長速度超過了20%。
李星在對比了多種數據后發現,今年的銷售總量將達到超過6成的手機實現了印度本地組裝生產,而且印度市場的智能手機銷售增長速度也在16~18%之間。除了銷售一手智能手機外,印度另外還有一個龐大的二手智能手機市場。由于這個市場由于十分灰色,統計起來很困難,但其年出貨量也已經接近2000萬臺的規模,相當于很多中、小品牌手機的加起來的出貨量總和。
正是如此,各個品牌今年不得不對印度市場進行重新評估,也就是說,在一手智能手機銷售數據增長速度放緩的情況下,如何利用印度本土制造的優勢來擠壓二手智能手機市場,或許也成了這些一線品牌在打壓垮其它二、三線中小品牌廠商后,另一個瞄準的目標。
實際上,除了中國國內的品牌廠商外,臺商鴻海和緯創早就開始在印度建設了大量的智能手機組裝生產產能與零配件產能,如華為榮耀、小米在印度的智能手機產能,就是由這兩家公司提供。而在今年7月份時,三星電子也投資了491.5億盧比在諾伊達新建了全球最大的移動設備工廠。
智能手機的組裝生產產能這種往印度市場大量轉移的動作,受影響最大的就中國國內龐大的手機制造供應鏈企業。如果說前兩年中國國內二、三線的手機制造供應鏈企業,也如果中國國內的二、三線手機品牌一樣不斷的消失,那么現在中國國內一線品牌的產能往印度市場轉移,則讓中國國內的一線手機制造供應鏈企業,也開始正視起前兩年瘋狂擴產后所留下的龐大產能,最終要如何消化的難題來。
事實上,從去年很多臺商手機制造供應鏈上市企業紛紛對外宣布轉型,往車載、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發展后,中國國內的手機制造供應鏈上市企業還沒來得及開心,就發現行業過剩的產能也讓自己開始接單不再那么飽滿了。
于是,在過了不到半年的時間里,中國國內的手機制造供應鏈上市公司,也開始紛紛在各種公告上對外宣布往車載、智能制造、智能家居轉型,步上了跟臺商手機制造供應鏈上市企業的后塵。
實際上,小米今年湖北開供應商大會的時候,雷軍先生就曾公開對現場的供應商表示,希望他們能夠到印度去建廠,跟印度的小米手機產能配套。而當時響應比較高調的就是觸摸與顯示產品供應商合力泰,曾公告要在印度本土建手機零組件生產工廠。
另外,李星從行業中了解到的信息顯示,當國內一些顯示模組企業還在升級自己的觸摸與顯示模組加工設備時候,臺商緯創則是繼前兩年日本廠商大量拋售二手觸摸與顯示模組加工設備,在市場上大量拋售二手高端COG模組設備的廠商。
而同時,臺商中從事觸摸與顯示模組加工業務的工廠,都加大了在***本土和印度建廠的速度。另外,臺商企業中從事智能手機結構件與功能件的廠商,也在今年下半年調整了原本計劃在中國國內新增產能的計劃,把一些高端產品的產能擴張計劃,全部回撤回了***本土,或到越南或印度等地尋找更合適的投資地。
而臺商這些新的產能建設起來之后,可以想象會從現在的中國國內供應鏈企業劃走多少訂單,這給在海外沒有規劃建設相應產能的中國國內供應鏈企業來說,一邊要應對行業過剩產能帶來的價格戰,一方面又要面臨智能手機產能重心逐步移出中國國內的窘境。加上前幾年在融資上的杠桿壓力越來越大,近期來大量中國國內供應鏈企業因各種原因產生投資人權益變更,也成了一種行業常態現象了。
從現有的情況來看,部分中國國內的手機制造供應鏈企業,也開始要承受當年日本廠商所要承受的市場困境,要么自己隨著當地產能消失而消失,要么往上游更高端的材料領域轉型。也許到了明年、后年,大家就可以在印度媒體上看到類似當年中國國內企業如何牛逼打敗日本企業壟斷新聞,只不過這次新聞的主角變成了印度企業如何打敗中國企業的壟斷。
-
手機
+關注
關注
35文章
6887瀏覽量
157753 -
vivo
+關注
關注
12文章
3307瀏覽量
63427
原文標題:供應商真的慌了!繼華為后vivo印度投近40億建第二個工廠
文章出處:【微信號:cpcb001,微信公眾號:PCB行業融合新媒體】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