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0日,在東莞的松山湖,華為在“全球開發者大會”上高調地發布了“鴻蒙OS 2.0”操作系統。
去年差不多也是這個時候,“鴻蒙系統”被正式官宣。一時間,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這不過是一個PPT項目,只活在計劃書和PPT里;有人認為這不過是一個營銷噱頭,用意不外乎就是給苦難行軍的華為吊一口仙氣續命。
神秘的鴻蒙系統,也就成了許多人口中的“連哄帶蒙”系統。
某知乎網友去年對“鴻蒙”系統的看法,國產品牌的信譽和實力,其實還沒有深入人心
從今年的發布會來看,某些人可能要“失望”了。
我們至少可以確定:鴻蒙系統不是一個PPT項目。不過至于性能,我目前并不是非常看好——華為消費業務CEO余承東曾表示:鴻蒙系統目前只達到了安卓七成的水平。
我很期待鴻蒙,我也很想看看鴻蒙的性能,但我不覺得性能是鴻蒙最重要的意義,鴻蒙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它代表了未來。
第二個安卓?
有不少人認為:鴻蒙是第二個安卓。如果它不是第二個安卓,那么就是山寨的安卓。
這樣的論調,毫無意義。
鴻蒙當然不是第二個安卓,我們甚至可以更絕對一點,哪怕鴻蒙僅僅只是“想”成為“第二個安卓”,我們現在也可以預言鴻蒙的失敗了。
安卓的研發始于2005年前后,2007年對外公開,2011年才取代了老邁的塞班系統成為第一,變成了主流操作系統。
在這13年的發展過程中,安卓系統進行了多次迭代。每一次迭代都解決了之前的不少問題,每一次迭代都讓安卓的性能越來越強大。
到今天,安卓系統上的App已經足夠豐富,手機市場上一切主流非主流的app幾乎都支持安卓系統。
▲ 安卓系統的生命周期依舊很堅強
更何況,現在市場上還有更早發布、更成功、體驗也不差的iOS,鴻蒙想要在手機上超越iOS同樣也是難如登天。
2020年才發布的鴻蒙,要靠什么才能在現在的手機市場上獲得和安卓、蘋果一樣的生態呢?靠信仰嗎?
所以,鴻蒙哪怕僅僅只是“想”成為“第二個安卓”,都等于走向了注定失敗的道路。鴻蒙如果想要成功,就不能再走別人走過的路。
鴻蒙當然要把超越“安卓”作為自己的目標,但超越“安卓”并不代表需要成為“第二個安卓”。畢竟,“取而代之”的游戲,哪里有“開天辟地”有意思?
先行者屬于過去,后來者面向未來
鴻蒙當然沒有走別人的路。
鴻蒙是一個屬于2025年的產品,它本應該屬于下一個10年。
眾所周知,安卓和iOS系統都是十年前開發的系統。哪怕它們現在都經過了無數次的迭代改進,哪怕現在我們所見到的終端都是搭載著或安卓或蘋果的系統,但是它們骨子里的底層邏輯其實還是十年前的那套——它們仍然是為了4G網絡時代的終端和App而設計的系統,更直接一點,它們是為了手機而設計的。
最簡單的問題就是:一臺蘋果手機和一臺蘋果電腦,兩者之間如何實現深度的數據、資源甚至硬件共享?它們的操作系統在設計之初是否考慮過實現這種共享?
作為一個從4S和Ipad2開始入坑的資深果粉,我只能說:iOS確實已經做到了部分數據、功能的共享,但iOS至今也沒能做到那種讓我驚艷的深度共享。
或者我應該說:蘋果,還有能力再讓我感到驚艷嗎?
在開發iOS和安卓那個年代,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許多設備還只是實驗室里的樣品,甚至只是論文里的一個概念和假設。
安卓和iOS雖然靠先發優勢獲得了豐富的生態,但也因為先發吃了大虧——硬件的發展太快了,新的場景太多了,老夫已經跟不上了。
至今,安卓和iOS的主戰場還是在手機上。
平板、手表和車機的操作系統則大多都是從安卓和iOS基礎上衍生出來的特化產品(Lite OS和Android Auto)——純正的安卓和iOS其實并不能很好地適應這些后來才出現的硬件。
這種現象連蘋果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初代Ipad直接裝Iphone OS系統,后來改成了iOS,現在又變成了Ipad OS。
面向那個年代的系統,終究是滿足不了下一個時代的需求。
▲ 5G的技術水平和4G完全不同
面向4G的操作系統能否完全適應5G
我要打個問號
但鴻蒙不一樣。
鴻蒙誕生的時候,世界已經走到了5G的黎明,“萬物互聯”已經成為了一個老生常談的技術方向,“打造全平臺適配的系統”早就成了基本共識。
后浪總是會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倒也不是因為前浪不行,只是因為后來者居上。
畢竟,鴻蒙從最開始就是朝著“面向未來”和“連接一切可能的”而設計的。
我不敢說“鴻蒙”未來會有多牛逼,到最后“竹籃打水”也不是不可能,但至少,鴻蒙的確在物理和數學的意義上,讓我們看到了未來世界的一絲光亮。
現在的鴻蒙的確是比不過安卓,但早期的火槍確實也不比弓箭更好用。用4G時代的視角來譏諷5G時代的鴻蒙,這是一件很搞笑的事情。
鴻蒙到底在憑借什么?
在了解鴻蒙系統為什么能夠扛起“面向未來”這面大旗之前,我們要了解一些關于手機操作系統的基本知識。
我們經常會聽到人們說“我手機內存不夠了,我要把原來的照片刪掉。”或者“我手機內存只有128G,想換一個256G的高端機”。
然而,此“內存”非彼“內存”。上面一句話里的“內存”,只是內置存儲器的中文簡稱,是一個美麗的巧合,功能上相當于電腦里的硬盤空間,一般也被稱為機身內存或者ROM,它能夠長期保存數據,就算斷了電,重新啟動后數據仍然保留。
▲這屬于ROM利用情況
而真正的“內存”,也就是相當于電腦內存條一樣的東西,則一般被稱為運行內存或者RAM。但RAM是沒辦法長期保存數據的,一旦斷電,上面的數據就會立刻消失。
操作系統也是軟件,操作系統也是要占用ROM和RAM的。并且,一款操作系統占用的ROM和RAM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可以說,如果手機是一個人,那么ROM就是他的書柜,RAM就是他的辦公桌。每天下班(關機)之后,他會清理干凈桌面(RAM),但絕對不會同時把書柜里(ROM)的資料也給清空。
蘋果手機的iOS系統,大小約為5G~10G。購買一款64G儲存空間的手機,去掉操作系統所占的空間,實際上往往只有50多G的容量來存放自己的照片、音樂和App。這一點,安卓機的情況也大差不差。
早期的安卓系統就像是一個邋遢的上班族,工作中的草稿,吃剩下的外賣盒子(垃圾文件、緩存)都堆放在桌面上。當需要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他就必須手忙腳亂地去清理桌面,耽誤了很多時間。
同時運行著這么多app,6G的運存瞬間腰斬
而iOS系統則像是一個講究人,吃完外賣一定會順手把盒子丟進垃圾桶(自動清除緩存和垃圾文件),免得占用桌面的空間。
這也就是為什么早期安卓系統用了半年之后就開始瘋狂卡頓的原因。不過,現在的安卓也講究了,也能吃完東西隨手收拾(清理垃圾文件)。處理速度已經和iOS不相上下。
▲上圖:iOS式可用內存;下圖:安卓式可用內存
但不論是“不講究”的安卓還是“講究”的蘋果,他們的桌面(RAM)上都會擺放一些永遠不動的東西(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而這些東西,也會占據一定的桌面空間。
這種把所有重要的東西都放在辦公桌上的方式,就是所謂的“宏內核”——在宏內核的操作系統中,重要的基本功能被集中在一起。
這樣的好處是想用什么伸手就可以拿,調用速度非常快。壞處則是如果有一個東西出了故障,別的東西也會遭殃——就像是辦公桌上的水杯倒了,你的電腦和重要文件都可能被打濕。
鴻蒙和它們完全不同,因為鴻蒙是微內核操作系統。
如果說iOS是個比較講究的正常人,那么鴻蒙就是一個超級完美主義的潔癖——在他的桌面上,只允許有一臺不超過13英寸的筆記本電腦。
鴻蒙式可用內存,宛如一張空白的書桌
微內核
和宏內核相反,微內核系統的內核非常簡單。它只保留最最基本的功能,其他的功能全部分散,需要調用的時候再啟動。
因此,微內核的操作系統僅僅占用極少量的RAM。對于不少手機來說,標明6G的RAM因為使用了宏內核的操作系統,實際的RAM往往只有3G。
▲宏內核的安卓系統下
額定RAM看似很厲害
但實際RAM總要打個對折
但如果是微內核系統,可用的RAM則會在5.5G左右。
同樣的額定RAM,微內核卻能夠保留更多的可用空間,也就能節省下更多的計算能力。從理論上來說,不考慮鏡頭、外觀和屏幕分辨率,微內核能夠用較為低端的配置,實現較為高級的體驗。
▲宏內核集權,微內核放權
但令人意外的是,現實應用中,微內核系統的效率卻往往低于宏內核。
形象來說:宏內核在辦公桌上吃完飯,丟了飯盒就能抄起電腦繼續工作。但微內核因為只在辦公桌上保留了電腦,吃飯要到樓下食堂,吃完了才能上來工作。
這就是微內核的一大弊端——應用程序和內核處于隔離狀態,不同模塊之間的通信往往需要內核來“搭橋”。具體表現就是:宏內核一點就開,微內核總是慢半拍。
好在,根據華為在8月9日開發者大會上所公布的數據,鴻蒙系統的效率比國外的QNX系統和Fuchisia系統高3~5倍。
這就相當于讓鴻蒙從一個潔癖,變成一個有閃電俠能力的潔癖。
雖然內核和應用程序之間隔了一段距離,但只要我調用得足夠快,我仍然不卡——據悉,鴻蒙系統的響應延遲降低了25.7%,時延波動下降了55.6%。在結合5G的情況下,延遲問題可以進一步降低。這將讓鴻蒙系統在工業和交通領域非常有前景。
模塊化
“連接一切可能”,是華為對于鴻蒙系統的期待。
這份期待背后折射的是華為的野心:一切能裝系統的地方,都可能會裝上鴻蒙系統;一切裝載鴻蒙系統的設備,都會彼此連接。
Windows對應X86 PC,iOS對應蘋果手機,在4G時代,系統和硬件之間大多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
五個產品線,五個系統
我的電腦是Windows系統,我的手機是Iphone11,我用來做圖的軟件在MacBook上面。
在我寫文章的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就是要把MacBook上面做的圖傳送到Windows電腦上。對此,我的方法非常坎坷:我需要先把圖片用微信傳給手機,再用QQ把圖片傳給Windows電腦。(別問我為什么不用“隔空投送”)
也幸虧我不是做藝術工作的,畢竟微信傳送圖片的上限只有25MB。
▲用微信傳輸圖片的尷尬
這就是隔閡,這就是影響生產力的重大障礙。
鴻蒙系統的愿望,就是要顛覆這種繁瑣復雜的操作,實現多個終端的和諧共處——而和諧,Harmony,正是鴻蒙系統的英文名。
9月10日華為EMUI 11系統的發布會后,不少科技數碼博主都制作了關于EMUI的相關內容。
其中被反復提及的正是EMUI所實現的手機和電腦之間的“互聯互通”——手機聊天里的圖片可以直接拖拽到電腦桌面上,電腦下載的電影也可以直接丟進手機的播放器之中。
盡管演示中的電腦是Windows系統,手機使用的還是基于安卓的EMUI,但我們有理由相信,當鴻蒙出世之后,這一切只會變得更加順利。
這就是微內核、模塊化、分布式架構所帶來的未來圖景。
手機和電腦之間可以彼此自由調動對方的資源,攝像頭、鍵盤、桌面、屏幕、音響系統,成為了一個個模塊——用鼠標鍵盤打王者榮耀的日子不遠了!
如果鴻蒙系統順利落地,那么以后的生活中將充滿各種“科幻場景”:
搭載了鴻蒙系統的智能鏡子和手機互聯,早上刷牙的時候可以順便在鏡子上瀏覽當天的新聞。
需要在高鐵上寫報告但電腦沒有網絡,就把手機和電腦相連,電腦直接調用手機的瀏覽器、微信等各種App。
需要參加視頻會議,就直接將手機和電視相連,手機調用電視的屏幕、音響和攝像頭。
方舟編譯器
鴻蒙OS2.0正式發布和EMUI展現的未來感正在清晰地像我們傳遞著信號:鴻蒙OS不是一個活在PPT里的東西,鴻蒙系統如果能夠開發成功,一定能夠帶來巨大的進步。
我們應該相信華為的實力:國內很難再找出一家企業能夠像華為一樣在軟件和硬件方面都做到極致的企業了。
今天,攔在鴻蒙面前的最大阻礙,就是安卓和蘋果用十年時間構筑的超級生態。
如果鴻蒙系統無法構建自己的生態圈,那么最終仍舊會走向失敗。而如果鴻蒙系統能夠成功實現生態圈的建設,安卓和iOS非死即傷。
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是一場不同操作系統之間的生死斗。雙方爭奪的是成千上萬的程序開發者。
新生的鴻蒙如果想在這場決斗中幸存,就需要讓開發者們有簡單方便的方式來編寫適合鴻蒙的App或者把原來的App移植到鴻蒙系統中來。
和鴻蒙系統一起面世的“方舟編譯器”就是這場生死斗里華為使用的武器。
程序員在編程的時候,使用的語言五花八門。但對于各種硬件來說,它們只聽得懂0和1。因此,如果要讓硬件能看懂程序員的命令,就需要編譯器來作為翻譯,將“程序語言”轉化成“機器語言”、
這里就出現了兩種翻譯方式:第一種是“同聲傳譯”,也就是程序給出一個指令,編譯器就翻譯一句給機器。但這樣的翻譯方式效率比較低,準確度也比較感人。
另一種是“一次性翻譯”,也就是在系統中安裝一個“虛擬機”,在程序安裝或者系統空閑的時候,一次性把所有代碼全部都翻譯完成。這樣的效率很高,但安裝時間比較長。
一般來說,這兩種方式都能滿足使用需求。但遇到“復雜動態語義”,事情就麻煩了。
靜態語義錯誤的情況下,當你說錯了一句話,編譯器會直接告訴你:你寫的不是中文。但如果出現了“動態語義錯誤”,傳統編譯器則會告訴你:你寫的確實是中文,但是中國人也不知道你想表達什么。
在安卓系統內,傳統的編譯器就像是一個不太熟練的翻譯,有時候很難把復雜的動態語義轉換成“機器語言”,所以不少安卓機在系統內都設置一個“虛擬機”來進行模擬。
方舟編譯器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這個問題。開發團隊把方舟編譯器調教成了一個身經百戰的老翻譯官,極大地提高了跨語言編譯情況下的精度。
▲方舟編譯器很簡潔
所以,有了方舟編譯器的加持,鴻蒙系統對于開發者而言就更加友好了。開發難度大大降低,程序員們只管寫,翻譯不出來算我輸。
根據華為消費業務CEO余承東所說:使用方舟編譯器,一款安卓應用僅需三天就可以轉換為鴻蒙應用。
綜上所述,鴻蒙系統的幾種“超能力”已經顯現出來了:
微內核,節省了算力,降低了硬件門檻,讓低端硬件也能產生高級體驗。(言外之意:智能家居、車載計算機等不需要頂級芯片的設備也可以實現流暢體驗)
分布式,打通了不同終端,讓數據可以自由流動,硬件之間彼此相互調動。(言外之意:電視、電腦、手機、車機、平板將實現“深度共享”,這種共享甚至可以是硬件級。)
方舟編譯器,能讓各種語言編寫的程序適配鴻蒙系統。(言外之意:至少在國內市場,鴻蒙系統的生態豐富度風險不大。)
對鴻蒙來說,手機真的只是它的一個平臺而已,鴻蒙要的是全局。
尾聲
IT行業經過了這么多年的發展,未來的發展方向變得越來越明確。
但很可惜,安卓在很多終端上的兼容性還有待提高 ,蘋果的體系盡管先進但過于封閉,Windows的手機夢幾年前就已經失敗了。
物聯網時代的領跑者就那么幾個,華為鴻蒙身列其中。
十年前的2010年,很少有人能想到未來不再需要紙幣,出門只需要帶手機、吃飯交通娛樂購物都可以靠手機進行。畢竟,人的想象力永遠無法超出當時技術的限制。
人對生活的想象由技術來定義,但對技術的想象由人來定義。
程序員們獻祭了一地的頭發,用還只是一個雛形的“鴻蒙”定義了次時代操作系統技術的一個模糊形象。
隨著鴻蒙一步步趨近完善,這個形象就會越來越清晰,越來越觸手可及,人們對于未來生活的想象也會越來越貼近實際。
工程師窮盡了他們的想象力為我們定義了一個不屬于現在這個年代的系統,接下來就需要更多的人去用這個系統來定義未來的年代。
鴻蒙系統現在還只有安卓七成的功力,但對于這樣一個新生的事物,我們應當抱有足夠的耐心和信任。鴻蒙不是一個噱頭,不是一個PPT。對于已經家大業大的華為來說,完全沒有必要畫一個“鴻蒙”大餅來充饑。
希望大家再給鴻蒙五年時間,畢竟,它本屬于2025年。
-
手機操作系統
+關注
關注
0文章
24瀏覽量
10460 -
安卓系統
+關注
關注
0文章
273瀏覽量
20590 -
鴻蒙系統
+關注
關注
183文章
2636瀏覽量
6645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