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戶外呈現霧霾,對光伏發電這類清潔能源的需求也就更為急迫。這次大會上,參會的光伏行業企業家們沒有太多心思關注酒店外的霧霾。經過531光伏新政洗禮之后,整個光伏行業明顯遇“冷”,企業發展需要有新的方向。這與過去幾年的光伏“熱”形成了鮮明對比。
此外,光伏行業的變化還表現在出口上,由于國內市場壓縮,國內企業更多的產品賣向國外,今年前三季度的光伏組件出口量已經超過了去年。這種變化結束了中國光伏企業連續三年主要依靠國內需求推動的局面,中國光伏企業未來可能會更多的依賴國際市場。
在行業發展的關鍵節點,中國光伏行業還面臨很多問題。比如產品同質化,頭部企業產品各有特點但差別不大,極易在同一個市場打“價格戰”。要知道,歐美五年前發起的“反補貼、反傾銷”調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今年,隨著歐盟市場的重新放開,面對這塊“蛋糕”,如何避免“價格戰”已經擺在了桌面上。
去年可再生能源累計補貼缺口1200億
11月21日,從北京乘坐高鐵南下的乘客不難發現,這一路煙霧籠罩,手機上的數據顯示空氣輕度污染或者中度污染。每當遇到這種天氣,戴起口罩的人們才更多意識到“藍天白云”的珍貴。在這種天氣之下,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
經過531新政洗禮之后,參會者明顯感覺到光伏行業今年有些遇“冷”了,何去何從成為企業當下急需考慮的問題。
這與去年光伏的火“熱”形成了鮮明對比。
去年光伏行業發展迅猛,吸引了眾多資本進入。一位光伏行業頭部企業高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光伏組件“目的地”是要建設光伏電站。集中式電站主要是大的能源企業接手,也有金融行業等參與。而分布式電站的參與方式則復雜許多。其中,很多三五個人組成的小團隊不容忽視,他們手里有上億的資金,自己開發光伏電站,效益甚至比大公司做得還要好。
整個行業有多熱,從一組數據可以看出來。2017年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53.06GW,其中,光伏電站33.62GW,同比增長11%;而分布式光伏19.44GW,同比增長3.7倍,呈爆發式的增長。截至去年底,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到了130.25GW,而此前太陽能“十三五”規劃的目標僅105GW,已經提前并超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
今年年初,大家還準備在6月30日之前大干一番,然而拐點出現了。之所以是這個時間,這是因為自2014年以來,運營商為享受到前一年更高電價、更優惠的電價政策,紛紛趕在6月30日之前實現并網,造成光伏行業內特有的630“搶裝潮”現象。
當參與者努力將裝機量再創新高的時候,531新政的出臺直接讓整個行業來了個“急剎車”。今年在搶裝潮之前,政府發布了對裝機規模進行限制、補貼下調的光伏政策,由于該通知落款日期為5月31日,業內稱之為“531新政”。
該政策“打”了從業者一個措手不及,整個行業發展受到重挫,光伏上市公司股價受到波及。根據中國光伏協會的資料顯示,6月以來,整個光伏產業產能利用率、產品價格大幅下滑,戶用市場出現停滯。上半年全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在80%以上,但到了7月到8月,這一數據則降低至55.4%~68%之間;而多晶硅、硅片、電池和組件價格相比“531”之前下滑三到五成;戶用光伏市場基本停滯,戶用從業人數急劇減少。
上述高管介紹,531新政出臺后,一些做光伏的小團隊也都停下來觀望。
之所以限制光伏發展速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補貼缺口越來越大。光伏電站實行度電補貼,補貼來源渠道單一,僅為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當前收取標準是每度電1.9分,2017年累計補貼資金缺口約1200億元。這種情況下,補貼難以跟上光伏電站發展速度。
一直到11月2日,光伏企業才算松了一口氣。國家能源局召開了關于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成果座談會,新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表示,2022年前光伏都有補貼,補貼退坡不會一刀切。
前三季度光伏組件出口超去年全年
實際上,對于國內光伏企業來說,國內市場變化只是其中一方面,國際市場上還有更多挑戰。在國內外光伏市場上,無論是產品品質還是價格方面,少有企業能與我國光伏企業匹敵。
當我國的這些光伏企業發現,最終的對手都是中國企業之后,廝殺在所難免。
如果將國內光伏產業發展視作五年一個周期的話,過去五年,國內市場需求是中國光伏企業規模擴大的主要推動力。去年中國光伏組件產量75GW,占全球產量的七成。這部分組件內銷45GW,出口30GW。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種國內銷量大于出口的格局始于2013年,當時的歐美對我國光伏產業采取“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致使我國光伏產品急劇萎縮,以出口為導向的產業已經不可持續。
當時,我國政府出臺了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光伏發電實行度電補貼,推動了我國光伏市場的迅猛增長。2013年,我國光伏裝機量達到10.95GW,同比增長143.3%。2015年,光伏組件內銷量首次超過出口。到2017年,我國新增光伏裝機量達到53.06GW,5年復合增長率達到63.8%。
從那時起,我國光伏行業對外依賴度大幅下降,從2010年的90%下降至去年的42%。
不過,今年由于國內市場份額的大幅下降,出口成為企業消化產能的重點,前三季度光伏組件出口31.35GW,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量。
出口重新超過進口,今年對于國內光伏企業來說是一個關鍵節點,過去幾年內銷為主的局面已經打破,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將加大。
實際上,對于國內大型光伏企業來說,搶占市場之外也有諸多挑戰。去年光伏行業的火熱,包括隆基股份、協鑫集團、通威股份等在內的光伏頭部企業分別在產業鏈的上下游進行產能擴張。隆基股份單晶硅片產能計劃,到2020年產能就要達到45GW。整個光伏產業呈現供大于求的格局。
由于我國光伏產品同質化,頭部企業產品各有特點但差別不大,極易在同一個市場上產生競爭,價格戰在所難免。今年,隨著歐盟市場的重新放開,面對這塊“蛋糕”,打還是不打價格戰,這已經擺在國內企業的桌面上。
在不同場合,已經有多位光伏業內知名人士提醒,要避免行業急速擴張后的低價競爭,減少國際貿易摩擦案例的發生。
最為重要的是,我國光伏產業科研基礎薄弱,原創的原發性技術少,“拿來主義”居多,研發投入不理想等問題一直存在。這些問題都已經成為制約中國光伏產業未來發展的難點。英利集團首席技術官宋登元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國內光伏產業在規模化生產等方面優勢明顯,但基礎研究和關鍵設備是兩個“短板”。
目前來看,國內光伏企業在擴展規模,搶占市場之余,對于研發的投入還比較低。以單晶龍頭隆基股份來說,去年全年研發投入11.08億元,占去年總營收的6.7%左右,而這在業內已經是比較高的。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告訴記者,對于一個光伏企業來說,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在7%到8%的強度還是應該有的。
2018年是光伏行業下一個五年的起點,在這個十字路口,它準備向哪走?
-
光伏
+關注
關注
44文章
3080瀏覽量
69249 -
光伏行業
+關注
關注
0文章
21瀏覽量
6911
原文標題:光伏產業轉向之年:國內熱潮褪去 國際市場再迎角逐
文章出處:【微信號:gzsmartgrid,微信公眾號:貴州智能電網產業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