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應用級無人機企業「天翼合創」已獲得領勢投資數百萬元戰略入股。公司創始人馬勇表示,這輪融資后,天翼合創將在各地建立農事綜合服務站,從硬件軟件、技術、管理模式、農資直銷渠道、互聯網手段等多個方面入手,構建起完整的智慧農業生態圈。
天翼合創成立于2011年12月,從2013年起專注農業植保無人機行業,總部設在北京,生產基地位于河南安陽,并已在東北、湖北、海南設立了分公司和子公司。在進軍植保領域前,天翼合創曾參與軍方無人機的研發制造,創始人馬勇為中國農業大學無人機研究所副所長及客座教授,曾帶領公司為航天科工、中航工業、軍方及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完成多型無人機研制。
目前,天翼合創開發出了摔不壞的多旋翼無人機并獲得多項專利,其在施藥技術,以及整合智能農業裝備、農資、農技、農服、農產品、農村生活、農村金融等業務,形成了一站式綜合農事服務模式。
天翼合創無人機正在作業
區別于航用和軍用的高空飛行,應用于植保的“無人機”作業時一般是低空低速飛行,農民操作造成人為失誤也很多,容易撞到障礙物(地、農作物、樹、草、電線桿等),需要經常維修,費錢還耽誤農時,“不抗用”也成為植保無人機被農民詬病最多的點。要知道,一塊田地的防病防蟲植保窗口期一般就3-5天,但返程維修可能就需要一個月。
據悉,經過多代技術更迭,天翼合創的多旋翼植保無人機具有拆裝容易、攜帶方便、適合小田塊作業等特點,若意外摔機也可在10分鐘內快速修復,且花費低廉(典型維修費用1元);此外,操作簡單,農民被培訓1~2周即可熟練操作。馬勇介紹到,這項獨家的耐摔專利技術,為自家品牌形成了最關鍵的護城河。
投資邏輯方面,領勢投資創始合伙人周文表示,中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18億畝基本農田,每年都需要大量的農業植保作業。農業植保無人機具有噴灑效率高,安全性好(避免農藥中毒),防治效果優等特點,前景廣闊。我國植保無人機發展已有十多年,從2014年全國農業無人機695架的保有量,到2017年全國已近萬架的數字。
再參照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的美國,其農業航空對農業的直接貢獻率為15%以上,年處理40%以上的耕地面積,全美65%的化學農藥采用飛機作業完成噴灑。中國作為全球農藥用量第一大國,施藥流程和農藥利用率卻遠遠低于先進國家水平。未來我國農業植保無人機的年需求量將達到30~50萬架,相比于現在的“萬架”,現在市場才剛剛起步,可以說是一片藍海。
不過,雖然市場前景廣闊,但目前國內植保無人機技術和產品性能參差不齊,能滿足大面積高強度質保噴灑要求的產品并不多。天翼合創將無人機與農機融合設計——將植保無人機的概念由“飛行器”調整為“農機”,將植保無人機定位為“會飛的拖拉機”,對航空器的操作要求由“高精尖”降低至“粗放”,可滿足農業生產大規模、高強度、連續性、粗放式作業的要求,允許“菜鳥”盡情地犯錯,特別適合行業井噴初期迅速鋪開,占領市場。
馬勇還補充表示,中國農業機械化正在向農業機械智能化轉變,植保無人機作為先天的智能農業裝備,將引領整個農業的機械智能化;不過,無人機只是農業智能裝備的初始階段,未來天翼合創還要向其它的智能裝備發展。
最后介紹一下其它核心團隊,總裁田甜,是中科院電子學博士,航電及網絡專家;副總裁劉杰,專注水稻技術集成管理17年,水稻飛防除草技術開創者、頂級專家;首席農業技術專家汪建沃,是中國農科院植保博士,農藥及植保行業資深專家;首席植保專家何雄奎,更是被稱為“中國植保無人機之父”,在2005年主導“863”國家計劃項目,開啟了無人機植保在中國的應用;其核心團隊成員,也均是來自于無人機研發、航電及網絡、農業植保等領域的專家。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84瀏覽量
103680 -
無人機
+關注
關注
230文章
10515瀏覽量
181824
原文標題:研發“耐摔”的植保無人機,「天翼合創」獲領勢投資數百萬元戰略融資
文章出處:【微信號:youuav,微信公眾號:無人機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