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退回到8年前。
2010年,微軟推出一款搭載Xbox游戲機的Kinect體感控制器,它能讓游戲迷們用身體、手勢、聲音來操控游戲。由于體感交互這一概念在當時足夠新鮮,Kinect上市兩個月就賣出了800萬臺,并拿下“吉尼斯世界記錄中銷售速度最快的消費電子設備”的頭銜。
Kinect的面世,也是李驪創業的起點。他現在是3D機器視覺和3D MR(混合現實)解決方案公司華捷艾米的董事長,創業前曾先后在聯想和中興工作。
3D視覺即三維立體視覺,大部分人對這一概念的理解起自蘋果Face ID。它能提供精確的人臉(活體)識別,也能精準捕捉人的動作和情緒。刷臉支付和AR Emoji表情是3D視覺目前在消費電子終端上的典型應用。MR即混合現實,它強調虛擬物體在現實世界中以實體形式出現,目前在醫療領域應用較多,比如通過佩戴MR眼鏡來觀摩手術、完成醫學教學等。
“Kinect讓我感覺電影007里的東西變成現實了。當時特別興奮,覺得體感交互是個機會,所以當即就決定和幾個朋友一起創業?!崩铙P告訴36氪。
團隊最初的陣地在深圳華強北。李驪一開始想做一個類似Kinect的產品,但后來發現項目所需的技術門檻太高,于是決定到北京尋找資源。當時,團隊需要的底層技術人才都聚集在北京的各大科研院所里,拉他們“入伙”并不難。李驪回憶稱,公司早期的大部分技術人員來自火控雷達、導航等專業,他們不像計算機系的老師有很多項目要做。再加上體感交互技術在當時的環境下極具挑戰性,大部分老師愿意無償接受這個挑戰。與此同時,華捷艾米也開始與國內一線相關院校展開合作,如清華、北理工、中科院等,技術團隊很快組建完成。
最初,李驪的項目得到了國家基礎基金、學校和科研院所和教授們的多方支持。但這樣持續了3年后,瓶頸出現了?!?013年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有過動搖的念頭,技術突破受阻?!?李驪對36氪回憶道。
“直到2014年下半年,經過長期的努力和堅持,團隊才終于拿出了一款類似Kinect的純Demo級的設備。盡管離實用還有一定距離,但也算給了團隊希望和動力。華捷艾米的骨架識別算法當時可以說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與蘋果花3.6億美金收購的專門做骨架識別的Primsense主流技術指標并無差別。”李驪介紹道。
經過一系列技術和算法的打磨,華捷艾米當時的研發水平已經很成熟,包括到現在,華捷艾米是全國唯一一家擁有3D智能SLAM和3D骨架技術的團隊。從2014年拿到投資人的第一筆錢到今年3月完成近5億元B輪融資,四年間華捷艾米的員工規模擴充到300多人,業務范圍也從體感交互拓展到3D視覺和MR(混合現實)。據李驪介紹,一個科技公司,技術與產品落地應用的人員比例至少是1:3,華捷艾米的團隊目前還是以純技術為主,未來會加大在商業化落地的人員投入。
熬過起伏的早期創業階段后,華捷艾米現在想做一些“更大的事情”。在李驪的規劃中,華捷艾米將在明年1月量產一款3D MR芯片及3D模組,為手機、智能安防、新零售、智能家居等不同行業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目前,IMI3000的AI芯片及模組已經成功應用于微信3D人臉支付終端、門禁產品終端,在各大商超落地應用。李驪還告訴36氪,華捷艾米已經開始著手開發混合現實相關的社交軟件,一旦落地,它將會比抖音更好玩。
以下是李驪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接受36氪采訪的內容,經36氪編輯整理。
36氪:華捷艾米目前商業化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李驪:我們主要為新零售、智能安防、活體識別、體育、創意制作、教育等行業提供3D視覺解決方案。
36氪:按照華捷艾米的發展節奏,有哪些可量化的發展目標?
李驪:從明年開始,我們會向市場提供一個標準化的MR模塊,它可以放在各個終端里面去,相當于讓所有東西具備了眼睛。
我們正在推生態共建的商業模式。首先是核心技術算法,以及將于明年年初問世的MR芯片其功能定義跟微軟的HPU2.0差不多,另外還有3D光學模組。我們以這三塊東西為基礎,對外提供軟硬一體的技術解決方案,服務于開發游戲、教育、電商和醫療等應用的廠家,他們來進行更新一層的產品開發。除了這套開發工具,我們之后還會有一個應用商店,現在正跟騰訊聯合做一些社交的東西,會比抖音更有意思。
36氪:什么樣的社交軟件?
李驪:這個軟件和抖音不同。比如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怎么合成在一起?你和家人怎么通過社交軟件聚合在一起?通過我們這個軟件將兩條同步拍攝的視頻拼合在一起,通過實時構建背景,可以是白雪皚皚的北地,也可以是蔥蔥郁郁的南國,根據我們自己的意愿隨意更換,實現兩個不同空間和不同地域的人在同一時間去對話溝通。
再比如,我們看到朋友圈在曬炫酷的街舞,通過我們的這個軟件,你也可以成為朋友圈里的街舞大咖。我們通過識別舞者的人體行為,然后疊加上自己的模型,你就可以成為那個跳街舞的人了。我們還可以通過復制舞者的行為動作,在同一場景疊加上我們自己的模型,你倆就可以一起尬舞了。無限的想象空間都是該社交軟件的內容來源。我們從今年4月份開始做社交方面的工具開發。我相信這個東西將來會成為爆款。
36氪:MR芯片的量產對商業落地場景意味著什么?
李驪:它相當于是一個通用芯片,可以用到安防、醫療、教育、娛樂等不同方向。我們現在的芯片算力有限,不能支撐MR的技術算法運算。要實現MR的效果,光靠硬件的CPU帶不動,放在手機里面,手機死機,放在大屏里面,大屏也帶不動。所以,等到明年1月MR芯片問世,結合我們軟硬一體的技術方案,全行業都可以打通了。
36氪:能具體談談這款芯片的應用場景嗎?
李驪:它的主要應用場景包括新零售、消費電子、智能家居、智能物流、安防等。新零售的話,比如用3D視覺來識別顧客身份,分析顧客行為,讓他們能夠虛擬試衣,通過3D刷臉支付。消費電子和智能家居方面,這款芯片可以應用到MR手機、MR眼鏡、智能投影儀、智能電視等智能硬件中。智能物流上,利用3D視覺,可直接通過移動設備的相機,測量畫面中的貨物體積等。
36氪:MR會是中國消費電子市場的一個新風口嗎?
李驪:應該叫升級的一個關鍵點。MR是智能終端的一個基本部分,會像現在的 WiFi 那么普遍。它一定會成為標配,這也反映出整個市場有多大。智能手機向MR的更新,有兩個很大的變化:一是這一次是從最底層開始革新,每一個代碼都要革新,很徹底;二是上一次的更新有高通給我們提供芯片和解決方案,所以蘋果2007年做出iPhone后,中國跟的很快。但是這一次沒有,國外廠商已經不再提供方案了,需要靠我們中國自己的前沿科技企業奮起。
36氪:對于中國手機廠商目前在3D視覺應用上的困境,您有什么新的觀察?
李驪:實際上最大的難題,我覺得還是國內廠家的敏感度和緊迫感不夠。總有一種想法是蘋果出來什么東西,我半年或者一年就能跟上。以前做指紋,中國花八個月跟上了;出雙攝,中國六個月跟上了。但是這一次MR芯片的更新是很徹底的,真不是那么容易能跟上。
還有一個難題就是應用部分。比如蘋果做芯片有3000多個人,可能技術人員有七八百,做產品的有一千多人,還有一千多人就在做應用。應用這一塊,需要全行業一起干,不是一家的事情。如果沒有應用,一切技術都是零,這就是所謂的生態鏈。還有一個就是標準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很恐慌的問題。
36氪:是針對什么的標準?有解決方案了嗎?
李驪:MR設備需要做到互聯互通,你在家里玩,我在家里也能玩,咱們可以隔空玩。這里面就會涉及到傳輸、解碼、接口標準的問題。微軟和蘋果實力非常強,它自己就可以成為事實上的標準。那對我們來說就存在跟著他走還是不跟他走的問題。我跟著他走會面臨侵犯知識產權的風險,我不跟他走會擔心應用開發商們不用我的東西。我們目前正在跟國家,還有一些廠家一塊合作,一起推動確定MR行業的標準。
36氪:您預計MR何時會大規模普及到普通用戶群體中?
李驪:蘋果現在推的東西也不是MR,只是裝了3D視覺而已。但我認為MR會在明年的某一時刻爆發,或許在上半年。
一方面,蘋果和微軟這兩個具有強大帶動力的企業已經準備好了。蘋果的一系列硬件產品,包括電視、機頂盒、游戲機、智能音箱等,向MR升級的樣品都有了。我們從供應鏈得到的消息是,蘋果已經在大規模采購MR相關硬件。另一方面,MR本身符合用戶的使用價值,它會帶來更多新奇有趣的玩法,起碼從娛樂上完全不同,購物上也是嶄新的體驗。
36氪:您此次參與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經濟”論壇,怎么看數字經濟時代創新型獨角獸的發展?
李驪:首先,國家的扶持和政策引導是創新型獨角獸生存發展的沃土。前不久國家就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和趨勢舉行了第九次集體學習,也突顯出對人工智能的重視。未來一定是人工智能的未來。另外,技術是獨角獸成長的第一驅動力。很多技術一直受困于國外壟斷,國內創新型獨角獸要想發展壯大,必須強化技術內核,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占領風口引領潮流。
-
WIFI
+關注
關注
81文章
5308瀏覽量
204460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4文章
47642瀏覽量
239682 -
MR
+關注
關注
2文章
334瀏覽量
43373
原文標題:華捷艾米李驪:3D MR(混合現實)很快會像WiFi那樣普遍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