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通信行業來說,2018年絕對可以算得上多事之秋。無論是通信行業的從業者還是研究人士,都可以明確說出一兩個對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
運營商作為通信行業從業者整體,積極響應監管層要求提前超額完成了規定任務;作為內部行業競爭者,各自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每家都有可以拿得出手進行展示的成就。然而,運營商也要對幾個事件或者趨勢保持足夠的警惕。
▲ 圖源:圖蟲創意
1
4G用戶滲透率雖然快速提升,但是虛高逐漸做實
從2016年年末至2017年年末是4G用戶滲透率飛速提升的階段,因為彼此4G正處于快速普及時期。從2017年年底到2018年8月底,4G用戶滲透月均提升幅度約為零點四個百分點。
截至2018年8月底,移動通信用戶和4G用戶凈增分別為8981萬戶和12130.7萬戶,如果采用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的數據,則分別增長12033萬戶和14232萬戶。這里我們采用三大運營商公布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截至今年8月末,三大運營商公布的移動通信用戶和4G用戶總數分別為15.11133億戶和11.2773億戶。
由此我們得出,截至8月末的4G用戶滲透率為74.63%。根據三大運營商上半年財報公布的數據,我們計算得出截至6月末4G用戶滲透率為73.03%。也就是說兩個月的時間4G用戶滲透率增長達到一點六個百分點,月均增長了零點八個百分點。兩個數據對比后可以得出,4G用戶滲透率月均增長呈現加速趨勢的結論。
當然如果單純地看4G用戶滲透率的快速提升,大家都會得出本該如此,至少也是無可厚非的結論。然而當我們把手機上網用戶滲透率也擺在這里時,大家就會有另外的發現并得出不同結論。那就是從2018年5月份開始,手機上網用戶滲透率已經低于移動寬帶(3/4G)用戶滲透率。
也就是說,運營商雖然發展了大量3/4G用戶,但是部分用戶并未轉化為手機上網用戶。另外,雖然月度變化幅度較大,但是截至8月份,手機上網用戶滲透率不但仍在82%附近徘徊,而且8月份當月還較上個月下降了一點三個百分點。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我們已經進行過分析,無非就是在以全網通為代表的雙卡終端和不限量套餐的雙重推動下,運營商獲取了了大量增量手機用戶,但是雙卡終端的主卡槽和第二卡槽的一般僅有一個具備上網功能。從而造成了雖然有新增手機用戶,但是手機上網用戶并未實現同步增長。
3/4G用戶雖然增多了,但是如果沒有產生上網流量,那么對積極向流量經營轉型的運營商來說,這些用戶的價值必然較低。因此,現階段,運營商不但要提升4G用戶滲透率,還是著手提升手機上網用戶滲透率,只有這樣才能使得用戶貢獻應有的價值。否則虛高的4G用戶滲透率僅僅是數字上的成績而已,并不能為運營商帶來真金白銀。
2
不限量套餐雖推高了用戶DOU,但也加速了運營商的管道化
運營商正積極并努力向流量經營轉型,從邏輯上看,推高用戶DOU也是應有之事和必然選擇。從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數據看,全國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從2016年底的1.06GB,經過一年的時間,增長到2017年年底的2.69GB,然后經過八個月的時間再增長到2018年8月底的4.85GB。這三個階段的數據實際上也反映了4G發展的不同階段。
2016年是4G用戶的快速普及期,彼此4G用戶和滲透率都出現了高速增長,彼時運營商提供的流量套餐還是定量而且單價也較高。2016年年底中國聯通推出了以“騰訊王卡”為代表的互聯網定向不限量套餐,但是當時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并未跟進推出類似產品,中國聯通自己的推廣力度也非常有限。
“騰訊王卡”,在2017年8月中國聯通混改后加速落地,中國電信也快速跟進,之后中國移動也被迫加入不限量競爭行列。可以說2017年8月之2018年3月,是不限量套餐的普及期。之后從今年4月份開始,各種不限量套餐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不但種類多,而且持續增量降價。從而點燃了用戶流量需求,出現了流量總量和用戶DOU的暴增。
運營商的優勢在于通信管道,劣勢在于缺乏內容。今年4月份之后,三大運營商都加大與以BATJ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的合作,爭相推出以各種內容權益為亮點的以阿里寶卡、百度圣卡為代表的冠名不限量套餐卡。運營商+BATJ等互聯網大佬之間的合作,看似是相互支持、相互得利的雙贏模式。
實際上這種模式一直在加速運營商的管道化,而且是持續加速貶值的管道化。從而有為以BATJ等互聯網企業做嫁衣的嫌疑。這樣的結論可以從持續背離并且開口不斷擴大的流量量收剪刀差圖表中明確的看出;也可以從運營商的用戶ARPU和DOU之間的數值對比中得出。
用戶DOU越來越高,用戶ARPU卻越來越低,正如有網友留言中所說“運營商正在向BAT等互聯網公司輸送消滅自己的子彈”。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到底是多少呢?
曾經有運營商高層推斷說是4G用戶ARPU值在50元左右時,用戶DOU和ARPU之間會有平衡。如果果真如此,那么運營商的4G用戶ARPU或許還將下降。另外,因為流量收入對營收的貢獻不足,運營商的移動通信業務收入占總收入比出現持續下滑。
當然,我們也要理解運營商的無奈,畢竟不掌握內容資源,畢竟有監管層持續強力推行的提速降費要求,畢竟不限量的“黑天鵝”出現后,誰不跟進,誰就會被市場和用戶淘汰。所以,即便有被加速貶值管道化的趨勢,運營商暫時也無力反抗?;蛟S中國移動持續打造以咪咕為代表的自有內容資源的嘗試和努力,值得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學習。
當然學習中國移動大搞內容,也并非必須另起爐灶,三大運營商完全可以合伙搞,從而沖破BATJ等互聯網大佬的封鎖并獲得成功。另外,運營商還面臨5G和NB的大規模建設需求,其建設資金的有限性客觀上也迫使運營商之間需要重新定位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封閉不應該成為運營商的唯一選擇,畢竟運營商之間最大的資源,也就是鐵塔資源都已經共享了,那么開放合作共同打造內容資源也應該是可以嘗試的。
3
持續的大規模網絡建設,有被設備商綁架的嫌疑
從2017年開始,網絡上和新聞里各種鼓吹5G的觀點和貼子開始滿天飛。我們不否則技術進步的好處,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并尊重兩件事情,一個是建設成本,另外一個是完整的5G標準還沒出來。網絡上這種巴不得運營商馬上建5G的觀點對誰最有利呢?自然是設備商。
因為4G和寬帶的大規模建設雖然沒有全部完成但是早已到尾聲,設備商的收入面臨增長乏力的困境。設備商需要鼓吹新一代網絡,既是推動技術進步搶占行業制高點的陽謀,也是謀求自身發展迫不得已的陰謀。近期,運營商專家說的很明白:推動網絡解耦,廠家驅動力不足是我們最大的難點。為什么從德國電信的號召開始,一年又一年過去了,設備商的驅動力不足?
本質上說,這就是革設備商的命,無論再好的包裝,也改不了這個事實。蛋糕就這么大,原來只有不到10家設備商劃分,現在一下子來了幾十家,每家分到的就少了。實際上這從側面反映了運營商也認識到被設備商“綁架”的現實和無奈。
有通信行業研究人士認為,運營商的4G網絡投資尚未收回,未來大規模建設5G的資金不但還沒著落,而且未來5G的投資回收期將在十年左右。我們不清楚這些專家推測上述結論的根據,如果果真如此,那么運營商確實有點被動。如果不上5G,不但監管層、設備商不樂意,而且企業也面臨被友商超越的可能,況且國外的運營商早已捋起袖子準備在5G大干一場了,為此部分國外運營商還開始了行業內部的兼并重組。
企業要生存,而5G的建設耗資巨大,運營商一定要在實用、生存和持續健康發展上做好評估、平衡和規劃。如果僅僅是片面追求最新技術,或許會讓自己陷入生存危機。無論是不是趕鴨子上架,對運營商來說,最現實的選擇無非是充分利用后4G時代的窗口期最大程度鼓勵用戶流量消費,從而收回4G投資并為5G建設聚力。
用戶規模、業務結構和技術進步中已經或者即將出現的機遇和問題,通信行業從業者都要面對并且要解決好。對通信行業來說,如果能夠成功避免掉進陷阱,很大程度上也就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
-
運營商
+關注
關注
4文章
2399瀏覽量
44584 -
通信行業
+關注
關注
1文章
63瀏覽量
12375
原文標題:對可能出現的陷阱,運營商要提高警惕
文章出處:【微信號:C114-weixin,微信公眾號:C114通信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