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信息港論壇上,中國鐵塔副總經理高步文詳細介紹了自中國鐵塔公司成立以來取得了哪些成績、未來如何幫助行業發展。同時,高步文信心滿滿的表示,請三大運營商放心,中國鐵塔將讓5G建設更快更好更省。
電信、聯通新建基站均是共享站
中國鐵塔從2014年成立到現在整體投入1463億元,交付186萬鐵塔,參與了高鐵、地鐵等基礎網絡建設,覆蓋了13000公里,地鐵96條。在成立的三年里,助推了三大運營商4G網絡的發展。
高步文認為,我國4G網絡覆蓋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僅用了三年的時間,與中國鐵塔的成立是分不開的。三年來,中國移動的基站數量增長了51%,中國聯通的基站數量增長了25%,中國電信的基站數量增長了104.5%。隨著中國鐵塔的成立,三家運營商進行基站共享,中國移動的共享達到46%,中國聯通的共享達94%,中國電信的共享達91%。這也意味著,聯通、電信三年來,新建的基站是在原有基站的基礎之上建設的。
高步文介紹,按照粗略估計,每年修建基站20萬個,三年至少建基站60萬,減少土地2.8萬畝,三年來,行業通過共享節約了投資。近年來,農村基站的建設數量占比達到了70%,貴州、重慶、陜西等省份基站增長的數量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讓5G建設更快更好更省
面對5G需要更多的基站、選址困難的情況,中國鐵塔提出了兩大解決方案,一是利用城市的照明燈桿等設施進行5G基站建設,預計未來規模約1000萬到1200萬個;二個是控制新建基站的規模,大大降低5G的部署難度。
目前,中國鐵塔已經開始進行相關方案及技術嘗試,如在山東大明湖,中國鐵塔建立了15個微站,集中建設了傳輸和電源,相比于傳統建設方案,由60天縮短到7天,總投資由48萬降低到11萬,降低了77%;在珠港澳大橋,中國鐵塔利用高速公路所有的設施建設了36個宏站,為三大運營商提供了傳輸和供電,覆蓋質量超過預期,相比于傳統的建設方案,由210天縮短為145天,總投資由6000萬降低到了2100萬,降低了65%,實現了雙贏。
對于三大運營商5G時代所需的大量站址資源,中國鐵塔正致力打造千萬級別的站址資源,截至6月底,中國鐵塔獲取了社會資源817萬,包括兩大電力公司的電力桿、城市的路燈桿、監控桿、物業小區的電力桿,并且還要繼續拓展傳輸、管道等資源。未來,中國鐵塔的綜合解決方案將使社會資源利用率達到85%,也就是說新建的資源僅僅占15%。
最后高步文表示,請三家運營商放心,政府放心,有中國鐵塔將讓未來5G的發展會更快更好更省。
延伸閱讀————————2018上半年三大運營商業績對比
中商情報網訊:近日,三大運營商陸續公布2018上半年業績。從三大運營商公布的數據來看:2018上半年三大運營商共賺817.7億元。其中,中國移動上半年實現凈利潤為656億元,與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相比遙遙領先。中國聯通凈利潤為26億元,中國電信凈利潤為135.7億元。
在營業收入方面,中國移動依然強勢占領第一。上半年中國移動實現營業收入3918億元,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兩倍之多。而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營業收入差距不大。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三大運營商用戶情況
從三大運營商用戶情況來看: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兩者在用戶方面差距不大,中國電信實力相對較強。據數據顯示:今年1-6月份,中國電信在個人通信市場領域優勢比較明顯。在個人通信市場領域,無論是移動用戶還是4G用戶,中國電信都獲得了凈增規模第一的位置,而且在增量絕對值上還拉大與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有較大的差距,其中差距最大的超過了1300萬戶。在個人用戶增量份額占比上,中國電信的這兩個指標都超過了38%,而且移動用戶增量份額占比甚至接近47%。今年1-6月份,三大運營商用戶月度增長情況詳情況如下:
2018年1-6月三大運營商經營數據對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大運營商2018上半年詳細業績
1.中國移動
據中國移動中期公告顯示,中國移動2018上半年財務業績表現穩健。2018上半年中國移動實現營收39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9%。通信服務收入為356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5%,市場地位穩固。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從盈利情況來看,2018上半年中國移動凈利潤達到656億元,同比增長4.7%,盈利能力繼續保持全球一流運營商領先水平。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此外,據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中國移動的總連接規模達到14.25億,其中移動連接9.06億,有線寬帶連接1.35億,物聯網智能連接3.84億。部分地區物與物的連接數已超過人與人的連接數,趨勢喜人。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在網絡建設方面,中國移動2018上半年新增4G基站19萬個。公司堅持打造4G精品網絡,精準投入保障網絡容量,持續加強室內深度覆蓋、城區連續覆蓋和農村廣域覆蓋,覆蓋水平和網絡質量保持領先優勢。
在客戶拓展方面,中國移動2018上半年凈增移動客戶1,861萬,總客戶數邁過9億里程碑,其中4G客戶6.8億,凈增2,732萬,4G客戶滲透率達到74.7%。
據中國移動董事長表示:“2018年上半年,面對行業同質化競爭更趨激烈、跨界跨域融合更加深入、提速降費提出更高要求的形勢,中國移動公司上下緊緊圍繞大連接,戰略整體布局,因勢而動,積極應對市場競爭和各種困難挑戰,在個人移動市場、家庭市場、政企市場、新業務市場多措并舉,深化四輪驅動融合發展,深化改革攻堅和管理提升,穩固了發展大勢,保持了業績的良好增長。
對于2018下半年,中國移動表示將聚焦重點、優化協同,與擁有集團客戶資源的平臺型伙伴加大合作力度,加快拓展行業戰略市場和中小企業高價值市場,進一步推動政企市場跨越式發展。
2.中國聯通
中國聯通中期公告稱:今年上半年中國聯通累計營業收入人民幣1491.1億元,同比增長7.9%。其中,移動主營業務收入達到843億元,較2017上半年的768.4億元,同比增長9.7%;移動出賬用戶凈增1786萬戶,總數達到3.02億戶;移動出賬用戶ARPU達到人民幣47.9元,較去年全年基本保持平穩。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從盈利情況來看,2018上半年中國聯通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達到25.8億元,同比增長231.8%。值得提出的是,2018上半年中國聯通的凈利潤已經超越2017年整年凈利,相信2018年中國聯通將會有新的突破。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據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中國聯通4G用戶凈增2823萬戶,總數達到2.03億戶,4G用戶市場份額同比提高近3%。4G用戶占移動出賬用戶比例超過67%,同比提高16%。
2018上半年,中國聯通圍繞輕觸點、輕成本,創新商業模式,加大力度推動互聯網化運營轉型,移動業務繼續提速、高質量發展。
其中,移動主營業務收入達到843億元,較2017上半年的768.4億元,同比增長9.7%;移動出賬用戶凈增1786萬戶,總數達到3.02億戶;移動出賬用戶ARPU達到人民幣47.9元,較去年全年基本保持平穩。另外,中國聯通積極強化移動業務差異化經營,推出差異化產品,解決大流量用戶需求痛點;落實提速降費,深化流量經營,努力以薄利多銷促進多贏。
上半年,中國聯通手機上網流量單價同比大幅下降;手機上網流量保持強勁增長勢頭,手機用戶月戶均數據流量同比增長2.2倍;手機上網收入同比增長25%,達到534億元。
2018上半年中國聯通主要業務情況
數據來源:通信頭條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聯通新興業務保持規模快速增長,產業互聯網業務收入規模達到117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云計算收入同比增長39%。受益于創新業務快速增長拉動,公司固網業務止跌轉增,固網服務收入達到491億元,同比增長5.5%。
在網絡部署層面,中國聯通堅持聚焦合作,繼續將投資聚焦于重點城市、4G網絡以及高流量、高回報區域,提升投資效率;積極開展資源共享和社會化合作,滿足資源薄弱區域的市場需求;充分利用大數據手段監測熱點區域數據流量,實現網絡動態精準擴容。
3.中國電信
據中國電信2018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財報期內,中國電信實現營業收入1930.29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主營通信服務收入為1775.88億元,同比增長7%;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從盈利情況來看,2018上半年中國電信實現凈利潤135.7億元,同比增長8.1%。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在用戶方面,上半年,中國電信移動用戶達到2.82億戶,凈增3166萬戶,為2017年同期的兩倍以上,凈增市場份額達到46.5%。其中,4G用戶達到2.17億戶,凈增3527萬戶。手機上網總流量強勁增長近四倍。有線寬帶用戶達到1.41億戶,凈增709萬戶,其中百兆寬帶用戶占比達到56%,同比增長19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業績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面對復雜嚴峻的行業形勢,中國電信保持戰略定力,統籌兼顧,緊抓用戶空間擴展、流量紅利釋放、信息化融合發展的寶貴機遇,基礎業務規模加快突破,新興業務增長持續強勁,收入增幅行業領先,成功實現發展新突破。
隨著技術標準的逐步確立,5G進程開始加快。2018上半年,中國電信積極開展5G前瞻布局儲備。有序推進技術研究和應用研發,制定未來技術演進路線,發布了5G技術白皮書。在多城市開展規模組網試驗,重點推動高清視頻、AR/VR、自動駕駛、無人機、工業互聯網等應用試驗,開展5G與4G協同組網研究,為5G網絡、應用和商業模式謀篇布局。
-
三大運營商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6瀏覽量
13082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3瀏覽量
565525
原文標題:中國鐵塔表決心:請運營商放心,5G建設會更快更好更省
文章出處:【微信號:C114-weixin,微信公眾號:C114通信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