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復雜:標簽進入磁場后,接收解讀器發出的射頻信號,憑借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送出存儲在芯片中的產品信息(Passive Tag,無源標簽或被動標簽),或者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Active Tag,有源標簽或主動標簽);解讀器讀取信息并解碼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統, 是由閱讀器(Reader)與電子標簽(TAG)也就是所謂的應答器(Transponder)及應用軟件系統三個部份所組成, 其工作原理是Reader 發射一特定頻率的無線電波能量給Transponder, 用以驅動 Transponder電路將內部的數據送出,此時 Reader 便依序接收解讀數據, 送給應用程序做相應的處理。
以RFID 卡片閱讀器及電子標簽之間的通訊及能量感應方式來看大致上可以分成, 感應偶合(Inductive Coupling) 及后向散射偶合(Backscatter Coupling)兩種, 一般低頻的RFID大都采用第一種式, 而較高頻大多采用第二種方式。
閱讀器根據使用的結構和技術不同可以是讀或讀/寫裝置,是RFID系統信息控制和處理中心。閱讀器通常由耦合模塊、收發模塊、控制模塊和接口單元組成。閱讀器和應答器之間一般采用半雙工通信方式進行信息交換,同時閱讀器通過耦合給無源應答器提供能量和時序。 在實際應用中,可進一步通過Ethernet或WLAN等實現對物體識別信息的采集、處理及遠程傳送等管理功能。應答器是RFID系統的信息載體,目前應答器大多是由耦合原件(線圈、微帶天線等)和微芯片組成無源單元。
目前全球零售商正進入第三波互聯網的發展期,并深受其影響,其中最受關注的技術是無線射頻身份識別,簡稱RFID。
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縮寫RFID),射頻識別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射頻識別技術是一項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交變磁場或電磁場)實現無接觸信息傳遞并通過所傳遞的信息達到識別目的的技術。
從信息傳遞的基本原理來說,射頻識別技術在低頻段基于變壓器耦合模型(初級與次級之間的能量傳遞及信號傳遞),在高頻段基于雷達探測目標的空間耦合模型(雷達發射電磁波信號碰到目標后攜帶目標信息返回雷達接收機)。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發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射頻識別技術的理論基礎。
RFID滿足應用
RFID是一種自動無線識別和數據獲取技術,已經使用了多年,應用領域越來越多。今天,帶有可讀和可寫并能防范非授權訪問的存儲器的智能芯片已經可以在很多集裝箱、貨盤、產品包裝、智能識別ID卡、書本或DVD中看到。由于未來可能的應用,RFID即將迎來非常巨大增長的時期,這種技術、芯片、讀卡器、軟件和業務的全球市場從2002年的10億美元將增長到2007年的26億美元。
應用將繼續以供應物流領域為主,在這個領域用RFID收發器進行包括各種各樣的可移動貨物/產品的記錄和跟蹤,在RFID收發器(信用卡大小的塑料/紙標簽,內含芯片、射頻部分和天線)上的必要存儲將繼續成為主要的應用。另外的一個可能應用就是將收發器標簽貼到紡織品、藥品包裝或者甚至是單個藥盒內。然而,未來RFID還將被用在如地方公共交通、汽車遙控鑰匙、傳送輪胎氣壓以及在移動電話等領域內。快速的識別對于公司的物流程序、大型倉庫、診所或者貨物的運輸以及在商業中都很重要。例如:汽車桌椅必須在正確時間按色彩排序(color ordered)進入到裝配線;智能標簽將自動地檢測正確的藥物容器從存儲處搬到生產處;血樣將準確地對應到采集這個血樣的病人;供應超市所需求的新鮮貨物要求很復雜的發送網絡,這個網絡不允許出現差錯;2006年世界杯的門票將不會有假票的存在-這得感謝RFID芯片。
未來另外的一個焦點應用在汽車工業,例如控制后視鏡、所有的電動機和汽車門照明。展望更遠,電子票務、“電子護照”、甚至專用通信業務已經顯露出RFID-IC應用的契機。德國的Bundesbank銀行期望RFID在鈔票中應用,這種鈔票不同于今天的鈔票,不能用彩色打印機或復印機來簡單偽造,但事實上需要芯片制造商能生產出紙那么薄、沙粒那么大的RFID-IC。
很多事實證明主要的銷售機會存在于物流過程中,根據行業和性能要求(例如讀取速度、需要同時讀取的RFID標簽數量)可以采用不同的技術。RFID技術可以基本分為低頻系統、頻率為13.56MHz的高頻(HF)系統以及頻段在900MHz左右的超高頻系統(UHF),還有工作在2.4GHz或者5.8GHz(見表)微波頻段的系統。除了頻率范圍外的另外一個差異性因素是電源:無源RFID收發器,這種收發器主要用在物流和目標跟蹤,他們自身并沒有電源,而是從讀/寫器的RF電場獲得能量;有源收發器由電池供電,因此具有數十米的長距離,但是體積更大,最重要的是更貴。
RFID應用主導技術
通常總是某種特定應用來主導采用哪個技術。對于百貨公司,在貨品上加上標簽僅僅以方便在銷售終端讀取當然是毫無意義,因為在當前的成本環境下,這會使產品更貴。但是,下面的應用非常有意義:在圖書館出借書或CD時,粘貼在書或CD上的13.56MHz標簽在經過時的幾秒鐘就能讀取標簽,或者在藥物批發商的挑選輸送帶上可靠地識別藥品,以避免可能造成嚴重后果的藥品誤發。
然而,基本上,任何對象的讀取、識別和跟蹤任務可以受益于經過深思熟慮的RFID技術應用,特別是當每個數據都必須被寫入到芯片、被授權用戶修改以及防止對可分段存儲器的非授權訪問--可能的話,甚至可以在非常高的速度以及對大量的對象進行同時處理。
條碼將逐漸出局嗎?
這個問題可能是根據上面談到的事實所得出的,但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成本的原因,像超市里出售的0.25歐元的奶酪罐將長時間繼續采用條碼。但是,絕對可以這樣設想,在未來3到5年內,當前用條碼的場合將為RFID標簽開放,例如識別紡織品或包裹這樣的大物品,還有城市公共交通或無人售貨機的付費問題。在所有這些應用中,工作在13.56 MHz的RFID相對于條碼,無論在可靠性、避免污染、可見性、讀取速度和空間方向性上都具有優勢,更不用說那些因為接觸產生的問題,理論上(RFID)可以無限次讀寫。
: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