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人工智能,許多人都會想到漫威電影《鋼鐵俠》。作為未來工業領域的一顆新星,影片中的“Jarvis”是對人工智能系統最直觀的詮釋,通過結合先進的AR技術和人工智能語音等多種人工智能系統,在鋼鐵俠出戰前進行數據可視化分析、預測性維護,以及在戰斗過程中的自我診斷。
自20世紀50年代“有思想的機器”誕生以來,人工智能一直未能實現突破性進展。直至近10年來,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原本只在電影中虛構的“Jarvis”已經悄然進入人們的生活。毫無疑問,無論是在工業領域還是民用領域,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一波新的數字革命浪潮。那么,人工智能到底能做什么?今天,我們重點談下工業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是比較簡單的應用數據的可視化分析:人工智能能夠收集設備運行的各項數據(如溫度、轉速、能耗情況、生產力狀況等),并存儲數據以供二次分析;對生產線進行節能優化,提前檢測出設備運行是否異常,同時提供降低能耗的措施。
第二類則是讓機器實現自我診斷。比如一條生產線突然發出故障報警,機器能夠自己進行診斷,找到哪里產生了問題,原因是什么,同時還能夠根據歷史維護的記錄或者維護標準,告訴我們如何解決故障,甚至讓機器自己解決問題、自我恢復。
當然,我們都不太希望發生故障,所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第三類應用,預測性維護。要知道工業生產線或設備如果突然出現問題,那造成的損失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我們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讓機器在出現問題之前就感知到或者分析出可能出現的問題。比如,工廠中的數控機床在運行一段時間后刀具就需要更換,通過分析歷史的運營數據,機器可以提前知道刀具會損壞的時間,從而提前準備好更換的配件,并安排在最近的一次維護時更換刀具。
人工智能技術,正在以勢不可當的勢頭橫掃全球各個領域。智能化與工業的結合更是引得全球矚目。從德國的工業4.0到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從GE的Predix到IBM的PMQ,可以看出,工業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智能化技術的結合也必將是下一個風口。
智能的核心在于決策和執行,而決策的核心在于感知和判斷。在工業系統中,IoT技術,以及傳感器技術、數據傳輸、數據管理等不斷發展,為智能化技術實施提供了可靠的感知基礎。但是目前的工業界大都以人的決策和反饋為核心,這就導致系統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價值并沒有被釋放出來。系統越是復雜,人的學習曲線就會越緩慢,而當人的學習曲線比技術的進步速度慢時,人就會成為制約技術進步和應用的瓶頸。而人工智能為工業帶來的第一個革命性的改變,就是擺脫人類認知和知識邊界的限制,為決策支持和協同優化提供可量化依據。
人工智能的未來,在眾多科幻影視中已為我們揭曉一二。但到目前為止,人工智能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并不及互聯網那么成熟,未來還需更加深入地耕耘。借由人工智能全面實現工廠運營智能化,運營商將能最大程度的減少人力,并持續提升制造品質。不知道您對于人工智能在工業領域的發展有什么樣的看法?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5文章
47642瀏覽量
239742 -
工業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5文章
2384瀏覽量
64765
原文標題:AI|如何從“人工智能”走向“工業智能”?
文章出處:【微信號:THundersoft,微信公眾號:ThunderSoft中科創達】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