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我國兩化融合肩負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邁入新理念引領發展、新技術深化集成、新應用加速普及、新型制造體系加快構建的新階段。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步伐加快,融合協同共享的“雙創”新生態初步形成,新技術驅動的智能制造模式開始顯現。
亮點一 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
2018年上半年,在試點示范、重大工程的牽引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步伐加快。
2017年,工信部聚焦工業云、工業大數據、工業電子商務、信息物理系統、行業系統解決方案等領域,遴選了70個試點示范項目,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業態和新模式。
試點示范項目實施一年來,取得積極進展,涌現一批網絡化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
濰柴動力借助跨領域、協同化、網絡化的全球協同研發平臺,將海監船配套發動機研發周期由原來的24個月縮減至18個月,研發成本降低30%。
工程機械、船舶等行業加速從銷售產品向提供增值服務轉型,通過服務型制造推動價值鏈躍升、探索轉型升級新路徑。
亮點二 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步伐加速
2018年上半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熱度高企。
智光電氣與阿里云達成戰略合作,計劃共同構建國內首個“基于大數據驅動的綜合能源大服務工業互聯網平臺”。
用友網絡積極開展湖南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體系建設。浪潮推出了投資、運營、生態、示范四項計劃,將在10余個重點省份建設地方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面向300多萬家企業發放5億元企業上云服務券,聯合生態合作伙伴打造大型企業集成創新示范以及區域特色產業示范基地。
北京以企業為主體開展平臺建設,致力于打造北京1+10+N工業互聯網平臺。據賽迪智庫調研,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在行業和區域已實現多點開花,龍頭制造企業和大型ICT企業積極性較高。
亮點三 大企業引領制造業 “雙創”縱深發展
2018年上半年,《制造業“雙創”平臺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加速落地實施,大型制造企業依托“雙創”平臺在線開放研發、設計、制造、孵化等能力,推動創業創新要素和能力與中小微企業需求精準對接,引領制造業“雙創”縱深發展。
截至目前,制造業重點行業骨干企業“雙創”平臺普及率達71.5%,中央企業建成各類互聯網“雙創”平臺121個,為超過200萬家中小微企業提供了創新創業服務。
中國鋁業、河南眾品建設了面向企業內部和產業鏈上下游的“雙創”要素匯聚平臺,加速形成面向生產制造全過程、全產業鏈、產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交互和集成協作。
首鋼集團、TCL集團基于雙創平臺,推動大企業創新創業要素與中小微企業需求對接,降低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門檻。徐工集團和美的集團基于雙創平臺,加快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組織管理模式創新,推動研發設計向協同化、動態化、眾創化轉型。
豬八戒網絡、沈陽新松等企業與地方加強合作,推動“雙創”平臺在產業集聚區落地,帶動建設一批行業特色鮮明、品牌影響力強的制造業“雙創”示范區。
亮點四 軟件定義驅動產業數字化發展
“軟件定義”作為產業數字化的使能技術和通用目的性技術,“賦能”“賦值”“賦智”作用更加凸顯。
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關鍵環節,軟件無處不在,“軟件定義”正在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進一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軟件對提升企業效率、效益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NetApp與中科曙光共同打造的曙光HyperStor軟件定義存儲產品家族,為用戶提供面向未來的、具有本地化特色的數據管理選擇,幫助用戶充分釋放數據潛能,獲取獨特競爭優勢。
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圍繞數字化設計、仿真、建模,開展船舶產品全三維數字樣船建模,提高了建造精度,有效縮短了建造周期,顯著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2018年上半年,國家有關部委、地方政府聚焦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通過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新型智能制造模式發展。
工信部印發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提出以市場需求為牽引,積極培育人工智能創新產品和服務,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
浙江、江蘇、貴州、福建、廣東、山東、江西、內蒙古、重慶等省份發布了區塊鏈相關文件,將區塊鏈列入“十三五”戰略發展規劃。
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聯合多家上市公司、科研機構、應用創新企業,發起成立了上海區塊鏈產業聯盟。
中鐵總公司與阿里巴巴、中信集團與騰訊等企業加快推進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領域的業務合作,積極探索制造業數字轉型路徑。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84瀏覽量
103679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53瀏覽量
53686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28瀏覽量
9421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