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裁員、出售資產,去年爆發的金立資金鏈危機迎來轉機。據媒體報道,金立目前已經成立重組小組,未來幾周將制定重組方案,并公布詳細重組內容。
2017年11月,金立被曝出供應商追債,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凍結劉立榮持有的41.4%金立集團股權,金立債務危機正式浮出水面。
2018年1月,金立董事長劉立榮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認,“金立資金鏈問題爆發的主要原因是2016年和2017年營銷費用與投資費用投入超限。2016年~2017年金立營銷費用投入60多億元,近三年對外投資費用30多億元,兩項費用接近100億元,對金立資金鏈造成很大影響,導致貨款周轉困難,在拖欠貨款后被供貨商申請資產保全。”
對于資金鏈問題,劉立榮稱金立將分三個步驟來解決,首先引入合作伙伴,確保生產與銷售;第二,引入戰略投資者,補充資金;第三,出售資產償債,獲取債權人支持。
隨后,金立宣布采取裁員降費用,金立對總部和東莞工業園進行了50%的裁員。
2018年5月份,金立方面稱金立正在引入一家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對方擬全面收購重組金立。有媒體稱這個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有著國資背景。但兩個月時間過去,金立重組并未有實質性進展。
近期,據多家媒體消息,金立股東大會決議,成立重組小組,未來幾周將制定重組方案,和投資方簽定重組協議,并公布詳細重組內容。
在重組期間,金立集團及其旗下子公司、控股公司對外簽訂與重組相關的法律文件需經重組小組同意。
如果能夠重組成功,無疑讓金立可以起死回生,不過金立需要面對的是更為激烈的競爭環境。
當前我國智能手機市場已進入存量市場,手機出貨量增速減緩甚至下滑將是常態。研究機構Canalys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手機市場經歷巨大倒退,出貨量9100萬臺,同比猛降21%。
在存量市場狀況下,頭部品牌華為、OPPO、vivo、小米市場戰略也開始大轉型,“技術”和“創新”成為本輪市場競爭的熱詞。金立在技術創新方面依然處于短板,而像去年押寶全面屏的玩法恐怕再不會出現。未來,不管金立是繼續玩熟悉的“渠道流”,還是下狠心投入研發轉向“技術流”,留給金立的時間不多了。
-
金立
+關注
關注
0文章
242瀏覽量
1729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