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迎峰度夏保供電工作不斷深入,輸電線路運維人員也進入一年中最忙碌的階段。對于廣東電網公司佛山供電局輸電管理所而言,今年他們還多了一項任務,就是在防外力破壞工作中運用人工智能新技術,探索實踐“機器代人”,實現防外力破壞工作實時在線監控。
“近日,南方電網公司正式印發《智能技術在生產技術領域應用路線方案》,對我們團隊真的是一大利好消息。”佛山供電局輸電管理所“智能運維”青年創客團隊的創始成員、技術研發負責人曾懿輝難掩興奮,“這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堅定了信心,現在我們的人工智能圖像識別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你看這就是系統剛剛自動推送過來的圖片和信息,在我們220千伏雷都線路保護區內,有一輛吊機和挖掘機進入,識別可信度達到0.8。”曾懿輝點開微信里接收的信息向筆者解釋。統計數據顯示,在輸電線路跳閘事件中,過半數的原因是吊車、挖掘機等施工機械對線路的外力破壞所造成的。以佛山供電局為例,管轄線路4500公里、16000余基桿塔單元,線路附近易發生外力破壞的施工點300余處。為及時發現線路附近的潛在危險點,該局輸電管理所在重點線路部署了百余套在線監測設備,以便及時掌握線路附近的環境情況。
“如果靠人工瀏覽圖片判斷是否存在施工機械等危險點,工作量極其龐大,效率也比較低下。”“智能運維”團隊新成員徐振磊介紹,“我們應用云技術,以一定的時間間隔采集監控照片,并將圖片上傳云端,接入系統數據庫。同時,我們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對卷集神經網絡訓練模型進行長達一個多月的反復訓練,該模型識別精確度超過90%,目前可以智能識別出輸電線路照片中存在的吊車、挖掘機等容易對輸電線路產生危害的施工機械。在識別出隱患后通過企業微信及時上報,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據悉,系統數據庫每天匯入約1000張照片,截至目前數據庫收集圖片已近50萬張。團隊通過現有的監控系統收集了大量圖像數據,再通過輸電線路外部隱患識別的研究實現智能化識別隱患的目的,這為今后的智能運檢做好了技術儲備。
去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人工智能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人工智能技術在感知、計算、認知等方面處理能力強,有助于改變電力傳統運檢模式,促進電力系統的積極變革。佛山供電局輸電管理所緊隨技術發展趨勢,適時而動,成立“智能運維”青年創客團隊,以“業務驅動,問題導向”為原則,向人工智能領域持續發力,積極推動輸電運檢智能化,探索運檢新模式。
據了解,該團隊在智能技術研究方面,已經有不少成果。今年4月,該團隊運用M600R激光雷達無人機在業內首次完成了同塔四回路輸電線路高精度(厘米級)激光雷達建模;5月,又在全國首次運用無人機和車載激光雷達實現了高電壓等級、長線路路徑、高海拔、大擋距輸電線路激光雷達建模、缺陷隱患識別、工況分析,構建了“無人機+車載”的空地一體輸電線路激光雷達建模模式,大大提高了電網運維的數字化、可視化。
“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激光雷達建模,都是在為我們智能巡檢鋪路。”作為這兩項新技術的主要參與人員,張紀賓說,“這兩項領先技術背后的價值是對電網設備大數據的收集。未來,大數據的分析和應用將是提高設備運維精細化水平,進而提升供電可靠性和客戶服務水平的必由之路。”
“借力人工智能,可以賦予機器一個聰明的頭腦,將訓練好的模型生成離線SDK,嵌入到監控攝像頭或無人機等設備中,這樣就可以打造出智能化設備,從而實現輸電領域由自動化運檢到智能化運檢的跨越式發展。”曾懿輝對未來充滿信心,“將人工智能應用于運檢工作,使設備具有感知智能、計算智能和認知智能,將大幅度提升輸電系統智能化程度以及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
-
輸電線路
+關注
關注
1文章
576瀏覽量
22975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4文章
47642瀏覽量
239671
原文標題:“人工智能”引領輸電運檢新模式
文章出處:【微信號:SmartGrid-cn,微信公眾號:智能電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