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2018年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2018)正式開幕,本次展覽圍繞了人工智能、5G、物聯網技術應用、創新與新創、以及電競與虛擬實境在內的六大主題展開,云集了全球頂尖的高科技公司參展,多維度、全方面地呈現未來全球科技生態系統全貌。
在廣受關注的“黑科技”——AR智能眼鏡領域,***智慧眼鏡產業協會(TSGIA)攜資策會(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佐臻集團(Jorjin Group)、品臻聯合系統(Peer Giant System) 、Top Smart(上海翊視皓瞳)、愛普生(Epson)等相關成員企業參展,小編帶著強烈的好奇心特別前往體驗了一番。
以前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看那名家大作依舊是那靜靜掛在墻上不動的字畫,現在戴上智能眼鏡,我們看一座山,眼前就能呈現這座山形成的演進過程;看一副名家字畫,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畫在動,還能欣賞到這幅畫的創作過程...,在智慧導覽中,這類體驗還有很多,這就是智能眼鏡賦予人的視覺增強和感知的能力。
參加大型的展覽會像CES之類的,我們都有一個痛苦就是“找場館、找企業”,即使手中拿著地圖也手足無措,當我們通過佩戴智能眼鏡,參展企業都貼上特制的定位標簽,就可以跟隨智能眼鏡的地圖指導,輕松地找到你要去的場館和展臺。這也是智能眼鏡將視覺增強,賦能給人。
在緊急救護方面,以前在救護車上,醫生只能對患者進行簡單的判斷處理,當智能眼鏡運用在救護車上時,隨便哪個醫生就能通過第一視角將患者的病情與實時情況傳到醫院,急診室醫療團隊就能夠及時作出判斷提前做好救護救治準備,患者一到院就能夠立即采取最適當的救治方案,為患者爭取無價生命的寶貴時間。
另外,在臨床手術上,傳統的手術醫療都是通過顯微鏡等精密儀器將病灶畫面放大傳送到電腦顯示屏上,醫生手上的手術刀操作一下,便要抬頭或轉頭看一下電腦屏幕上的2D畫面,但當醫生佩戴了智能眼鏡后,直接將手術部位的3D實時畫面傳送到執刀醫生眼前,醫生可以不必再抬頭或轉頭看電腦顯示屏了,最真實的3D畫面就真實呈現在眼前。
透過智能眼鏡將"超”能力賦予給醫生,將3D畫面直接呈現到眼前,這種人機交互與多視角融合,將極大的減緩及降低醫生的視覺疲勞,同時還可以避免因經驗差異造成的醫療疏失,縮短醫生的培訓周期與時間,最終降低醫療事故,提升救治效率與存活率。
在傳統的工業巡檢領域,一般機械維修起來都很麻煩,有的機械還是國外進口的,或者出口到國外,遇到異常或故障,對廠商和用戶雙方都極其不方便,耗時費力成本高。不過當一般巡檢的工作人員佩戴上了智能眼鏡,就可以將第一視角影像畫面透過網絡傳輸到遠方電腦或平板前的專家面前,專家可以不用親臨現場就能夠指導工作人員檢修機械設備,同樣穿戴式智能眼鏡也運用到空間狹小的特殊維修場景,例如船艙、汽車或動車底盤…等地,有些地方只能允許一個人進去,這時專家就可以通過智能眼鏡第一視角傳送回來的現場畫面進行指導了。這同樣是智能眼鏡將專家的能力賦予了遠方的普通維修人員。
傳統的資產管理人員一般都是在辦公室里面盯著眼前的電腦屏幕看一些物品放在哪兒,而在智能資產管理系統的展臺上,我們體驗到未來的資產管理不再將人“固定”在電腦面前,而是解放其雙手雙腳,智能眼鏡還是通過特制的定位標簽,將畫面“搬”到眼前,工作人員可以隨時隨地的調取畫面進行監督管理。
小編足足的體驗完了***智慧眼鏡協會展臺展示的十二組應用場景,雖然這些不同領域的技術應用對于智能眼鏡的規格、外觀、配戴方式要求差異極大,但核心的傳感、影像、人體工學、云平臺…等技術基本是通用與共性極強的,但是這些解決方案已經覆蓋了醫療、導覽、工業、資產管理、物流、安全管理等重要行業,在增強人機交互與視覺能力的同時,還賦予了人類動手高效操作的能力。
其實,目前智能眼鏡能解決的問題還是很簡單的,只是將傳統的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呈現的畫面“搬”到人們眼前,不過這些畫面一定都是最適合在眼前的。但是智能眼鏡在未來要做以及能做到的遠遠不止這些,當人工智能、大數據、邊緣計算等新技術的成熟普及找到與智能眼鏡的契合點,智能眼鏡將會是賦予人類“智力”、”智慧”,而不再是單一的“視覺增強能力”。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5文章
47642瀏覽量
239742 -
智能眼鏡
+關注
關注
8文章
668瀏覽量
72936
原文標題:智能眼鏡產業升級之路:從智能眼鏡到人機交互、感知增強
文章出處:【微信號:Iotchannel,微信公眾號:聯動原素】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