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太笨了。” 戴著一副圓框眼鏡,留著小胡子,頭頂高爾夫球帽的汪滔犀利地說出了這番話。
汪滔,38歲,80后中國白手起家富豪。
他是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他開創了非專業無人駕駛飛行器市場,他帶領的大疆像一匹獨狼馳騁全球,所有人都只有追趕的份兒。
如今,成立超過10年的大疆,盡管還沒有IPO,但其業務的快速增長及“獨角獸”“無人機霸主”等標簽,成為資本市場上人人追捧的對象。
2018年4月,一級市場不少投資人士,被特獨立行的汪滔點燃了憤怒的火焰。
大疆用競價的方式進行融資,就引起了投資機構的激烈爭奪,正如大疆的天使投資人所言,有人送錢,還好幾倍地送,不要都不好意思。然而最后進入大疆的機構投資者名單大概只有不超過20家,大疆選擇的B:D比例為1:1.5,目前10億美元融資基本敲定。
大疆將無人機應用拓展至醫療影像AI、早教等領域,還有投資人透露,大疆將開始無人駕駛研發。
競價融資塵埃落定
汪滔是一個信奉自由市場規則的人。
大疆這家優秀得不像中國的公司,投資者蜂擁來搶份額,是市場最后博弈的結果。大疆的過去幾年的經營數據亮眼:2017年營業收入為175.7億元,同比增長80%;凈利潤43億元,同比增長123%。
聰明人汪滔熟知市場規則:大疆根本不愁無人問津,投資者們聞風聚集。
4月3日,有超過100家投資機構欲參加融資競價,每家交了10萬美元保證金。第一輪競標結果4月5日出爐,各家認購金額的總和已超出原計劃的30倍。
第一輪最高5億美元(單個投資機構投資額上限)競價結果是平均D類/B類認購比例為1.29:1。
4月15日下午,大疆公布第二輪競價最新進展:截至當日15時30分,最高5億美元(單個投資機構投資額上限)的平均D類/B類股的認購比例為1.61:1。
大疆融資如今塵埃落定:B:D的比例為1:1.5。大疆沒有選擇1.7:1,乃至2:1,而是選擇了一個較為合理的比例,和較少的機構投資者。
“我們拿到了幾億美元的投資份額。”上述投資人表示,前兩天,大疆向其公司發來確認認購份額郵件,他對B:D比例只有1.5感到很意外。
大疆最后做出了妥協,從幾百個機構投資者選定了不足20個投資機構,十億美元融資正在一家家敲定。
而那些被拒之門外的投資者,正在加緊聯系入選機構,并尋找機會索要轉讓的大疆股權份額,大疆的股權融資依舊熾手可熱。
經過這輪融資之后,大疆的官方估值是160億美元,新股投資人的加權等價估值約為165億美元。
CFO和CTO的雙重煩惱
高達10億美元的融資背后,大疆狼性文化在企業內部開始顯露。
2017年,一直在高速擴張的大疆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競爭對手極飛,這在農業無人機業務上給大疆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接著,大疆相應的行業無人機銷售部門薪資2017年年底大調整。一些人調整前月薪為1.5萬元至3萬元,調整后成為8000元+提成。一些獵頭挖進來的高薪員工,原本承諾的6到9個月的年終獎也并未兌現。
這一做法卻并沒有刺激業績,反而引來員工反彈。有保障的薪資大調整,直接讓一些根據原來收入規劃生活和消費的員工陷入困境。有員工在知乎上發貼表示不滿,再轉到大疆內網,引發涉及組織架構與大疆價值觀、企業文化的大討論。最終,汪滔不得不直接出面調停,才緩解了員工的不滿。
同時,大疆銷售人員向華為做法學習,過一段時間就來一次內部區域調動,地區之間人員互換。不過,銷售員張剛認為,“消費產品這樣做可以,可以防止員工跟代理商串通一氣。但行業機用戶,像公安局、消防隊,一個銷售員工待了半年,好不容易跟客戶建立聯系,一換就沒了。”
但是汪滔不這么看。他認為,快速迭代的基因不能丟。他更討厭一些潛規則。“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幾種阻礙組織迭代的力量:阻止實際情況流通傳播的力量,比如粉飾數據,封鎖消息……各種背離解決實際經營管理問題的小團體主義……”
內部管理,從一開始就是大疆和汪滔的難題。
早期的幾個創始人除了汪滔外,還有陳金穎、盧致輝、陳楚強。因為股權紛爭,三個人都先后離開了大疆,戲劇性的是,他們最終都成為了汪滔的競爭對手。
盧致輝在2008年底離開大疆,去了當時如日中天的航模企業艾特航空,之后又并加入另一家無人機公司——一電科技,公司主要做攝像機和無人機,涵蓋消費級和軍用級。在此期間,另一位創始人陳楚強一直跟隨著盧致輝。
最后,盧致輝離職創業,創立了科比特,定位做消費級無人機。2016年4月,科比特發布了業內首款采用氫燃料的多旋翼無人機HYDrone-1800,續航時間長達273分鐘,在材料和航時上的突破引起業界關注。
盧致輝透露,自2014年成立以來,科比特已完成A、B兩輪融資,分別融得2700萬和4000萬元,B輪融資后公司估值達到5億元人民幣。
這一次,陳楚強也決定自立門戶,他在2011年開始創業,切入市場比較空白的衛星通訊行業,創立了“頭家技術”,目前已經與OUTERNET等衛星通訊行業巨頭達成合作。
大疆的另外一位早期創始人陳金穎,離開大疆之后創業失敗, 2015年陳金穎選擇與盧致輝一起干,加入科比特,任職其研發總監。
創始團隊分崩離析后,不斷擴張的大疆讓汪滔更是無暇分身。
2006年大疆剛創立時,汪滔以為團隊會是一二十人的樣子,現在整個企業的員工人數已經增長至1.2萬人。
公司變大,身兼CEO和CTO兩職的汪滔,不得不應對管理和技術上的雙重考驗。
2015年接受福布斯采訪時,汪滔就表示:“如今我做的更多是管理工作,至于我最喜歡的產品,我不得不依賴于我的同事。”
作為一個對產品精益求精的人,汪滔并不能百分之百的信任他們,他一貫堅持著強硬的管理風格。對于沒能完成績效的員工,大疆揮起屠刀來毫不留情。
“老板做事以精品為向導,對于設計不好的東西,會很直接地罵‘這是什么垃圾’。”一位已經離職的前員工lanion寫道,“這種嚴厲也讓員工能夠快速成長。”
不過,對于富有創造力和激情的員工,尤其是年輕人,在大疆并不缺乏大展拳腳的機會。
大疆在研發團隊建立了產品經理競聘制度。研發團隊的人,不論年齡背景,只要有想法,計劃書能經受住研發團隊主管們的拷問和質疑,就能帶隊開發產品。
汪滔的特立獨行和大疆的狼性文化,在企業里發揮著作用。
大疆對員工的獎勵簡單直接粗暴。這幾年,大疆對優秀員工獎勵豪車:2012年獎勵高爾夫,2014年獎勵特斯拉,2015年獎勵奧迪,2016年獎勵寶馬和保時捷。
有大疆內部人士稱,做得好的員工,年終獎可以拿到幾十個月薪水,部分員工拿過40個月薪水。
飛往叢林深處
一路走來,汪滔很清晰的知道,他和大疆要飛往何處。
時針撥回到15年前。
2003年,在華東師范大學讀大三的汪滔選擇退學。因為他的成績只是中等偏上,并不算突出,給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發出入學申請,不出所料地連連被拒。
汪滔只能進入保底的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就讀。直到本科畢業,他也沒能在學習成績上翻盤:畢業設計學校勉強給了他一個C。隨后,在2006年,汪滔開始繼續在港科大讀研究生,邊創業邊讀書,但他不是天才,花了5年才拿到碩士學位。
雖然在學業上表現不突出,但是汪滔那個只得C的畢業設計,是他從小就有的夢想:直升機飛控系統。
他在直升機飛控系統上灌注了極大的熱情和精力,在香港科技大學,汪滔曾經參加了兩次機器人大賽,獲得香港冠軍和亞太區并列第三。畢業設計選定直升機飛控后,他申請到了學校1.8萬港幣經費,廢寢忘食地奮斗了5個月,終于開發出了可以令直升機在空中懸停的飛控系統,但結果卻令人沮喪:飛機從半空中掉了下來。
但是這次失敗卻讓這個學業普通的學生進了機器人研究權威李澤湘教授的法眼。李教授引薦汪滔成為自己的研究生,還支持汪滔創業。大疆初創的時候,碰到資金問題,李澤湘還會伸出援手。如今李澤湘仍掛著大疆董事局主席的頭銜,持有的大疆股份價值數以億計。
事實證明,李澤湘的眼光獨到,汪滔確實闖出了一番名頭。2006年,香港科技大學在讀研究生汪滔創立大疆創新,時至今日卷走了全球消費級無人機80%以上的市場份額。
《華爾街日報》稱,大疆是“首個在全球主要的科技消費產品領域成為先鋒者的中國企業”,其他美國媒體同樣對其推崇備至。
2014年,《福布斯》將汪滔放置封面,評價其為中美創新人物的代表。同年,《福布斯》、《時代》、《經濟學人》不約而同地將大疆產品“封為”年度最杰出的高科技產品之一。
融資之后的大疆,從內至外,即將開啟一段新征途。
目前大疆的客戶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產品分類四個方向:
“無人機”包括消費級和行業級,行業級無人機分為農業植保和經緯平臺;
“影像設備”包括消費級和行業級;
產品零配件和其他;
新業務板塊,今年尚未上線。其使用場景涉及能源、公共安全、農業、建筑等。
除占有消費者無人機市場8成以上市場份額之外,在行業應用無人機市場,大疆剛剛起步,組建團隊、提升行業應用市場的技術實力,的確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汪滔似乎也意識到了大疆在接下來會遇到瓶頸,即將到來的市場天花板,是阻礙它發展的最大壁壘。
雖然大疆的市場占有率極高,但據IDC預計,全球消費者和企業無人機的市場規模為90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的年均增長率約為30%。這意味著,到2023年,整個無人機市場的規模約為334.1億美元。
334.1億美元的規模甚至不如騰訊一家公司一年的營收多。2017年,騰訊營業收入達到了363.87億美元。
于是開拓更多的市場成為大疆接下來突破的目標。
大疆曾經的目標是飛行和飛行影像,這在2010~2012年是一個絕對的技術驅動的市場。2016年大疆開始重視商貿事業部,并且拓展民用市場和發展更多細分品類,在技術之外也更重視產品體驗。
在融資文件中,大疆如此展望其目標市場規模:在兩大現有板塊中,無人機板塊(消費和行業級)2017~2021年累計市場規模880億美元以上,影像板塊年市場規模150億美元以上。
而大疆要拓展的三大新方向包括:
醫療影像AI市場年市場規模50億美元以上;
教育方面,3歲+科技課程年市場規模100億美元以上;
新興產業則包括圍繞視覺、算法、影像處理、集成芯片技術為一體的人工智能及先進制造、機器人等相關市場。
雖然目前,大疆的“獨角獸”“無人機霸主”“高技術壁壘”概念,以及現有業務的搶眼表現,都令它成為目前市場上不多見的優質投資對象。
但是,強有力的競爭者也要入場分一杯羹了。農業無人機遭遇極飛等對手阻擊,通信和高鐵巡線等業務有科比特尾隨。而物流無人機,順豐、京東都在自己搭建團隊,蘇寧與易瓦特無人機合作摸索。
被視為最有可能挑戰大疆的國外企業——GoPro,從市值最高350億美元跌至7億美元,也讓不少投資者擔心。
與3D Robotics的命運一樣,GoPro在發布自己的無人機沒多久,產品即出現問題。如今GoPro淪落到被傳言被收購的地步。
大疆已經在尋找新的方向:AI和自動駕駛。據投資者透露的消息,Ai和自動駕駛在2022年會占大疆收入30%-40%,甚至更高。
大疆的創新能力和執行力在過去十年一再被驗證,能否打開新的市場,被投資者寄予厚望。
曾經的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如今已經變為中年,在內外壓力之下,大疆不得不借助外力——資本手段。
如今,小米正在加緊港股上市,BAT正在緊鑼密鼓籌劃回A步伐,大疆港股、A股上市正在成為可能。
汪滔依然熱血,他和他的大疆已經在高速飛揚。
-
無人機
+關注
關注
230文章
10515瀏覽量
181893 -
大疆
+關注
關注
30文章
906瀏覽量
82155
原文標題:融資10億,估值165億,“無人機霸主”是如何煉成的?
文章出處:【微信號:robotn,微信公眾號:產業大視野】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