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17年,要說智能手機有哪些進步,那么AI的加入絕對是算的上的一個。尤其是以蘋果和華為手機為代表的品牌廠,從AI芯片底層為智能手機的AI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而除了這些手機廠商巨頭以外的眾多手機廠商呢,他們的AI化都進展到什么水平了,他們是否還有機會趕超甚至是超越呢?
AI手機初現端倪
2017 年 9 月 2 日下午,華為在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發布了麒麟 970 芯片;為了配合這種‘手機未發,芯片先行’的做法,華為將這款芯片定義為‘全球首款智能手機移動端 AI 芯片’。
具體來說,麒麟 970 搭載了一款 NPU(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神經網絡處理單元),其亮點在于處理特定任務時比 CPU 等模塊出色得多,比如說在圖片識別任務中,NPU 每分鐘可以識別 2005 張,CPU 每分鐘為 95 張,前者比后者多了 20 倍;從能效上來說,NPU 更是 CPU 的 50 倍。當然,為了配合麒麟 970,華為在適配和開發層面也做了很多工作。
新一代 iPhone(尤其是 iPhone X)和它們內置的 A11 Bionic 芯片,是“一款智能手機到目前為止所能擁有的最強勁、最智能的芯片”。其強勁自不必說,跑分碾壓自己的前作,也碾壓高通驍龍 835;而智能部分,則體現在蘋果在 A11 Bionic 中自主研發的雙核架構 Neural Engine(神經網絡處理引擎),它每秒處理相應神經網絡計算需求的次數可達 6000 億次。
這個 Neural Engine 的出現,讓 A11 Bionic 成為一塊真正的 AI 芯片。
但蘋果的強大之處在于,它不僅僅自主研發出了一個業界無敵的 AI 芯片,還在其A11處理器中采用了ASIC技術,這個模塊也被稱作“神經網絡引擎neural engine”,可以讓iPhone X在處理AR、人臉識別、動態捕捉、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任務時獲得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效率。
與華為一致,A11 Bionic 大大提升了 iPhone X 在拍照方面的使用體驗,并提供了一些富有創意的新玩法。而更具革命性的是 Face ID,它能夠將傳感器數據進行實時 3D 建模,并利用機器學習識別用戶容貌改變,在此過程中產生的大量計算需求,都需要借助 A11 Bionic 和 Neural Engine 來滿足。
最終的結果是,Face ID 直接取代了 Touch ID。
AI芯片或成智能手機標配
在智能手機行業,人工智能芯片成為一個新的競爭焦點,蘋果、三星、華為三家巨頭都已經進行布局,任何一家廠商都不想錯過這塊人工智能的蛋糕,但是那些小廠商怎么辦?
據外媒最新消息,英國ARM公司最近傳出一個好消息,該公司對外發布了人工智能處理器的設計方案,意味著全球所有的手機廠商,都將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推出人工智能芯片。
和英特爾公司不同,英國ARM公司并不直接向消費者銷售手機芯片,而是源源不斷推出設計方案和技術專利,全球的芯片設計公司可以經過授權獲得ARM的方案,進行定制修改,推出滿足自身用途的手機處理器。
包括小米、聯發科、華為海思、高通、三星電子、蘋果、展訊等公司在內,全球一切的ARM架構芯片設計公司,都運用了ARM的設計方案。
據美國科技舊事網站TheVerge報道,ARM公司日前對外發布了“Trillium項目”,即經過軟件和硬件的整合,在智能手機上提供人工智能和神經網絡處置功用。
這一項目中包括了多個芯片,其中的ARM ML處置器和傳統的CPU或圖形芯片相比,在處置機器學習方面功能愈加弱小。另外一款ARM OD處置器,則次要完成物體和對象辨認,在每秒60幀速度播放的1080P高清視頻中,隨著中國經濟向消費型模式的轉型, 電子商務和移動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支付行業強勁的增長。該處置器可以辨認出各種物體(包括辨認人臉和人物舉措)。
ARM設計方案中的軟件組成局部則為ARM MN,相當于ARM處置器和神經網絡之間的一個橋梁。
據報道,往年四月份,ARM公司將會對客戶提供人工智能處置器的更詳細方案,方案能夠會在2018年年中提供應手機芯片制造商。
接上去,小米、聯發科、高通等公司都可以直接購置ARM的設計方案,設計、制造出銷售給手機廠商的處置器。
基于ARM最新設計的人工智能處置器,能否可以在往年底或明年終推向市場,尚不得而知。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164瀏覽量
368655 -
AI芯片
+關注
關注
17文章
1904瀏覽量
35163
原文標題:【拜年啦,祝大家新年快樂!】| AI芯片將成手機標配,ARM已經發布AI處理器片設計
文章出處:【微信號:ggservicerobot,微信公眾號:高工智能未來】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