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電能消費的過程中,電能表如同一桿“良心秤”,保障著供電企業和用戶利益的彼此公平。為了確保這至關重要的公平,依據上海市地方法規,目前上海地區的在用電能表至多每8年即需更換。
打開空調,暖風驅散寒冷;輕擊鼠標,世界近在眼前;插入手柄,愛車開始充電……人們早已習慣了被電能驅動的生活,并能通過電能創造無限的可能。這其中,電能表始終默默無聞地工作著,用精準的計量記錄著電能消耗的點點滴滴。
在電能消費的過程中,電能表如同一桿“良心秤”,保障著供電企業和用戶利益的彼此公平。為了確保這至關重要的公平,依據上海市地方法規,目前上海地區的在用電能表至多每8年即需更換。
然而,這項已經執行了十多年的政策最快將于今年迎來變化——隨著電能表狀態輪換政策的施行在望,基于抽樣檢測,電能表“服役”期限有望延長50%。改“一刀切”式的到期輪換為“看情況”式的狀態輪換,上海的電能表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
那么,這關鍵的一步為何要邁出,又是如何邁出的呢?
到期輪換存在弊端
在我國,電能表屬于國家重點管理的計量器具,國家層面對涉及交易結算的電能表實行嚴格的監管措施。
首先,我國實行電能表生產制造許可證管理制度,生產企業只有通過質監部門的型試試驗,并且通過對生產場地、生產設施、生產人員、工藝條件嚴格的現場考核,才能取得制造計量器具的許可證,進而從事電能表的生產制造。
“即便如此,出廠后用于交易結算的電能表也不能直接投入使用。”國網上海電科院計量中心主任夏東輝表示,“每一只電能表都需經過我們的‘首次強制檢定’才能被安裝到千家萬戶,未經檢定合格的電能表,不得安裝使用。”國網上海計量中心是經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依法授權的計量檢定機構,上海電網里每一只運轉的電能表都需要經過這里的層層把關。
“首次強制檢定”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電能表與其他產品一樣,都有其使用壽命,如果使用時間久了,其計量穩定性有可能會發生變化,不能滿足首次檢定時的計量性能要求。所以,為了保證其計量準確,國家對電能表的使用環節還規定了“限期使用和到期輪換”政策。計量檢定規程對電能表的使用年限作出了相關規定,電子式電能表的檢定周期一般為6~8年。而到期輪換,也就是用戶口中的“換表”,是指電能表在其使用年限期滿前,需進行到期輪換,到期輪換由其產權方負責。
在上海,自上世紀80年代起,就實行了按照電能表檢定周期這一固定時間段對在用貿易結算電能表進行輪換的管理方式。頒行于1999年的國家檢定規程《電子式電能表》中規定,“使用中的安裝式電能表檢定周期一般為5年”。2012年,國家在此規程的基礎上重新修訂并施行了《電子式交流電能表》國家檢定規程,其中規定:0.2S級、0.5S級有功電能表的檢定周期一般不超過6年;1級、2級有功電能表和2級、3級無功電能表,其檢定周期一般不超過8年。目前,上海地區的民用電能表屬于1級或2級有功電子式電能表。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正是依據2012年的這一標準,將民用電能表的輪換周期統一確定為8年。
也是就說,從安裝到戶之日起計,8年之后,無論用戶家中電能表的實際計量性能如何,都需更換,后續進入報廢流程。這種做法在一段時間內最大限度地保護了用戶和供電企業之間的公平利益,但隨著電能表自身技術水平的提高和電能表運行水平監測水平的提升,“一刀切”式做法在造成人力物力浪費、不利于節能環保等方面的缺陷正越來越明顯。
“延期使用”依據充足
為了探知到期電能表的質量狀況,一部分到期的電能表被拆換后并未直接報廢。在上海,它們被集中送進國網上海計量中心接受拆回檢定。
2月11日,國網上海計量中心單相電能表檢定班班長吳曉峰執行著常規的批量檢定操作。此前,對于電能表拆回檢測的試驗就在這個班組進行。
“從2005年起,我們對各類電子式電能表質量情況進行了長期跟蹤試驗。檢定結果證明了我們的預判。”從國網上海計量中心技術質檢室主任朱彬若掌握的數據來看,自2005年至2015年間,在487177只拆回檢定的電能表中,計量性能合格率高達99.97%。其中,運行滿10年的電能表共有2969只,判定不合格僅29只,總體合格率為99.03%,計量性能合格率也高達99.93%。
數據有力證明了“一刀切”式的8年輪換值得改進。
“讓正當壯年的電能表提前退休,這無疑是一種浪費。”朱彬若說。
問題找準了,又該通過什么途徑解決問題呢?國網上海電力的研究人員從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經驗中得到了啟發。
-
智能電表
+關注
關注
25文章
940瀏覽量
10923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