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機器更“自然”地與人交流,阿里巴巴聯合清華大學,成立了“自然交互體驗聯合實驗室”,探索“下一代人機交互”,目的是要讓機器懂 “感情”。
自然交互是一門交叉學科,融合了心理學、社會學、美學等人文學科,以及計算機、工程、材料、認知學等理工學科。該學科的重要方向是從應用出發,設計出更自然、便捷的人機交互模式。
具體來說,聯合實驗室通過構建心理模型和情感模型等,讓機器能識別和理解人的情感。同時,用多通道感知技術,幫助機器構建“五感”(語音、聽力、嗅覺、觸覺、乃至內心和大腦活動等)、懂“感情”。這樣,人和機器的交流就更像是人與人的交流。
聯合實驗室將依托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清華未來實驗室參與共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徐迎慶為實驗室主任,阿里巴巴人機自然交互實驗室負責人傅利民為聯合主任。
阿里巴巴首席技術官張建鋒稱,阿里巴巴希望通過在新零售、智聯網等領域積累的豐富應用場景,結合清華大學在人機自然交互相關領域一流的科研能力,全面升級人機自然交互體驗。
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在現場稱,阿里巴巴最了解用戶需求、最了解行業的需求,對下一代人機交互和用戶體驗,在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情感認知計算、多感官認知與交互技術上具備堅實的基礎,雙方將在新時代校企合作方面走出一條新路子。
讓人機交流更順暢、自然
要想讓機器能與人自然交互,就需要讓機器擁有多通道感知能力、情感認知能力,它既能讀懂人類的語言,還能將人類的語言放入“上下文”的語境中進行感知理解。
但想要實現這一點,并不容易。此前,人機交互經歷了從命令行、圖形界面到觸屏界面的改變。人們通過使用鍵盤、鼠標來操縱電腦,用遙控器、語音指令來操縱智能設備,但這些都只是一種需要學習的“不自然”人機交互。
此次,清華大學與阿里巴巴成立“自然交互體驗聯合實驗室”旨在改變上述“命令式”人機交互,讓機器能自然與人溝通。
據阿里巴巴介紹,人機自然交互是指構造一個更便捷、更符合人類自然感知交流的智能人機交互系統。新一代人機交互技術,讓計算機不僅“會算”,而且 “能說會看懂情感”,各種交互設備因此變得更加智能 。
對于阿里巴巴來說,清華大學在設計美學和人機交互領域的學術水平全球領先,同時擁有跨學科的人才儲備。同時,跟高校合作,打造產學研平臺,也是2017年10月成立的阿里全球研究院(也稱“達摩院”)的重要發展方向。
對于清華來說,阿里巴巴擁有新零售、金融科技、智聯網等業務場景,可以為人機自然交互等新技術提供實驗場和驗證場。更為重要的是,阿里巴巴還有客戶的業務場景。這些場景,可以為高校的技術研發提供練兵場。
加碼人機交互,阿里想解決人工智能落地的 “最后一公里”
相比去年成立達摩院后的宏偉愿景,阿里巴巴這次與清華的聯合更加務實。清華-阿里巴巴自然交互體驗實驗室的重點是解決“人、機器、場”的互動問題,其中“場”即“環境”。
環境對于阿里巴巴來說是個優勢。從目前來看,阿里巴巴已擁有了包含新零售、家庭、車載等諸多場景。
舉例來說,阿里巴巴此前推出了智能音箱“天貓精靈”,可實現智能家居控制、語音購物、手機充值、叫外賣、音頻音樂播放等功能。但這些互動方式仍是基于命令式的互動,需要人在場景中喚醒機器,并給予指令。
這樣的方式雖然比較前衛,但還不夠自然交互。有研究表明,人類交流中90%以上的信息都是非文字的信息。因此,情感計算是實現人性化的下一代人機交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情感識別、理解、和表達技術也是人機交互的基礎性技術之一。
此次阿里巴巴與清華聯手,將著重解決機器的情感理解問題。阿里巴巴稱,未來的天貓精靈應用場景中,機器將不再只是干巴巴地響應命令,而是識別人的喜怒哀樂、上下文情景,并進行情感反饋:例如,當你回到家里,智能設備會根據你的身體狀況調整室內溫度、通風、采光。
這樣一來,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各種“死”的“場”,比如家、公司、商場等,它們都“活”了,變成了能和人類實時交互的界面。
-
人機交互
+關注
關注
12文章
1217瀏覽量
55469 -
阿里巴巴
+關注
關注
7文章
1618瀏覽量
47406
原文標題:GGAI 前沿 | 阿里聯合清華共建自然交互體驗實驗室:讓機器懂感情
文章出處:【微信號:ggservicerobot,微信公眾號:高工智能未來】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