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勢者智,馭勢者贏。近日,由CSIA-ICCAD、《中國集成電路》主辦,摩爾精英協辦的首場“人工智能與半導體技術國際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Arm人工智能生態聯盟秘書長、Arm戰略聯盟業務發展總監金勇斌在論壇上做主題演講《平臺化賦能AI生態創新》,就大熱的人工智能與Arm生態創新進行了精彩分享,簡述Arm對AI大勢的觀察,以及馭勢而贏的平臺化策略。
行業+AI vs AI+行業,AI普及還面臨哪些挑戰?
人工智能帶來了大量的創新機遇毋庸置疑,金勇斌首先為我們闡述了一個概念:現在談AI應多為行業+AI而不是AI+行業,行業本身就一直存在,產業鏈相對成熟,只是人機協作效率較低,決策多是靠人。通過+AI技術賦能可以使效率有質的提升,使物體變得更聰明、更智能,更理解人從而減少甚至不需要人的干預做出行為決策。
要+AI賦能更多的行業、滲透更多的應用,還有各種亟待解決的瓶頸。現階段技術方面的主要挑戰是算力提升、功耗降低、成本控制、算法場景化集成等方面,接下來安全和隱私也是無法逃避的問題。目前許多終端數據都是送到云端做分析處理,邊緣AI算力已經開始快速迭代,多數的檢測識別任務將在端側就地完成,設備的可靠性會提高,數據的隱私性會提高,但如何保護算法自身被竊取的安全性需要解決。芯片作為前端智能應用的基礎支撐,如何解決以上相關挑戰,加強生態協作是不可忽略的一環。
Arm 三大平臺已搭建,加速平臺化賦能
神經網絡加速器非常重要,但它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只是AI芯片中的一個部分。金勇斌舉例道,視頻流從攝像頭先到ISP域做信號處理,再到CV域做目標檢測,再到NN域做識別,即使NN也不能完全自治處理一個完整的深度學習模型,過程中需要CPU或向量處理器的深度參與,要屏顯還需要GPU/DPU,圖像回傳還需要編碼器...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Arm著力于為合作伙伴提供平臺型解決方案,包括已有的CPU、GPU、ISP,近期發布的OD、ML處理器,輔以Arm CL,CMSIS-NN、Arm NN等計算庫及軟件,全面支持主流的深度學習模型以及傳統CV,開發者能夠繼續使用他們首選的框架和工具,經Arm開發軟件無縫轉換結果后可在底層平臺上運行。
以上要素都在Arm近期發布的Project Trillium平臺上得以體現,加上Arm在2017發布的平臺安全架構PSA,一個個單點IP匯聚成一個高效且安全的子系統,再通過擁有廣泛支持的連接IoT設備的Arm Mbed平臺將數據安全地送上云。金勇斌說明了目前Arm三大平臺所需要完成的任務,賦能生態伙伴的應用解決方案創新、共建產業標準與開發者生態、激活增值解決方案與服務。
產學攜手,在開放協作創新生態中共成長
有了平臺便可以對應廣泛的合作伙伴,怎么把解決方案與開發者生態激活?目前中國AI行業日新月異,AI發展需要應用落地才算真“AI”,所以Arm去年在上海發起了人工智能生態聯盟(AIEC)。據金勇斌透露,聯盟發起時是22家單位,現在已經是120多家了,包括芯片公司、算法公司、OEM、方案商、系統集成商、運營商等,同時也成立了相應的科技創新基金。
此外,Arm過去10年在中國耕耘大學計劃,目前已經與國內500所以上高校建立平臺,自身以及與合作伙伴開發了1300多門課程,涉及IoT、Mbed平臺、ML/AI等眾多領域。Arm非常愿意作為一個載體,提供平臺,幫助各類合作伙伴們實現大學教育及合作計劃。
最后,金勇斌總結說到,目前大家的印象中Arm可能是CPU的代名詞,但Arm也是一個科技生態的代名詞——建設開放式協作創新與共同成長的生態系統,共建、共長、共享。
-
半導體技術
+關注
關注
3文章
241瀏覽量
60775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490瀏覽量
269908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4文章
47642瀏覽量
239671
原文標題:推薦閱讀 | AI大熱的時代,Arm平臺化策略如何賦能人工智能生態創新?
文章出處:【微信號:ARMaccelerator,微信公眾號:安創空間ARMaccelerator】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