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李彎彎)4月11日消息,由中國移動承建的全國首個“四算合一”算力網絡調度平臺正式投入使用。四算合一是指將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級算力和量子算力四種計算能力融合的算力體系。該算力調度平臺可支持每天上億次的算力調用,能調度全國1/6的算力規模,算網一體化效率提升20%。
為什么要搭建這個“四算合一”算力平臺?其一,滿足爆發式算力需求,數字經濟時代,AI、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對算力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四算合一”平臺可提供彈性算力供給,支撐自動駕駛、元宇宙、智慧醫療等新興領域發展;其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平臺可支撐“東數西算”工程、數字中國建設等國家戰略,推動算力資源向西部地區流動,優化全國算力布局。同時,通過算力網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提升國際影響力。
該“四算合一”算力網絡調度平臺的成功搭建意義顯著,它破解了算力資源割裂難題,突破算力壁壘,提升調度效率,降低技術門檻。此外,它還構建了自主可控的算力體系,該平臺自有智算中心的芯片國產化率超過90%,兼容8種國產AI芯片,這對保障供應鏈安全、推動國家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平臺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級算力、量子算力“四算合一”
該算力調度平臺實現原理是基于算網一體化架構,通過算力感知、智能編排、算力路由與調度等核心技術,實現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級算力和量子算力的深度融合與協同調度。
首先來看整體架構,該“四算合一”算力網絡調度平臺采用“1+4+2”架構設計,即“1個統一門戶+4大能力中心+2套標準規范體系”,圍繞“管、排、調、營、測”五位一體功能展開。統一門戶作為用戶與平臺交互的單一入口,整合資源管理、任務調度、監控運維等功能,提供一站式操作界面。
四大能力中心包括資源管理中心、交易服務中心、編排調度中心、監控運維中心。資源管理中心統一納管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級算、量子算力等多源異構算力資源。交易服務中心構建算力資源交易市場,支持按需付費、彈性調度等商業模式,實現算力資源的商品化流通。
編排調度中心基于AI算法與實時數據分析,動態分配算力資源,優化任務執行路徑,提升整體調度效率。監控運維中心實時監控算力資源狀態,預測故障風險,自動化處理運維事件,保障平臺穩定運行。
兩套標準規范體系包括資源納管標準和服務運營標準。資源納管標準定義算力資源的接入、注冊、評估等流程,確保資源可度量、可管理。服務運營標準規范算力服務的交付、計費、結算等環節,保障服務質量與用戶體驗。
接著看涉及的關鍵技術,包括算力感知與度量、智能調度算法、算力路由技術、算網編排技術。算力感知與度量實時采集算力資源使用情況,量化算力性能指標;智能調度算法基于強化學習、元調度等技術,實現跨類型算力的協同調度;算力路由技術結合網絡拓撲與資源狀態,優化任務傳輸路徑,降低調度延遲;算網編排技術統一編排算力與網絡資源,提供端到端的服務保障。
再來看四算的融合與協調。通用算力提供基礎計算能力,支持日常業務應用,通過虛擬化技術實現資源池化,提高利用率。智能算力,加速AI訓練與推理,滿足高并發計算需求,與通用算力協同,實現AI任務的彈性調度。
超級算力,提供大規模科學計算能力,支持復雜模擬與數據分析,通過高速網絡(如400G/800G光模塊)實現跨節點數據傳輸。量子算力,提供量子計算加速能力,解決特定復雜問題(如密碼破解、優化算法),與經典算力協同,實現量子-經典混合計算。
平臺智算中心芯片國產化率超90%,兼容8種國產AI芯片
從產業鏈來看,該“四算合一”算力網絡調度平臺上游涵蓋芯片、服務器、云計算、量子計算等關鍵領域,這些技術產品共同支撐了平臺的算力融合與高效調度。
芯片層面,華為海思的昇騰系列AI芯片(如昇騰910B)、鯤鵬系列CPU芯片,提供高算力密度與低功耗的智能算力與通用算力芯片,支撐平臺算力調度與處理能力。寒武紀思元系列AI芯片(如思元590),專注于智能算力優化,提升平臺在AI訓練與推理場景中的效率。
服務器層面,浪潮信息AI服務器(如NF5488A5)、液冷服務器,提供高密度算力節點與綠色節能解決方案,滿足平臺大規模算力需求。新華三H3C UniServer R4900 G5服務器,支持異構算力整合,提升平臺算力資源利用率。
云計算層面,阿里云彈性計算服務(ECS)、神龍架構,提供彈性算力資源與低延遲網絡,支撐平臺算力動態調度。騰訊云星星海服務器、自研芯片“紫霄”,優化算力成本與性能,助力平臺算力服務化轉型。
量子計算層面,本源量子的“本源悟空”量子計算機,提供量子算力支持,助力平臺在量子計算領域的創新應用,據悉,“本源悟空”作為中國自主量子算力的標桿,已成功搭載72位自主超導量子芯片。國盾量子的量子密鑰分發設備、量子計算原型機,推動量子算力與經典算力的融合,提升平臺在加密與復雜計算場景中的能力。
該平臺自有智算中心芯片國產化率超90%,兼容8種國產AI芯片,是業界關注的焦點之一。那么該平臺兼容的這8種國產AI芯片可能是哪些呢?目前并沒有具體的芯片型號對外公布,不過結合國產AI芯片的發展現狀,倒是可以猜測一二。
如寒武紀系列芯片,寒武紀作為國內AI芯片的領軍企業,其MLU系列芯片(如MLU270、MLU290等)在智能計算領域具有較高性能,適用于云端和邊緣計算場景。還有華為昇騰系列芯片,華為昇騰(Ascend)系列芯片(如昇騰310、昇騰910)是華為自主研發的AI處理器,廣泛應用于數據中心和邊緣設備,支持多種AI框架和算法。
如燧原科技云燧系列芯片,燧原科技推出的云燧(CloudBlazer)系列芯片(如云燧T20、云燧T21)專為云計算和數據中心設計,提供高性能的AI加速能力。還有壁仞科技BR系列芯片,壁仞科技研發的BR系列芯片(如BR100)是面向數據中心和云計算的高性能AI芯片,具備強大的計算能力和能效比。
如天數智芯智鎧系列芯片,天數智芯推出的智鎧(ZhiKai)系列芯片(如智鎧100)專注于AI訓練和推理,支持多種深度學習框架,適用于高性能計算場景。摩爾線程MTT系列芯片,摩爾線程推出的MTT系列芯片(如MTT S80)是面向圖形渲染和AI計算的GPU芯片,具備高性能和低功耗的特點。
再如海光信息DCU系列芯片,海光信息研發的DCU(Deep Computing Unit)系列芯片(如海光DCU 8000)是面向數據中心的高性能AI加速器,支持多種AI算法和應用場景。
這些芯片代表了國產AI芯片在智能計算領域的最新成果,具備高性能、低功耗、高兼容性等特點,能夠滿足不同場景下的AI計算需求。
中國移動在“四算合一”算力網絡調度平臺中極有可能兼容這些國產AI芯片,當然即使有些并沒有兼容,但從該平臺國產化率的占比,及整體發展趨勢來看,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國產AI芯片走向應用,而這個過程也會催生出性能越來越好的國產AI芯片。
總結
全國首個“四算合一”算力網絡調度平臺通過算網一體架構與關鍵技術突破,實現了算力資源的深度融合與高效調度,為我國算力基礎設施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四算合一”算力網絡調度平臺芯片高國產化率不僅保障了供應鏈安全,還推動了國家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減少了對進口芯片的依賴。
為什么要搭建這個“四算合一”算力平臺?其一,滿足爆發式算力需求,數字經濟時代,AI、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對算力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四算合一”平臺可提供彈性算力供給,支撐自動駕駛、元宇宙、智慧醫療等新興領域發展;其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平臺可支撐“東數西算”工程、數字中國建設等國家戰略,推動算力資源向西部地區流動,優化全國算力布局。同時,通過算力網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提升國際影響力。
該“四算合一”算力網絡調度平臺的成功搭建意義顯著,它破解了算力資源割裂難題,突破算力壁壘,提升調度效率,降低技術門檻。此外,它還構建了自主可控的算力體系,該平臺自有智算中心的芯片國產化率超過90%,兼容8種國產AI芯片,這對保障供應鏈安全、推動國家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平臺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級算力、量子算力“四算合一”
該算力調度平臺實現原理是基于算網一體化架構,通過算力感知、智能編排、算力路由與調度等核心技術,實現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級算力和量子算力的深度融合與協同調度。
首先來看整體架構,該“四算合一”算力網絡調度平臺采用“1+4+2”架構設計,即“1個統一門戶+4大能力中心+2套標準規范體系”,圍繞“管、排、調、營、測”五位一體功能展開。統一門戶作為用戶與平臺交互的單一入口,整合資源管理、任務調度、監控運維等功能,提供一站式操作界面。
四大能力中心包括資源管理中心、交易服務中心、編排調度中心、監控運維中心。資源管理中心統一納管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級算、量子算力等多源異構算力資源。交易服務中心構建算力資源交易市場,支持按需付費、彈性調度等商業模式,實現算力資源的商品化流通。
編排調度中心基于AI算法與實時數據分析,動態分配算力資源,優化任務執行路徑,提升整體調度效率。監控運維中心實時監控算力資源狀態,預測故障風險,自動化處理運維事件,保障平臺穩定運行。
兩套標準規范體系包括資源納管標準和服務運營標準。資源納管標準定義算力資源的接入、注冊、評估等流程,確保資源可度量、可管理。服務運營標準規范算力服務的交付、計費、結算等環節,保障服務質量與用戶體驗。
接著看涉及的關鍵技術,包括算力感知與度量、智能調度算法、算力路由技術、算網編排技術。算力感知與度量實時采集算力資源使用情況,量化算力性能指標;智能調度算法基于強化學習、元調度等技術,實現跨類型算力的協同調度;算力路由技術結合網絡拓撲與資源狀態,優化任務傳輸路徑,降低調度延遲;算網編排技術統一編排算力與網絡資源,提供端到端的服務保障。
再來看四算的融合與協調。通用算力提供基礎計算能力,支持日常業務應用,通過虛擬化技術實現資源池化,提高利用率。智能算力,加速AI訓練與推理,滿足高并發計算需求,與通用算力協同,實現AI任務的彈性調度。
超級算力,提供大規模科學計算能力,支持復雜模擬與數據分析,通過高速網絡(如400G/800G光模塊)實現跨節點數據傳輸。量子算力,提供量子計算加速能力,解決特定復雜問題(如密碼破解、優化算法),與經典算力協同,實現量子-經典混合計算。
平臺智算中心芯片國產化率超90%,兼容8種國產AI芯片
從產業鏈來看,該“四算合一”算力網絡調度平臺上游涵蓋芯片、服務器、云計算、量子計算等關鍵領域,這些技術產品共同支撐了平臺的算力融合與高效調度。
芯片層面,華為海思的昇騰系列AI芯片(如昇騰910B)、鯤鵬系列CPU芯片,提供高算力密度與低功耗的智能算力與通用算力芯片,支撐平臺算力調度與處理能力。寒武紀思元系列AI芯片(如思元590),專注于智能算力優化,提升平臺在AI訓練與推理場景中的效率。
服務器層面,浪潮信息AI服務器(如NF5488A5)、液冷服務器,提供高密度算力節點與綠色節能解決方案,滿足平臺大規模算力需求。新華三H3C UniServer R4900 G5服務器,支持異構算力整合,提升平臺算力資源利用率。
云計算層面,阿里云彈性計算服務(ECS)、神龍架構,提供彈性算力資源與低延遲網絡,支撐平臺算力動態調度。騰訊云星星海服務器、自研芯片“紫霄”,優化算力成本與性能,助力平臺算力服務化轉型。
量子計算層面,本源量子的“本源悟空”量子計算機,提供量子算力支持,助力平臺在量子計算領域的創新應用,據悉,“本源悟空”作為中國自主量子算力的標桿,已成功搭載72位自主超導量子芯片。國盾量子的量子密鑰分發設備、量子計算原型機,推動量子算力與經典算力的融合,提升平臺在加密與復雜計算場景中的能力。
該平臺自有智算中心芯片國產化率超90%,兼容8種國產AI芯片,是業界關注的焦點之一。那么該平臺兼容的這8種國產AI芯片可能是哪些呢?目前并沒有具體的芯片型號對外公布,不過結合國產AI芯片的發展現狀,倒是可以猜測一二。
如寒武紀系列芯片,寒武紀作為國內AI芯片的領軍企業,其MLU系列芯片(如MLU270、MLU290等)在智能計算領域具有較高性能,適用于云端和邊緣計算場景。還有華為昇騰系列芯片,華為昇騰(Ascend)系列芯片(如昇騰310、昇騰910)是華為自主研發的AI處理器,廣泛應用于數據中心和邊緣設備,支持多種AI框架和算法。
如燧原科技云燧系列芯片,燧原科技推出的云燧(CloudBlazer)系列芯片(如云燧T20、云燧T21)專為云計算和數據中心設計,提供高性能的AI加速能力。還有壁仞科技BR系列芯片,壁仞科技研發的BR系列芯片(如BR100)是面向數據中心和云計算的高性能AI芯片,具備強大的計算能力和能效比。
如天數智芯智鎧系列芯片,天數智芯推出的智鎧(ZhiKai)系列芯片(如智鎧100)專注于AI訓練和推理,支持多種深度學習框架,適用于高性能計算場景。摩爾線程MTT系列芯片,摩爾線程推出的MTT系列芯片(如MTT S80)是面向圖形渲染和AI計算的GPU芯片,具備高性能和低功耗的特點。
再如海光信息DCU系列芯片,海光信息研發的DCU(Deep Computing Unit)系列芯片(如海光DCU 8000)是面向數據中心的高性能AI加速器,支持多種AI算法和應用場景。
這些芯片代表了國產AI芯片在智能計算領域的最新成果,具備高性能、低功耗、高兼容性等特點,能夠滿足不同場景下的AI計算需求。
中國移動在“四算合一”算力網絡調度平臺中極有可能兼容這些國產AI芯片,當然即使有些并沒有兼容,但從該平臺國產化率的占比,及整體發展趨勢來看,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國產AI芯片走向應用,而這個過程也會催生出性能越來越好的國產AI芯片。
總結
全國首個“四算合一”算力網絡調度平臺通過算網一體架構與關鍵技術突破,實現了算力資源的深度融合與高效調度,為我國算力基礎設施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四算合一”算力網絡調度平臺芯片高國產化率不僅保障了供應鏈安全,還推動了國家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減少了對進口芯片的依賴。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1904瀏覽量
433405 -
AI芯片
+關注
關注
17文章
1955瀏覽量
35595 -
算力
+關注
關注
1文章
1102瀏覽量
1533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原創)昇騰310B(8T/20T)算力主板定制方案
檔源碼
5 合格證 一份
6 檢驗報告 一份 5.適用于:科研所、高校、政務、企業等應用; 6.支持本地化部署:滿血版Deepseek R1 大模型; 7.關鍵詞:【 國產化 】
發表于 03-16 21:43
國產化算力新標桿!卓怡恒通EPC-S4450邊緣AI工控機開啟工業智能新紀元
在工業4.0與數字化轉型浪潮的推動下,邊緣計算正加速重構工業智能化版圖。國內信創工業計算領域領軍企業卓怡恒通今日正式發布EPC-S4450邊緣AI工控機,以"全棧國產化+

國產信創電腦主機的崛起:集特GPC-100的國產化實踐
在全球科技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中國信創產業(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正加速推進半導體與計算機系統的國產化替代。2025年被視為國產算力發展的關鍵年,外部技術封鎖壓力、政策目標(如2025年

北電數智前進·AI異構計算平臺,繪制國產算力商業化落地新藍圖
在當今的數字經濟時代,人工智能已然成為推動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作為助推AI浪潮與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AI芯片和相關算力產業成為
新品發布 |合眾恒躍推出國產化大算力(16TOPS)邊緣智盒HZHY- AI300S
隨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傳統云計算在帶寬、延遲和安全性方面逐漸顯示出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需要實時智能分析的情況下。同時,隨著國內一些行業對國產自主可控的產品和技術的需求,國產化大

存算一體架構創新助力國產大算力AI芯片騰飛
在灣芯展SEMiBAY2024《AI芯片與高性能計算(HPC)應用論壇》上,億鑄科技高級副總裁徐芳發表了題為《存算一體架構創新助力國產大
【「算力芯片 | 高性能 CPU/GPU/NPU 微架構分析」閱讀體驗】--全書概覽
本帖最后由 1653149838.791300 于 2024-10-16 22:19 編輯
感謝平臺提供的書籍,厚厚的一本,很有分量,感謝作者的傾力付出成書。
本書主要講算力
發表于 10-15 22:08
成都匯陽投資關于華為新版芯片或挑戰英偉達,國產算力值得關注?
、稀缺性和確定性特征,成為了當前中美科技競爭的焦點。為了限制中國的AI產業,自 2022 年底開始,美國持續升級半導體出口管制,英偉達的主力芯片很難出口到中國,導致國內AI算
科華數據攜手希姆計算,推動國產RISC-V開源AI算力快速發展
近日,科華數據與希姆計算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依據協議,雙方將利用各自的技術優勢和資源,打造先進的國產化AI智算中心,配備先進的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支持大規模的AI計算,為政府、企業、社會

科華數據攜手希姆計算,推動國產RISC-V開源AI算力快速發展
近日,科華數據與希姆計算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依據協議,雙方將利用各自的技術優勢和資源,打造先進的國產化AI智算中心,配備先進的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支持大規模的AI計算,為政府、企業、社會

我國力促芯片國產化進程,預計2027年實現整車芯片完全國產化
國內消息源透露,中國工信部已經設定了宏大的目標,計劃在明年將芯片的國產化率提升至25%,并采用積分方式來驅動國家對國產芯片研發的資金支持。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