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電站作為新能源電站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因地制宜安裝,實現就地消納,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但近年來隨著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不斷提升,在系統運行中暴露出一些問題,比較突出的是“功率因數不達標產生罰款”。某項目位于分布式光伏較發達的江浙地區,工廠屋頂裝機容量6MW,現有38臺逆變器經變壓器升壓后匯流到1個10kV并網點,接入廠內原有35kV變電站新增的10kV出線,光伏模式為“自發自用、余電上網”,考核點位于35kV進線,光伏投入后導致功率因數低于國網要求而產生力調電費。

CET為其提供了PMC-1606+HDMI就地調控顯示方案,內置功率因數閉環調節策略,接入逆變器、考核點電表等設備,以考核功率因數為目標值對逆變器動態閉環調節,平衡逆變器有功、無功出力,兼顧發電經濟性,保證功率因數滿足電網考核要求。

功率因數調節系統投入前后系統運行狀況對比,功率因數治理效果顯著:當天平均功率因數調節前0.76,調節后0.948。(考核值:0.9)

統計現場功率因數和力調電費(力調電費為正是罰款,為負是獎勵)發現,9月份投入功率因數調節策略后,調節效果明顯,切實為客戶提高經濟效益。

小科普 按照《電力系統電壓和無功電力管理條例》中的“電力用戶的功率因數及無功補償設備的管理”規定:“第十二條:凡功率因數未達到規定的新用戶,供電局可拒絕供電”;“第十四條:對電力負荷不滿足第十二條規定的電力用戶,按國家批準的《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辦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功率因數考核和電費調整”。例如,對于月用電量在150萬kWh的工廠,按照考核功率因數0.9,實際功率因數0.87,一個月的力調電費罰款在1.9萬元左右。
附:以0.9為標準值的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表如下

分布式光伏電站投運后,功率因數為什么存在不達標問題?
在光伏電站投運后,可以把電網和光伏視為兩個電源點,兩個電源都可以為負載供電,但“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下,光伏優先為負載供電,就地消納不了的余電并入電網。

▲示意圖
當負載Pf穩定時,隨著光伏出力P2增加,負載從電網獲取的有功P1就會減少(余電上網時P1為負),理論上從電網獲取的無功Q1也要減少,由企業電站內無功補償或光伏電站提供無功,但實際運行中由于站內無功補償容量不足、智能投切失效等問題,電站仍需從電網獲取大量無功Q1,導致功率因數降低。
CET推出的PMC-1606虛擬電廠控制終端,可為客戶提供適用于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功率因數治理方案,實現增效降本。
PMC-1606是集遠動機、4G通信、縱向加密、輕量級監控等功能于一體的光儲策略控制網關,內置CET自主研發的AGC/AVC、Web組態等APP,可滿足分布式光伏、儲能等系統的實時調控和監視需求,廣泛應用于分布式光伏電站、儲能集裝箱/電池預制艙、園區微電網和虛擬電廠等場景。
功率因數調節原理
·考核電表和逆變器通過RS485接入PMC-1606,實時采集電網考核點功率因數和所有逆變器的實時功率;
·內置功率調節策略,通過智能算法調節逆變器實現動態無功補償,從而使功率因數滿足電網考核要求;
·支持HDMI觸摸屏實時顯示電站調節信息,方便客戶運維管理工作。
-
功率因數
+關注
關注
10文章
582瀏覽量
39781 -
光伏電站
+關注
關注
5文章
602瀏覽量
27357 -
分布式光伏
+關注
關注
0文章
229瀏覽量
395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分布式光伏電站接入配電網后功率因數降低的解決方案
春節期間,分布式電站業主及運維人員小心被罰款
如何解決分布式光伏電站關口表功率因數低、諧波污染等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