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汽車媒體Car Magazine于1月22日報道,奧迪RS 7將有重大動力系統變革,預計將告別V8引擎,采用V6插電混動系統。
此前曾有消息稱該車會采用V-8插電混動設計,而最新消息表示是為V-6插電混動。此V6插電混動系統預計能讓奧迪RS 7輸出功率接近725馬力,相比之下,同樣采用V6插電混動方案的奧迪RS 5動力約為600馬力。
并且,該系統還配備Boost功能,可在限定時間內提升約50馬力,同時還將提供完全可定制的駕駛模式,滿足不同駕駛需求。
據悉,奧迪還在研發一款動力更強勁的RS 7 Performance版本,其輸出功率接近800馬力。奧迪計劃逐步淘汰燃油發動機,這或許是新RS 7放棄V8發動機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奧迪F1車隊計劃于2026年開始使用這款新動力單元參賽,這與新RS 7的上市時間大致吻合。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奧迪
+關注
關注
4文章
530瀏覽量
33789 -
插電混動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瀏覽量
2406 -
汽車
+關注
關注
13文章
3598瀏覽量
3755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豐田埃爾法即將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根據媒體報道,豐田埃爾法即將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新款車型的定價預計會高于現款車型,但有望享受國家稅收減免優惠政策。 在外觀設計上,新款埃爾法插電
混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特性分析
一、優勢概述 減排效果顯著:混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適應多變的行駛環境,通過多種驅動模式確保發動機在最佳狀態下工作,從而大幅減少有害排放。 油耗顯著降低:在低速行駛時,主要以串聯模式工作,優化燃料效率
今日看點丨消息稱下一代奧迪 A5將首次搭載華為智駕方案;思科全球裁員6300人
1. 消息稱下一代奧迪 A5 在中國將首次搭載華為智駕方案 ? 據報道,下一代奧迪 A5 基于 PPC 平臺打造,在中國將
發表于 08-15 11:31
?1115次閱讀
【機器視覺】歡創播報 | 比亞迪第五代DM混動技術正式發布
1 比亞迪第五代DM混動技術正式發布 5月28日,比亞迪第五代DM技術發布暨秦L DM-i、海豹06 DM-i發布會在西安舉行。第五代DM技術實現全球最高發動機熱效率46.06%、全球最低百公里虧電
比亞迪第五代DM技術發布,重新定義插混技術新標桿
同時,該技術還包含插混專用高效發動機,其全球最高熱效率為46.06%;EHS電混系統通過結構設計,功率密度提升70.28%,綜合工況效率高
中國混動汽車油耗再次突破新低 比亞迪第五代DM技術發布油耗低至2.9L
全球最高發動機熱效率46.06%、全球最低百公里虧電油耗2.9L和全球最長綜合續航2100公里,算下來綜合續航是燃油車的3倍,可以說是混動汽車油耗再次突破新低 、刷新了插
大眾汽車調整電動汽車戰略,擴大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陣容
據5月17日信息報道,繼福特、通用及奔馳案例后,大眾汽車已對其激進的電動汽車戰略做出微調。該德國汽車巨頭決定加碼插電式混動車型,原因在于電動汽車市場增長放緩。
大眾持續研發插電混動技術以滿足市場需求
據報道,大眾汽車CEO舍費爾5月9日稱,針對電動汽車需求漸趨穩定,該司將會更為靈活應對,持續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
奧迪RS5 Avant性能更強大,并將采用混動系統,超越寶馬奔馳
據悉,奧迪知名的 RS 系列轎車及旅行車雖然性能卓越,但外觀傳統保守,缺乏亮點。然而,新近公布的圖片揭示,即將發布的 RS5 Avant 將徹底打破這種沉悶局面。從現有路試諜照來看,該
奧迪Q7和Q8插電混動版升級電池和動力系統,純電續航最長85公里
外形上,插電混合動力版本與普通燃油版保持一致,但在駕駛員座椅后側增設充電接口。此外,還配有黑色外觀套件,尾部無明顯區別。
電動汽車普及受阻?彭博新能源報告揭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現狀
此外,Stellantis 集團旗下產品如 Jeep 牧馬人 4xe 和克萊斯勒 Pacifica 混動版貢獻甚多,而豐田和雷克薩斯位列其后,現代、起亞和沃爾沃 (吉利) 雖然也有上榜,但純電動車銷量遠高于插
比亞迪發布混動房車專用底盤,采用DM技術和高安全刀片電池
輕卡T5配備自主研發的DM技術,官方指出這款底盤全面繼承了T5三電技術,搭載量產版VGT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VVT可變氣門正時技術及米勒循環技術的1.5TDM混動專用汽油發動機,顯著提
“理工男”絕非浪得虛名 風云A8搭載的鯤鵬電混C-DM性能出眾!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當下及未來汽車市場的主流趨勢。在這一背景下,奇瑞汽車憑借其深厚的技術積淀推出了搭載鯤鵬超能電混C-DM技術的風云A8,以卓越的能耗表現和強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