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智能的出現和發展一定會需要強感知。
在歷史上的康波周期里,新技術往往是企業穿越周期的“船票”。
在第二次康波周期中,鐵路產業快速發展。但是最早鐵路公司鋪設的鐵軌壽命較短,難以長期使用。因此,催生出了鋼軌和鋼制結構橋梁的需求。雖然當時鋼材已經出現,但價格昂貴,難以大范圍應用。
太平洋鐵路修建完成后,美國東部各鐵路公司期望進軍西部,需要建造一座能夠穿越密西西比河的結實大橋。1868年,卡內基鋼鐵的創始人安德魯?卡內基帶領自己的創業公司贏得了這份橋梁建造合同,并且憑借新技術—貝塞麥煉鋼法,將一根鋼軌的生產時間從兩周縮短至15分鐘,大幅降低鋼材成本。此后,卡內基鋼鐵在鐵路建設的大量需求帶動下,憑借新技術,快速占據鋼鐵市場,打造起自己的鋼鐵帝國。
在鐵路技術浪潮中,卡內基通過工程化創新,扮演好了核心技術產業上游核心材料供應商的角色,快速發展。當下正處于新一輪技術變革的浪潮中,一股是以生成式AI為代表的智能浪潮,正在從算法優化到應用場景的多元化延展。另一股是由智能化、無人化、電動化催生的新型航空器為核心的低空經濟。這兩股浪潮貫穿了過去一年科技產業發展的全過程。
“強智能的出現和發展一定會需要強感知。”北醒創始人、CEO李遠說道。
當新的機遇出現,比拼的除了產品本身的質量,還有對市場敏銳的洞察力。他在2015年創辦了這家公司,主要業務是提供激光雷達產品及解決方案,應用在智能車載、智能交通、智能工業傳感等領域。
在新技術開啟的新周期中,北醒已經拿出了兩款重量級產品呼應市場的需求。一款是TFA170-L,也是全球第一款通過DO-160G航空測試認證的激光雷達產品;另一款是TF-NOVA,可以應用于機器人防跌落和避障等場景。
兩個領域雖然仍然處在早期階段,但李遠認為,它們的爆發趨勢和時間不一定是線性的,有可能在某一個點突破,一旦突破后客戶的訂單就不是等差數列了,而是等比數列。“智能化深度越高,越有我們的空間。”
對于一個仍在成長的行業而言,格局的演變往往快于想象,而能適應這種演變的,往往是看到變化且最善于自我進化的玩家。
技術:新技術浪潮背后的增量賽道
跟禾賽、圖達通等激光雷達廠商不同,北醒在創立之初并未直接踏入乘用車領域,而是選擇做工業激光雷達和軌道交通激光雷達。
北醒最早的產品主要應用在無人機上。2015年6月,第一代產品DE-LiDAR1.0面市,用于無人機避障。2016年8月,在DE-LiDAR的基礎上,北醒量產了定高激光雷達TF01,收獲了大量植保無人機訂單。2017年,推出了適用于植保作業無人機和智能停車場的第二代定高雷達TF02。
TFA170-L是北醒研發的新一代航空器用激光雷達,能夠滿足從無人機到有人機,從低空到中高空多航空場景下的飛行器感知需求。
十年的磨礪,在無人機領域,北醒的產品年銷量從最初的1000臺銷量到現在的10萬臺以上,從只做國內市場到開辟出包括亞馬遜在內的重量級海外客戶,很大部分得益于前瞻性布局和長期主義。
“運輸力是人類科學源動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撐力量,無人機正是促進這種運輸力提升的關鍵。所謂運輸力就是指單位時間單位成本里的投放能力。”李遠解釋了背后的邏輯。
比如,對于電商巨頭而言,無人機不僅僅是一個“新奇”的概念,更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工具。目前,北醒激光雷達已應用于國內頭部互聯網零售企業的無人機配送項目,支持無人機順利完成了40萬余次飛行測試,累計飛行時間超過1萬小時,并在深圳和上海等地成功執行了超過5.8萬次配送訂單。
不過,李遠也坦誠,現在無人機的市場規模、政策成熟度等都不如汽車的程度高,但之所以叫低空經濟,是因為在政府的規劃里這是一個新的增量體系。一旦一個產業成為趨勢,那它的上限就會增加,也就是一個增量市場。
除了低空領域的無人機之外,北醒還重點布局了機器人領域的激光雷達產品。“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產品。”李遠說道。
當然,無論是無人機還是具身智能,本質上都是機器人。梳理機器人的產業鏈,可以分成五大部分:第一是感知系統,相當于機器人的“五官”,包括聲音、光、 溫度、壓力、定位、接觸等傳感器;第二是驅動系統,相當于機器人的“肌肉”,包括電機、減速器、編碼器等;第三是末端執行系統,相當于機器人的“手”,用以和外界環境進行交互;第四是能源供應,電源或者電池;第五是運算系統及軟件,相當于機器人的“大腦”。
其中,感知傳感器是人形機器人邁向智能化的基礎,是機器人系統獲取外界狀態和自身狀態的重要途徑,也是機器人邁向自主化、智能化的基礎。如同人所獲得外界信息的80%是靠視覺得到的,機器也類似。
“激光雷達依然是這個時代最好的感知設備。”李遠自信地說道。
首先,在于高精度和高分辨率。激光雷達能夠以極高的角度、距離和速度分辨率進行測量,可以精確地獲取目標物體的三維空間信息。
其次,激光雷達可以全天時工作。不受光照條件限制,激光雷達能夠在夜間或惡劣天氣條件下正常工作,這一特點使其在自動駕駛等需要全天候工作的應用場景中具有重要優勢建立周邊3D模型的前景:激光雷達能夠創建高質量的三維點云數據,用于城市規劃、地質勘探、礦山開采、森林管理等多個領域。
灼識咨詢相關報告顯示,機器人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2年的82億元增長到2030年的2162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50.6% 。
需求:技術驅動,需求拉動
在守住根據地的同時,開辟新的增長空間。現在北醒的業務主要分為三大類:車載激光雷達AD系列、大交通激光雷達Horn系列(適用于智慧軌道交通、民航、航運等領域)、工業傳感激光雷達TF系列,覆蓋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交付超過百萬臺激光雷達。
百萬臺的達成本質上是兩種力量驅動的結果:技術驅動,需求拉動。技術發展的驅動,使得北醒的產品具備了技術上的可行性以及可用性。需求拉動,則是聚焦解決業務應用的問題。雖然北醒的團隊以工程師基因為主,但李遠在溝通時多次強調“客戶價值”。
客戶價值和商業價值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企業要想長期發展,需要持續的創造有商業價值的客戶價值。以低空經濟為例,它的痛點有兩個:安全和效率。一旦越來越多的飛行器進入城市低空,安全性就會首先成為決定低空經濟能走多遠的關鍵因素。
在安全部分,北醒TFA170-L順利通過多項DO-160G航空機載設備環境標準測試,證明了北醒新一代航空器用激光雷達產品無論在設計指標和質量指標上,都達到了當前航空業要求最高的美國航空準入門檻標準。
效率則是主要體現在飛行時間上,飛50分鐘還是15分鐘,最直接影響的是投送半徑,而投送半徑背后則是客戶實實在在的收益。
李遠認為,低空經濟,重量就是航程。因此,北醒TFA170-L比原先一代產品縮小1/3,重量減輕了64%,產品已經類似火柴盒大小。“每減輕1g重量,滯空時間可延長約6秒。”
這背后,是技術能力的支撐。為了減少重量,北醒在每一個元器件都在做極致優化,尤其是在外殼材料選型上,為了保證電磁環境的正常工作,通常類似的外殼都采用金屬材質,重量很難下降,經過多次材料嘗試,反復對比試驗,北醒團隊終于制作出擁有類似的電磁屏蔽能力但重量輕很多的復合材料制作外殼,大大降低了總重量。
為了減少體積,北醒團隊從光機系統入手,在不影響功能的情況,大幅改進了設計結構,包括對發射接收模組和控制模組的優化,使得整個模組的體積減少了三分之二以上,滿足了客戶盡量減少對飛行器氣動布局影響的需求。
市場:向出海,尋突破
技術驅動,需求拉動是科技企業生存的兩個重要環節,同時還要抓住市場加速的機會。因此,最近北醒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突破既定市場區域,出海去尋找更豐富的市場。
在過去一年的時間里,李遠幾乎把60%的精力放在開拓市場上。在他看來,想要開拓海外市場,必須到一線去。“只要你的腳已經踏入了客戶辦公室,你就已經幫客戶完成了50%了。”李遠說道。
因為,不同區域的智能化水平不同,需求自然不同。比如澳洲在礦區以及無人化停車部分需求旺盛;日本由于老齡化嚴重,因此需要大量的智能設備替代人力。
根據貝哲斯咨詢的調研數據,2024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為16.52億美元,預計在2024-2029年預測期內該市場將以14.51%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幾乎可以預見,未來誰能更早完成全球化布局,誰就更有可能擁有改變或重塑產業新格局的力量與歷史機遇。但只有準確抓住客戶的痛點,企業才可以利用原有的產品和技術積累,覆蓋更多海外市場形成回報,甚至在出海后產品和技術優勢相對明顯,利潤上進一步提升。
對于出海,首先要回到商業最底層的客戶思維,而不能僅僅是供應鏈思維;不能只是照搬中國的產品。中國用戶喜歡和認可的產品,未必是出海國家用戶喜歡的產品。
其次,研究當地的法律法規乃至地緣政治風險非常重要。一些企業出海不利,并非業務能力不足,而是賺錢后卻無法取回資金。因此,敏銳的企業家創業者,需要花更多的精力,用全球化視角去觀察它的潛在風險,適應本地化,符合當地的習慣和經商文化。
挑戰無處不在,但中國擁有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和強大的制造能力,能夠高效、低成本地生產各類產品,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供應鏈企業可以依托中國既有的優勢,在海外市場建立穩定的供應鏈體系,提升競爭力。
在李遠看來,中國的整個供應鏈體系是已經非常優秀和高質量。北醒給自己貼的標簽從來不是便宜,而是性能好、質量高。據悉,2024年北醒全年營收一半以上來自海外市場,2025年預計還會繼續增長。
國際市場瞬息萬變,出海競爭是場硬戰,但這也正是中國激光雷達企業在完成“國產替代”后的想象力所在,全球化是必經之路——雖難必行。
從過去10年的發展里,北醒一直在堅持技術、需求、市場三個核心驅動,這個關鍵三角形合力推動公司向前發展。李遠認為,邏輯的起點在于做的產品到底能不能給這個行業帶來價值,而非短期的計較得失。
2025年已經開局,低空經濟、具身智能成為行業的熱源,政策、資金、市場都在快速打開的過程中,而這些資源會繼續傳導到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激光雷達的想象空間勢必會進一步放大。2025年,北醒的規劃仍然會落到兩個方向上:一個是出海,一個是智能化。對于北醒這樣在行業耕耘多年的企業來說,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
無人機
+關注
關注
230文章
10515瀏覽量
181932 -
激光雷達
+關注
關注
968文章
4024瀏覽量
190280 -
北醒
+關注
關注
0文章
27瀏覽量
2826
原文標題:十年磨礪,北醒的“關鍵三角形”
文章出處:【微信號:benewake-bj,微信公眾號:北醒Benewake】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