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ra正式升起了自己的旗幟,標志著其從英特爾拆分成為一家獨立公司。獨立后的Altera將擁有更大的靈活性來擴展其FPGA產品。這背后折射出英特爾和如今FPGA市場哪些現狀?
近日,Altera正式升起了自己的旗幟,標志著其從英特爾拆分出來成為一家獨立公司。
作為可編程邏輯設備的領先制造商,Altera產品銷售到全球超過13000家客戶,其分銷網絡覆蓋歐洲和亞洲市場,核心產品主要包括FPGA、CPLD、SoC芯片以及軟件設計等等,廣泛應用于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邊緣計算等領域。
據悉,英特爾拆分Altera后,獨立后的Altera將擁有更大的靈活性來擴展其FPGA產品。FPGA作為Altera的專長,具有適應快速變化的技術需求且無需像ASIC開發那樣花費高昂成本的優勢。
盡管Altera現已獨立,但該公司仍打算與英特爾代工廠保持密切關系。這種合作確保了可靠的供應鏈,同時也使Altera能夠自由地與其他代工廠合作,從而拓寬其制造選擇并保持競爭力。
英特爾拆分的背后,折射出英特爾和如今FPGA市場哪些現狀?
01 | 英特爾拆分獨立Alera,是主動為之還是無奈之舉?
事實上,英特爾與Altera很早就有業務往來。
1983年成立的Altera在次年就與英特爾達成設計交換協議,1985 年英特爾開始銷售Altera 的邏輯微芯片。1994 年,Altera通過收購英特爾的PLD業務,市場份額提升至20%,這個布局也為Altera帶來了15款新產品和新的客戶資源。
2015年,英特爾以167億美元收購了Altera,這是英特爾歷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當時,英特爾希望通過整合Altera的技術優勢來增強其在數據中心和高性能計算市場的競爭力,試圖將Altera的FPGA芯片深度整合至CPU。
但是,被收購后的Altera營收一直沒有增長,技術發展也未如預期,與同期Xilinx的營收相比,差距越來越大。
《半導體器件應用網》整理
被收購后,FPGA業務在英特爾整體營收中占比偏低,一年不到30億美元的收入僅占其總體營收的約為3-4%,也因此未能獲得足夠的重視。
另一方面,英特爾近幾年的日子也“不太好過”。
自2021年起,英特爾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就呈逐年下滑的趨勢。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披露信息顯示,英特爾在第三季度營收133億美元,同比下降6%;凈虧損高達166億美元,同比由盈轉虧,刷新了英特爾的虧損紀錄。
《半導體器件應用網》整理
圖源:英特爾2024年Q3財報
為了自救,英特爾發布二季度財報后,立即推出了一項“100億美元成本削減重組計劃”,內容囊括全球裁員1.65萬人、暫停分紅及削減各項成本支出,目標要在2025年省下100億美元以扭轉虧損。
在這樣背景下,英特爾拆分Altera來籌集資金,以支持其在四年內引入五個先進的制造節點的計劃。
2024年1月,Altera正式升起了象征獨立的公司旗幟。到如今Altera 正式宣布獨立運營,標志著該公司從英特爾分拆出來,成為一家獨立運營的FPGA公司。
02 | 英特爾拆分Altera,或將雙贏?
但是,英特爾拆分的戰略,對于英特爾和Altera來說或許也將是一個雙贏的決定。
從英特爾拆分角度而言,通過出售 Altera 的部分股權,英特爾可以迅速回籠資金,緩解當前的財務壓力。
面對營收下滑和現金流壓力,英特爾吃啊分,試圖來吸引的潛在收購者。英特爾CEO基辛格表示,一些被低估的業務部門將尋求外部投資者或尋求向公眾出售股票。
英特爾在2024年Q3財報中表示,將繼續推進之前宣布的成本削減措施,實施2024年重組計劃,包括削減1.65萬名員工、其他運營支出、資本支出和銷售成本。
同時,英特爾宣布了一項187億美元的巨額重組和資產減值損失費用,試圖清理局面并加快重建競爭力的努力。
基辛格還表示,預計未來兩年自有芯片設計部門的訂單將成為主要收入來源。“先進的Intel 18A(1.8nm)節點將于2025年下半年開始大批量生產,并且在該節點上生產的大部分產品將由英特爾制造。”
此次英特爾拆分后,Altera的獨立,正是英特爾重組合資產減值戰略的一個體現。這些資金將用于支持英特爾的其他重要項目,如18A工藝的研發和新晶圓廠的建設。
在當前半導體行業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英特爾也在積極投入資源開發基于AI加速器芯片的計算機系統,但其在該領域的市場表現并不理想,產品進展緩慢。與此同時,客戶對英偉達和AMD的相關產品表現出更高的興趣,推動了這兩家公司業務的顯著增長。
英特爾CEO基辛格承認,英特爾的AI加速器芯片Gaudi的訂單數量未達預期,預計難以實現2024年設定的5億美元收入目標。
因此,Altera 的獨立使英特爾能夠更明確地調整其業務戰略,將更多資源重新分配到高性能計算、數據中心和AI等領域。這有助于英特爾在這些關鍵領域進行更深入的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
對于Altera來說,被英特爾拆分后將能夠更專注于在FPGA等優勢領域的產品開發和市場策略。
FPGA是一種高度靈活的硬件設備,其可編程特性使得其在定制化需求強烈的場景中,如工業自動化、通信和數據中心等,特別適合快速變化的技術需求。
研發和產品策略的靈活性將使Altera能夠更快地響應市場變化,推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英特爾拆分后Altera已經獨立,但雙方仍將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特別是在芯片制造方面。英特爾將繼續使用具有競爭力的生產節點為 Altera 制造芯片。同時,Altera也將有機會與其他代工廠合作,拓寬其制造選擇,保持競爭力。
03 | 恩智浦、英飛凌、安森美...多個全球芯片廠商起步于業務拆分
事實上,半導體行業一直都有許多拆分后取得成功的案例。
例如作為全球領先的電子和電氣工程公司,西門子在上世紀60年代成立了半導體事業部。半導體行業對市場需求反應極為敏感,業績波動巨大,資金投入很高。西門子半導體業務在1998年因DRAM價格大幅下跌,導致其1998財年出現6.74億美元的稅前收入虧損,這對西門子的股價產生了較大影響,使其難以承受。
在這樣的背景下,1994年,西門子半導體部門正式從西門子集團拆分出來,獨立成為如今的英飛凌科技公司。拆分后,西門子逐步減少對英飛凌的持股比例。
拆分后的英飛凌基本保持在全球半導體廠商前十名的行列。2000年,英飛凌在法蘭克福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如今發展成為半導體全球頂級廠商。
另一個案例是AMD。一開始AMD在65nm工藝上落后于英特爾,且財務狀況不佳,還斥資收購了ATi,無力承擔升級晶圓廠的巨大開銷。
同時,外部環境中處理器市場競爭激烈,GPU市場英偉達后來居上,臺積電等晶圓代工業務的出現,使得芯片設計公司減少成本、專注于設計成為趨勢。
在這種背景下,2008年AMD將晶圓廠拆分出來,成立Foundry Company,后更名為GlobalFoundries,也被稱為格芯。
從AMD分拆出來時,格芯迅速收購了特許半導體公司并在紐約馬耳他建立了新工廠,從而開始了運營。如今格芯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三的晶圓代工廠。
另外,摩托羅拉與安森美、飛利浦與恩智浦等都是從母公司拆分后,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全球芯片頭部廠商的案例。
04 | 小結
為了推進業務板塊擴大,近些年半導體行業發生多起通過企業并購等形式,來延伸半導體公司業務布局的案例。但是面對如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局面,業務拆分也是許多企業布局的一個方向。
正如英特爾拆分Altera,西門子和英飛凌,雖然獨立半導體板塊是面對業績下滑的無奈之舉,但是也將給獨立出去的芯片公司更靈活的市場決策、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以及更加多維度的市場合作模式。
因此,面對激烈競爭的市場,半導體企業選擇“松綁”部分業務板塊,不僅能卸下部分發展的資產負擔,或許還能煥發拆分業務板塊的新發展活力。
本文為嗶哥嗶特資訊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和授權,不得轉載
審核編輯 黃宇
-
英特爾
+關注
關注
61文章
10007瀏覽量
172281 -
AI芯片
+關注
關注
17文章
1903瀏覽量
3519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